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消除昏沉的现象(甚至精神抖擞、口干舌燥,半夜睡不着觉。)但对脉障的消除却毫无帮助。因此我才谓之假相而已!
又若以大声念佛而将气导引至头部,则因初学者头脉未通,故于脉气窜流之际,乃将现形成种种的幻觉。而此幻觉又因念佛心有所求故而自我暗示,遂兑现成种种感应道交的觉受。以既有感应道交,乃更增强他们对大声念佛的信心。其实揭穿了,跟谁感应呢?若只自己骗自己,那还是小事;倘因心态不正而引起鬼神缠身,岂不事态严重?
所以从修定、调脉的观点来检讨,我虽不反对念佛法门,但绝不赞成大声念佛。在密教中有所谓「金刚诵」,虽诵出声音,但能减却散气的可能,并兼具调脉的功能。详细我不很了解,但若有因缘,各位不妨去试试。
观身受法
这在现代的南传佛教中蛮流行的。但其实,此在原始佛教中早有(尤其于律藏中);只是说法有些不同。在律藏中常谓:当观照身当下的威仪,走路时知在走路,跨步时知正跨步,对一切行住坐卧等威仪,当正观明了。这乃为:一、保持僧众该有之行仪,以作为教化的根本。一个人若不清楚自己正在作什么?则何能保持良好的行为风范呢?二、若能用心于观照当下的动作,则能减少心向外攀缘妄想的可能,故兼有摄心修定之用。
然此之摄心修定,乃是随生活中的威仪而起观照;并非于蒲团间禅坐时特用之也。因为一个人,即使是出家众或专修者,乃不能全避免于生活中有一些琐事而不能全力禅坐。故于生活中的缘事,乃用观身受法以辅助为摄心之用。至于正禅坐时,则宜用更直接有效的方法。
而现代所流行的观身受法,却是于禅坐时用来修定的。于是乎,若以专注身体的某个部位(如丹田处)而观其觉受,则不免有守窍之蔽。反之,若于禅坐时故作某些威仪动作而观其受,则作意本身即非定也。在马哈希所着《佛教四念处内观禅修法》中,即谓:因现代人心较粗躁,故以动观觉受为初入门功夫。事实上,不离身受的禅,只是最粗浅的入门方便,连定都谈不上,更甭言慧。
因此,我还认为:若数息法还用得上功夫,大可不必见异思迁。反之,若彼之「观身受法」用一段时间后,还宜提升为参禅法门才是正轨。
默照禅
中国禅宗曾有两大主流:一是临济的参话头;一是曹洞的默照禅。而默照禅传承至今日,却被教授为「只管打坐」。我至今仍不甚明了只管打坐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只是如「冷水泡石头」般地僵坐在那里就行吗?佛法常曰「信解行证」,难道只呆坐在那儿,不用方法,不究功夫,就能让我们开悟成佛吗?如果「只管打坐」便是禅法,则「只管吃饭」「只管睡觉」云何而非禅法?
或曰:默照不是坐在那儿而已,且当对周遭的境界「清楚明了」。难而你所谓的清楚明了,到底是见性?还是见相?如曰:乃对周遭的境相清楚明了。则前我固已说过:诸法缘起本幻,云何能清楚明了?故俗谓的「清楚明了」,乃是众生于自性见下所自我暗示的假相而已!说白一点,那只是自己骗自己而已!以未开悟的人能明了什么?
然现代人却好倡修「默照禅」,这只为「默照禅」似乎比较松缓而不具压力。现代的社会已够紧张繁忙了,如再用临济的参话头紧迫盯人,岂不将把很多人逼疯?当然能以「只管打坐」的方便法,而让现代人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本也非坏事!但若将之夸张为开悟证果的无上妙法,那就妄言不惭、三世佛冤已!又「清楚明了」也没有一定的准则,似乎未睡着前,都还算是清楚明了!
