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涟珠甘露 从数息到内观▪P5

  ..续本文上一页智更灵敏。我们的身体自会判断,而先治疗最急要的部位。

  

  这就像大地震后,很多道路都坍方了;而公路局抢修,要先抢修那些路呢?当然是从主干到支干,故山间的小路,慢慢再等吧!同理,对于身体,如这一条脉不通,就要死掉了,当得马上抢救。至于其它不通也不严重的部位,那就可以慢慢来也。

  

  既身体,比心智更灵敏;所以我们其实,既不需要知道已生什么病,也不需要知道应怎么调脉。我们只须安心地去禅坐,专心地用方法,则自水到渠成也!但现代人,还是习惯用心智去处理。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费尽心机,却未必更健康也。

  

  冷热动摇

  热因气多,冷因血多:或于禅坐时,身体觉得热;或于禅坐时,身体觉得冷。这冷热,也是因为气血不协调的关系。以气多,过于阳故热;反之,若血多偏阴,则为冷。

  

  八触皆与脉障有关:在《小止观》里,有所谓「八触」,冷热.滑涩.浮沉.动摇等现象。根据我的经验,也是与气脉的通塞有关系。

  

  所以如就觉受而言,乃千变万化,何止于八触呢?但若明了其不过是在调脉过程中,所乍现的假相尔,就不必再惊奇讶异了,所谓「见怪不怪」,故能以平常心看待而继续用功也。

  

  惆怅抑郁

  气若郁积胸部,则惆怅满怀:脉之通塞,其实不只攸关身体的健康或病痛,也会影响到情绪的好坏。

  

  如于禅坐时,气郁积在胸部,这时心情就很不开朗而抑郁满怀。如台湾话说:很郁卒。

  

  郁卒,如林黛玉:而女众,从气沉丹田后,气将沿任脉上升,如上升到胸部而碰到障碍时,便会如此。

  

  所以当这期间,或一心一意用功而不打妄念,或者尽可能把事情往好处想,心若能开朗些,脉也比较容易通。

  

  淫欲色情

  气若郁积阴部,则淫欲乍起:如气却聚积在阴部,则将淫欲乍起─想找一处去发泄。于是不必讶异:怎禅坐会坐成这个样子,其实也只因为气脉不通尔。

  

  有人建议:当此之际,应下座去冲冷水!然冲冷水,就能舒通脉结吗?不可能的!或将因热胀「冷缩」而更不通尔。

  

  不必慌乱,继续坐到脉通,即如春梦了无痕:故这时候,也不需要有太大的罪恶感。因为只要继续坐,坐到脉通气消,即如春梦了无痕矣!

  

  瞋怒骄慢

  气若郁积头部,则或瞋怒骄慢,或失眠杂想:那如气聚积于头部呢?就容易瞋怒或骄慢!或者晚上会因此而失眠,妄想杂念很多也。可是第二天,精神还是很好的。但这气积头部的不眠,却不是真正的清醒.空灵,而是带着很多的杂想与困惑。

  

  正知安忍

  众生于修行的过程中,因业障的现行而身心不适,乃是正常的:从前面讲到目前为止,不管是身体的冷、热、酸、痛,或心理的昏沉、杂想、贪淫、瞋怒、郁闷等不顺遂的现象,其实皆是正常的。

  

  我们不要以为:愈打坐用功,身心当愈来愈安定,愈来愈清净,而不应有这些逆相。

  

  不以觉受论功夫:于是误以为,自己愈坐,功夫愈退?本来不昏沉的,现在昏沉了;本来妄想还很少的,现竟妄想还更多。既愈坐,功夫愈退;则谁还有信心坐下去呢?

  

  其实是不能用觉受的好坏,来验证功夫的进步与否?相反地,倒因为功夫用上了,才使业障现行的;而既业障现起,那可能有什么好的觉受呢?所以能不以觉受论功夫,才使我们道心坚固.精进不已。

  

  忍辱波罗密的深义:所以在大乘佛法中,有谓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然很多人对于忍辱的真正涵义,并未必清楚。为什么持戒后,才是忍辱呢?而忍辱后,又是精进与禅定呢?

  

  忍辱,虽广义而言,可包括对天候不顺的忍辱,对人事不调的忍辱。但就专修而言,乃是指于身心业障现行时,能从正知中去接受、去安忍。故才能继续用功下去,而相应于精进也。于是乃更从精进,而能成就禅定跟般若的智慧。

  

  从正经到奇经

  脉有五种层次:不管就禅坐的觉受,或中医的理论,脉大致有五种层次,而称为心.肺.脾.肝.肾。然这里的心,却不是心脏的心,而是指大脑也,即神经的分别作用。肺是指呼吸的作用。而脾,则跟消化循环有关也。肝大致是与运动有关的。至于肾,也非肾脏的肾,而是指内分泌系统,包括生殖的功能,都称为肾。

  

