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我實現的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求

  

  引言:

  

  今天所講的主題,是有關「自我實現」的需求。在正式講這題目之前,我想到:過去曾跟某些人的對話;而對話的內容,對于如何處理「自我實現、成就感和歸屬感」,會有一些啓示。所以,我先把兩次對話的內容,說明一下。

  

  1.「超越」的心態

  

  在我年輕、還未出家時,喜歡爬山。有一次,參加一項登山活動─在臺灣登山界,算是較高難度的─能高到安東軍。在中央山脈上縱走,前後大概要花五天以上的時間。

  

  因爲那時候的成員,就是幾個學佛的朋友,不是很專業的登山老手。要登這種山,其實是不夠安全。所以就請了一位登山老將,當我們的領隊兼向導。他外號叫小羅,是當時山界頂頂有名的人物。且聽說他也是拍電影時,很專職的替身;所有大明星覺得有安全顧慮的,都找他來作替身。

  

  所以,他全身衣服一掀開來,到處都是傷痕、瘡疤。以他一生之中,有太多「超越」的記錄。所以他最喜歡談的,就是于傷痕與瘡疤中,如數家珍地展現出各式各樣「超越」的記錄。。

  

  我悶悶地聽了幾天,心想他是領隊,就讓他去炫耀吧!然而,我們那次的行程,卻在中央山脈上碰到了風雨。因不能繼續前進,就只能窩在帳蓬裏閑聊。兩天下來,又是聽他不斷地誇示、炫耀,聽得我六根不淨,七竅生煙。于是我想:得整整他,讓他收斂一點。

  

  于是第二天,吃早餐時,我就直接跟他講:「你開口也超越,閉口也超越,但是如果你只能用凡夫俗子的標准,去追求超越。乃更證明:你還只是凡夫俗子而已!」這一棒喝,他即受到很大的傷害。從此看到我,就閃一邊去。

  

  後來,聽說他不再爬山了,乃到鄉下買塊地,種田去也。自從那次後,我就未再跟他碰過面。然如碰面了,我會跟他恭喜曰:「小羅,你這次真的已超越了凡俗的標准!」所以雲何才是真「超越」呢?

  

  2.「女強人」的定義

  

  有人問我:「法師,你對女強人的觀感如何?」過去是男尊女卑的時代,而現代者,女衆的地位已愈來愈高矣!所以包括在座各位,都有不少所謂的「女強人」。然我對女強人的觀感爲何呢?

  

  我說:「我不從某個點,來判定誰強誰弱?而應從整體的視野、從全方位的角度,去判斷一個人到底是強是弱?」我們知道,有些人雖外表上威風凜凜;但事實上,乃外強中幹,甚至色厲內荏而已!

  

  所以有些「女強人」,從另一方面去衡量,其實是非常脆弱的。相信,不只是女強人如此,很多大男人也都如此。所以雲何才是真正的成就感呢?雲何才是終究的歸屬感呢?

  

  以上引言說過了,乃開始講今天的主題─自我實現。兼談成就感與歸屬感。首先講「何謂自我」?

  

  一.何謂「自我」?

  

  在西方「原子理論」的背景下,常以個體爲自我。

  

  故民主政治,也是從此而演繹出來的。

  

  西方心理學的書,我看了一些,但已忘了他們是怎麼定義「自我」的。然就西方文化的思考模式,大概是從希臘時代,就有一種慣性的思考模式─即「原子理論」也。一切物質,都是從最基本單位的「原子」,再組織成「分子」;從「分子」再結合成「個體」。

  

  目前科技雖較發達,故原子已非最基本的單位;而是可再微分成質子、中子、電子,甚至α子、β子…,我也搞不清楚。但是這種思考模式,基本上還是一樣的。從最基本的單位,再結合成分子;從分子,再結合成更大的個體。所以,雲何爲希臘的城邦政治?每一城邦者,即是一個分子也。而民主政治中,每個人都有一選票者,即是最基本的單位也。

  

  簡言之,西方文化的思考模式,終究不出「先分再合」的基本典型。

  

  故從西方的思考模式去演繹:在政治上,即成民主政治;在經濟上,即爲自由貿易。終究不出「先分再合」的典型:也就是先有許多個體,我是一個個體,你也是一個個體。然後再將個體,整合成群體、社會、國家。

  

  于是乎,自我如何實現呢?乃必透過與外界的整合,才能實現也。然雲何與外界整合?這又千頭萬緒,而不知從何下手矣!所以,很多人都很茫然!不知自己要做什麼?要往何方去努力?這是西方的思想方式,所無法跳脫出的盲點。

  

  二.關系中的自我

  

  于心理學中,另有謂:所謂自我,乃是從種種關系中而得呈現與轉化。

  

  故在此定義中,已非「先分再合」的典型矣!

