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南京保存,所以楊州是軍事必爭之地。程伯倫一家有十七個人,大家就驚起來,就念觀音菩薩名號。當夜夢到觀音菩薩報夢:「汝全家人十六口都平安,只有你一人有難,因你前世殺了人家十五刀,時節因緣到,怨家今日要你還十五刀,定業不可轉。你趕快明日招呼個怨家,怨家就是黃麻子。」程伯倫就叫家人在另外住開,後做一臺齋飯。午時候怨賊就來,怨賊手拿大刀。程伯倫就問:「你是黃麻子嗎?」「你點解識我個名?」「觀音菩薩報夢,話我前世殺了你十五刀,今日要還你十五刀,我想請你先食飯,然後再還。」黃麻子想:「你前世殺我十五刀,我今世殺你十五刀,你來世又殺我十五刀,我又殺你十五刀,怨怨相報就無有了期!」黃麻子話:「好啦,這個怨業今日解除罷。」怨是可以解,也不必害怕怨家,怨家有時是善知識;提婆達多生生世世做釋迦牟尼佛的怨家,但也是他令釋迦牟尼佛早成佛道。法華經雲:「以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慈悲喜舍,叁十二相紫磨金色身。」所以不要害怕怨家。這樣黃麻子就將刀背向程伯倫鑿、鑿、鑿、鑿、鑿了十五次。「你我前世怨業今日解除啦。」兩個就食飯,黃麻子將個竹筒放在臺上,程伯倫問:「個竹筒裏面裝甚麼呀?」他說:「裝一部金剛經。」程伯倫話:「我也受持金剛經!」「你受持金剛經,我又受持金剛經,我們兩個就是法兄弟啦。」「我們結拜爲兄弟吧。」他們兩個人就變成兄弟,化敵爲友,解怨爲親。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此乃臨命終免難之偈。
人臨命終之時,心力最強;若能一切放下,此時持念聖號即得感應菩薩神力加佑,利刀斬在神力上即時尋段段壞。國法有刑,叁刀不死即赦其罪,何況刀段段壞;即免死難。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此乃脫枷鎖之文。
不論何人,被囚禁枷鎖,坐牢中無釋日期;趁此機緣,一心念菩薩聖名或念普門品,業自消除。聖力加庇,杻械自脫,牢獄自開,即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
此乃害人自害之文。
凡用毒藥役使鬼神行事,對方無罪,護法神庇佑,即不能加害,鬼神必將毒物償還本人,自己受之。如常州天甯寺,初有九蓮宮道觀,而嫉忌天甯寺興盛,心生不忿。道士用符咒,請天上火神燒天甯寺。寺主叫僧衆齊心念楞嚴咒,火神降臨時,寺爲雲所蓋,不見天甯寺,只見九蓮宮,火神乃燒九蓮宮回天消差。故雲害人不到反招自害。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重釋羅剎鬼難之文。
邪不能勝正,正能伏邪。惡鬼、羅剎、毒龍等,皆惡物也;若能正心持頌聖號,正氣力及神光力,能令鬼類消聲匿迹,何況敢害?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此乃惡獸驚走之文。
若遇惡獸,利牙相向,不要驚恐惶怖;提起正念,大聲念聖號。彼一聞聖名,自走遠方去。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毒來慈度,慈心一向,毒氣自消。若見蛇蠍,不用驚慌;惟念菩薩聖號。彼聞聖號,自歸巢穴去。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此乃天災之文。是大衆共業所感。
最好大衆齊念聖號,能轉戾氣成祥瑞,化災難于剎那。
衆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世間衆生,自種其因,自受其報,入生死海,受無量逼迫之苦。如是等報,菩薩以清淨法身,妙觀察智力,能尋聲救種種苦。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菩薩具足定莊嚴神通力,又具足慧莊嚴方便智力;故能十方世界現身,在在說法,教化有情。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菩薩先度衆生離叁途苦,次教離人道中的生、老、病、死苦,漸漸引出叁界火宅。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菩薩發心,行菩薩道,自利利他,先修五觀。
