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智更靈敏。我們的身體自會判斷,而先治療最急要的部位。
這就像大地震後,很多道路都坍方了;而公路局搶修,要先搶修那些路呢?當然是從主幹到支幹,故山間的小路,慢慢再等吧!同理,對于身體,如這一條脈不通,就要死掉了,當得馬上搶救。至于其它不通也不嚴重的部位,那就可以慢慢來也。
既身體,比心智更靈敏;所以我們其實,既不需要知道已生什麼病,也不需要知道應怎麼調脈。我們只須安心地去禅坐,專心地用方法,則自水到渠成也!但現代人,還是習慣用心智去處理。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雖費盡心機,卻未必更健康也。
冷熱動搖
熱因氣多,冷因血多:或于禅坐時,身體覺得熱;或于禅坐時,身體覺得冷。這冷熱,也是因爲氣血不協調的關系。以氣多,過于陽故熱;反之,若血多偏陰,則爲冷。
八觸皆與脈障有關:在《小止觀》裏,有所謂「八觸」,冷熱.滑澀.浮沈.動搖等現象。根據我的經驗,也是與氣脈的通塞有關系。
所以如就覺受而言,乃千變萬化,何止于八觸呢?但若明了其不過是在調脈過程中,所乍現的假相爾,就不必再驚奇訝異了,所謂「見怪不怪」,故能以平常心看待而繼續用功也。
惆怅抑郁
氣若郁積胸部,則惆怅滿懷:脈之通塞,其實不只攸關身體的健康或病痛,也會影響到情緒的好壞。
如于禅坐時,氣郁積在胸部,這時心情就很不開朗而抑郁滿懷。如臺灣話說:很郁卒。
郁卒,如林黛玉:而女衆,從氣沈丹田後,氣將沿任脈上升,如上升到胸部而碰到障礙時,便會如此。
所以當這期間,或一心一意用功而不打妄念,或者盡可能把事情往好處想,心若能開朗些,脈也比較容易通。
淫欲色情
氣若郁積陰部,則淫欲乍起:如氣卻聚積在陰部,則將淫欲乍起─想找一處去發泄。于是不必訝異:怎禅坐會坐成這個樣子,其實也只因爲氣脈不通爾。
有人建議:當此之際,應下座去沖冷水!然沖冷水,就能舒通脈結嗎?不可能的!或將因熱脹「冷縮」而更不通爾。
不必慌亂,繼續坐到脈通,即如春夢了無痕:故這時候,也不需要有太大的罪惡感。因爲只要繼續坐,坐到脈通氣消,即如春夢了無痕矣!
瞋怒驕慢
氣若郁積頭部,則或瞋怒驕慢,或失眠雜想:那如氣聚積于頭部呢?就容易瞋怒或驕慢!或者晚上會因此而失眠,妄想雜念很多也。可是第二天,精神還是很好的。但這氣積頭部的不眠,卻不是真正的清醒.空靈,而是帶著很多的雜想與困惑。
正知安忍
衆生于修行的過程中,因業障的現行而身心不適,乃是正常的:從前面講到目前爲止,不管是身體的冷、熱、酸、痛,或心理的昏沈、雜想、貪淫、瞋怒、郁悶等不順遂的現象,其實皆是正常的。
我們不要以爲:愈打坐用功,身心當愈來愈安定,愈來愈清淨,而不應有這些逆相。
不以覺受論功夫:于是誤以爲,自己愈坐,功夫愈退?本來不昏沈的,現在昏沈了;本來妄想還很少的,現竟妄想還更多。既愈坐,功夫愈退;則誰還有信心坐下去呢?
其實是不能用覺受的好壞,來驗證功夫的進步與否?相反地,倒因爲功夫用上了,才使業障現行的;而既業障現起,那可能有什麼好的覺受呢?所以能不以覺受論功夫,才使我們道心堅固.精進不已。
忍辱波羅密的深義:所以在大乘佛法中,有謂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然很多人對于忍辱的真正涵義,並未必清楚。爲什麼持戒後,才是忍辱呢?而忍辱後,又是精進與禅定呢?
