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門品聞記(聖一老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有的悟到如來壽命長遠,得樂說無礙辯才陀羅尼;有的見到如來壽命長遠,得聞持陀羅尼;有的見到如來壽命長遠,住不退地;有的看到如來壽命長遠,得無生法忍;八世界微塵數衆生見到如來壽命長遠,就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我們見到如來壽命長遠,就見到過去一切佛、現在佛、未來佛,皆從本地流出;一切佛說法,一切佛度衆生,我們也知道。從如來壽命長遠的本,垂過去成佛的迹,垂未來成佛的迹,垂現在成佛的迹。從本垂迹莊嚴淨土,從本垂迹度衆生,從本垂迹說一切法。那時,你自己與如來同一鼻孔出氣,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我與諸佛不一不二。所以最重要是悟到如來壽命長遠,在壽量海中修行。

  

  我舉個譬喻:例如天上的月,無古無今。我現在掘地,掘地就有水。鑿池本非邀明月,池成明月自然來。我鑿一個池,池中有水就有月;他又鑿一個池,池中有水就有月。水中之月就是迹,天上的月就是本。你池中的月什麼時候有?今日有。他池中的月昨天有,汝池中的月前天有;如是天上的月是本,水中月是迹。水中的月有今日、昨日、前日;有古月、今月;天上的月無古無今。從無古無今天上之月,垂有古有今池中之月。我們開水中有古有今之迹月,顯天上無古無今之本月。若人看到天上的月,地下所有古今的月都在其中。不過水清月現,水濁月隱罷。

  

  從本垂迹,衆生有煩惱,如來滅度;衆生心清淨,如來出世。這樣,佛就有生有滅。但是本佛是無來無去,所以世尊就開今成佛之迹,顯如來壽命長遠之本。是以如來過去是佛,現在是佛,未來是佛,十方也是佛。叁世佛、十方佛都是迹;本佛無叁世、無十方。因此,如來開迹顯本,衆生才得悟見壽命長遠的本;在如來壽命長遠海申,才能反照自己有幾多煩惱未曾斷,幾多功德未圓成。這名爲悟,悟後就修。煩惱未斷就要斷,功德未圓就要圓。所以開迹顯本,增菩提道損無明生。故雲:「開權顯實,授記作佛;開迹顯本,增道損生。」

  

  觀音菩薩得如來壽命長遠的本,從本垂迹,有叁十二應身:應以佛身得道者,現佛身而度之;應以菩薩身得道者,現菩薩身而度之,應以童男童女身得道者,現童男童女身而度之;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道者,現四衆身而度之;應以天龍八部得道者,即現天龍八部而度之。叁十二身都是迹,度完就煙消雲散,開迹顯本。觀音菩薩的本,不生不滅常住世間;觀音菩薩的迹,到處來現身。所以觀音菩薩得到如來壽命長遠的本,能現叁十二相的迹來說法度衆生,這個就是妙法蓮華。

  

  「經」名爲契經,上契諸佛之妙理,下契衆生之機。如來說法不深不淺,不深下契衆生之機,不淺上契諸佛之理。所以,方便品雲:「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上契諸佛之理;「言辭柔軟,悅可衆心」,下契衆生之機。古人解釋經字,經就是路徑,修行之路徑也。從凡夫到佛的地位,需要一條路徑的。我們誦法華經,能知道成佛的路徑,所以能過五百由旬到寶所,無量珍寶不求自得。這個豈不是修行之路徑?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此乃品題之名。觀世音菩薩是人,將來成佛叫做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現在在極樂世界輔助阿彌陀佛度衆生,亦到我們娑婆世界助釋迦牟尼佛轉大*輪。觀音菩薩是人,人必有法,普門就是法。這個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成佛時候所得之法,是一乘之法。普門示現,現一切身,說一切法,度一切衆生歸無上道,就名爲普門。妙法蓮華經有二十八品,第二十五品是普門品。物以類聚名爲品。方便品就開權顯實,如來壽量品就開迹顯本,安樂行品教我們修行用功,從凡夫位入一乘法就受持四安樂行品,而普門品就以一乘之法來廣度衆生。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此乃人題之文。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成佛,而經典是以梵文爲主,後來傳到中國才譯爲華文。姚即是姚興,國王之名。秦是國號。叁藏者經藏、論藏、律藏也;經、律、論就是诠釋戒、定、慧。有戒、定、慧叁無漏學,就能度一切衆生到彼岸。持戒圓滿就不漏落生死。持不殺生戒不作殺生業,殺生是有相、有漏,故入生死。第一持戒,止一切惡,可漏落地獄、餓鬼、畜牲叁途的生死。第二修定,修定就離欲,離欲就得禅,便可以出離欲界,生到色界四禅天。第叁修慧,有智慧就斷惑,斷了二十五有的惑,便出叁界之苦。叁界無安猶如火宅,修戒、定、慧叁無漏法便能出離。

  

  諸佛出世的本懷,就是度一切衆生成佛,與佛無異無別。我們是未來的佛,釋迦牟尼佛是現在的佛,毗婆屍、迦葉佛是過去佛;不論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皆是依無漏法修行而證無上菩提。戒,不漏落叁惡道;定,不漏落欲界;慧,不漏落色界無色界。戒、定、慧就是叁無漏法,能度衆生出離叁界。所以我們要尊重這個法,要說法,要聽法,要解法;依法修行,得成佛作祖。佛以法爲師,得法成佛,成佛說法。若果無法就無佛,若果無法我們不能了生死;無法我們永遠是凡夫。有法就能轉凡成聖,故應以叁藏之法爲自度之師,也以叁藏之法爲度人之師,故名叁藏法師。

