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道有不好的习气愿意去改,愿意一次一次地去纠正它,这就是精进。但是,也有人不知道,或不承认自己的习性是不好的。
我认识一位女士,她讲话的音量很大,即使只对一、二个人谈话,也是很大声,在群众中,声音当然更大,只要她讲话,别人的声音都听不见了。我问她说:「有没有人说过你的声音太大了?」她不承认地说:「有呀!但是这个声音是我妈妈生的。别人也可以大声,这是他们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像这样的人,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可是与人相处时,却使得别人不舒服。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们的团体曾经登广告,征求一位工作者,有位先生来应征,我看了他的履历表,几乎平均每两个月就换一次工作,我问他说:「你怎么常常换工作呢?」他回答说:「这是个吃人的社会,不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欺负我!」我反问他:「那你怎么敢到我们这里来呢?说不定你还没有熟悉情况,两个月又要走了。」他说:「没有问题,外面是吃人的,而你们这里是慈悲的,所以我选择到这里来工作。」
我看他的资历不错,人也很努力,所以跟他说:「这样好了,我希望你能了解自己的状况,为什么会常常换工作。这里也是普通人的地方,凡是外边有的问题这里也有,不过,我们是讲慈悲的,会告诉你有些什么问题。现在给你两个月的时间试试看,能不能改变一下,试得好你就可以留下来。」两个月后,我们并没有开除他,结果是他感到我们这个团体也是吃人的,而自动离开了。
这样的人实在非常辛苦,也非常可怜,临走前我劝他说:「世界上并没有吃人的地方,而是你自己在吃人啊!因为自己的心、自己的观念、自己的习气没有调整,所以看到的世界都是可怕的。但是,世界上每个人真的是那么可怕吗?这可能是你自己有问题。这是我对你的劝告,希望你能改善。」
所以,所谓好与不好有两种状况:(一)自己感到很麻烦、不舒服,受了损失。
(二)自己没有觉得麻烦、损失,但是令其他跟你生活在一起的人感到不舒服。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一共有四十二段,其中有四段讲的就是精进:
一、第一章云:「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净,成阿罗汉。」这里持的戒是对比丘而讲,比丘要持戒清净,并且以精进心不断地修四圣谛,才能成为阿罗汉。证阿罗汉果,有的人很快,有的人却很慢;如果精进的人,在一生之间就能证得阿罗汉果,不精进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不精进就是没有持续地修行。
所谓修行,就是照顾自己的心,使自己的行为不懈怠、不放逸。这种修行,似乎是只对出家人而言,那么,在家人是不是也可以精进呢?
在家人不住在寺院内,但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就是随时注意自己应该要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并且用一点时间来帮助自己,使得自己的身心平静、安定。譬如说,早晨起来梳洗过后,可以打坐、拜佛、诵经,每天养成习惯。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内,则不要让邪恶、负面的念头出现;当不好的念头出现时,马上跟自己说:「真是不好意思,一定要改。至少我要让它出现得少一些。」当邪恶的念头实在很强烈时,马上用修行的方法化解,例如忏悔、反省自己的行为,否则很可能会转变成身口的邪恶行为。养成这些习惯之后,邪恶的身口意三业,就会愈来愈少,这就是精进。
二、第二十五章云:「人为道,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诳,精进无疑,吾保其得道矣。」人如果要修行佛道,要不被情欲所迷惑,不被许多的邪说、邪见、邪行所欺骗,随时提高警觉,精进不退失,那就容易得道了。此处所说的道,是从痛苦、烦恼中而得以出离的解脱道。
所谓情欲,对出家人来说,指的是男女的爱情;对在家人来讲,就是不正常或是泛滥的爱。譬如说有了一个配偶,还想要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结果烦恼、痛苦、心里的问题障碍更多,对于身心都不健康。
我遇到过一位先生已经是结了婚的,但是他的女朋友不少,他太太经常跟他吵架,他也随时准备离婚,他认为反正他有那么多女朋友,一个太太离婚了又有什么关系。我问他:「离了婚之后,另外一个女孩跟你结婚,她也会跟你吵啊!」他说:「没有关系,那我就再离婚嘛!」
另外有位先生跟我抱怨说:「最好不要结婚,结婚以后就被太太绑住了!」
我反问他:「不结婚跟女朋友就没问题吗?」他说:「也很麻烦,我有好几个女朋友,每一个都希望我给她多一些时间,多一些爱。最初我认为可以享受更多的爱,结果不是,她们给我爱,但是也要我的心,而我的心只有一个,所以很痛苦!」
这就是过度的情欲,表面上看起来好象很享受,其实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因此,一个学习佛法的人,在情欲方面一定要节制。