忍辱,雖廣義而言,可包括對天候不順的忍辱,對人事不調的忍辱。但就專修而言,乃是指于身心業障現行時,能從正知中去接受、去安忍。故才能繼續用功下去,而相應于精進也。于是乃更從精進,而能成就禅定跟般若的智慧。
從正經到奇經
脈有五種層次:不管就禅坐的覺受,或中醫的理論,脈大致有五種層次,而稱爲心.肺.脾.肝.腎。然這裏的心,卻不是心髒的心,而是指大腦也,即神經的分別作用。肺是指呼吸的作用。而脾,則跟消化循環有關也。肝大致是與運動有關的。至于腎,也非腎髒的腎,而是指內分泌系統,包括生殖的功能,都稱爲腎。
而在五個層次中,又有表裏陰陽之別。以心的神經系統而言,則爲最陽而表,故也是最容易變化的。而腎,則爲最裏而陰,故脈最深沈而穩定也。
毛.皮.肉.筋.骨:脈既有表裏之別,故也可以用毛.皮.肉.筋.骨,此五層次來分。其中,心對毛,肺對皮,脾對肉,肝對筋,而腎對骨也。
色.受.想.行.識:或者如用佛法的五蘊來分,則色是最粗顯的,受則其次,至于想行識,就愈來愈深細也。
前五識.第六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庵摩羅識:如我們再把唯識學上的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又稱爲末那識,第八識即阿賴耶識。有人再加上第九識,而稱爲庵摩羅識,即清淨識也。于是此即對應于受.想.行.識.色之五蘊也。
脈的表裏
初者爲陽,在皮表:既脈有陰陽表裏之別,則氣脈的舒通,大致是從最外表的脈開始的。以最外表的脈,爲神經系統;而一般人的神經系統,大概都沒什麼問題。
故其次爲呼吸系統的脈,爲消化循環的脈。以此一層層向內攝,一層層向內通。
最內者爲至陰而入骨中:或者我們也可說,最外表的脈爲皮毛,其次爲血肉,更深者爲筋腱,至最內者,則能入于骨髓之中。
就一般人而言,其在禅坐的過程中,根本很難確認:我現在欲通的脈,到底是什麼層次?其實,知不知道也無所謂,但大致會有這些層次的變化。
皮肉筋之脈爲正經:所以在中醫上謂有:正經與奇經之別。然就我的認知而言,皮毛血肉之脈,大致是屬于正經範圍。至于入骨中之脈,則爲奇經。關于奇經,在中醫上卻未說得這麼明確;然既任督二脈,都在骨髓之中─督脈在脊椎之中,而任脈在胸骨之中─故知皆爲入骨中之脈也。
從氣沈丹田,到氣入骨中,故以打通奇經:故有謂「打通奇經八脈」者,乃是從氣沈丹田開始的。從一層層內攝通調,到正經的脈都已通調好了,才能進一步內攝到骨中,以打通奇經八脈。而在氣沈丹田之前,諸般脈相,乃較不穩定,因爲都還在表層流竄爾;而表層的脈,較容易受到妄想.情緒,甚至自我暗示的幹擾。但如能深入到骨髓後,便愈來愈穩定,而能不受妄想、情緒等幹擾。
唯心能定到某種程度,才能通調奇經諸脈:這也就說,氣要內攝到骨中,乃必須心能定到相當的地步,才有辦法攝入骨中。
所以我們雖只單純地用數息來修定,在不斷把妄想剝除後,便能內攝,以至于入骨中,而有所謂打通奇經八脈的過程。
用氣功導引,只是自欺而已:而現在很多人,卻教以用「氣功導引」的方法,來打通任督奇經。其實既用意識導引,心就不可能很定。而心不定,氣也不可能內攝到骨髓裏,頂多在骨外打轉而已!雖感覺煞有其事,其實只是自我欺騙而已!
不淨觀
以不淨觀對治淫欲:如傳統上皆謂:以不淨觀對治淫欲。然前已說到:如氣積于陰部,便容易産生貪淫的妄念。而貪淫的妄念,又與內分泌及生殖系統的脈有關。故若能將氣攝入骨中,以舒通那些脈結,便能消除淫欲也。故以前述幾個層次的脈相,對照于佛法上所謂的不淨觀,卻有其相似處。
兼有通調氣脈的功效:我們知道不淨觀,最初是觀皮膚變黑,然後肌肉膿爛;最後筋斷了,骨散了。這過程,豈非與氣脈從皮毛.肌肉,內攝到骨中的層次一致呢?所以不淨觀,其實也是內攝法門;故兼有通調氣脈的功效。我們知道不淨觀,觀到最後是什麼呢?是白光!而密宗中有謂:若能打通中脈,則能見白光也。
以脈通故,淫習不再現行:以修觀來通脈,故氣不再積集于陰部,便使淫習不再現行也。這也就說,不淨觀既能用之來調伏我們對身體的執著,也兼有通調氣脈的功能。尤其能從骨中,更內攝到中脈,更能有空明的覺受。于是既因心的空明,也爲脈的通調,便自然能夠消除淫欲也。
所以二甘露門:不淨觀與安那般那,其實都有舒通氣脈的功效。可是在傳統上,還是不奢談氣脈的問題。這乃爲衆生的身見很重,怕說多了,反成誤導。
修行的進度
氣既入骨中,則能顯現有內在的進度:因此我雖也肯定:舒通氣脈的功效,但卻不主張:用任何的氣功導引,來通調氣脈。因爲既有意識的作用,便將使我們的心更浮,而不內攝。其次,既身體比心智更靈敏,則一切交給內在的運作系統去掌控即行。用意識導引,或將走火入魔。
單以修定的方式,來調伏妄想,即兼具有內攝調脈之功能。而當氣已能攝入骨中,則因爲它愈來愈穩定,故能顯現出一種「內在修行的進度」,而這進度,既可說是通調氣脈的進度,也可說是消除業障的進度。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即在用功禅坐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不能不再禅坐了,如一天不禅坐,還過得去;而兩天都不禅坐的話,身體就會覺得怪怪的,心裏也會毛燥不安。如果叁天以上,都不禅坐呢?則這個身體一定會抗議,抗議什麼呢?抗議你進度落後太多了。然這個進度,是誰訂的呢?是我們身心內在的運作系統訂的。而我們每天的打坐,就得配合于這樣的進度。
或有人問:爲何我禅坐這麼多年,都沒有這種感受?我既叁天不禅坐,也一個星期不禅坐,都沒關系!答雲:說白一點,你還不到這個層次吧!
