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消除昏沈的現象(甚至精神抖擻、口幹舌燥,半夜睡不著覺。)但對脈障的消除卻毫無幫助。因此我才謂之假相而已!
又若以大聲念佛而將氣導引至頭部,則因初學者頭脈未通,故于脈氣竄流之際,乃將現形成種種的幻覺。而此幻覺又因念佛心有所求故而自我暗示,遂兌現成種種感應道交的覺受。以既有感應道交,乃更增強他們對大聲念佛的信心。其實揭穿了,跟誰感應呢?若只自己騙自己,那還是小事;倘因心態不正而引起鬼神纏身,豈不事態嚴重?
所以從修定、調脈的觀點來檢討,我雖不反對念佛法門,但絕不贊成大聲念佛。在密教中有所謂「金剛誦」,雖誦出聲音,但能減卻散氣的可能,並兼具調脈的功能。詳細我不很了解,但若有因緣,各位不妨去試試。
觀身受法
這在現代的南傳佛教中蠻流行的。但其實,此在原始佛教中早有(尤其于律藏中);只是說法有些不同。在律藏中常謂:當觀照身當下的威儀,走路時知在走路,跨步時知正跨步,對一切行住坐臥等威儀,當正觀明了。這乃爲:一、保持僧衆該有之行儀,以作爲教化的根本。一個人若不清楚自己正在作什麼?則何能保持良好的行爲風範呢?二、若能用心于觀照當下的動作,則能減少心向外攀緣妄想的可能,故兼有攝心修定之用。
然此之攝心修定,乃是隨生活中的威儀而起觀照;並非于蒲團間禅坐時特用之也。因爲一個人,即使是出家衆或專修者,乃不能全避免于生活中有一些瑣事而不能全力禅坐。故于生活中的緣事,乃用觀身受法以輔助爲攝心之用。至于正禅坐時,則宜用更直接有效的方法。
而現代所流行的觀身受法,卻是于禅坐時用來修定的。于是乎,若以專注身體的某個部位(如丹田處)而觀其覺受,則不免有守竅之蔽。反之,若于禅坐時故作某些威儀動作而觀其受,則作意本身即非定也。在馬哈希所著《佛教四念處內觀禅修法》中,即謂:因現代人心較粗躁,故以動觀覺受爲初入門功夫。事實上,不離身受的禅,只是最粗淺的入門方便,連定都談不上,更甭言慧。
因此,我還認爲:若數息法還用得上功夫,大可不必見異思遷。反之,若彼之「觀身受法」用一段時間後,還宜提升爲參禅法門才是正軌。
默照禅
中國禅宗曾有兩大主流:一是臨濟的參話頭;一是曹洞的默照禅。而默照禅傳承至今日,卻被教授爲「只管打坐」。我至今仍不甚明了只管打坐究竟是什麼意思?難道只是如「冷水泡石頭」般地僵坐在那裏就行嗎?佛法常曰「信解行證」,難道只呆坐在那兒,不用方法,不究功夫,就能讓我們開悟成佛嗎?如果「只管打坐」便是禅法,則「只管吃飯」「只管睡覺」雲何而非禅法?
或曰:默照不是坐在那兒而已,且當對周遭的境界「清楚明了」。難而你所謂的清楚明了,到底是見性?還是見相?如曰:乃對周遭的境相清楚明了。則前我固已說過:諸法緣起本幻,雲何能清楚明了?故俗謂的「清楚明了」,乃是衆生于自性見下所自我暗示的假相而已!說白一點,那只是自己騙自己而已!以未開悟的人能明了什麼?
然現代人卻好倡修「默照禅」,這只爲「默照禅」似乎比較松緩而不具壓力。現代的社會已夠緊張繁忙了,如再用臨濟的參話頭緊迫盯人,豈不將把很多人逼瘋?當然能以「只管打坐」的方便法,而讓現代人舒緩一下緊張的情緒,本也非壞事!但若將之誇張爲開悟證果的無上妙法,那就妄言不慚、叁世佛冤已!又「清楚明了」也沒有一定的准則,似乎未睡著前,都還算是清楚明了!