  而在五个层次中,又有表里阴阳之别。以心的神经系统而言,则为最阳而表,故也是最容易变化的。而肾,则为最里而阴,故脉最深沉而稳定也。

  

  毛.皮.肉.筋.骨:脉既有表里之别,故也可以用毛.皮.肉.筋.骨,此五层次来分。其中,心对毛,肺对皮,脾对肉,肝对筋,而肾对骨也。

  

  色.受.想.行.识:或者如用佛法的五蕴来分,则色是最粗显的,受则其次,至于想行识,就愈来愈深细也。

  

  前五识.第六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庵摩罗识:如我们再把唯识学上的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又称为末那识,第八识即阿赖耶识。有人再加上第九识,而称为庵摩罗识,即清净识也。于是此即对应于受.想.行.识.色之五蕴也。

  

  脉的表里

  初者为阳,在皮表:既脉有阴阳表里之别,则气脉的舒通,大致是从最外表的脉开始的。以最外表的脉,为神经系统;而一般人的神经系统,大概都没什么问题。

  

  故其次为呼吸系统的脉,为消化循环的脉。以此一层层向内摄,一层层向内通。

  

  最内者为至阴而入骨中:或者我们也可说,最外表的脉为皮毛,其次为血肉,更深者为筋腱,至最内者,则能入于骨髓之中。

  

  就一般人而言,其在禅坐的过程中,根本很难确认:我现在欲通的脉,到底是什么层次?其实,知不知道也无所谓,但大致会有这些层次的变化。

  

  皮肉筋之脉为正经:所以在中医上谓有:正经与奇经之别。然就我的认知而言,皮毛血肉之脉,大致是属于正经范围。至于入骨中之脉,则为奇经。关于奇经,在中医上却未说得这么明确;然既任督二脉,都在骨髓之中─督脉在脊椎之中,而任脉在胸骨之中─故知皆为入骨中之脉也。

  

  从气沈丹田,到气入骨中,故以打通奇经:故有谓「打通奇经八脉」者,乃是从气沉丹田开始的。从一层层内摄通调,到正经的脉都已通调好了,才能进一步内摄到骨中,以打通奇经八脉。而在气沉丹田之前,诸般脉相,乃较不稳定,因为都还在表层流窜尔;而表层的脉,较容易受到妄想.情绪,甚至自我暗示的干扰。但如能深入到骨髓后,便愈来愈稳定,而能不受妄想、情绪等干扰。

  

  唯心能定到某种程度,才能通调奇经诸脉:这也就说,气要内摄到骨中,乃必须心能定到相当的地步,才有办法摄入骨中。

  

  所以我们虽只单纯地用数息来修定,在不断把妄想剥除后,便能内摄,以至于入骨中,而有所谓打通奇经八脉的过程。

  

  用气功导引,只是自欺而已:而现在很多人,却教以用「气功导引」的方法,来打通任督奇经。其实既用意识导引,心就不可能很定。而心不定,气也不可能内摄到骨髓里,顶多在骨外打转而已!虽感觉煞有其事,其实只是自我欺骗而已!

  

  不净观

  以不净观对治淫欲:如传统上皆谓:以不净观对治淫欲。然前已说到:如气积于阴部,便容易产生贪淫的妄念。而贪淫的妄念,又与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的脉有关。故若能将气摄入骨中,以舒通那些脉结,便能消除淫欲也。故以前述几个层次的脉相,对照于佛法上所谓的不净观,却有其相似处。

  

  兼有通调气脉的功效:我们知道不净观,最初是观皮肤变黑,然后肌肉脓烂;最后筋断了,骨散了。这过程,岂非与气脉从皮毛.肌肉,内摄到骨中的层次一致呢?所以不净观,其实也是内摄法门;故兼有通调气脉的功效。我们知道不净观,观到最后是什么呢?是白光!而密宗中有谓:若能打通中脉,则能见白光也。

  

  以脉通故,淫习不再现行:以修观来通脉,故气不再积集于阴部,便使淫习不再现行也。这也就说,不净观既能用之来调伏我们对身体的执着,也兼有通调气脉的功能。尤其能从骨中,更内摄到中脉,更能有空明的觉受。于是既因心的空明,也为脉的通调,便自然能够消除淫欲也。

  

  所以二甘露门:不净观与安那般那,其实都有舒通气脉的功效。可是在传统上,还是不奢谈气脉的问题。这乃为众生的身见很重,怕说多了,反成误导。

  

  修行的进度

  气既入骨中,则能显现有内在的进度:因此我虽也肯定:舒通气脉的功效,但却不主张:用任何的气功导引,来通调气脉。因为既有意识的作用,便将使我们的心更浮,而不内摄。其次,既身体比心智更灵敏,则一切交给内在的运作系统去掌控即行。用意识导引,或将走火入魔。

  

  单以修定的方式,来调伏妄想,即兼具有内摄调脉之功能。而当气已能摄入骨中,则因为它愈来愈稳定,故能显现出一种「内在修行的进度」,而这进度,既可说是通调气脉的进度,也可说是消除业障的进度。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验,即在用功禅坐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不能不再禅坐了,如一天不禅坐,还过得去;而两天都不禅坐的话,身体就会觉得怪怪的,心里也会毛燥不安。如果三天以上,都不禅坐呢?则这个身体一定会抗议,抗议什么呢?抗议你进度落后太多了。然这个进度,是谁订的呢?是我们身心内在的运作系统订的。而我们每天的打坐,就得配合于这样的进度。

  

  或有人问:为何我禅坐这么多年,都没有这种感受?我既三天不禅坐,也一个星期不禅坐,都没关系!答云:说白一点,你还不到这个层次吧!

