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正勤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道有不好的習氣願意去改,願意一次一次地去糾正它,這就是精進。但是,也有人不知道,或不承認自己的習性是不好的。

  

  我認識一位女士,她講話的音量很大,即使只對一、二個人談話,也是很大聲,在群衆中,聲音當然更大,只要她講話,別人的聲音都聽不見了。我問她說:「有沒有人說過你的聲音太大了?」她不承認地說:「有呀!但是這個聲音是我媽媽生的。別人也可以大聲,這是他們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像這樣的人,認爲自己沒有問題,可是與人相處時,卻使得別人不舒服。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們的團體曾經登廣告,征求一位工作者,有位先生來應征,我看了他的履曆表,幾乎平均每兩個月就換一次工作,我問他說:「你怎麼常常換工作呢?」他回答說:「這是個吃人的社會,不論我走到哪裏,都會有人欺負我!」我反問他:「那你怎麼敢到我們這裏來呢?說不定你還沒有熟悉情況,兩個月又要走了。」他說:「沒有問題,外面是吃人的,而你們這裏是慈悲的,所以我選擇到這裏來工作。」

  

  我看他的資曆不錯,人也很努力,所以跟他說:「這樣好了,我希望你能了解自己的狀況,爲什麼會常常換工作。這裏也是普通人的地方,凡是外邊有的問題這裏也有,不過,我們是講慈悲的,會告訴你有些什麼問題。現在給你兩個月的時間試試看,能不能改變一下,試得好你就可以留下來。」兩個月後,我們並沒有開除他,結果是他感到我們這個團體也是吃人的,而自動離開了。

  

  這樣的人實在非常辛苦,也非常可憐,臨走前我勸他說:「世界上並沒有吃人的地方,而是你自己在吃人啊!因爲自己的心、自己的觀念、自己的習氣沒有調整,所以看到的世界都是可怕的。但是,世界上每個人真的是那麼可怕嗎?這可能是你自己有問題。這是我對你的勸告,希望你能改善。」

  

  所以,所謂好與不好有兩種狀況:(一)自己感到很麻煩、不舒服,受了損失。

  

  (二)自己沒有覺得麻煩、損失,但是令其他跟你生活在一起的人感到不舒服。

  

  《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一共有四十二段,其中有四段講的就是精進:

  

  一、第一章雲:「常行二百五十戒,爲四真道,行進志清淨,成阿羅漢。」這裏持的戒是對比丘而講,比丘要持戒清淨,並且以精進心不斷地修四聖谛,才能成爲阿羅漢。證阿羅漢果,有的人很快,有的人卻很慢;如果精進的人,在一生之間就能證得阿羅漢果,不精進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不精進就是沒有持續地修行。

  

  所謂修行,就是照顧自己的心,使自己的行爲不懈怠、不放逸。這種修行,似乎是只對出家人而言,那麼,在家人是不是也可以精進呢?

  

  在家人不住在寺院內,但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就是隨時注意自己應該要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並且用一點時間來幫助自己,使得自己的身心平靜、安定。譬如說,早晨起來梳洗過後,可以打坐、拜佛、誦經,每天養成習慣。在一天二十四小時內,則不要讓邪惡、負面的念頭出現;當不好的念頭出現時,馬上跟自己說:「真是不好意思,一定要改。至少我要讓它出現得少一些。」當邪惡的念頭實在很強烈時,馬上用修行的方法化解,例如忏悔、反省自己的行爲,否則很可能會轉變成身口的邪惡行爲。養成這些習慣之後,邪惡的身口意叁業,就會愈來愈少,這就是精進。

  

  二、第二十五章雲:「人爲道,不爲情欲所惑,不爲衆邪所诳,精進無疑,吾保其得道矣。」人如果要修行佛道,要不被情欲所迷惑,不被許多的邪說、邪見、邪行所欺騙,隨時提高警覺,精進不退失,那就容易得道了。此處所說的道,是從痛苦、煩惱中而得以出離的解脫道。

  

  所謂情欲,對出家人來說,指的是男女的愛情;對在家人來講,就是不正常或是泛濫的愛。譬如說有了一個配偶,還想要第二、第叁甚至更多,結果煩惱、痛苦、心裏的問題障礙更多,對于身心都不健康。

  

  我遇到過一位先生已經是結了婚的,但是他的女朋友不少,他太太經常跟他吵架,他也隨時准備離婚,他認爲反正他有那麼多女朋友,一個太太離婚了又有什麼關系。我問他:「離了婚之後,另外一個女孩跟你結婚,她也會跟你吵啊!」他說:「沒有關系,那我就再離婚嘛!」

  

  另外有位先生跟我抱怨說:「最好不要結婚,結婚以後就被太太綁住了!」

  

  我反問他:「不結婚跟女朋友就沒問題嗎?」他說:「也很麻煩,我有好幾個女朋友,每一個都希望我給她多一些時間,多一些愛。最初我認爲可以享受更多的愛,結果不是,她們給我愛,但是也要我的心,而我的心只有一個,所以很痛苦!」

  