  

  

  鸠摩羅什是魏朝人,出生于龜茲國。法師通達大小二乘,他七歲出家,先跟蒲達多尊者學小乘,再跟蘇摩尊者學大乘;後到中國長安草堂寺翻譯法華經、金剛經、維摩經、大智度論、阿彌陀經及梵網經等。鸠摩羅什法師所譯的經典,人人都喜歡受持。終南山道宣律師持戒清淨,感得天人送供,他問天人:「爲什麼鸠摩羅什翻譯經典這樣好?」天人答:「鸠摩羅什源遠流長,不是第一次翻譯經典;過去七佛如來,鸠摩羅什已充任翻譯法師。」什麼叫七佛如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雖然苦惱,但過去已有七佛如來出世: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將來還有彌勒佛出世,在龍華叁會度人無數。鸠摩羅什既爲七佛如來翻譯之師,所以他就精通翻譯。他所翻譯的經典甚合佛意,護法神都擁護他所翻譯的經典。他臨命終時表示,他說:「若果我所翻譯的經典合乎佛意,火化荼毗後舌根不壞。」果然荼毗後,唯舌根不壞。後來,鸠摩羅什的舌根是供奉在長安草堂寺塔內。鸠摩羅什翻譯經典的功德是常住不滅。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

  

  第一就是經題,第二是人題,第叁就入正文。「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爾時」,即說法時候到了。前一品是妙音菩薩品,這一品是觀音菩薩品;妙音菩薩品就上供諸佛,觀音菩薩品下化衆生。一乘法就是上供諸佛,下化衆生;妙音品上供諸佛已畢,便講下化衆生的普門品。時節因緣是很重要,春天蘭花開,秋天菊花開,夏天是荷花,冬天就是梅花;時節一到,就有種種應時的花開放。古人雲:「欲知佛法要義,當觀時節因緣;因緣若至,其理自彰。」所以孔子就稱爲「聖之時者也」,時至不可失,未至急不來,過時也成虛;故時節因緣一到就要把握機會。

  

  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時即現。所以無盡意起來問佛。無盡意不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人,是東方不眴國普賢如來世界的人。釋尊在娑婆世界講法華經,普賢如來派無盡意菩薩來參加法會,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派觀音菩薩來參加法會。因此,無盡意菩薩就即從座起,起來問法;問法就應有恭敬的禮儀,表示敬法。所以無盡意即從座起,「偏袒右肩」,披搭袈裟,露出右肩執勞侍役,行弟子禮;弟子對師父應執勞侍役,執勞侍役就要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這個是問法之詞。

  

  「世尊」,稱贊之詞。佛有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十號俱足,世、出世間唯佛獨尊,故名世尊。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一切諸佛菩薩以德立名,正直爲彌陀,能仁號釋迦,喜舍爲勢至。觀音菩薩以何因緣而立名呢?古人說:慈悲是觀音。慈悲的人就是觀音菩薩的弟子,修慈悲應跟觀音菩薩學習。慈就與樂,悲就拔苦。觀音菩薩先拔衆生之苦,後與衆生之樂。與衆生人天之樂,與衆生出世涅槃之樂,與衆生無上菩提之樂;以無緣大慈度一切衆生成佛,這是大慈與樂。還有大悲拔苦;拔衆生水災、火災、風災的苦,也拔衆生牢獄、刀杖之苦,又拔衆生冤家之苦,更拔衆生煩惱之苦;煩惱之苦一拔就出叁界。還有與衆生種種功德之樂,而最重要是開顯本迹功德之樂。如是拔苦就究竟,與樂也究竟;拔苦,與樂都究竟,所以名爲觀世音。以文字解釋,觀是用神力來觀,用智慧來觀;智慧能知道衆生受什麼苦,神力能拔衆生的苦。所以用神力來觀世界的音聲,拔一切衆生的苦;尋聲救苦,故名爲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

  

  善男子是稱贊之辭。衆生有無量無邊,一億的衆生、萬億的衆生、千萬億的衆生、百千萬億的衆生,俱是淹沒在苦海中。若衆生無苦,就不用求解脫;衆生無苦,就是解脫。諸佛如來度衆生,是度衆生的苦;如醫生是醫我們的病。無病就是康健,如果衆生無苦,法身就是康健,慧命就增長;法身與慧命增長,就是成佛之道。所以諸佛菩薩是度衆生之苦,若衆生無苦,就不用度。

  

  所以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你有你的苦,我有我的苦,他有他的苦,各人有各人的苦;各人的苦自己知道。平常所說的苦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還有五陰熾盛、叁苦、八苦、無量之苦;如是種種苦,怎樣可以解決呢?衆生未能解決自己之苦,唯藉諸佛菩薩悲願得以拔除。大悲觀音菩薩有能力拔衆生的苦。

  

  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

  

  觀世音菩薩以一乘法來修行,能拔一切衆生苦,…

《普門品聞記(聖一老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