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性成佛 第叁十五天▪P2

  ..續本文上一頁來請又不出定,大家判斷已經往生了。老和尚入很深的禅定,大家議論以後就將他火化,反正師父往生了將他火化。這下糟了,火化過後老和尚出定找不到他的身體才知道,啊!這下事情不妙,我的弟子境界未到,不知我入大禅定當作已經往生將他火化,找不到他的肉體。晚上他徒弟在坐禅用功時,用境界來通報他說:「師父是入大禅定,你輕舉妄動沒請善知識來鑒定,就將我火化了,你誤了我無法在娑婆世界住世來度衆生,你要怎麼說?」徒弟不知要如何,哭笑不得向師父忏悔。你想想看?所以一個人如果入禅定時,你若不知道當作他往生了,這樣會誤了大事,像老和尚就是個例子。我們的意思就是要告訴諸位,有入定有出定,這還不究竟,但是有入定有出定就不簡單了。

  所以我們修道必須達到「動靜一如」,才堪稱爲聖人。再念一遍:

  「動靜一如,並非理悟,應須證得,超越動靜,即名聖者。」

  這點非常重要。諸位,修道有禅定要入定也好,出定也好,要超越動靜一如也好,乃至像諸佛的境界也好,第一項一定要「見性」。所以我們訂這個題目爲「見性成佛」,有深深的潛在道理和意義存在。因爲凡夫衆生修道,不是用真如涅槃之性在用功,都用妄想意識的分別、用汙染之心、用取舍得失的凡心在處事待人,既然如此,那裏能超越解脫呢?因爲進入凡夫之心爲人處事,注定此人將受汙染之心,感召未來的因果,被綁住了,佛門稱爲「業力」。所以我們修道見性以後就産生「願力」,化「業力」爲「願力」就對了。但是最重要的要有這種願力,首先要見性,所以見性之人堪稱爲祖師,是善知識。他所用的功不會汙染、不會落下因果,因此當下自性解脫出離叁界。所以修道首先以「見性」爲要道理在此。諸位不用客氣、不用謙虛,不可說我不敢想啦,我沒希望,你千萬不要這麼說,因爲你我大家都有一個「性」,佛教所講佛性的性,本性的性,既然你我有一個佛性,這樣修行就有希望。既然有希望,我們要拿出信心,發大願,爲明心見性來努力就對了。如果你有一個佛性一切都好說,除非你是草木石頭,這就另當別論了。既然有一個性、一個知覺、一個心,這樣修行就有希望了。所以要運用一位開悟聖僧說出開悟心境:

  「衆生本具佛性,如水與冰,無水即無冰,衆生之外無佛,衆生不知佛在近處而遠求,如在水中卻叫渴。」

  「如在水中卻叫渴」這句話最重要。衆生,也就是六道衆生,人人都具足了佛性的存在,不是我有你無,你有他無,若是這樣叫做不平等,事實也並非如此。問題在你我大家只要是做人,六道衆生人人都有佛性,有佛性如水和冰一樣,無冰即無水,無水即無冰,冰和水是溫度的差別而已,但是冰和水有共同的性質,H2O氧化氫,質一樣,因溫度不同産生一個是固體,一個液體如此而已。是溫度使它的質,變成有硬的有軟的,冰和水的原料一樣,這樣一切都好說。性在衆生來用變成衆生性,在佛來用變成佛性,在畜牲用變畜牲性,阿修羅來用變成阿修羅性,性沒有兩樣用有差別。但是,它的果報就隨著用而劃上等號。所以我們的作用很重要,你的動機很重要,觀念很重要,這是構成你以後果報的問題。你的動機正確、願力正確、思想正確、觀念解脫這樣與佛沒什麼兩樣。問題是你的觀念不同,違背真理顛倒妄想,無窮無盡的造業,你的動機和作用,哇,所作都不是聖人之業,是凡夫之業當然感召六道衆生的果報。

  所以修道要由「因」下去修,等到産生果報就來不及了。果報無法修,果報無法轉修行,要「因」中轉,「果」中不能轉,果是産生果報的時候了。好比我做男生,我做男生無論如何美容,改善我身體的機能,都無法變成女性。已經構成女性是果報的時候了,想要轉爲男性,難啊!

