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调伏它,而使我执愈来愈淡薄。
身心安适,禅悦为食:若经「醍醐灌顶」的阶段后,身心即能轻安、悦意,甚至有「与万化合一」的觉受。而这种觉受,若待下个层次的脉障再现起时,又消逝无踪矣!
也可能现起疑情:又在气脉上升至头顶时,如碰到脉结,也可能现起疑情,而转为参禅法门。
道与魔
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呢?下面继续讲「道与魔」的问题。俗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若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话;我们就不用修行了。因为再怎么修,也修不成。然对于道心不坚固者,或正知见不具足者,竟是道高一尺而魔高一丈也。因为若碰到逆境、障碍时,他就退转了。于是既退转了,当是魔高一丈也。
而对道心坚固,尤其是正知见具足者,却应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哩!因为必以道心和正见,去降伏那些魔障也。
着魔不稀奇,因为一切众生本来就在魔王的掌控中:又很多人说「打坐会着魔」。然就我的观点而言,即使不打坐,也会着魔的─因为一切众生,本来就在魔王的掌控中。没有不着魔的,所以不用担心,修行会有魔障现起。至于为何没有不着魔的?下面会说得更清楚。
修道,即是降魔的过程:既众生没有不着魔的,则修道即是降魔的过程。以现起的魔障,能逐次降伏,故道业才能进步。反之,如魔障不现起,我们还不知道从何去降伏哩!
四魔─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为何说「众生本来就在魔王的掌控中」呢?以经典上说,魔有四种:第一为五蕴魔,既众生的生命,乃由五蕴和合而成,则岂非本在魔中?第二为烦恼魔,其实烦恼魔,即是在五蕴魔中,只是将它讲得更细腻一点。既众生皆有烦恼,故亦不出魔王的掌握中。第三乃死魔,以人不可能不死,所以还脱不了死魔的威胁。第四则为天魔。
天魔
魔王波旬并非无恶不作.到处杀人放火的暴君:我们或觉得,天魔离我们很远哩!因为我又不是如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快成道了,天魔还懒得来找我哩!但事实上,如以今天我对天魔的定义,天魔离我却是非常的近。
在佛经上,乃称天魔为波旬。有人想:既称为魔,当然就是无恶不作,到处杀人放火的暴君。其实如你真这么想的话,我敢保证你一定着魔到底的,因为即使魔王在你身边,你也不会抗拒的!何以故?正相反地,他是世间最仁慈.最淳厚的善士。
为什么呢?各位知道天魔住在什么地方?在欲界的最高层天!以佛法里谓欲界有六天,从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直到最后,才是他化自在天。故天魔即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主。
何以魔王能居欲界最高天?那魔王为什么反能安住于欲界的最高层天呢?这却是很多人从未去注意的问题。一般通谓:欲生天,当修布施、持戒、禅定三种福行。而修禅定成就者,能升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如只修布施、持戒的话,大致能上升到欲界天。
为布施.持戒的善行,极庄重故:于是既位于欲界的最高天,且又是天主;必得他布施与持戒的福行,修得最完善。如果修得不完善,还可能生到他化自在天,且成为天主吗?所以魔王,却是最仁善之士。这结论,岂非出人意外呢?
魔之所由
不修禅定,不求解脱:魔王,既是最仁善之士;何以又成为魔王呢?「不修禅定,不求解脱」。其实,世间上有很多善心人士,都是这个样子;若铺路造桥,慈悲救济,乃唯恐落人之后。但如要他打坐修行,他却说:不用呀!世间就是这个样子,有苦有乐才成为人生嘛!若无苦、无乐,还活着干嘛?
世间很多无宗教信仰者,皆如此:在世间上,很多没有宗教信仰者,都是这个样子。尤其有些崇尚艺术者,唯希望过着多采多姿的感性生活,他们可不稀罕忘我.更害怕无我。有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我才有创作的本钱。
宁可三界永沉沦,不向诸佛求解脱─虽心存慈善,而不愿修行:同样,世间很多企业家、政治家,也许还听些佛法,可是不可能尽心去修行的。原因也一样,不愿意进入无我的世界。所以有谓「宁可三界永沉沦,不向诸佛求解脱」。
他们是好人,从世间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甚至他们是伟人,从世间有为的事功来衡量。所以能成为世间上,最伟大的善士,成为欲界天里的天王。但是他们不愿意解脱,不稀罕解脱哩!