第一真觀。真即真實,真實即空,故真觀即空觀。空一切法,一切法入心時,無有不空者。因心是空故,凡物入心時皆空;若物不空,心中有物,便成障礙,障別法不能入心,又障汝不能學別法,更障汝不能進道,複令汝生我慢不能會道。所以菩薩必修空觀,空一切法;乃至布施,亦不能著相,一著便成有漏,漏落生死,成有爲法。所以菩薩先修空觀,空除我執。第二修假觀。從心流出,一一皆假;假者如幻如化不實之謂也,無常之謂也,如昙華一現耳。所以菩薩知世無常,幻妄不實,從空出假,入俗度生;在塵不染塵,在俗能離俗,在世出世,如蓮花,出汙坭而不染泥,方能度衆生離煩惱,方能度衆生出五濁。若自己染塵,焉能度生出離五欲?所以菩薩觀世如幻,衆生是假,建立水月道場,空花佛事,廣度衆生而自不染塵勞煩惱,故名「清淨觀」。雖則學種種法樂,治衆生種種煩惱病,病袪藥空,幹幹淨淨故名清淨。第叁修中觀。觀一切法實相、衆生實相、諸佛實相皆是一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一相無相、無來無去相、無凡聖相、無人我相、離一切相;法體清淨、周遍法界、廣大無邊、成就廣大功德;一修一切修,一成一切成,更無有法可成,證得無上菩提,清淨功德遍滿虛空,名「廣大智慧觀」。上來叁觀齊修,叁谛理顯,叁德圓證,自利既圓,複修利他功德,故雲「悲觀及慈觀」。悲觀者,菩薩觀衆生與己同體,同體故衆生有苦,菩薩必知;故大悲由生,愍救其苦。衆生離苦,菩薩心亦無苦。例如子女有病,父母亦病,母子同體故。所以菩薩修同體大悲,願救一切苦,成就大悲功德。慈觀者,菩薩與衆生同體故,息息相關。衆生樂即菩薩樂,菩薩見衆樂,心生歡喜,故名爲樂。所以菩薩以種種方便,令衆生得人、天之樂,得出世樂,得無上菩提覺法之樂,得大般涅槃寂滅之樂。因此菩薩與衆生樂,成就大慈功德。衆生學菩薩修五觀,望早成就,故雲「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上來五觀齊修,修德有功,性德顯現,得見無垢妙極法身。無明煩惱破盡無余,光明熾盛普照世間,降伏叁災風火,永離叁界火宅,成就佛國淨土,出生無漏功德,法報二身,常住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上來修悲觀,得識衆生與我同體。欲令衆生離苦,莫如教持戒清淨。無業無報,則衆苦自熄矣,故雲「悲體戒雷震」。再修慈觀,莫如現身如雲,灑大法雨,爲衆生說種種法。未種善根令種,已種令增長,已增令成熟,已成熟令解脫;到涅槃之彼岸,滅除煩惱焰。
爭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衆怨悉退散。
修行最怕怨業。宿怨障道,不論文鬥、诤訟、經官、武鬥怖畏軍陣,皆是宿怨所致。菩薩若不爲解怨釋結,衆生修道難望其成;故觀音大悲,先使衆生宿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衆生念菩薩名號,念到來無所從,去無所至;不見有生,不見有滅,生滅相不可得,故雲「妙音」。又念菩薩名號,念到感應道交,即念即脫衆苦。又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長壽得長壽,求叁昧得叁昧,求辯才得辯才,求淨土生淨土,人人有求必應,故名「觀世音」。又念菩薩名號,念到無念而念,進一步無我念佛,十方世界現全身,無一法不是佛法,此時名「梵音」。又念菩薩名號,念到感應,善根成熟時,觀音菩薩即爲其說法,令得悟道;如海潮不失時;故名「海潮音」。世間音聲這有漏,不能救苦;但念觀音聖號是無漏功德,能救世間苦,故雲「勝彼世間音」。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于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
上來念菩薩名號,能令衆生獲五種妙功德。可知菩薩是古佛再來,倒駕慈航,再行菩薩道,駕輕就熟,能救衆苦,切莫生疑;如世間父母,堪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衆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菩薩既是古佛再來,今又行菩薩道,具足佛因、佛果功德。又以慈眼視衆生,願人人皆獲一乘因果功德。故菩薩福如大海,任從人取,用之不竭,是故衆生應頂禮大悲王。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衆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楞嚴經雲:持地菩薩多年苦行,平填道路,蒙毗舍浮佛摩頂,即時心開,悟無生忍,入菩薩位同時發願:「若聞如來宣妙蓮花,佛知見地,我先證明。」所以佛說普門品畢,持地菩薩即出來證明:「若有衆生得聞觀世音菩薩法身自在,尋聲救苦,無漏業者;及聞普門示現叁十二應身說法度生,神通力者;當知是人所獲功德,我持地證明甚多甚多。」
佛說是普門品時,衆中八萬四千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佛說普門品時,聞法衆生,心開意解,各各八萬四千煩惱皆發無等等,無上菩提正遍知心。
編者後記
此「聞記」是錄自講經法會錄音帶,故偶有重複,邊語或口語,請讀者見諒。
《普門品聞記(聖一老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