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甫定,始知這是觀音來救度的!
須彌高山,在此是喻我慢高山。人生世間,沒有那個沒有貢高我慢的存在,這從人們自恃淩他的態度,可以明白看出來的。我慢之山最高的人,往往睨視一切,沒有什麼人在他眼下的,自以爲是最了不起的,所以始終要想保持自己最高的地位。一旦感覺到什麼不如意,不爲大多數人之所尊重時,就又自暴自棄的自甘墮落,等于被人推下須彌峰一樣。所以做人不要自高自大,而應多所自謙。如能常念觀世音,就可安然的坐在自己本位上了!
「或」者有這麼一個人,「被」凶「惡」殘暴的「人」,在後面不斷的追「逐」,逼得他無路可以逃走,結果,「墮落」到「金剛山」下面去,不用說,這是非常危險的,生命很難保存的;但若就在這個危急關頭,被人追逐的人,情急智生,懇切至誠的稱「念彼觀音」菩薩的聖號,就可得彼觀音威「力」的加被,使其生命體上的發膚,不致受到毫末的損傷,所以說「不能損一毛」。
金剛山是中國話,印度叫做斫迦羅。依起世經說,在諸余大山及須彌山王之外,另有一座大山叫做斫迦羅(亦有譯爲鐵圍山的),高六百八十萬由旬,縱橫亦六百八十萬由旬,彌密牢固金剛所成,很難予以破壞摧毀,所以名爲金剛山。但若其他東西觸及金剛,倒是很快就毀壞的。
最極堅固的金剛山,不要完全看成是外在的山,而是指內在的我執說的。依佛法看,最難打破的,無過于衆生的我執。雖分別我執,在一登初地,便能完全頓斷,但俱生我執,是任運而起的,是最極微細的,初登地時,還不能解決它,要在修道位上,修習生空智觀,才能逐漸斷除,所以喻如金剛。正因衆生的我執堅強,所以圍繞在我執左右的煩惱惡人,經常的在推動我人向懸崖絕壁的險路上走,終而從我執山上,跌落到惡趣中去,受諸痛苦!
設「或」世間有這麼一個人,忽然「值」遇很多的「怨」敵以及很多的盜「賊」,首先將他一圈一圈的圍「繞」住,使之沒有辦法逃脫,然後「各」各再以手裏「執」著的一把「刀」,欲對他「加」以殺「害」,不論怎樣,這個人是很難得以死裏逃生的。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你如稱「念彼觀音」菩薩的聖號,就可得觀音菩薩的慈「力」加被,使他們不但不再有殺你的念頭,而且立刻生起慈悲心來,對你發生極大的好感,所以說「鹹即起慈心」。
在此,說個事實:民國初年,我國江蘇揚州邵伯李家莊地方,有位大善人,姓李名國琚。不論地方發生什麼事情,只要他的力之所及,都設法予以有力的幫助,務必使事情獲得合理的解決。不幸,一次盜賊闖進他的屋裏,要想搶劫他的錢財。李大善人見賊進來,從容不迫而又極安然的對賊說:你們生活困難我不知道,以致未能和你們略結善緣,今天難得你們來到敝舍,如果有什麼需要,我當盡力貢獻,不過現在你們太辛苦了,想來這麼晚還未用過晚餐,現在先請你們用餐,聊表我的一點微意。盜賊聽到李善人這麼說,雖然吃了他的東西,但不好意思再要他的財物,而且受了李善人的偉大精神感召,從此不再做打家劫舍的勾當,而做一個改邪歸正的好人了!
當知這裏說的怨賊,誠如前面長行所說,不是外在的賊,而是內在的賊,如劫功德法財的煩惱,固然是內在的賊,就是見聞覺知的六根,亦是內在的賊。外在的賊容易防範,就是劫奪,亦不過是屬身外之物;內在的賊卻很難防,而且所盜取的,是屬積聚的法寶,使我們在生死苦海中,永遠做個貧窮孤陋的人。所以做人,特別是做個學佛的人,外賊是不必怕的,如有李善人的精神,不特不會受到怨賊的迫害,而且轉化他們成爲好人;值得我們可怕的,是自己內心中的賊,這個內賊,不但使我們長時期的在生死海中流浪,且更會迫我們走上危險的叁惡道去。
設「或」有這麼一個人,犯了國家的法律,要受法律的製裁。在過去專製時代,所謂朕即是國家,國王本其無上的權威,要怎樣的給你治罪,就怎樣的來處罰你,所以說「遭王難苦」。當國王下令使劊子手來殺你的頭,而你在「臨刑」將「欲壽」命「終」結的時候,你如能夠誠心誠意的「念彼觀音」菩薩的聖號,就將得到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使劊子手所拿的一把刀,立刻一段一段的變壞,不能損害你的身體一絲一毫,所以說「刀尋段段壞」。頌文的『尋』字,在這兒當『立刻』的意思解。臨刑應該壽終,結果沒有死亡,這不是觀音慈力加被是什麼?
法苑珠林十七,有一事實記載,雖不關于王難,但可作此注腳:謂有一位道集法師,在壽陽西山遊行,不意爲二賊所得,系縛在一棵樹下,在賊將要殺他時,自知掙紮沒有用,唯一心念觀世音,直念至死亦不止。結果,賊雖用刀不斷的砍他,而他始終不受損傷,劫賊看到這樣,不禁害怕逃走,而道集法師亦即獲得解脫!