何谓众邪?邪不仅仅是指邪恶的身口行为,主要是邪恶的观念及想法。譬如说,有人认为赚钱不一定要工作,只要用头脑就可以了。没有错,用头脑赚钱是一种智慧的赚钱方式;但是如果用欺骗的手段,甚至挖空心思,想不劳而获,将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因自己受益而使得他人损失,这是不道德的,这就是邪恶。
曾经有一群专门闯空门的年轻人,做案无数,终于有一次失手被抓,关在监牢里。有位法师去感化他们,其中一个人说:「我不信佛,你不要来跟我噜苏!」法师说:「你们一定认为自己没有做错,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道理呢?你们为什么年纪轻轻的不去找工作,而去做小偷呢?」他说:「乱讲!这也是我们的工作!你要知道,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研究、计画,才能拿到东西,这不是简单的,换作是你办得到吗?这次是倒楣被抓到了,下次更注意一点,他们就抓不到了!」法师又说:「别人的东西及财产,都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你们拿走,不是不公平吗?」这个年轻人说:「哼!世界上的人都在偷、都在骗、都在抢,只是方法不一样而已。」
这就是邪恶的思想,对他人造成伤害,还认为是正常的、正确的、有道理的。当我年轻的时候,也有许多观念上的诱惑,譬如我吃素,很多人诱惑我,他们说:「世界上的动物就是给人吃的,你现在不吃,等到世界上全都是动物时,人就被动物吃了。」我说:「这没道理啊!照你的说法,现在不吃猪,世界上到处都会是猪。其实猪是人养的,没有人养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猪啊!」他们说:「现在的猪本来都是野猪,是人养了之后使它们变成家猪。假如每个人都不吃猪,家猪都变成野猪,野猪就会来吃人了!」我说:「对不起!我是为了慈悲而不吃肉,不管你怎么说我还是不能吃肉的。」这种强词夺理、似是而非的说法,就是一种邪的观念。
三、第三十二章云:「夫人能牢持其心,精锐进行,不惑于流俗狂愚之言者,欲灭恶尽,必得道矣。」
四、第三十四章又云:「夫人为道,犹所锻铁渐深,弃去垢,成器必好。学道以渐深,去心垢,精进就道。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恼,意恼即行退,行退即修罪。」
《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中有四段经文是讲精进的:
一、有云:「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比丘),当好制心。……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其心。」
二、又云:「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意思是说,诸位比丘们,如果你们能够精进的话,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困难。假如一个修行人的心经常懈怠,就像古代的人钻木取火,木头还没有转热就停止了,那是不容易得到火的,所以要好好地精进。
经文中另一个譬喻是说,即使是小小的水滴,只要不断地滴在石头上,时间久了,石头也会穿出孔来,这就是精进。精进的意思是持久地,不断照顾身、口、意三种行为;如果不照顾,就会变成懈怠、放逸,那么,任何事都完成不了。
因此,要修道完成,一定要持续不停地努力,许多人学佛一阵子,新鲜感没了以后,觉得修行佛法好象也没什么用。打坐,坐在那里不能动,不能讲话,得到的只是腿痛,其他一点好处也没感受到,不禁怀疑起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结果打坐不坐了,修行也中断了。这样的人想要得到修行的利益是不可能的,因为木头还没有钻热就放弃了,又怎么会有火呢!
三、又云:「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也,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四、又云:「常当一心,勤求出道。」
除了前面的《佛遗教经》,在《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遗教品〉第一也有:「我涅槃后,汝(阿难)当精勤,以善教诫我诸眷属。授与妙法,深心诲诱,勿得调戏,放逸散心。……无常大鬼,情求难脱,怜愍众生莫相杀害,乃至蠢动,应施无畏,身业清净,常生妙土,口业清净离诸过恶。莫食肉,莫饮酒,调伏心蛇,令入道果。……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涅槃时至,示教如是。」
结论
四正勤不是拚命,而是像细水长流般地精进,如果像洪水那样猛烈,只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修行不得力,马上起退心。如果能像细水长流般的不懈怠,在时间、精神、身体上都不会受到伤害,才能使我们的心真正的清净,真正的安定。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十一月七日、十四日、二十一日圣严法师讲于纽约东初禅寺,姚世庄居士整理)
《四正勤讲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