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面是二,後面是四。很多人數息數久了,會覺得厭煩。如數字數過了就丟掉,不將之累積下來,則當下只有一個數字,就不會覺得厭煩無聊。同樣對未來的數字也不要去注意分別,如果能做到只注意當下的數字,就已超越時間。因爲時間從過去、現在到未來是連續的,而時時刻刻注意在當下的數字,時間便不連續了。如在數的當下也不想到是我在數息,就能超越心物的差別(心指在數的我,物指被我用的方法,被我數的數字);能超越心物的差別,就能超越空間。因此專注于當下的數字,不起分別,就能超越時空,進入定境。在定境中數而不數,不數而數。
業障現形
衆生從過去無始劫來造業無數,業在平時反不覺得它是障礙。譬如一個人常常抽煙喝酒,在平常反不覺得它是問題,但等真要戒煙酒時,才會覺得煙瘾酒瘾的逼迫頑強。因此,不用功的人還不覺得自己有業障,而真正用功上路的人,反會因業障的現形而産生身心的魔難。業障現形可分爲二大類:一在身體方面,二在心理方面。身體方面首先會酸、痛、麻,某一部分特別感覺到悶脹,發熱、刺痛,嚴重時像有針在刺,又像被螞蟻蜜蜂螫咬一般的全身痛。一般人認爲痛直覺就是病,而病就是要命,因此一痛就緊張。而中醫卻認爲「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身體某一部位會痛,便表示那部位氣血不通,或通稱氣脈不通。以打坐言,若某部的氣血全部不通,也不會痛,完全通也不痛。只有從不通到通的過程,因爲要把那些障礙逼出來,在正邪交征之間反而會痛。換言之,痛是好事,平常不打坐還不知道那裏不通,還痛不起來,現因爲打坐,內氣較足,故輸往不通的部位,要將不通變通,所以反而會痛。因此,心理上要有承擔,要從了解痛的原因而去接受它,痛是好事,而非平常所想的痛是生病,痛會要命。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病,只是病有嚴重與不嚴重的區別而已。嚴重的躺在床上,不能工作,必須看醫生。而還能吃飯睡覺,自己就覺得很健康。但事實上都一樣有病,只是病得較不嚴重而已。甚至這種病,一般的醫生也檢查不出來,但一打坐,那些病就慢慢顯現出來,而有痛的覺受。所以要接納它,然後是不管它,痛讓它痛,而繼續用方法。
觀痛:如果數息數得好,痛就不是問題,但有時痛會愈來愈痛,痛到最後根本無法數息。如果已無法用方法,則可以采用觀痛的方法,把注意力完全放在看痛上面。觀痛又可分爲二大類:一爲推遠:一般人腳痛就以爲是身體痛,而身體痛又變成心痛,于是整個人痛成一團。我們要確認痛是身體痛,是身體的腳痛,是腳踝痛。將痛框定在一點,將痛看成客觀的對象。一般人對于痛,因想到那是我在痛,因此,便緊張恐懼,現在將它推遠一點,只遠遠的看著它痛,使痛變成與我無關。
觀痛的第二類是拉近:痛時仔細的看清楚,一般人對于痛是厭惡的,故多采取排斥的態度。于是因想要排斥而排斥不了,想逃避而逃避不掉,反而更增加心裏的痛苦。因此反過來,幹脆仔細的去看是那一點痛,是如何的痛法,以直接面對痛的心態去觀痛,甚至要如前所談,認爲痛是好事,而歡喜接受。
用觀痛的方法,不論是推遠或拉近,都可以使我們由痛苦而變成痛快。痛苦是因身體在痛而心裏更覺得恐懼緊張,如果能從了解它而接受它,甚至用觀的方法去看痛,反而會有一種痛快舒暢的感覺,身體雖仍然在痛,而心裏卻有超脫自在的感受。
浮躁、瞋暴:打坐時會有浮躁不安,甚至瞋怒暴動的心態。有時坐著腳雖不痛,但心裏很想動,甚至覺得氣很多,很想發泄,這時看到種種的人事,都覺得看不順眼,瞋恨心特別重,這也是打坐碰到障礙,沒辦法疏通,不通所以不安,所以氣憤暴動。很多禅修的人瞋恨心很重,不是因爲禅坐而致瞋恨心變重,而是因爲氣血障礙所致,瞋怒的業障現前。因此,無論是自己或他人碰到這種狀況,先要了解是氣血不通所引起的病變,要能安忍,繼續用功。人都希望在順境中修行,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會碰到逆境,因此能在逆境下繼續用功才是可貴的。總之,酸、痛、麻,浮躁不安、瞋怒暴動都要捱得過。
昏沈無記:很多人打坐最初散亂得很厲害,妄想很多,接著慢慢又變成昏沈,嚴重時,甚至自己根本不知道是在昏沈中。這種昏沈也是因爲氣血不通,氣上不到頭部所産生的重昏沈,而不是因爲睡眠不足或工作太累所造成的。這時唯一的方法,就是繼續打坐,只要坐到氣足了就會慢慢疏通。所以上坐之初,會稍清醒,然後昏沈,而過一段時間後又清醒了。因此在昏沈的時間內,即使用不上方法,還是要繼續打坐,必須要熬過昏沈的盲點,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打坐一天、二天之後還是昏沈,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對治:用刻意呼吸的方法,先盡可能吸滿氣,如一口氣不能吸滿,再吸第二口氣。吸滿後憋氣一段時間,稱爲「持」。等憋不住了,再慢慢吐出。等吐到腹內壓力減小後再快吐,稱爲「射」。如此吸滿、憋持、慢吐、快射的刻意呼吸主要是爲疏通氣脈上的障礙,而早點恢複到清醒的狀態。有些人昏沈兼散亂,迷迷糊糊中,又覺得如夢如幻,這也是氣血不通的現象。