法苑珠林十七,還有一說:謂有法禅法師,在山上行走時,忽然遇到凶賊,自知難免一死,立即虔念觀音,賊雖挽弓向法禅行者射去,但箭始終無法放出,于是賊就投弓于地,立刻逃得不知去向,法禅法師得以安然無恙!
己二 枷鎖毒藥難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
設「或」有這麼一個人,不知是犯了國家的法律,還是爲盜賊之所擄獲,結果,被幽「囚禁」閉起來,而且披「枷」戴「鎖」,甚至用手鐐腳拷加在身上,使你完全失去自由,所以說「手足被杻械」。扣在手上的叫做杻,套在腳上的叫做械。在這時候,你如能夠稱「念彼觀音」菩薩的聖號,就可仰仗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使其無形中「釋然」而獲「得解脫」!釋然,是散開的意思。
法苑珠林十七,記一事實;謂我國晉朝時代,有一河內人名窦傳。當時並州刺史高昌與冀州刺史呂護,各自擁兵自重,彼此不相和睦。窦傳在高昌下面做官,遣騎襲擊呂護,不幸爲其所俘,執同伴六七人,共同系在一牢獄中,枷鎖防範甚嚴,克日就要殺害。沙門支道山,時在呂護的營中,而與窦傳相識,聽說他被俘虜,而且就將刀殺,特走來監獄地方看他,並且隔戶互相談話。窦傳對支道山說:我現在遇到這樣的危難,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救我?支道山說:這我沒有什麼特別辦法,只要你至心稱念觀音聖號,一定會得到菩薩的感應。窦傳過去亦曾聽說觀音的慈悲,現在經支道山這麼一說,立即專心一意的稱念觀音聖號,經過叁日叁夜的至誠歸命稱念,看看自己身上的鎖械,好象有點異于尋常,並且覺得略爲松解,用手試推一推,忽然離開身體。窦傳複又至心禱告說:我蒙菩薩的慈護,已令桎梏得到自解,但與我同系的人還有很多,我不忍心獨自離去,懇求菩薩慈悲普濟,使同獄的人都得免于囚禁之難!禱告完後,再去牽挽其他的人,他人亦次第的解除枷鎖,好象有人從旁割截一樣。于是大家開戶,共同走了出去,沒有一個看守的人發覺到,因而出了城外,得免枷鎖之難!
枷鎖以及杻械,長行亦曾說過,是指名缰利鎖等說的。從表面看,世間一些沒有被幽囚禁閉的人,似乎可作一切的自由活動,根本沒有受到任何的束縛,殊不知事實並不真的這樣。試看,有名譽的人,爲了保持他的名譽,終日恐怕名譽喪失,這不是被名譽的枷鎖縛住是什麼?再看,有錢財的人,爲了求得錢財更多,終日在盤算怎樣使財富累積,這不是被財利的枷鎖縛住是什麼?所以生存這叁界裏的衆生,根本就是被叁界之所囚禁,從來沒有獲得自由過!現在如能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體念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不再在名利場中追逐,就可釋然得解脫了!
接著,再說能脫毒藥難。「咒詛」是最不正當的害人行爲。印度有一類外道,能念一種惡咒,以之咒殺自己所要殺害的人,如念起屍鬼咒,亦即毗陀羅咒,令鬼起而殺人。還有畫符焚燒以咒自己所不喜歡的人,或者紮個稻草人來射殺以期自己的仇人死去,都名咒詛。毒藥,指那服了會得喪身失命的,不是一種兩種,所以叫做「諸毒藥」。不論是用惡咒來咒詛你,或者是用毒藥來毒害你,其目的都是想要傷害你的身體,所以說「所欲害身者」。正在這個時候,你如誠心稱「念彼觀音」菩薩聖號,就可仗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結果,不但不會傷害到你,而且「還著于本人」,使他自己受到損傷!
先說一個事實,再論經中意趣。過去有個蔔神的人,名字叫做賴省幹,用心是很邪惡的,爲使他的蔔神靈驗,在他家中特供一個妖物,每年到江浙地方來拐騙童男童女,帶回去祭祀那個妖物。後來有一女童,被他引誘帶回,囚在一間屋裏,當時神棍,哄騙那個女童,要她沐浴更衣,以待妖物來吃。可是這位女孩,由于過去宿根,平時知道念觀音菩薩,所以這個時候,唯有一心稱名,到了深更半夜,在她住的房內,天窗忽然開啓,妖物的兩只眼睛,如電炬一般的,自窗進入房內,女孩雖極驚怖,但仍一心稱名,念呀念的,女孩口中,忽亦發出光來,射到妖物身上,妖物觸到這光,立即從窗跌下,女孩急呼救命,磁巧屋外有巡警經過,聽到有救命的聲音,即刻就走進房內,看看發生什麼事情,原來是一條大毒蛇,僵死在女孩旁邊。巡警偵悉賴省幹是個大壞人,乃把他逮捕送到官廳裏去,治他騙人害人的應得之罪!當知這就是一般人說的害人反害己,亦即本經這裏說的還著于本人。所以人生在世,甯可自己吃虧,千萬不可存有害人之心,不然的話,害人不一定害得到,而自己首先遭殃,這是何苦哩!
在譬喻經中亦有類似這樣的事實說:有個在家學佛的居士,最初受持五戒,後因年齡衰老,對戒多有忘失。當時山中有個口渴的梵志,曾從居士乞求淨水,但因居士田事忙碌,沒有能夠立即供給,于是梵志憤恨而去。然這梵志不是簡單的,能夠起屍使鬼,乃招一個殺鬼來,對殺鬼說:彼清信士侮辱我,…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演培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