..續本文上一頁調伏它,而使我執愈來愈淡薄。
身心安適,禅悅爲食:若經「醍醐灌頂」的階段後,身心即能輕安、悅意,甚至有「與萬化合一」的覺受。而這種覺受,若待下個層次的脈障再現起時,又消逝無蹤矣!
也可能現起疑情:又在氣脈上升至頭頂時,如碰到脈結,也可能現起疑情,而轉爲參禅法門。
道與魔
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呢?下面繼續講「道與魔」的問題。俗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若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話;我們就不用修行了。因爲再怎麼修,也修不成。然對于道心不堅固者,或正知見不具足者,竟是道高一尺而魔高一丈也。因爲若碰到逆境、障礙時,他就退轉了。于是既退轉了,當是魔高一丈也。
而對道心堅固,尤其是正知見具足者,卻應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哩!因爲必以道心和正見,去降伏那些魔障也。
著魔不稀奇,因爲一切衆生本來就在魔王的掌控中:又很多人說「打坐會著魔」。然就我的觀點而言,即使不打坐,也會著魔的─因爲一切衆生,本來就在魔王的掌控中。沒有不著魔的,所以不用擔心,修行會有魔障現起。至于爲何沒有不著魔的?下面會說得更清楚。
修道,即是降魔的過程:既衆生沒有不著魔的,則修道即是降魔的過程。以現起的魔障,能逐次降伏,故道業才能進步。反之,如魔障不現起,我們還不知道從何去降伏哩!
四魔─五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爲何說「衆生本來就在魔王的掌控中」呢?以經典上說,魔有四種:第一爲五蘊魔,既衆生的生命,乃由五蘊和合而成,則豈非本在魔中?第二爲煩惱魔,其實煩惱魔,即是在五蘊魔中,只是將它講得更細膩一點。既衆生皆有煩惱,故亦不出魔王的掌握中。第叁乃死魔,以人不可能不死,所以還脫不了死魔的威脅。第四則爲天魔。
天魔
魔王波旬並非無惡不作.到處殺人放火的暴君:我們或覺得,天魔離我們很遠哩!因爲我又不是如釋迦牟尼,于菩提樹下快成道了,天魔還懶得來找我哩!但事實上,如以今天我對天魔的定義,天魔離我卻是非常的近。
在佛經上,乃稱天魔爲波旬。有人想:既稱爲魔,當然就是無惡不作,到處殺人放火的暴君。其實如你真這麼想的話,我敢保證你一定著魔到底的,因爲即使魔王在你身邊,你也不會抗拒的!何以故?正相反地,他是世間最仁慈.最淳厚的善士。
爲什麼呢?各位知道天魔住在什麼地方?在欲界的最高層天!以佛法裏謂欲界有六天,從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直到最後,才是他化自在天。故天魔即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主。
何以魔王能居欲界最高天?那魔王爲什麼反能安住于欲界的最高層天呢?這卻是很多人從未去注意的問題。一般通謂:欲生天,當修布施、持戒、禅定叁種福行。而修禅定成就者,能升到色界天或無色界天。如只修布施、持戒的話,大致能上升到欲界天。
爲布施.持戒的善行,極莊重故:于是既位于欲界的最高天,且又是天主;必得他布施與持戒的福行,修得最完善。如果修得不完善,還可能生到他化自在天,且成爲天主嗎?所以魔王,卻是最仁善之士。這結論,豈非出人意外呢?
魔之所由
不修禅定,不求解脫:魔王,既是最仁善之士;何以又成爲魔王呢?「不修禅定,不求解脫」。其實,世間上有很多善心人士,都是這個樣子;若鋪路造橋,慈悲救濟,乃唯恐落人之後。但如要他打坐修行,他卻說:不用呀!世間就是這個樣子,有苦有樂才成爲人生嘛!若無苦、無樂,還活著幹嘛?
世間很多無宗教信仰者,皆如此:在世間上,很多沒有宗教信仰者,都是這個樣子。尤其有些崇尚藝術者,唯希望過著多采多姿的感性生活,他們可不稀罕忘我.更害怕無我。有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我才有創作的本錢。
甯可叁界永沈淪,不向諸佛求解脫─雖心存慈善,而不願修行:同樣,世間很多企業家、政治家,也許還聽些佛法,可是不可能盡心去修行的。原因也一樣,不願意進入無我的世界。所以有謂「甯可叁界永沈淪,不向諸佛求解脫」。
他們是好人,從世間的道德標准來衡量;甚至他們是偉人,從世間有爲的事功來衡量。所以能成爲世間上,最偉大的善士,成爲欲界天裏的天王。但是他們不願意解脫,不稀罕解脫哩!
