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有的悟到如来寿命长远,得乐说无碍辩才陀罗尼;有的见到如来寿命长远,得闻持陀罗尼;有的见到如来寿命长远,住不退地;有的看到如来寿命长远,得无生法忍;八世界微尘数众生见到如来寿命长远,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们见到如来寿命长远,就见到过去一切佛、现在佛、未来佛,皆从本地流出;一切佛说法,一切佛度众生,我们也知道。从如来寿命长远的本,垂过去成佛的迹,垂未来成佛的迹,垂现在成佛的迹。从本垂迹庄严净土,从本垂迹度众生,从本垂迹说一切法。那时,你自己与如来同一鼻孔出气,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我与诸佛不一不二。所以最重要是悟到如来寿命长远,在寿量海中修行。
我举个譬喻:例如天上的月,无古无今。我现在掘地,掘地就有水。凿池本非邀明月,池成明月自然来。我凿一个池,池中有水就有月;他又凿一个池,池中有水就有月。水中之月就是迹,天上的月就是本。你池中的月什么时候有?今日有。他池中的月昨天有,汝池中的月前天有;如是天上的月是本,水中月是迹。水中的月有今日、昨日、前日;有古月、今月;天上的月无古无今。从无古无今天上之月,垂有古有今池中之月。我们开水中有古有今之迹月,显天上无古无今之本月。若人看到天上的月,地下所有古今的月都在其中。不过水清月现,水浊月隐罢。
从本垂迹,众生有烦恼,如来灭度;众生心清净,如来出世。这样,佛就有生有灭。但是本佛是无来无去,所以世尊就开今成佛之迹,显如来寿命长远之本。是以如来过去是佛,现在是佛,未来是佛,十方也是佛。三世佛、十方佛都是迹;本佛无三世、无十方。因此,如来开迹显本,众生才得悟见寿命长远的本;在如来寿命长远海申,才能反照自己有几多烦恼未曾断,几多功德未圆成。这名为悟,悟后就修。烦恼未断就要断,功德未圆就要圆。所以开迹显本,增菩提道损无明生。故云:「开权显实,授记作佛;开迹显本,增道损生。」
观音菩萨得如来寿命长远的本,从本垂迹,有三十二应身:应以佛身得道者,现佛身而度之;应以菩萨身得道者,现菩萨身而度之,应以童男童女身得道者,现童男童女身而度之;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道者,现四众身而度之;应以天龙八部得道者,即现天龙八部而度之。三十二身都是迹,度完就烟消云散,开迹显本。观音菩萨的本,不生不灭常住世间;观音菩萨的迹,到处来现身。所以观音菩萨得到如来寿命长远的本,能现三十二相的迹来说法度众生,这个就是妙法莲华。
「经」名为契经,上契诸佛之妙理,下契众生之机。如来说法不深不浅,不深下契众生之机,不浅上契诸佛之理。所以,方便品云:「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上契诸佛之理;「言辞柔软,悦可众心」,下契众生之机。古人解释经字,经就是路径,修行之路径也。从凡夫到佛的地位,需要一条路径的。我们诵法华经,能知道成佛的路径,所以能过五百由旬到宝所,无量珍宝不求自得。这个岂不是修行之路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此乃品题之名。观世音菩萨是人,将来成佛叫做普光功德山王如来,现在在极乐世界辅助阿弥陀佛度众生,亦到我们娑婆世界助释迦牟尼佛转大*轮。观音菩萨是人,人必有法,普门就是法。这个法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候所得之法,是一乘之法。普门示现,现一切身,说一切法,度一切众生归无上道,就名为普门。妙法莲华经有二十八品,第二十五品是普门品。物以类聚名为品。方便品就开权显实,如来寿量品就开迹显本,安乐行品教我们修行用功,从凡夫位入一乘法就受持四安乐行品,而普门品就以一乘之法来广度众生。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此乃人题之文。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成佛,而经典是以梵文为主,后来传到中国才译为华文。姚即是姚兴,国王之名。秦是国号。三藏者经藏、论藏、律藏也;经、律、论就是诠释戒、定、慧。有戒、定、慧三无漏学,就能度一切众生到彼岸。持戒圆满就不漏落生死。持不杀生戒不作杀生业,杀生是有相、有漏,故入生死。第一持戒,止一切恶,可漏落地狱、饿鬼、畜牲三途的生死。第二修定,修定就离欲,离欲就得禅,便可以出离欲界,生到色界四禅天。第三修慧,有智慧就断惑,断了二十五有的惑,便出三界之苦。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修戒、定、慧三无漏法便能出离。
