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引言:

  

  今天所讲的主题,是有关「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正式讲这题目之前,我想到:过去曾跟某些人的对话;而对话的内容,对于如何处理「自我实现、成就感和归属感」,会有一些启示。所以,我先把两次对话的内容,说明一下。

  

  1.「超越」的心态

  

  在我年轻、还未出家时,喜欢爬山。有一次,参加一项登山活动─在台湾登山界,算是较高难度的─能高到安东军。在中央山脉上纵走,前后大概要花五天以上的时间。

  

  因为那时候的成员,就是几个学佛的朋友,不是很专业的登山老手。要登这种山,其实是不够安全。所以就请了一位登山老将,当我们的领队兼向导。他外号叫小罗,是当时山界顶顶有名的人物。且听说他也是拍电影时,很专职的替身;所有大明星觉得有安全顾虑的,都找他来作替身。

  

  所以,他全身衣服一掀开来,到处都是伤痕、疮疤。以他一生之中,有太多「超越」的记录。所以他最喜欢谈的,就是于伤痕与疮疤中,如数家珍地展现出各式各样「超越」的记录。。

  

  我闷闷地听了几天,心想他是领队,就让他去炫耀吧!然而,我们那次的行程,却在中央山脉上碰到了风雨。因不能继续前进,就只能窝在帐蓬里闲聊。两天下来,又是听他不断地夸示、炫耀,听得我六根不净,七窍生烟。于是我想:得整整他,让他收敛一点。

  

  于是第二天,吃早餐时,我就直接跟他讲:「你开口也超越,闭口也超越,但是如果你只能用凡夫俗子的标准,去追求超越。乃更证明:你还只是凡夫俗子而已!」这一棒喝,他即受到很大的伤害。从此看到我,就闪一边去。

  

  后来,听说他不再爬山了,乃到乡下买块地,种田去也。自从那次后,我就未再跟他碰过面。然如碰面了,我会跟他恭喜曰:「小罗,你这次真的已超越了凡俗的标准!」所以云何才是真「超越」呢?

  

  2.「女强人」的定义

  

  有人问我:「法师,你对女强人的观感如何?」过去是男尊女卑的时代,而现代者,女众的地位已愈来愈高矣!所以包括在座各位,都有不少所谓的「女强人」。然我对女强人的观感为何呢?

  

  我说:「我不从某个点,来判定谁强谁弱?而应从整体的视野、从全方位的角度,去判断一个人到底是强是弱?」我们知道,有些人虽外表上威风凛凛;但事实上,乃外强中干,甚至色厉内荏而已!

  

  所以有些「女强人」,从另一方面去衡量,其实是非常脆弱的。相信,不只是女强人如此,很多大男人也都如此。所以云何才是真正的成就感呢?云何才是终究的归属感呢?

  

  以上引言说过了,乃开始讲今天的主题─自我实现。兼谈成就感与归属感。首先讲「何谓自我」?

  

  一.何谓「自我」?

  

  在西方「原子理论」的背景下,常以个体为自我。

  

  故民主政治,也是从此而演绎出来的。

  

  西方心理学的书,我看了一些,但已忘了他们是怎么定义「自我」的。然就西方文化的思考模式,大概是从希腊时代,就有一种惯性的思考模式─即「原子理论」也。一切物质,都是从最基本单位的「原子」,再组织成「分子」;从「分子」再结合成「个体」。

  

  目前科技虽较发达,故原子已非最基本的单位;而是可再微分成质子、中子、电子,甚至α子、β子…,我也搞不清楚。但是这种思考模式,基本上还是一样的。从最基本的单位,再结合成分子;从分子,再结合成更大的个体。所以,云何为希腊的城邦政治?每一城邦者,即是一个分子也。而民主政治中,每个人都有一选票者,即是最基本的单位也。

  

  简言之,西方文化的思考模式,终究不出「先分再合」的基本典型。

  

  故从西方的思考模式去演绎:在政治上,即成民主政治;在经济上,即为自由贸易。终究不出「先分再合」的典型:也就是先有许多个体,我是一个个体,你也是一个个体。然后再将个体,整合成群体、社会、国家。

  

  于是乎,自我如何实现呢?乃必透过与外界的整合,才能实现也。然云何与外界整合?这又千头万绪,而不知从何下手矣!所以,很多人都很茫然!不知自己要做什么?要往何方去努力?这是西方的思想方式,所无法跳脱出的盲点。

  

  二.关系中的自我

  

  于心理学中,另有谓:所谓自我,乃是从种种关系中而得呈现与转化。

  

  故在此定义中,已非「先分再合」的典型矣!

