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性成佛 第叁十八天

  

第叁十八天

  

諸位觀衆、諸位菩薩大家好:

  

諸位,見性可以不必用文字、不必用語言、不必用教導,但是文字、語言、教導又是一種方便,所以叁藏十二部教典,全都是方便之教法。雖然是方便,但是若沒有這些方便又無法見性。你真正見性以後,叁藏十二部教典也是閑文字而已。何以見得呢?聖僧這麼說:

  

開悟聖僧雲:「見本性者,叁藏十二部經總是閑文字,千經萬論只是明心,言下契會,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因言顯道,道顯遣言,言若不遣,因言障道。」

  

他說一個見性的人,他當下自性解脫,處在不生不滅的涅槃自性裏面,至于叁藏十二部教典,此時對他而言都只是閑文字了。閑,就是多余的可以不用了,因爲千經萬論都只是爲了讓你明心、讓你見性如此而已。讓你言下來契會,會了你的本性。因爲「至理絕言」真正達到見性、契會了性的時候就是「至理」,「至理」之時還有語言文字來表征,這樣就不叫做「絕言」了。

  

所以說見性之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無法用文字來表述,因爲「教」是一種語詞如此而已,實在不是「道」,道是無言,若再講就構成畫蛇添足了。「道本無言」但是因言來顯道,道若顯現時語言要遣掉,將語言遣掉,因爲語言障礙了你清淨的佛道,這樣又錯了。所以開悟聖僧這些話讓我們感觸很多,過來人講的話,有相當的角度,善知識講的話相當的符合聖道。再念一次:

  

「見本性者,叁藏十二部經總是閑文字,千經萬論只是明心,言下契會,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因言顯道,道顯遣言,言若不遣,因言障道。」

  

總而言之,我們修道要假借種種方便之教,所以佛陀在【法華經】說:「爲智者用無量的方便權巧之法,令智者上根利器的人來會見本性。」所以用善巧方便,無量的權巧譬喻,這些譬喻都是方便,由方便來入性、見性。爲中下階層根器的人,你就要大費口舌,用無量的教法令中下階層的人一步一步爬上去,一步步解開,一步一步解脫,你要有耐性告訴他,最後接近開悟證果邊緣的人,一切方便教法都可以舍掉。稱爲「但說無上道,證得舍方便,更以余方便,助顯第一義。」爲上根利器的人,但說無上道。爲中下階層的人,以無量權巧的方法,令他會見本性,會見無上佛道。爲那些接近開悟證果的人舍掉一切方便法門,這些都多余的,不必講那些話啰啰唆唆一牛車,叫做「但說無上道」就是這個道理。「更以余方便」用其他的法門令中下根器的人一步一步爬上去,你不要省下口舌,那不行,要多費口舌,令這些人根機成熟,到了某一個階段時「但說無上道,證得再舍方便。」道理在此。

  

一個真正見性之人他清楚、他明白、他了解,他有此知見,知道佛性在日常動靜當中去會見。不會修道的人,一直研究經典,研究到通徹貫串的理解,甚至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始終未見性。在沒有見性當中,就算學到像佛學博士,這與他開悟了無痛癢,和他證果見性毫無相幹。所以我們不願意做一個佛學博士,我們要做一個見性的「行者」,因爲見性當下就了生脫死,見性就無生死,見性就證成菩提,見性就漸漸步上無上佛道,最後具備叁明六通,具足叁身四智五眼六通,成就十八不共法,佛的十力,四無所畏。所以我們怎能將佛法當作研究,把它當作一個學識,當做耍文章、比學問而已?這樣都與道不相應了。佛祖看了、聽了就會大搖其頭了:「傻弟子啊!我的佛法要用啊!不可做學者、做博士,這博士和學者與開悟證果沾不上一點邊,當做學術在用,這樣都無法成就菩提。」佛祖會這麼說。所以總而言之,佛法研究了以後要實際去證悟,理悟不是證悟,理悟接下來要事證,達到事理不二,這樣叫做「證悟」的意思。

  

諸位,佛性在日常生活中,在動靜當中去會見,在日常生活當中來來去去、言談當中、喜怒哀樂當中,沒有汙染而見性。開悟聖僧雲:

  

「終日去來而未曾去來,終日見而未曾見,終日笑而未曾笑,終日聞而未曾聞,終日知而未曾知,終日喜而未曾喜,終日行而未曾行,終日住而未曾住,終日動而未曾動,終日靜而未曾靜,終日說法而未曾說一字。法身在涅槃中,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見聞覺知,本自圓寂。」

  