在前一陣子流行的「現代禅」,即是標榜用「只管打坐」的「默照禅」。聽說曾讓很多行者開悟證果,不知他們悟得什麼?或誤得什麼?我不是早說過嗎:一切的生活禅,皆只是「戀世情結」的障眼法而已!明明放不下世間的聲色、名利,卻仍裝出一派「假道學」,于是遂有默照的變相禅流通于世。
難而宏智正覺禅師之倡導默照禅錯了嗎?不!我認爲「默」者,乃「無我」「無心」之意。而一切初修習者,當然是有我、有心。于是乎,雲何讓行者能從有我、有心,而入于無我、無心呢?就默照的禅法而言,乃從「內觀」的准則去著手。故所謂的清楚明了,非對外境的清楚明了(若是對外境清楚明了,豈非又是攀緣的托詞!),而是對當下妄念起處的清楚明了。這內外之間,即成凡聖之隔!若內觀至「無分別智」現前時,即成開悟的「真如」境界。如欲說清楚明了,必待此時才真清楚明了;因爲此時已圓滿成內外、心物的大統一!然而既無內外、心物、能所、前後的對待,又豈有「清楚明了」的分別相可得呢?
所以我認定「默照禅」,是開悟後自流露出的境界,或是悟後更啓修的法門,而非初修習者下手之處。若初修習者,還當用「內觀」法門才是。否則便會像我常接觸到一些修默照禅者的狀況:初功夫還用得上,能對一切境界清楚明了,但久修後卻不能有更大的進步?我答曰:說什麼清楚明了,你只是在「黑山鬼窟」中作活計,你當知「清楚明了」本身即是個妄念,若已入定者有「清楚明了」的分別相嗎?你雖大妄念不生,卻也小妄念不除,故不能有更大的進步!這「清楚明了」的說詞,真是害盡天下蒼生啊!
是以松緩雖易于入門,卻非進升之道。到最後,默照只得被形容爲「懶禅」而已!因此中國禅宗有「臨濟兒孫滿天下」的事實,而無「曹洞兒孫滿天下」的可能。(關于默照禅,我另有一篇〈松與緊〉可資參考。)又若對照以下「大手印」的修法,將更可顯現出默照禅的缺失!
大手印
很多人都說:密教「大手印」的修法,挺類似于禅宗的默照禅─即是用「安于當下」的理念,而對一切內外塵境,保持著不即不離、不迎不拒的觀照方便。他們用了一個相當有名的比喻:就如「鳥道于虛空」,前既未有定軌,後亦絕無遺迹,境來心始現,影去心隨空。用此心法來調理行者的心態,使漸安住于大手印的心境中。
故有人乃謂:大手印即相當于禅宗的默照禅。然我們當知,大手印非初修習者即能用。以密教修行次序通用的「四灌頂」,必待第四灌頂時才能修大手印。而前叁灌頂所修的氣脈明點,即是爲先打通「身相的中脈」,以作爲第四灌頂時修「心法中脈」的基礎。在我個人禅坐的經驗中,若于氣從中脈而上雖至頭頂,但還未外延時,啓修默照禅或大手印最容易相應;而默照或大手印之修習相應,即能延緩氣脈外延的時機,而保任于無功用心的真如境界中。
這也是我之所以認定:默照乃用爲悟後啓修之緣由。是以若不經由前叁灌頂的熏修,即修習大手印,則缺失也與初修習即修默照雷同。
小結
以上已檢討了衆多有關禅修的觀念和方法,但各位只要掌握我最初所說「止不只當止妄念,且更當止其作意。而觀者,除外觀外,更宜用內觀法門」的大原則,去審諸一切修行法門,則利蔽得失,就如泾渭分明!一切邪說亂流,皆無所隱遁也。
在此末法時代,很多新的法術將不斷地被開發出來,且能迷惑住許多的衆生。但若對其方法稍檢視一下,便知絕逃不出「作意」與「外觀」的大原則;且以作意和外觀故,乃能呈現出許多前所未有的「覺受」。于是乎以此異乎尋常的覺受,便更增加門徒們對宗師的敬畏與信賴而席卷天下。因爲欲真開悟,無乃遙遙無期;而覺受者,卻能招之即來。我們如對盧勝彥、清海或妙天的中國禅等稍有所知,便能一眼辨明他們在搞什麼把戲!說穿了,只是在六根門前的迷頭幻影作「捉迷藏」的遊戲爾。雖也能讓很多窮極無聊的人玩得「不亦樂乎」,但究竟非道也!當然有些樂此不疲的人,你也不能禁止他們去玩。但若真要學佛出世,還是勸他早點「回頭是岸」吧!
《禅悟密法 止觀與大手印》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