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原典 佛法原典研習─緒言之二▪P6

  ..續本文上一頁法身必從內銷著手。何以故?若無明未銷,雲何證得法身呢?故若只望文生義地從「外延」去追求,何非南轅北轍而離道愈遠呢?

  

  小結:就衆生而言,能直修內銷法門而言下頓悟者,終是少數。

  

  故先以外延法與安住法,爲遠方便與近方便,而培其善根。

  

  以外延之信願而聞思,故得建立正知見。

  

  以安住法門修習,而能增進其返觀覺照的能力。

  

  待焦點調准、疑情濃烈時,自轉成內銷法門也。

  

  因此禅觀的精髓,乃內銷法門爾;因唯有內銷,才能證得解脫。故在原始佛教裏,不管是四念處、四聖谛、甚至十二因緣等,都是直修內銷法門的。但何以這法門當今修習者卻愈來愈少呢?

  

  因對自己切身的問題,能看清楚的人,真是越來越少啊!更遑論下決心去解決它。所以,對大部份的衆生,就得先用「外延法」和「安住法」,作爲遠方便和近方便,以培養其善根。故所謂根器不利,其實是對自己切身的問題,不清楚、不在意。

  

  是以先用外延法來培養信願,而能聽經聞法。等正知見慢慢具足後,才能去返觀自己的問題。進一步,再以修定法門練心,故對起心動念有了清楚的覺照,才能發掘更深邃的問題。只有真把我們的問題看清楚了,才能有效地修習內銷法門。譬如官兵捉強盜,除非能直搗賊窩之所在,而擒得賊王,才能成效;否則只抓幾個賊子、賊孫,是無濟于事的。

  

  故當把問題真正看清楚了,自然就會轉成內銷法門。這也是說:外延法是遠方便,安住法是近方便,而內銷法才是「正直道」。

  

  同一法門,因發心、因知見的不同,也會有外延、安住、內銷的差異。

  

  其次,雖同一法門,因發心和知見的不同,也會有外延、安住跟內銷的差異。比如「持名念佛」,有的人確實是認真地在持名,或一天五萬遍、甚至十萬遍。然他在持名的當下,乃希望佛菩薩給他庇佑加持,而求得身心安康、諸事順利。這即是以外延法而持名也。

  

  如只是把念頭安住在佛號上,心不旁顧,這用「攝心修定」的知見來持名,即近于安住法也。如因一心念佛,而漸放下對世間種種名利的執著、身見的執著。這就相應于內銷法門也。

  

  同理,若于數息法中而求身之輕安、心之喜樂者,即是外延法。若于數息中,一心一意守著方法、守著數字,而攝心入定者,即是安住法。若因數息而現起疑情者,則可能轉成內銷法也。

  

  至于參禅法門亦然。有些人只想開悟,卻沒有疑情。于是就隨便抓個話題來參。一面參,一面憧憬著開悟的時刻。蓦然見到光明一片,于是便以爲自己已開悟了。這用「外延」的心態來參禅,十有八九會著魔發狂的。

  

  其次,不管是假話頭,還是真話頭,我都一心參去,這即近于安住法也。古德說:如能一心參去,就算未開悟,閻羅王也奈何不了你。參禅參到最後,如疑情爆破,桶底脫落,即成就爲內銷法也。

  

  所以同一法門,因知見的提升,也會從外延法,轉成安住法;從安住法,轉成內銷法。而有轉成內銷,才真正跟佛法、跟解脫相應。

  

  總結:不管教理或行門,如從「順習與逆習」或「內銷與外延」去判定;

  

  則何爲正直道?何爲方便道?便一目了然矣!

  

  以上,不管于緒言一的教理,或緒言二的禅觀。我主要爲確認:何爲正直道?何爲方便道?這既可以從「順習」與「逆習」去判定,也可以從「內銷」跟「外延」去判定,皆是昭昭易顯的。

  

  但于後期的佛教中,既順習法門越講越多,也外延法愈說愈順口,最後竟喧賓奪主地說:後期大乘才是正直道。這就不免魚目混珠、而玉碎瓦全了。

  

  方便道如病痛時,即貼以「撒隆巴斯」;雖舒適清涼,卻無療效。甚至將使病情更惡化。

  

  正直道如病痛時,即以開刀治療:或剝皮、削肉、刮骨、去髓。雖苦切難忍,終能痊愈也。

  

  最後,我們再用個比喻,以說明方便道與正直道的差異:方便道如病痛時,即貼以「撒隆巴斯」。當貼下去時,雖頓覺清涼,可是瘡疤、膿血乃都還在裏面哩!故表面上覺得沒問題了,其實問題還大哩!因如陶醉于這些清涼的快感,必將延誤治療的時機。

  

  而正直道則像病痛時要開刀,或剝皮、或削肉、刮骨。雖當時必苦切難忍,但這才是究竟的療法。我想各位都聽過「牧牛」的比喻:我們修行的模式,就像去牧一頭牛。這牛當怎麼牧呢?很多人都用世間的觀念,以爲當把牛養得越來越肥、越來越壯,既能夠耕田、拉車,還能夠擠奶,用途多多,才表示你養得好。

  

  事實上,牛不是這種牧法,反而是當牛要去吃草時,要趕緊將它牽回來,而不讓它去吃草。故各位可以想象:這只牛必越牧越瘦。其實不只當愈牧愈瘦,且到最後,還要把這條牛給宰了。爲什麼呢?以這牛,乃比喻爲我們的無明業障。故爲有無明業障,所以它才愛去吃草─攀緣、造業。各位或許知道:我師父有一本書,書名是「牧牛與尋劍」,就是要去找一把利劍,來宰這條牛也。牛死了,就再也不會去吃草了。將牛宰了,就是內銷法門的精義。

  

  放眼看當今的佛教社會,雖很多人都倡言要修行,但都不曾得力。這乃爲未能切入修行的心要;故總是在外延法與安住法裏,裝模作樣,浪費時間。如不能用內銷法,把牛給宰了,便得時時刻刻擔心,這牛又要吃草去了。很多人不要說能把牛給宰了,甚至牛在那裏?都不知道哩!

  

  總而言之,要學佛、要修行,就得「正直舍方便,直趨無上道」而不要老是怕痛而亂貼「撒隆巴斯」;以貼多了,不只見不到本來面目,還會面目可憎哩!

  

  

《佛法原典 佛法原典研習─緒言之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