  

  而一个人如禅坐,坐到这种地步,或可以说:他在禅坐上,已不退转了,因为它会逼你上座的。而我个人乃为这样的关系,故不敢太忙碌而轻忽禅坐的功课。

  

  记得有一年,应邀到马来西亚去讲课。虽在国外,我也不敢轻忽禅坐的功课。可是毕竟不可能像在山上,或在国内这么稳定。故一个月下来,脖子上就长了个脓包。进度落后太多,身体抗议也。

  

  前年欲闭关之前,因为时间决定得蛮匆促的,所以在闭关前不得不比平日忙;而一个月忙下来,鼻子上又挂彩了。

  

  对于这种内在的进度,我对它既感激,也无奈!因为它会时时提醒我,你不可攀缘过度,你必须配合进度。对我而言,这是求之不得的「逆增上缘」吧!

  

  偏方与正道

  何以上述不只不教授偏方,更且否定了许多传说的方便?从前面讲到现在,我的理念还是很单纯的:即不管于修定的过程中,身心会有什么变化跟觉受;我们还是用原来的方法,继续用功即可。而不须要在中途,改用其它任何方法。

  

  虽然很多善知识.很多书上,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偏方。尤其在道家中,在密宗里,大概计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之多。而我不只不教,甚至把很多传统的说法,都否定了。这是为什么呢?

  

  答:方便其实是不方便,只更迂回缭绕而已!以偏方,多具有气功导引的作用。而我虽也谈到一些气脉的变化,却绝不认同用任何导引法,来舒通气脉。因为导引法,多只是在制造假相而已;而不能究竟解决问题。

  

  故传授者,乃妇人之仁也:而最究竟有效者,却是继续面对它,以至于切穿它。所以我皆只是,继续用方法,而安忍过去。

  

  然这种最笨的方法,其实却也是最自然、最安全的方法。可是也得有信心.有耐力的人,才能使用。否则用到一半,又忙着去找偏方也。

  

  所以我们还需要到处拜师求教,而想捡到一些既便宜又有效的偏方吗?不如早点死心吧!

  

  原则虽简单明了,何以众生不知不觉?所以愈是禅宗的大师所教授者,反而愈是单纯而明了。但这单纯而明了的正道,为什么很多人反多轻忽?很多人反不传授呢?

  

  众生不喜欢走直路:说白一点,乃只为众生不喜欢走直路,他们还是喜欢复杂的方法;好象愈复杂,才觉得生命愈有价值。而复杂的方法,乃相应于轮回的世界。这也就是我常说的:众生都有「轮回」的本性。

  

  「宁可复杂,而唯恐单调;宁可迂回,而不愿直截。」这就是众生界的常态。不信,且看以下的公案:

  

  鸟窠道林禅师

  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兹郡,因入山谒师。问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

  

  我前面所讲的理念跟方法,就这么简单,有何稀奇古怪的呢?但是却「八十老人行不得」也。无奈!

  

  小结二

  以数息摄心而调脉:以很多人皆认为:既禅坐,则必身体愈来愈轻安,且妄想愈来愈减少,以至于入定。然这是就「置心一处」的方法而言,即把注意力专注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故既身心更容易安定,也会有喜乐的觉受。可是这种修定,我认为跟消除脉结.消除业障,较无直接的效用。

  

  而以不断去调伏脉障的过程中,心既不可能很安定,身也经常在煎熬中─因为总会有新的脉障显现。可是我还觉得这种方法,是较长远而究竟的。详细说明,还待下一章节。

  

  气愈内摄,即业障愈能消除:因为必心愈内摄,才能愈调伏更内在的脉结。而脉结调伏得愈深,即业障消除得愈多也。

  

  在消除业障.脉障的过程中,并兼有内观和四念处的功德:尤其在调伏脉障的过程中,当下即具足「内观」和「四念处」的功德,而详细观法,则待下回分解。

  

  事实上,在业障正现行的时候,在心里正烦恼的时候,即是修内观法门最好的时机。可是一般人却只会气馁地认定:我又被打败了。然危机处,即是转机处也。而成败进退,也只是在转念间。故能转得过,则提升也;反之,转不过,那就退转了。所以云何从调脉而内观,从内观而参禅?这是下回的主题。

  

  

《涟珠甘露 从数息到内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