不只自己不愿修行,也不愿见他人修行: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不只自己不愿意修行,甚至也不愿意见他人修行。于是你要修行时,他们却来毁谤.阻挠。
世间外道门徒常如此,行善乐施时,多遇贵人:我常见有一些外道门徒─外道门徒未必就是坏人。他们于行善布施时,真是左右逢源,到处都有贵人相助。甚至心想事成,感应道交,无往而不利。
欲修定参禅时,却逆障连绵:但是如要学佛修行,便逆障不断;尤其欲进禅堂用功,保证灾厄连绵。因为若修定参禅,便能脱离魔王的掌控中;所以他们便积极破坏.阻挠。
因此当一个人真发心欲修定、参禅时,即业障马上现行。这一方面是内在的业障现行,二方面也为有外魔的干扰。
所以天魔讲到这里,我还是说:他不是坏人,他只是不想修行、不想「忘我、无我」的人而已!
我执的抗拒
天魔,即是我执的化身:而这不想「忘我、无我」的人,岂非与刚才所说「我执的抗拒」,正半斤八两哩!故天魔的干扰与我执的抗拒,其实是一体的两面,为我执的抗拒,才感应有天魔的干扰;而天魔的干扰,更助长我执的抗拒。
五十阴魔
正见不明,客得其便:那为何我执会抗拒,又天魔从何而干扰呢?乃为知见不明,心态不正,故魔得其便尔。
在《楞严经》里,说到五十阴魔的源由,乃是:「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所以是我心中,自去「着」魔的;而非魔者,来着我也。
所以色受想蕴,三十阴魔中,虽既有外魔,也有内魔。但大致都是先有内魔,才有外魔的。而内魔者,乃知见不正、心态不正,所以才会攀着境界。于是既攀着境界,故天魔、鬼神就很容易乘虚而入,而产生附身的问题。因此乃以内魔蠢动故,而招引外魔的。
至于行蕴.识蕴的阴魔,则纯内魔尔。也就是为邪见故,才成魔的。而在邪见中,最深重者岂非「我见」也?
我为大魔,谁能不着
所以真正的魔王,却非他化自在天王的波旬,而是我也。我为大魔,谁能不着?这也是我前面所说「着魔不稀奇,因为一切众生本来就在魔王的掌控中」的缘故。
所以一切修行的逆障,乃是从我见而衍生者。如前所述的觉受烦恼,都是为我执抗拒,所布下的重重关卡,所施放的阵阵迷雾。故能降伏我者,即能降伏一切魔障也。
菩萨道
不入深定.不断烦恼: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从这个观点,而来省思菩萨道所谓的「不入深定,不断烦恼」,是不是为我执抗拒,而产生的逆转?或竟是天魔欲破坏佛教,而布下的陷阱呢?
知空而不证空:同样所谓「知空而不证空」,空义能理解就够了,但不可去证得那种境界。为何不证空呢?以证空,就无我了,而他们是不愿意证得无我境界的。
留惑润生,倒驾慈航:甚至要发愿「留惑润生,倒驾慈航」,继续来人间,弘法利生。这何非只是将「不入深定,不求解脱」更合理化尔?
是更究竟的解脱道?还是天魔外道的复辟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得慎思、明辨。其是更究竟的解脱道?还是天魔外道的复辟呢?因为事实上,这与三法印是不相应的,尤其情执的成分又甚浓。
是天魔示现成菩萨?还是菩萨示现成天魔呢?如讲得更严重一点,这是否天魔示现成菩萨,而来说法呢?若是天魔示现成菩萨,而来说法;则当只能说魔法,而不可能说佛法也。
对于这个问题,我就说到此为止;而剩下的,就待各位去省思.抉择吧!
小结
从内摄.提升,而外延.下化,才是完整的菩萨道:这也就说,我即使认定有菩萨道,则菩萨道必不出这个模式:就是初从内摄而提升,当提升到更高点时,才外延而下化。不经内摄、提升的过程,即奢求外延、下化,这却与人天法,与外道见更相应尔。
修行没有终点,只是不断去趋向而已:且从内摄到外延的循行,是不断继续,而没有终结。这次内摄到这个地步,外延到这个地步;而下次必内摄得更深,外延得更广。认定一个崇高的理念,而不断地去趋向也。
好,今天这题目,就讲到这里为止。阿弥陀佛!
《涟珠甘露 我是谁─无我的提升与修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