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叁天
諸位觀衆、諸位菩薩大家好:
「見性」顧名思義就是見到本來面目,見到你的佛性,我們佛教稱爲見到如來藏性。一個見性的人堪稱行化一方,堪稱是祖師。還未見性之人,當然是名副其實的凡夫衆生,所以修道貴在見性,見性之後是轉凡入聖,可見「見性」對一個修道人而言,是排行第一。
可是凡夫衆生修道,無法取到了義的經典、遇到善知識。什麼是了義的經典?了義的法門呢?就是「見性」。如果任何一宗任何一派,沒有教你如何見性,這宗這派是不了義的,不圓滿的,是舍本逐末,只抓到一些枝末的問題,根本沒有掌握到重點。因爲佛法以「心」爲根本,如果學佛的人不以心爲根本的話,掌握那些枝末,與他的生死了無痛癢,有什麼相幹呢?可見學佛的重點在「見性」。
各位,當然你是過來人,你是有根機的人,知道「性」在生活當中,離開了生活你難以見性,每天性與你在一起,每天爲你吃飯,每天爲你做許多事情。「性」就是你的總司令臺,你的總司令,但是你沒有見到你的總司令、你的佛性,又生活在佛性當中是名爲可憐人。所以一位開悟證果的聖僧,他開悟證果後一語道破,當下就告訴你,你的性就在生活當中,只是你迷、悟、染、淨的差別而已。已悟之人,已達到究竟清淨之人,你的生活何曾不是「性」的作用呢?所以他這麼說:
「一切衆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叁昧,常在法性叁昧中,著衣吃飯,言談祇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爲,盡是法性,不解返源,隨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返照,全體聖心。」
這樣清楚嗎?所以我們要看、要聽就要聽這些。這位開悟聖僧開悟以後,大公無私的就將他開悟的心境說出來。衆生之所以衆生是無量劫以來,永遠都生活在佛性裏面,法性就是他的佛性,他的如來藏性,你如何輪回,如何受苦,如何不如意,如何傷心、憂愁、罣礙,乃至嫉妒心、怨妒心、酸葡萄心理,全都沒有離開你的法性,也就是沒有離開你的佛性。時常在他的佛性裏面,在禅定、解脫中,但是在不生不滅的自性裏面運籌出來以後,變成有生滅有所汙染了。所以,他生活在佛性當中同時在解脫當中,他不能自覺,還在心外求佛,求一切佛法。他告訴你,你的佛性在吃飯當中,你見到了嗎?在這言談、在問答中,你見到了沒?你的佛性在六根中運用一切施爲,你見到了嗎?在眼能見,在耳能聞,在舌能嘗,在身有觸的作用,知道熱、冷、粗、細,你見到了沒?凡夫衆生不了解返源,不知回光返照沒辦法見性。所以隨著外面財色名食睡,隨著五欲六塵之境追求外在一切相、一切境界。因此迷情起無量的妄想心,造了無量無邊的一切業,如果能一念回光返照,你全體聖心也就是你的如來藏性,你的佛性當下就顯露出來了。
所以開悟聖僧叁言兩語就教你如何會性、見性,不知你契會到了沒?你見到了嗎?如果已經契會了,見到了的人,如本也仍然抱著平常心來祝福恭喜你。若還沒契會的,需要快馬加鞭用功修道喔。所以祖師這些話,我感觸很多,你看不論如何輪回,沒有離開你的佛性,縱然有一天開悟證果以後,也是這佛性的存在。所以迷悟、染淨、開悟不開悟、沈淪和升華、魔和佛都沒有離開這佛性,在佛性當中運籌作用,吃飯、睡、施爲動作、搬柴運水爲你做那麼多服務,當你的志工、義工爲你義務服務那麼久了,你見到你本來面目了嗎?如果還未見到,實在悲哉哀哉。所以開悟聖僧才告訴你,不知返解歸源,隨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這樣受苦就無量無邊了。如果你「若能一念返照,全體聖心。」要如何「全體聖心」呢?一切妄想頓斷,煩惱迷情頓斷,當下菩提自性顯露了,貴在此處,就很幹脆不會在那邊「轉金龜磨︵臺語,指拐彎抹角︶」,教你如何回光返照,照見本性了義的法門。如本再念一遍:
「一切衆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叁昧,常在法性叁昧中,著衣吃飯,言談祇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爲,盡是法性,不解返源,隨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返照,全體聖心。」
好莊嚴的解脫法語。這些話也說出了我的心聲,讓我聯想衆生之所以爲衆生,就是因爲他無法相信自己有一個法性,不相信有一個如來藏性,不相信自己有一個靈魂,以爲死了以後塵歸塵,土歸土,四大崩潰以後完全斷滅,否認有靈魂、否認有來世、否認有因果,完全不相信有一個佛性的存在。所以他的善根永遠不會成熟。所謂「鐵齒鋼牙」,所謂「得了大頭病」喜歡和人辯論,辯到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不會因爲你的好辯、鐵齒嘴硬,不會因爲你奉行鐵齒鋼牙,就否認靈魂的存在。相對的,若相信他有一個佛性,深信自己有一個靈魂,此種人不費吹灰之力,叁言兩語他就善根大展流露。