晃動震蕩:晃動也是氣血不順所産生的現象,對某些人而言,那也是必經過程。然往往因動了以後會有舒服的感受,因此會造成錯誤的期待,而變成自我暗示的晃動,如此則將持續而不停止。但如果是自然的反應,則動過一段時間後,會慢慢穏定的。在産生晃動的當下,最好用意識來控製使不動或小動。最好在動的當下能保持數息的方法,避免因身動而使心散亂,即使在身動時也要心不動。
幻視幻聽:打坐時有些人會有身體變租、變細、變高等幻覺,甚至還有幻聽發生,聽見很多雜音,甚至是有意義的聲音,也會看到很多不同的境界、景觀、顔色。這些現象多是身體氣血從不通到通的過程中,所産生的幻覺,也是過去生的業障種子,因爲打坐而起現形,這些境界都是虛無缥缈的。因此在打坐時,要常保持警覺性,不要被這些境界帶走,而産生貪、瞋、癡等妄想雜念。如果方法正確,心情放松,則身體所産生的任何反應都是正常的過程,無須在意。如果進而能了解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就更能安心用方法了。
不以覺受定優劣
剛用功的人多半不穩,時好時壤。很多剛開始打坐的人,才覺得這支香坐得很好,呼吸很順,妄想很少,心中法喜充滿。但到下支香,便又可能腰酸背痛。剛開始用功時,每支香的差別很多,所以一支香坐得好,不須得意知足,在你覺得好的當下,心早已松散了。而壞的時候也不要氣餒,重要的是,不要以覺受來判定自己的優劣。痛的時候,也不要以爲自己退步了,事實上痛反而是進步,因爲氣足才會痛,如果打坐而致身心變得浮躁不安、昏沈,那也是因爲用功才把業障逼出來的。因此無論在昏沈、浮躁,在酸痛,或在自己覺得心已很靜時,任何好或壞的覺受,都要放下不管,繼續用功。
落實安定開朗
真正的進步要能落實在生活上,而不要只在蒲團上計較自己的境界,境界就像一場夢而已。打坐能使身體比較健康,健康經常是從捱痛中得到的。許多人經過比較長時間的修行,如叁天、五天、七天的打坐、念佛而致身體健康,這並不一定是佛、菩薩的加持,而是自己打坐氣足的結果。因此能使身體健康,則表示自己已有進步。其次是心理的安定落實,現代很多人心理毛躁空虛,不能穩定,如果因爲打坐而使心理上較安定笃實,則表示自己已有進步。再其次是性格的開通明朗,有些人個性閉塞,甚至非常粗魯,如果打坐禅修一段時間後,性格因而改變,剛強者變柔軟,或較弱者變堅強,閉塞者變得較開通,憂郁寡歡者變得較明朗,則表示自己已有進步。到最後是觀念的統合,人大部分是生活在觀念裏,如果一個人悲觀,則他的世界就是悲觀的世界;如果觀念刻薄,他就處在刻薄的世界裏,所以打坐到最後是要改變我們的觀念。佛法說衆生「無始無明」,人就是活在很多錯誤的觀念與狹隘的觀念裏而自找麻煩、自討苦吃。禅修真正的進步是要使我們的觀念更開通、更無礙。我們打坐,不要把得失放在蒲團上的感受去衡量,一支香坐得好,不代表身體就能變得健康,更不代表性格就能變得要開朗。而是經過踏實而長久的修行後,身體、心理、性格、觀念的進步方會慢慢顯現出來。因此一個人打坐是否進步,修行是否進步,自己應該比別人更清楚才是。
水到渠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真正有信心的人,反而不急著看到成果,而沒有信心的人則要馬上兌現。現在很多人希望在修行上能很快有覺受、有體驗、有果位。這樣的人好象很用功,其實是沒有信心,而沒有信心的人最容易受到摧殘。因此真正的信心是要種因,而不急求果。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安心用功,而不是急著看到一種虛妄的果。虛妄的果,很多時候是可用自我暗示來騙取的,而更可怕的是,招惹鬼神院欺瞞,他讓你以爲得道了,而不自覺地受到鬼神的擺布。
真用功後,必垢盡明現,就像鏡子上有很多汙垢,只要將汙垢慢慢刮掉,光明一定顯現出來,要努力的是去除汙垢,而不必去等待光明。常言「水到渠成」,如果經常灌溉,自然形成水路,修行須從因修,而不是于果上計較。只要將心安在方法上,而有恒心有毅力的去用它,則成果不須等待就會自然而成。
《禅林風雨 3· 數息要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