  

  後來,在心理學上有另一種定義:所謂自我,乃是從種種關系中而能呈現。故不是先有一個我,再從這我去建立與周邊的關系。反是由種種關系中,才能呈現出這個「我」。也因爲種種關系的離合,自我才能作提升與轉化。

  

  以此思考方式,其實已跳脫出西方以自我爲基本單位的思考模式,也已跳脫出「先分再合」的思想困境。而東方的思考模式,卻剛好相反,乃習慣從整體裏去看個體。所以下面,我們再說到「佛法中的自我」。

  

  叁.佛法中的自我

  

  無者,無界限;無者,非主宰而已!

  

  故何謂自我,乃不過「衆因緣生法」而已!

  

  各位不要急著說:佛法既說無我,即無此問題也;故無自我實現的可能。其實,從我弘講以來,已再叁說到:佛法所謂的「無我」,不是抹殺身心的存在。而是所謂「無」者:第一是沒有界限,第二是不能主宰。

  

  其實沒有界限,即如前面所講的:從種種關系中而得呈現與轉化。故自我與萬緣,雲何曾有界限呢?

  

  至于不能主宰者,用現代的術語說,就是互動關系,而非單向控製。所以,用佛法來看自我,其實很簡單:自我者,乃「衆因緣生法」也。既在衆因緣中,自我才能存在;也在衆因緣中,自我才能變化。

  

  所以「在關系中的自我」與佛法所謂的「衆因緣生法」,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故我再叁說到: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會慢慢進化到跟佛法類似的典型。因爲當視野愈來愈寬闊時,先前以個體爲中心的思考模式,一定得改變、提升,而變成以整體的視野,來觀照個體的存在與變化。

  

  四.倫理中的自我

  

  如中國傳統社會所謂的「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並且規範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

  

  自我既是「衆因緣生法」,自我既得從種種關系中而得呈現。由此再回顧中國人所講的倫理,即感受不同矣!我們既然活著,就會跟周遭有種種的關系。于是因爲不同的關系,就有不同的權利與義務,這即是「倫理」也。

  

  「倫理」在中國傳統的社會中,乃以五項爲代表,而稱之爲「五倫」也。五倫或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或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義等。以此五倫,而界定不同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

  

  其實關系不只如此,如師徒.主傭.買賣.同學.同事,

  

  甚至人與牲畜,人與大自然等。

  

  如果我們放眼去觀察,其實常存的關系不只是五倫而已!比如:師徒之間,也有另一種權利和義務。比如主人跟幫傭間,又是另一種權利和義務。至于同學、同事,甚至買賣雙方間,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義務。像「公平交易法」的製定,大概就是規範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吧!

  

  甚至所謂的「倫理」,也不限指人與人間的關系而已!如人跟動物、人跟植物、人跟周遭的環境,都有種種能享的權利,也有種種該盡的義務。這即是環保的需求也。

  

  譬如到風景區遊覽時,就會發現有很多指標告示你:什麼都不要留下、請把垃圾帶走、不可攀折花草樹木等。這就是爲了與周圍環境,建立良善的關系也。

  

  目前的社會,因太「自我中心」而逐漸脫軌、失序─說什麼「只要我喜歡,有何不可?」

  

  所以如用西方,以個體爲基本單位的思考模式,便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因此整個社會就形成脫軌、失序的現象。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社會,是很明顯有脫軌和失序的現象。所以,有些人竟說:「只要我喜歡,有何不可以的呢?」這種說法,就是純粹的自我中心;只是單向地思考,而未顧及到與周遭的互動關系。

  

  故這個時代的政治家或宗教家,都應再提倡倫理道德,這是唯一能對治自我中心的解決方案。當然,如更深刻地說,不只是提倡倫理道德,而是得建立緣起的正見。因爲此才能真正開拓我們的視野,因爲此才能真正消除自我中心的執著。

  

  但是倫理,其實是雙向的互動,而非單向的製約。

  

  但我還得再補充的是:倫理是雙向的互動,而非單向的製約。過去有一段時間,政客們也似在提倡倫理。然他們的倫理是:你們既是屬下,當無條件地服從主管。故若不服從主管,即是不遵守倫理!可是他們自己,有沒有遵守倫理呢?

  

  所以,如開口也倫理,閉口也倫理,卻只是想依此製約別人,而非要自己依法奉行;則愈提倡倫理者,社會將更混亂爾!何以故?因爲此時的倫理,乃淪爲爭端的工具、爭端的武器也。

  

  故我們當知,倫理本是雙向的、互動的。其實中國的倫理,很明確就是雙向的,你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且父慈、兄友在前也。要父先慈,子才孝;兄先友,弟才恭。

  

  又雖同爲父子.兄弟.夫婦,但種種緣起不同,也不能因刻板而失去彈性!

  

  第二,在中國的「五倫」中,雖規範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各有不同的權利義務。但如用因緣法去看,雖都名爲父子、兄弟,但每對父子、兄弟、師徒間的種種關系,其實都不一樣。所以不能用一成不變的配對關系,去界定、製約。

  

  譬如:過去都說,男主外,女主內。或說嚴父慈母。但事實上,在這個時代中,甚至在過去的時代中,都會有一些不同的案例,所以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權利、義務,去製約所有的關系人。

  

  一切法…

《自我實現的需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際關系的離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