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慧爲體
四正斷、精進根、精進力、精進覺支、正精進──以勤爲體
四神足、定根、定力、定覺支、正定──以定爲體
信根、信力──以信爲體
念根、念力、念覺支、正念──以念爲體
喜覺支──以喜爲體
舍覺支──行舍爲體
輕安覺支──以輕安爲體
正語、正業、正命──以戒爲體
正思惟──以尋爲體
四、《瑜伽師地論》卷五七
「問信根誰所依處?答趣入善法之所依處。
問精進根誰所依處?答已入善法,恒常修習之所依處。
問念根誰所依處?答正知而行之所依處。
問定根誰所依處?答智見清淨之所依處。
問慧根誰所依處?答煩惱永斷之所依處。」
五、《大智度論》卷一九
信道及助道善法──信根
行是道助道法時,勤求不息──精進根
念道及助道法,更無他念──念根
一心念不散──定根
爲道及助道法,觀無常等十六行──慧根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爲五根)
是五根增長,不爲煩惱所壞(五力)
五根、五力:「五根五力行衆中攝,常共相應,隨心行心數法,共心生、共心住、共心滅。若有是法心隨正定,若無是法,心墮邪定。」
「菩薩摩诃薩,觀五根、修五根。」
信根:「信一切法,從因緣生顛倒妄見,心生如旋火輪、如夢如幻。信諸法不淨、無常、苦、無我,如病、如癰、如刺、災變敗壞。信諸法無所有,如空拳诳小兒,信諸法不在過去、不在未來、不在現在,無所從來,滅無所至。信諸法空、無相、無作,不生不滅、無信相無相,而信持戒、禅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得是信根故,不複退轉。
以信根爲首,善住持戒,住持戒已,信心不動不轉,一心信,依業果報,離諸邪見,更不信余語,但受佛法、信衆僧,住實道中,直心柔軟能忍,通達無礙,不動不壞,得力自在,是名信根。」
精進根:「晝夜常行精進,除卻五蓋,攝護五根,諸深經法,欲得、欲知、欲行、欲誦、欲讀、乃至欲聞。若諸不善惡法起,令疾滅,未生者令不生;未生諸善法令生,已生令增廣。亦不惡不善法,亦不愛善法得等。精進直進不轉,得正精進。定心故名爲精進根。」
念根:「菩薩常一心念,欲具足布施、持戒、禅定、智慧、解脫,欲淨身、口、意業。諸法生滅,住異。智中常一心念。一心念苦集盡道。一心念分別根、力、覺道禅定解脫,生滅入出。一心念諸法不生不滅,無作無說,爲得無生智慧,具足諸佛法故。一心念,不令聲聞辟支佛心得入,常念不忘。如是諸法甚深清淨觀行得故,得如是自在念。是名念根。」
定根:「菩薩善取定相,能生種種禅定,了了知定門,善知入定、善知住定、善知出定。于定不著、不味,不作依止,善知所緣,善知壞緣,自在遊戲諸禅定。亦如無緣定,不隨他語,不專隨禅定,行自在,出入無礙,是名爲定根。」
慧根:「菩薩爲盡苦聖智慧成就,是智慧爲離。諸法爲涅槃。以智慧觀一切叁界無常,爲叁衰叁毒火所燒,觀已于叁界中,智慧亦不著,一切叁界,轉爲空、無相、無作解脫門。一心爲求佛法,如救頭然。是菩薩智慧無能壞者。于叁界無所依,于隨意五欲中,心常離之。慧根力故,積聚無量功德,于諸法實相,利入無疑無難。于世間無憂,于涅槃無喜,得自在智慧,故名爲慧根。」
「菩薩得是五根,善知衆生諸根相──諸種根器相」
五力:「菩薩行是五根增長,能破煩惱,度衆生,得無生法忍,是名五力。複次,天魔外道不能沮壞,是名爲力。」
問答
問:對一個深信因果的佛教徒來說,九一一事件並不是一件讓人非常害怕的事,但是我有一些同事,他們並不是佛教徒,也沒有因果的觀念,根本無法接受在同一時間內死了那麼多人的這個事實,要如何去開導他們呢?
答:方法很簡單,在遇到任何狀況出現時,要用四句話來回應:「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因爲逃避是沒有用的,必須面對這項事實,接受這項事實,然後用智慧或能力範圍內的各項資源來處理,處理完之後就不必再爲這樣的事情擔心、恐懼、害怕,而要將它放下,這是最好的辦法。
譬如說,在紐約世貿大樓事件喪生的有二千四百多人,如果說這些人在過去世都是做了壞事,所以一起死亡了,這樣的講法,對亡者是不夠慈悲,也不夠尊敬的。兩年前臺灣的九二一大地震,也有二千叁百多人往生,那時我就曾說過:「那些在災難中往生的人,都是菩薩,他們現身說法,奉獻自己的生命,讓後人學習、成長,能夠有預防、改善的心理、心態,因此,這些人是在替大家奉獻,我們應該感恩他們,他們都是救苦救難的菩薩。」這樣的說法,是對那些在災難之中過世的人們的一種尊敬。
經過這次恐怖事件之後,美國政府以及所有的美國人,乃至全世界的人們,在各方面都會成長,所以這些往生者,就是我們的老師。
問:感恩師父在一連串的講座裏,將題目引伸至九一一事件,也很高興知道自己今天能來聽聞佛法。我還想進一步知道除了來聽聞佛法、修行、布施、助人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事情,可以使得世界更爲和平?
答:有的。第一是用宗教的祈禱,第二則是對周遭的朋友們,以佛法來幫助他們,不一定要用佛學的名詞,而是用佛法的觀念。法鼓山團體在九一一事件之後,能做的盡量在做,除了募款、捐款之外,在九一一滿一百日時,也到災難現場做了灑淨的儀式。同時,我也很努力的在幫助聯合國解決世界宗教的問題,並且將我們的理念及方法,告訴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問:釋迦牟尼佛成道時,悟到從生至死,有一個無所不在的苦在那裏,這跟師父所講的共業與不共業的觀念,是否有關系呢?
答:有關系的。因爲大家造了共同的業因,所以感到共同的苦果;這個娑婆世界是個苦的地方,由于我們共同造了苦的業,所以在共同的環境中,感受到苦的果報。但是,可以在觀念上將態度調整過來,雖然是住在苦的娑婆世界裏,但是在感受上可以是不苦的,至于如何做到情緒上的調整,那就要用修行的方法了。
問:當衆生發現從生至死,都是苦的事實時,不是會很悲傷嗎?
答:如果能將觀念轉過來,了解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來是爲了完成任務,就不會悲傷了。以我來說,已經七十多歲了,還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做,如果我的觀念不正確,那不就每天都會抱怨著說:「我又沒有欠你們什麼東西,怎麼你們老是來找我噜嗦啊!」(聖嚴法師于二○○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十一月十一、十八日、十二月二、九日等五日,講于美國紐約東初禅寺,姚世莊居士整理)
《五根五力講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