這是教我們在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喜怒哀樂的當中沒有汙染的意思。如此那怕是哭,哭一輩子也是沒哭,笑一輩子也未曾笑,來來去去當中也未曾來來去去。有人說,又不是瘋子,笑等于沒笑,沒笑等于笑。哭等于沒哭,那不如別哭,沒哭就是哭,你誤會意思了。如果以這種角度來解釋,諸佛會搖頭,沒有契會佛祖意思。那是什麼意思?「終日去來而未曾去來」是說你在來來去去當中不著相、不住相,自性解脫的意思。你到臺北去,沒有將臺北一切風光帶回來南部。臺北人來南部,來臺南、高雄、屏東、鵝銮鼻、墾丁公園,你來旅遊完後回到臺北,這裏一切相、一切萬境沒有放在心裏、留在心裏,沒有帶回臺北,心裏解脫,叫做「終日去來而未曾去來」。但是你要用的時候用得出來、想得出來,沒有想、沒有用的時候當然這些境界匿迹無蹤,找不到它的蹤影。所以自性解脫就是這麼一回事,不是離開來來去去當中,另外有一個解脫可言。

  

所以我們國家之寶,廣欽老和尚修到開悟證果,這是每一個國人都認同的。他臨命終時講了兩句名言,他說:「我廣欽無來無去,沒什麼事情。」這句話大有文章有學問,有深深解脫的意境。什麼叫做「無來無去,沒什麼事情」呢?稍微解釋一下,否則片面之詞,你無法了解他深深的意境。他的意思是,廣欽老和尚九十五歲離開世間,來來去去度了多少衆生,建多少佛寺利益多少群生,怎會沒有來來去去呢?那裏沒事情呢?不但有來還有去,不但做了一件事,更做了無量的事情。什麼叫做「沒事情」呢?有事情也有來來去去,但是爲何廣欽老和尚會說「無來無去無事情」呢?代表「解脫」的意思。也就是老和尚在世的時候,南北奔波度化無量衆生,他不染塵不染境自性解脫,在來來去去當中淨化,叫做「無來無去」的意思。並非無來無去就否認了他的來來去去,如此就誤會了,你不知道老和尚解脫的心境了。所以來來去去的淨化叫做「無來無去」,離開來來去去並無無來無去。他真沒有事嗎?他一生說法、度衆生,一生當中做了多少叁寶事,建多少佛寺度多少衆生,什麼叫沒事情?有,在做事當中不染著,這樣叫做「沒事情」諸位清楚了嗎?如果開悟證果的人,他說一句「有來有去,又很多事情」的話,這樣叫做「沒解脫」。因爲他心中一堆境、執著罣礙、牽腸挂肚、留戀、貪戀世間,所以有來有去有事情,就差在這個竅門上而已。所以「無來無去,沒什麼事情。」是解脫的聖者可以講,一位開悟證果的人講這些話,是百分之百符合他的心境。如果是未見性、未開悟的人講這些話就叫做「大妄語」。所以如本如果百歲命終,有辦法活到八、九十歲的時候,我也要講一句哦,我說:「我如本終其一生當中,有來又有去 又弄得很多事情。」

  

所以開悟證果的聖者,畢竟是一位聖者。不開悟的就是不開悟。所以說「無來無去,沒什麼事情。」這句話若由如本法師說出來,就是大打妄語,謊話說一牛車。因此有開悟沒開悟,有證果沒證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證果的人他就講這種話,說什麼?「終日去來而未曾去來,終日見而未曾見,終日笑而未曾笑。」笑一整天,其實連笑都沒笑,每天看一些形形色色,但是他如同沒看到,自性解脫。每天聽經聞法,聽一整天未曾聞,自性解脫。終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未曾清楚,解脫。解脫之人不會貪著解脫,每天在高高興興當中未曾高興,自性解脫。每天南來北往來來去去,走來走去而未曾走路,自性解脫。每天住在這裏休閑、坐禅,用功而未曾住,自性解脫。今天在施爲動作擔柴運水,無盡的動下去而未曾動,自性解脫。靜坐當中不會貪染靜相,自性解脫。如本在此演講「見性成佛」的法門,己經講到快四十片就要結束,這四十片當中講了多少語言?終日說法而未曾說法,甚至連講一字都沒有,自性解脫。因爲我心中沒有一切塵埃沒有一切相,沒有被我所講經的人,這些文字我也不貪著,未曾講一字啊!若問什麼原因,因爲法身在涅槃當中,處在不生不滅當中不增不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有的見聞覺知本自圓寂,哦!若悟到此處,你和聖僧和諸佛同一鼻孔出氣,沒什麼兩樣,把這些話好好的悟入,你才真正是入道之人了。再聽一遍:

  

「終日去來而未曾去來,終日見而未曾見,終日笑而未曾笑,終日聞而未曾聞,終日知而未曾知…

《見性成佛 第叁十八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