不只自己不願修行,也不願見他人修行: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不只自己不願意修行,甚至也不願意見他人修行。于是你要修行時,他們卻來毀謗.阻撓。
世間外道門徒常如此,行善樂施時,多遇貴人:我常見有一些外道門徒─外道門徒未必就是壞人。他們于行善布施時,真是左右逢源,到處都有貴人相助。甚至心想事成,感應道交,無往而不利。
欲修定參禅時,卻逆障連綿:但是如要學佛修行,便逆障不斷;尤其欲進禅堂用功,保證災厄連綿。因爲若修定參禅,便能脫離魔王的掌控中;所以他們便積極破壞.阻撓。
因此當一個人真發心欲修定、參禅時,即業障馬上現行。這一方面是內在的業障現行,二方面也爲有外魔的幹擾。
所以天魔講到這裏,我還是說:他不是壞人,他只是不想修行、不想「忘我、無我」的人而已!
我執的抗拒
天魔,即是我執的化身:而這不想「忘我、無我」的人,豈非與剛才所說「我執的抗拒」,正半斤八兩哩!故天魔的幹擾與我執的抗拒,其實是一體的兩面,爲我執的抗拒,才感應有天魔的幹擾;而天魔的幹擾,更助長我執的抗拒。
五十陰魔
正見不明,客得其便:那爲何我執會抗拒,又天魔從何而幹擾呢?乃爲知見不明,心態不正,故魔得其便爾。
在《楞嚴經》裏,說到五十陰魔的源由,乃是:「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所以是我心中,自去「著」魔的;而非魔者,來著我也。
所以色受想蘊,叁十陰魔中,雖既有外魔,也有內魔。但大致都是先有內魔,才有外魔的。而內魔者,乃知見不正、心態不正,所以才會攀著境界。于是既攀著境界,故天魔、鬼神就很容易乘虛而入,而産生附身的問題。因此乃以內魔蠢動故,而招引外魔的。
至于行蘊.識蘊的陰魔,則純內魔爾。也就是爲邪見故,才成魔的。而在邪見中,最深重者豈非「我見」也?
我爲大魔,誰能不著
所以真正的魔王,卻非他化自在天王的波旬,而是我也。我爲大魔,誰能不著?這也是我前面所說「著魔不稀奇,因爲一切衆生本來就在魔王的掌控中」的緣故。
所以一切修行的逆障,乃是從我見而衍生者。如前所述的覺受煩惱,都是爲我執抗拒,所布下的重重關卡,所施放的陣陣迷霧。故能降伏我者,即能降伏一切魔障也。
菩薩道
不入深定.不斷煩惱:說到這裏,我們不能不從這個觀點,而來省思菩薩道所謂的「不入深定,不斷煩惱」,是不是爲我執抗拒,而産生的逆轉?或竟是天魔欲破壞佛教,而布下的陷阱呢?
知空而不證空:同樣所謂「知空而不證空」,空義能理解就夠了,但不可去證得那種境界。爲何不證空呢?以證空,就無我了,而他們是不願意證得無我境界的。
留惑潤生,倒駕慈航:甚至要發願「留惑潤生,倒駕慈航」,繼續來人間,弘法利生。這何非只是將「不入深定,不求解脫」更合理化爾?
是更究竟的解脫道?還是天魔外道的複辟呢?對這些問題,我們必得慎思、明辨。其是更究竟的解脫道?還是天魔外道的複辟呢?因爲事實上,這與叁法印是不相應的,尤其情執的成分又甚濃。
是天魔示現成菩薩?還是菩薩示現成天魔呢?如講得更嚴重一點,這是否天魔示現成菩薩,而來說法呢?若是天魔示現成菩薩,而來說法;則當只能說魔法,而不可能說佛法也。
對于這個問題,我就說到此爲止;而剩下的,就待各位去省思.抉擇吧!
小結
從內攝.提升,而外延.下化,才是完整的菩薩道:這也就說,我即使認定有菩薩道,則菩薩道必不出這個模式:就是初從內攝而提升,當提升到更高點時,才外延而下化。不經內攝、提升的過程,即奢求外延、下化,這卻與人天法,與外道見更相應爾。
修行沒有終點,只是不斷去趨向而已:且從內攝到外延的循行,是不斷繼續,而沒有終結。這次內攝到這個地步,外延到這個地步;而下次必內攝得更深,外延得更廣。認定一個崇高的理念,而不斷地去趨向也。
好,今天這題目,就講到這裏爲止。阿彌陀佛!
《漣珠甘露 我是誰─無我的提升與修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