在前一阵子流行的「现代禅」,即是标榜用「只管打坐」的「默照禅」。听说曾让很多行者开悟证果,不知他们悟得什么?或误得什么?我不是早说过吗:一切的生活禅,皆只是「恋世情结」的障眼法而已!明明放不下世间的声色、名利,却仍装出一派「假道学」,于是遂有默照的变相禅流通于世。
难而宏智正觉禅师之倡导默照禅错了吗?不!我认为「默」者,乃「无我」「无心」之意。而一切初修习者,当然是有我、有心。于是乎,云何让行者能从有我、有心,而入于无我、无心呢?就默照的禅法而言,乃从「内观」的准则去着手。故所谓的清楚明了,非对外境的清楚明了(若是对外境清楚明了,岂非又是攀缘的托词!),而是对当下妄念起处的清楚明了。这内外之间,即成凡圣之隔!若内观至「无分别智」现前时,即成开悟的「真如」境界。如欲说清楚明了,必待此时才真清楚明了;因为此时已圆满成内外、心物的大统一!然而既无内外、心物、能所、前后的对待,又岂有「清楚明了」的分别相可得呢?
所以我认定「默照禅」,是开悟后自流露出的境界,或是悟后更启修的法门,而非初修习者下手之处。若初修习者,还当用「内观」法门才是。否则便会像我常接触到一些修默照禅者的状况:初功夫还用得上,能对一切境界清楚明了,但久修后却不能有更大的进步?我答曰:说什么清楚明了,你只是在「黑山鬼窟」中作活计,你当知「清楚明了」本身即是个妄念,若已入定者有「清楚明了」的分别相吗?你虽大妄念不生,却也小妄念不除,故不能有更大的进步!这「清楚明了」的说词,真是害尽天下苍生啊!
是以松缓虽易于入门,却非进升之道。到最后,默照只得被形容为「懒禅」而已!因此中国禅宗有「临济儿孙满天下」的事实,而无「曹洞儿孙满天下」的可能。(关于默照禅,我另有一篇〈松与紧〉可资参考。)又若对照以下「大手印」的修法,将更可显现出默照禅的缺失!
大手印
很多人都说:密教「大手印」的修法,挺类似于禅宗的默照禅─即是用「安于当下」的理念,而对一切内外尘境,保持着不即不离、不迎不拒的观照方便。他们用了一个相当有名的比喻:就如「鸟道于虚空」,前既未有定轨,后亦绝无遗迹,境来心始现,影去心随空。用此心法来调理行者的心态,使渐安住于大手印的心境中。
故有人乃谓:大手印即相当于禅宗的默照禅。然我们当知,大手印非初修习者即能用。以密教修行次序通用的「四灌顶」,必待第四灌顶时才能修大手印。而前三灌顶所修的气脉明点,即是为先打通「身相的中脉」,以作为第四灌顶时修「心法中脉」的基础。在我个人禅坐的经验中,若于气从中脉而上虽至头顶,但还未外延时,启修默照禅或大手印最容易相应;而默照或大手印之修习相应,即能延缓气脉外延的时机,而保任于无功用心的真如境界中。
这也是我之所以认定:默照乃用为悟后启修之缘由。是以若不经由前三灌顶的熏修,即修习大手印,则缺失也与初修习即修默照雷同。
小结
以上已检讨了众多有关禅修的观念和方法,但各位只要掌握我最初所说「止不只当止妄念,且更当止其作意。而观者,除外观外,更宜用内观法门」的大原则,去审诸一切修行法门,则利蔽得失,就如泾渭分明!一切邪说乱流,皆无所隐遁也。
在此末法时代,很多新的法术将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且能迷惑住许多的众生。但若对其方法稍检视一下,便知绝逃不出「作意」与「外观」的大原则;且以作意和外观故,乃能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觉受」。于是乎以此异乎寻常的觉受,便更增加门徒们对宗师的敬畏与信赖而席卷天下。因为欲真开悟,无乃遥遥无期;而觉受者,却能招之即来。我们如对卢胜彦、清海或妙天的中国禅等稍有所知,便能一眼辨明他们在搞什么把戏!说穿了,只是在六根门前的迷头幻影作「捉迷藏」的游戏尔。虽也能让很多穷极无聊的人玩得「不亦乐乎」,但究竟非道也!当然有些乐此不疲的人,你也不能禁止他们去玩。但若真要学佛出世,还是劝他早点「回头是岸」吧!
《禅悟密法 止观与大手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