  然全身都變成女生一模一樣了,但是思想觀念還是男生的思想,這和多生累

  各人的造化有密切的關系。與生俱來有修的,所以感召果報和他的「因中」有關系。所以修行要因中轉,不能果中轉。好,問題來了,果也有人當作因,比如我做男生我不想再做人了,利用我這果報當作因來修,修四聖谛、十二因緣,修六度波羅密,把因造下去以後因圓果滿、福慧成就、見性莊嚴的時候,那時就成佛了。佛由何處來?由「因」來。我現在所做的一點一滴,構成成佛果報的前因,所以修行要因中轉。話又收回來,水和冰也同此道理,離水無冰,離冰無水,水和冰的質是一樣,只是溫度熱冷因此産生質的當中,一個變固體一個變液體而已,但是水的質是一樣的。同樣的理由「衆生之外無佛」佛是如何來的?是衆生修行最後福慧圓滿見性以後成佛的,這樣離開衆生並無佛啊!佛是由衆生的淨化而所得,叫做「衆生之外無佛」。但是衆生沒有聽經聞法,沒有聽到了義的道理,因此慧不能生,他不知道「佛」當下在近處而遠求啊!這才是令人真正煩惱之處。他心就是佛了,離開心並無佛,但是衆生迷而不覺,在不能自覺的狀況之下而遠求,求什麼?求外在所有諸佛。如此,和以後見性成佛恰恰離了八萬四千裏遠了。

  所以禅宗的道理,就是首先要承認你的心就是佛,這樣一切都好說。離開你的心向外追求,就像在水中喊口渴,旁邊就有一口水井,旁邊有一瓶礦泉水,或是人在水中隨時都可以喝上一口,他卻不喝,在水邊喊口渴,這樣豈不是讓世間人覺得很好笑,被笑爲傻子。不錯,你當下喝它一口就解決了,但他就是不喝,這是一種啓示讓人反省、暗示,讓他善根流露讓他回光返照的話,啓示他,你的心就是佛不要遠求,當下承認你的自性就是佛,如此去修你的福慧,莊嚴你的自性就對了,就不會在水中喊口渴了。既然我們的心是佛,向你的心用功夫就對了。遠離你的心向外追求所有的諸佛,外面的諸佛是外面的諸佛和你不相幹喔!否則,念佛之人也好、持咒之人也好、誦經之人也好、布施喜舍做功德的人也好,每天求佛,好,每天佛祖都讓你看你又能怎麼樣?每天佛祖放光,你又能如何?佛祖每天摸你的額頭,放大光明給你看,每天和你握握手。來,如本,我釋迦佛和你握握手,我每天握手握到手快斷掉了,我都成不了佛。爲什麼?佛是佛,我是我,客家人講的汝是汝、俺是俺、你是你、我是我,我們兩人是不相同的個別體。佛是佛、我是我,不會因爲佛祖爲我加持放光,我就成佛,沒這種事,這是方便權巧之法。最重要的是你要見到自性,因十方叁世所有的諸佛也是自己叁毒頓斷,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淨化,自己頓斷、自己明心見性成佛的。十方諸佛也不是過去諸佛摸他的額頭,與他握手啦,放光給他看啦,來讓他成佛的,如果這樣那麼就不用修行啦!所以佛祖告訴你自作自受,你造什麼因感召什麼果報啊!不會因爲諸佛的加持你就成佛,佛祖放光給你看你就成佛的,如果是這樣,叫做佛門外道不是佛法。「行」要自己修,「業」要自己淨化,「見性」自己要努力。

  所以佛門有一句話:「衆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如果佛祖能度衆生,如此一尊佛度一個衆生,早就已經度盡了,何況十方叁世諸佛,像恒河沙那麼多,一對一,一尊佛祖度一個衆生,無量諸佛度無量衆生,早就該度盡了,爲何如今衆生還那麼多度不盡呢?要知道「衆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啊!」佛若要度你不妨演講佛法讓你知道,讓你善根流露教你如何見性的方法,如何修福修慧,這樣方便說叫做「度」。其實若真正要「度」就要「自性自度」。佛祖講經說法度你是一種方便的教法而已,真正自己要度脫生死要自性自度,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喔!觀念要摸清楚。就像你不讀書,老師不斷的鼓勵你,鼓勵是給你很大的方便而已,你自己不讀書要如何完成你的課業呢?要完成課業成就你能不能畢業?成不成器?重大的責任在你身上,這非關老師的問題。

  佛祖也如同老師一樣,教你出離叁界頓斷六道,方法聽完以後結果不用功修行,這樣諸佛奈何不了你呀!要走不要走、要修不要修,關鍵問題在你自己。修行也一樣,點破你的心就是佛,結果你不修行,佛祖也奈何不了你呀!所以我們修道要記得,當你迷惘的時候,心外求佛,那怕經過了百千億