  

  后来,在心理学上有另一种定义:所谓自我,乃是从种种关系中而能呈现。故不是先有一个我,再从这我去建立与周边的关系。反是由种种关系中,才能呈现出这个「我」。也因为种种关系的离合,自我才能作提升与转化。

  

  以此思考方式,其实已跳脱出西方以自我为基本单位的思考模式,也已跳脱出「先分再合」的思想困境。而东方的思考模式,却刚好相反,乃习惯从整体里去看个体。所以下面,我们再说到「佛法中的自我」。

  

  三.佛法中的自我

  

  无者,无界限;无者,非主宰而已!

  

  故何谓自我,乃不过「众因缘生法」而已!

  

  各位不要急着说:佛法既说无我,即无此问题也;故无自我实现的可能。其实,从我弘讲以来,已再三说到:佛法所谓的「无我」,不是抹杀身心的存在。而是所谓「无」者:第一是没有界限,第二是不能主宰。

  

  其实没有界限,即如前面所讲的:从种种关系中而得呈现与转化。故自我与万缘,云何曾有界限呢?

  

  至于不能主宰者,用现代的术语说,就是互动关系,而非单向控制。所以,用佛法来看自我,其实很简单:自我者,乃「众因缘生法」也。既在众因缘中,自我才能存在;也在众因缘中,自我才能变化。

  

  所以「在关系中的自我」与佛法所谓的「众因缘生法」,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我再三说到:西方人的思想方式会慢慢进化到跟佛法类似的典型。因为当视野愈来愈宽阔时,先前以个体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一定得改变、提升,而变成以整体的视野,来观照个体的存在与变化。

  

  四.伦理中的自我

  

  如中国传统社会所谓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并且规范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

  

  自我既是「众因缘生法」,自我既得从种种关系中而得呈现。由此再回顾中国人所讲的伦理,即感受不同矣!我们既然活着,就会跟周遭有种种的关系。于是因为不同的关系,就有不同的权利与义务,这即是「伦理」也。

  

  「伦理」在中国传统的社会中,乃以五项为代表,而称之为「五伦」也。五伦或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或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义等。以此五伦,而界定不同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其实关系不只如此,如师徒.主佣.买卖.同学.同事,

  

  甚至人与牲畜,人与大自然等。

  

  如果我们放眼去观察,其实常存的关系不只是五伦而已!比如:师徒之间,也有另一种权利和义务。比如主人跟帮佣间,又是另一种权利和义务。至于同学、同事,甚至买卖双方间,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像「公平交易法」的制定,大概就是规范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吧!

  

  甚至所谓的「伦理」,也不限指人与人间的关系而已!如人跟动物、人跟植物、人跟周遭的环境,都有种种能享的权利,也有种种该尽的义务。这即是环保的需求也。

  

  譬如到风景区游览时,就会发现有很多指标告示你:什么都不要留下、请把垃圾带走、不可攀折花草树木等。这就是为了与周围环境,建立良善的关系也。

  

  目前的社会,因太「自我中心」而逐渐脱轨、失序─说什么「只要我喜欢,有何不可?」

  

  所以如用西方,以个体为基本单位的思考模式,便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因此整个社会就形成脱轨、失序的现象。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社会,是很明显有脱轨和失序的现象。所以,有些人竟说:「只要我喜欢,有何不可以的呢?」这种说法,就是纯粹的自我中心;只是单向地思考,而未顾及到与周遭的互动关系。

  

  故这个时代的政治家或宗教家,都应再提倡伦理道德,这是唯一能对治自我中心的解决方案。当然,如更深刻地说,不只是提倡伦理道德,而是得建立缘起的正见。因为此才能真正开拓我们的视野,因为此才能真正消除自我中心的执着。

  

  但是伦理,其实是双向的互动,而非单向的制约。

  

  但我还得再补充的是:伦理是双向的互动,而非单向的制约。过去有一段时间,政客们也似在提倡伦理。然他们的伦理是:你们既是属下,当无条件地服从主管。故若不服从主管,即是不遵守伦理!可是他们自己,有没有遵守伦理呢?

  

  所以,如开口也伦理,闭口也伦理,却只是想依此制约别人,而非要自己依法奉行;则愈提倡伦理者,社会将更混乱尔!何以故?因为此时的伦理,乃沦为争端的工具、争端的武器也。

  

  故我们当知,伦理本是双向的、互动的。其实中国的伦理,很明确就是双向的,你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且父慈、兄友在前也。要父先慈,子才孝;兄先友,弟才恭。

  

  又虽同为父子.兄弟.夫妇,但种种缘起不同,也不能因刻板而失去弹性!

  

  第二,在中国的「五伦」中,虽规范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各有不同的权利义务。但如用因缘法去看,虽都名为父子、兄弟,但每对父子、兄弟、师徒间的种种关系,其实都不一样。所以不能用一成不变的配对关系,去界定、制约。

  

  譬如:过去都说,男主外,女主内。或说严父慈母。但事实上,在这个时代中,甚至在过去的时代中,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案例,所以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权利、义务,去制约所有的关系人。

  

  一切法…

《自我实现的需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人际关系的离合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