诸佛出世的本怀,就是度一切众生成佛,与佛无异无别。我们是未来的佛,释迦牟尼佛是现在的佛,毗婆尸、迦叶佛是过去佛;不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皆是依无漏法修行而证无上菩提。戒,不漏落三恶道;定,不漏落欲界;慧,不漏落色界无色界。戒、定、慧就是三无漏法,能度众生出离三界。所以我们要尊重这个法,要说法,要听法,要解法;依法修行,得成佛作祖。佛以法为师,得法成佛,成佛说法。若果无法就无佛,若果无法我们不能了生死;无法我们永远是凡夫。有法就能转凡成圣,故应以三藏之法为自度之师,也以三藏之法为度人之师,故名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是魏朝人,出生于龟兹国。法师通达大小二乘,他七岁出家,先跟蒲达多尊者学小乘,再跟苏摩尊者学大乘;后到中国长安草堂寺翻译法华经、金刚经、维摩经、大智度论、阿弥陀经及梵网经等。鸠摩罗什法师所译的经典,人人都喜欢受持。终南山道宣律师持戒清净,感得天人送供,他问天人:「为什么鸠摩罗什翻译经典这样好?」天人答:「鸠摩罗什源远流长,不是第一次翻译经典;过去七佛如来,鸠摩罗什已充任翻译法师。」什么叫七佛如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虽然苦恼,但过去已有七佛如来出世: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将来还有弥勒佛出世,在龙华三会度人无数。鸠摩罗什既为七佛如来翻译之师,所以他就精通翻译。他所翻译的经典甚合佛意,护法神都拥护他所翻译的经典。他临命终时表示,他说:「若果我所翻译的经典合乎佛意,火化荼毗后舌根不坏。」果然荼毗后,唯舌根不坏。后来,鸠摩罗什的舌根是供奉在长安草堂寺塔内。鸠摩罗什翻译经典的功德是常住不灭。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
第一就是经题,第二是人题,第三就入正文。「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尔时」,即说法时候到了。前一品是妙音菩萨品,这一品是观音菩萨品;妙音菩萨品就上供诸佛,观音菩萨品下化众生。一乘法就是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妙音品上供诸佛已毕,便讲下化众生的普门品。时节因缘是很重要,春天兰花开,秋天菊花开,夏天是荷花,冬天就是梅花;时节一到,就有种种应时的花开放。古人云:「欲知佛法要义,当观时节因缘;因缘若至,其理自彰。」所以孔子就称为「圣之时者也」,时至不可失,未至急不来,过时也成虚;故时节因缘一到就要把握机会。
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时即现。所以无尽意起来问佛。无尽意不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人,是东方不眴国普贤如来世界的人。释尊在娑婆世界讲法华经,普贤如来派无尽意菩萨来参加法会,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派观音菩萨来参加法会。因此,无尽意菩萨就即从座起,起来问法;问法就应有恭敬的礼仪,表示敬法。所以无尽意即从座起,「偏袒右肩」,披搭袈裟,露出右肩执劳侍役,行弟子礼;弟子对师父应执劳侍役,执劳侍役就要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这个是问法之词。
「世尊」,称赞之词。佛有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十号俱足,世、出世间唯佛独尊,故名世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一切诸佛菩萨以德立名,正直为弥陀,能仁号释迦,喜舍为势至。观音菩萨以何因缘而立名呢?古人说:慈悲是观音。慈悲的人就是观音菩萨的弟子,修慈悲应跟观音菩萨学习。慈就与乐,悲就拔苦。观音菩萨先拔众生之苦,后与众生之乐。与众生人天之乐,与众生出世涅槃之乐,与众生无上菩提之乐;以无缘大慈度一切众生成佛,这是大慈与乐。还有大悲拔苦;拔众生水灾、火灾、风灾的苦,也拔众生牢狱、刀杖之苦,又拔众生冤家之苦,更拔众生烦恼之苦;烦恼之苦一拔就出三界。还有与众生种种功德之乐,而最重要是开显本迹功德之乐。如是拔苦就究竟,与乐也究竟;拔苦,与乐都究竟,所以名为观世音。以文字解释,观是用神力来观,用智慧来观;智慧能知道众生受什么苦,神力能拔众生的苦。所以用神力来观世界的音声,拔一切众生的苦;寻声救苦,故名为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
善男子是称赞之辞。众生有无量无边,一亿的众生、万亿的众生、千万亿的众生、百千万亿的众生,俱是淹没在苦海中。若众生无苦,就不用求解脱;众生无苦,就是解脱。诸佛如来度众生,是度众生的苦;如医生是医我们的病。无病就是康健,如果众生无苦,法身就是康健,慧命就增长;法身与慧命增长,就是成佛之道。所以诸佛菩萨是度众生之苦,若众生无苦,就不用度。
所以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你有你的苦,我有我的苦,他有他的苦,各人有各人的苦;各人的苦自己知道。平常所说的苦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还有五阴炽盛、三苦、八苦、无量之苦;如是种种苦,怎样可以解决呢?众生未能解决自己之苦,唯藉诸佛菩萨悲愿得以拔除。大悲观音菩萨有能力拔众生的苦。
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
观世音菩萨以一乘法来修行,能拔一切众生苦,…
《普门品闻记(圣一老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