而一個人如禅坐,坐到這種地步,或可以說:他在禅坐上,已不退轉了,因爲它會逼你上座的。而我個人乃爲這樣的關系,故不敢太忙碌而輕忽禅坐的功課。
記得有一年,應邀到馬來西亞去講課。雖在國外,我也不敢輕忽禅坐的功課。可是畢竟不可能像在山上,或在國內這麼穩定。故一個月下來,脖子上就長了個膿包。進度落後太多,身體抗議也。
前年欲閉關之前,因爲時間決定得蠻匆促的,所以在閉關前不得不比平日忙;而一個月忙下來,鼻子上又挂彩了。
對于這種內在的進度,我對它既感激,也無奈!因爲它會時時提醒我,你不可攀緣過度,你必須配合進度。對我而言,這是求之不得的「逆增上緣」吧!
偏方與正道
何以上述不只不教授偏方,更且否定了許多傳說的方便?從前面講到現在,我的理念還是很單純的:即不管于修定的過程中,身心會有什麼變化跟覺受;我們還是用原來的方法,繼續用功即可。而不須要在中途,改用其它任何方法。
雖然很多善知識.很多書上,都會告訴我們一些偏方。尤其在道家中,在密宗裏,大概計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之多。而我不只不教,甚至把很多傳統的說法,都否定了。這是爲什麼呢?
答:方便其實是不方便,只更迂回缭繞而已!以偏方,多具有氣功導引的作用。而我雖也談到一些氣脈的變化,卻絕不認同用任何導引法,來舒通氣脈。因爲導引法,多只是在製造假相而已;而不能究竟解決問題。
故傳授者,乃婦人之仁也:而最究竟有效者,卻是繼續面對它,以至于切穿它。所以我皆只是,繼續用方法,而安忍過去。
然這種最笨的方法,其實卻也是最自然、最安全的方法。可是也得有信心.有耐力的人,才能使用。否則用到一半,又忙著去找偏方也。
所以我們還需要到處拜師求教,而想撿到一些既便宜又有效的偏方嗎?不如早點死心吧!
原則雖簡單明了,何以衆生不知不覺?所以愈是禅宗的大師所教授者,反而愈是單純而明了。但這單純而明了的正道,爲什麼很多人反多輕忽?很多人反不傳授呢?
衆生不喜歡走直路:說白一點,乃只爲衆生不喜歡走直路,他們還是喜歡複雜的方法;好象愈複雜,才覺得生命愈有價值。而複雜的方法,乃相應于輪回的世界。這也就是我常說的:衆生都有「輪回」的本性。
「甯可複雜,而唯恐單調;甯可迂回,而不願直截。」這就是衆生界的常態。不信,且看以下的公案:
鳥窠道林禅師
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茲郡,因入山谒師。問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白曰:「叁歲孩兒也解恁麼道!」師曰:「叁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禮而退。
我前面所講的理念跟方法,就這麼簡單,有何稀奇古怪的呢?但是卻「八十老人行不得」也。無奈!
小結二
以數息攝心而調脈:以很多人皆認爲:既禅坐,則必身體愈來愈輕安,且妄想愈來愈減少,以至于入定。然這是就「置心一處」的方法而言,即把注意力專注在身體的某個部位。故既身心更容易安定,也會有喜樂的覺受。可是這種修定,我認爲跟消除脈結.消除業障,較無直接的效用。
而以不斷去調伏脈障的過程中,心既不可能很安定,身也經常在煎熬中─因爲總會有新的脈障顯現。可是我還覺得這種方法,是較長遠而究竟的。詳細說明,還待下一章節。
氣愈內攝,即業障愈能消除:因爲必心愈內攝,才能愈調伏更內在的脈結。而脈結調伏得愈深,即業障消除得愈多也。
在消除業障.脈障的過程中,並兼有內觀和四念處的功德:尤其在調伏脈障的過程中,當下即具足「內觀」和「四念處」的功德,而詳細觀法,則待下回分解。
事實上,在業障正現行的時候,在心裏正煩惱的時候,即是修內觀法門最好的時機。可是一般人卻只會氣餒地認定:我又被打敗了。然危機處,即是轉機處也。而成敗進退,也只是在轉念間。故能轉得過,則提升也;反之,轉不過,那就退轉了。所以雲何從調脈而內觀,從內觀而參禅?這是下回的主題。
《漣珠甘露 從數息到內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