有些人你問他信什麼宗教?「我們沒有信宗教,我們信自己。」有沒有這種人?有。你信宗教嗎?「沒有,全都不信,我是信孫中山的。」「喔,我是信美鈔的,鑽石、瑪瑙、玉跟寶物的。」這種回答你真拿他沒辦法,比你還會講話,講到最後好象他贏了,這種人大有人在,聰明反被聰明誤。不會因爲他逞口舌之快,就沒有靈魂、沒有佛性,認爲這樣就真的沒有了,不會因爲你的主張和提倡鐵齒鋼牙,就否認佛性的存在。所以你相信,佛性存在;不相信,佛性也存在。不是你信不信的問題,你要信了當然有絕對的利益和好處。
現在的一點一滴會影響你的未來,所以當然要爲自己的未來鋪路造橋,使以後有較好的真善美,如果你不相信,鐵齒鋼牙拼命造業,以後你來世,外省人講一句話「吃不完兜著走」你吃不消啊,你因果背不動,所以一些受因果的人常常怨天尤人。如本會告訴他一句話:「何必當初呢?」今天不想要有這麼壞的因果,你應該在無量世無量劫以前,不應做了狠毒、種下不好的惡法、惡因,有因必有果,平等的,現在才鐵齒鋼牙否認這一連串的因果循環。另有一種人,是故意逃避不相信有靈魂,故意逃避不相信有因果有來世,他會說「以後再說了」。意思是說,現在還在造業沒有勇氣承擔他的因果,承擔他的來世,因此故意逃避,借口等以後不造業時,以後空閑一點或以後成熟時,都推的一乾二淨,但不會因爲你的推拖和逃避,就沒有因果。所以明知故犯或故意逃避的人,這種人業障更重,與其如此不如了解清楚一點,深入去探討,否則你也該知道如果做了,刀不可切太深,不要偷那麼多,不要劫那麼多,壞事不要做得那麼嚴重。這種故意逃避,故意回避的人,原因就是他怕因果,並非真的不怕,才以「以後再講了」推拖,或是否認不相信。其實不會因爲你的否認、不相信佛性就消失,因果就消失,來世就消失。因此,與其如此不如深入的了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這個道裏。所以佛經說:「不入煩惱大海,不能得一切智寶。」不論何事都要面對現實,面對你眼前的事實,排解、逃避不是辦法,或是明知卻故意當作不知道,打迷糊仗模棱兩可于事無補,事情總是有因果、有來世。
我們常講一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你想知道上輩子是什麼身分,什麼角色,扮演什麼樣的人?你不用問上輩子的事,因果已經幫你安排好了。告訴你,你現世的富貴貧賤,就是上輩子的業因所帶來的果報,應得的啊。你長的美,長的醜,長的高,長的矮,長的黑、白、紅,你的長相與過去生中的「因」有息息不可分離的關系。這輩子的逆境那麼多,順境那麼如意,和過去生中有密切的關系。你拚死拚活但守不住賺到的錢,這是爲何?和過去生中所做的業因有關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所受的就是與前世所做的因有關系。「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你若想知道下輩子的你,到底會扮演什麼角色,會當什麼樣的人,以後果報如何?你這輩子所做的點點滴滴,全部都會隨著你的業因投胎轉世。
所以學佛的人要了解,你要負起你的因果的責任,這樣就對了。修就是這樣修的,你要勇敢的承擔,你現在所做的一點一滴是決定你的未來,是由你的業力來決定的,由你所做的一點一滴來決定,不是你要不要的問題,這樣諸位了解嗎?並非說我下輩子要做人,有那麼簡單嗎?做人有做人的條件,天神有天神的條件,做人要守五戒,做天神要修十善,做菩薩要行持六度波羅密,成佛要六度圓滿達到不二法門,實相中道達到見思惑斷盡,塵沙惑斷盡,無明惑斷盡叁惑頓斷,得到叁德、叁明、六通、四無所畏、十力、佛的十八不共法同時齊全,成佛的時候了。講條件的,這條件你做不到,當然你就無法成就佛道。
你想做總統,做總統也要有條件。選舉,全國人民對他發表的政見,政治理念的認同投票給他,他才有可能當總統,若人民對你的政策産生反感,不認同,對你不信任當然人家不會選你。做總統論條件,同樣的做文武百官一切都要論條件,所以說成功有條件,失敗有原因,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爲何失敗?找出原因,有什麼因素構成失敗。你成功,爲何成功?有構成成功的條件。所以論條件說原因,這就是佛教講因果,這樣諸位清楚了嗎?
總之,我對根機利的人說話很省力,對根機利的人講話叁言兩語就交代好了,不費吹灰之力,講話輕輕松松快快活活,因爲根機夠彼此講話對答、交換,馬上領悟了。對中下層根器的人,我們就要費一些口舌,多說一點話,不然人家聽不懂。如此說來,對根機利的人我很喜歡說話,若對中下階層的,我們講話很累,一來他領悟不到,他的思想智慧還沒達到某一個層次的成熟,你講那麼多話,他似懂非懂還無法認同,又一大堆懷疑。這也難怪,因爲比較沒有修行,多生累劫接觸的佛法比較少,所以我們要有耐性去教。開悟聖僧這些話,會悟的人,根機夠的人看到這些話當下就認同,你我大家有一個佛性。生活在佛性當中,卻因迷了他的本性而否認佛性,是天下第一悲哀之人。所以祖師這些話,你當下…
《見性成佛 第二十叁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