  這就是過度的情欲,表面上看起來好象很享受,其實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因此,一個學習佛法的人,在情欲方面一定要節製。

  

  何謂衆邪?邪不僅僅是指邪惡的身口行爲,主要是邪惡的觀念及想法。譬如說,有人認爲賺錢不一定要工作,只要用頭腦就可以了。沒有錯,用頭腦賺錢是一種智慧的賺錢方式;但是如果用欺騙的手段,甚至挖空心思,想不勞而獲,將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因自己受益而使得他人損失,這是不道德的,這就是邪惡。

  

  曾經有一群專門闖空門的年輕人,做案無數,終于有一次失手被抓,關在監牢裏。有位法師去感化他們,其中一個人說:「我不信佛,你不要來跟我噜蘇!」法師說:「你們一定認爲自己沒有做錯,能不能告訴我是什麼道理呢?你們爲什麼年紀輕輕的不去找工作,而去做小偷呢?」他說:「亂講!這也是我們的工作!你要知道,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研究、計畫,才能拿到東西,這不是簡單的,換作是你辦得到嗎?這次是倒楣被抓到了,下次更注意一點,他們就抓不到了!」法師又說:「別人的東西及財産,都是辛辛苦苦賺來的,你們拿走,不是不公平嗎?」這個年輕人說:「哼!世界上的人都在偷、都在騙、都在搶,只是方法不一樣而已。」

  

  這就是邪惡的思想,對他人造成傷害,還認爲是正常的、正確的、有道理的。當我年輕的時候,也有許多觀念上的誘惑,譬如我吃素,很多人誘惑我,他們說:「世界上的動物就是給人吃的,你現在不吃,等到世界上全都是動物時,人就被動物吃了。」我說:「這沒道理啊!照你的說法,現在不吃豬,世界上到處都會是豬。其實豬是人養的,沒有人養也不會有這麼多的豬啊!」他們說:「現在的豬本來都是野豬,是人養了之後使它們變成家豬。假如每個人都不吃豬,家豬都變成野豬,野豬就會來吃人了!」我說:「對不起!我是爲了慈悲而不吃肉,不管你怎麼說我還是不能吃肉的。」這種強詞奪理、似是而非的說法,就是一種邪的觀念。

  

  叁、第叁十二章雲:「夫人能牢持其心,精銳進行,不惑于流俗狂愚之言者,欲滅惡盡,必得道矣。」

  

  四、第叁十四章又雲:「夫人爲道,猶所鍛鐵漸深,棄去垢,成器必好。學道以漸深,去心垢,精進就道。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惱,意惱即行退,行退即修罪。」

  

  《佛遺教經》

  

  《佛遺教經》中有四段經文是講精進的:

  

  一、有雲:「已能住戒,當製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此五根者,心爲其主,是故汝等(比丘),當好製心。……譬如狂象無鈎,猿猴得樹,……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製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其心。」

  

  二、又雲:「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意思是說,諸位比丘們,如果你們能夠精進的話,任何事情都不會有困難。假如一個修行人的心經常懈怠,就像古代的人鑽木取火,木頭還沒有轉熱就停止了,那是不容易得到火的,所以要好好地精進。

  

  經文中另一個譬喻是說,即使是小小的水滴,只要不斷地滴在石頭上,時間久了,石頭也會穿出孔來,這就是精進。精進的意思是持久地,不斷照顧身、口、意叁種行爲;如果不照顧,就會變成懈怠、放逸,那麼,任何事都完成不了。

  

  因此,要修道完成,一定要持續不停地努力,許多人學佛一陣子,新鮮感沒了以後,覺得修行佛法好象也沒什麼用。打坐,坐在那裏不能動,不能講話,得到的只是腿痛,其他一點好處也沒感受到,不禁懷疑起自己:爲什麼要這麼辛苦?結果打坐不坐了,修行也中斷了。這樣的人想要得到修行的利益是不可能的,因爲木頭還沒有鑽熱就放棄了,又怎麼會有火呢!

  

  叁、又雲:「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也,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

  

  四、又雲:「常當一心,勤求出道。」

  

  除了前面的《佛遺教經》,在《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遺教品〉第一也有:「我涅槃後,汝(阿難)當精勤,以善教誡我諸眷屬。授與妙法,深心誨誘,勿得調戲,放逸散心。……無常大鬼,情求難脫,憐愍衆生莫相殺害,乃至蠢動,應施無畏,身業清淨,常生妙土,口業清淨離諸過惡。莫食肉,莫飲酒,調伏心蛇,令入道果。……此生空過,後悔無追,涅槃時至,示教如是。」

  

  

  

  結論

  

  四正勤不是拚命,而是像細水長流般地精進,如果像洪水那樣猛烈,只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修行不得力,馬上起退心。如果能像細水長流般的不懈怠,在時間、精神、身體上都不會受到傷害,才能使我們的心真正的清淨,真正的安定。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十一月七日、十四日、二十一日聖嚴法師講于紐約東初禅寺,姚世莊居士整理)

  

《四正勤講記》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四如意足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