  ,也不可能見到你的自性佛。當你悟,悟什麼?見到自性的時候,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時候,不離方寸當下就見到佛了。因爲佛就是你的心,既然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何必離開方寸而向外遠求呢?祖師說這些公案,說臨近水邊,又在水邊喊口渴而渴死,會讓世間人覺得很可憐,很憐憫。就像在飯鍋邊被餓死一樣,好不好笑呢?不過佛祖看衆生也是如此呀!你有一個光明的本性不會修行而遠求,就像我們人在水邊卻渴死一樣,不好笑嗎?我們這樣的譬喻很直接了,在飯鍋旁邊餓死了,很諷刺啊!在水邊卻渴死很諷刺啊!同樣的,你有一個佛性,卻不承認有一個佛性的大有人在。過去佛祖要度化我們的時候說:「六道衆生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有人就在旁邊說風涼話了:「成佛?我不相信,佛是佛我是我,我是那麼卑賤你那麼尊貴,是高高在上的,我不敢想。」你看信心就不夠了。說你以後會成佛,回說:「成什麼佛?怕是龍眼核芒果核︵臺語佛、核同音︶了。」說這些令人傷心的話,有這種人嗎?有喔,我講經說法當中,也有很多人告訴他「以後你會成佛喔!」他就回你說「成什麼芒果核、龍眼核。」一堆核就對了,講了半天和成佛都毫不相幹,聽了真讓你哭笑不得,替他很憐憫很同情。這與佛祖比喻,有如人在水中渴死沒什麼兩樣,在飯鍋邊被餓死沒什麼兩樣。你明明有一個佛性,過來人、明眼人、開悟證果的人說你有佛性,修行就成佛,他死都不承認也不相信。所以這種人佛經所說,多生累

  沒有修行,沒有親近佛法。這種人還要沈淪累生累

  ,不知何時才能像我們這樣。所以,你不覺得憐憫嗎?不會同情嗎?不會可憐嗎?實在都有這些成份了。

  他又說,凡夫衆生有此佛性,但是他不承認,也沒有善根、慧根來成熟他、來承認這佛性。因此用妄想意識心,拼命不覺而造業、不知而造業或邪知邪見造業者到處都是,因此沈淪生死受無量苦了。所以我們修道要能保護自己,就像衣服,你要穿衣服不可不穿衣服就傷風感冒而病苦,在冰天雪地當中凍死。就像你有一個佛性不會用,你不會用,用出來都不是不生不滅的心、不是涅槃之心、開悟之心、無汙染之心,用出來的都是妄想意識,在無形中虧損自己的德行,落入因果造業當中不知不覺,這和你有衣服不穿有何兩樣?有衣服不用而冷死,是不是很悲哀?就如你有佛性不會用又不知不覺,不能自覺來用,因此造業沈淪生死,這和有衣服而不用有何兩樣呢?所以你不會用也好或不用也好,或不能自覺來用也好,總是聽經聞法以後,我們聽佛祖的話就對了。我常說佛祖不會欺騙我們,我們多生累

  就是不聽佛祖的話,因此妄想意識爲人處事,汙染之心處事,不知不覺造業,落因果、沈淪生死,這一切要怪誰呢?因爲你不相信,善根不成熟,慧根不誕生,所以爲你造下了這麼多「塗塗大業」,因此沈淪生死。

  我常說我們多生累

  都在輪回了,不差這一世,讓佛祖騙一次好不好?騙到最後開悟證果不好嗎?如果佛祖會騙我們,爲何自古以來有多少人行菩薩道開悟證果?多少人出家修行變成聖僧,出離叁界證成涅槃之人何其多啊!也很多在家居士修到開悟證果非常多啊!也有很多在家居士、出家衆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以淨土宗來說,以禅宗來說「見性」的人非常非常多,我們臺灣寶島見性的人也非常多。只能怪自己善根不夠、慧根不夠、智慧不夠,你的智慧不夠,不能說人家沒開悟見性。人家已經超脫生死的人你還在這邊毀謗人家,乃至無知造業,這要怎麼說呢?那麼,讓佛祖騙一下沒關系,何況佛祖怎麼會騙我們呢?方便說而已。好,讓佛祖騙一下好了,騙到最後開悟證果了。你看過去國王文武百官、高官顯赫、名流仕紳、社會賢達,多少人學佛修道,最後成就「了生脫死」,證成涅槃的人非常多。

  所以我們修道不要自作聰明:「現在是太空時代,太空梭可以跑到冥王星、土星、木星、火星了,學什麼佛?」你不要這麼說,那怕是跑到別的太陽系他方世界,同樣以這種科技,你的善根不成熟,你也是凡夫衆生。多少科學家自以爲是知識份子,天下絕頂聰明才俊,快死的時候也是輾轉病床,沒有明心見性,沒有開悟證果也是凡夫衆生生死輪回,做一個叁界的苦命兒、六道的流浪漢!你看相對的,有學佛修道之人生死就自在,未臨終前叁個月他就知道了,這誰做得到?譬如六祖惠能大師好了,臨命終往生前一個月就知道,他說一個月後,他就要在此處入涅槃離開世間,有問題的人,我所有的弟子盡量問,不然師父離開世間以後,你要問一些見性成佛的事,要問就難了。真的一個月到,他就自在坐化了、入化了,坐得端正挺直、坐化了,你有這個本事嗎?標榜是知識份子,結果命終時,世間人說死得很難看的很多,抓床叩被、牽腸挂肚,往生不會自在,功夫假不了啊!

  

《見性成佛 第叁十五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