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性成佛 第二十一天▪P2

  ..續本文上一頁主釋迦牟尼佛,不可忘本。你今天剃度要感恩師長,不可忘本。你喝水要拜水井,不可忘本。吃水果要拜樹頭,不可忘本。本,就代表有個根源的意思,我們有一個清淨的佛性,不可以忘本。本性本來具足不是外求的,不可忘本啊!哇,解釋下去,我們臺灣人講的,叫做「奇摩子很好」感覺很棒就對了,我就非常珍惜「如本」這個本字。

  總之,這個本就是一,不可以忘本哪!本,就是一個根源,由根源所産生,演化出無量無邊就是多,多是妙用,一心能生萬法,一雖然不算多,但是也不能說它少。如果你說少的話,從自性生那麼多心出來,歡喜心、痛苦心、嫉妒心、我慢心、慈悲喜舍的心,講不盡說不完啊!演化出來的心太多了。所以一不算少,道理在此。以上就是將「禅」簡單解釋它的意境,代表萬法歸一的世界。

  你若見性,就向你恭喜了,具足這麼光明解脫的意境了。「禅,它是沒有對立的世界。」爲什麼說禅是沒有對立的世界呢?意思是說「禅」是經過見性以後,産生自性解脫的一個意境。當中存在一個「無對立」,因爲只要有對立,就落入生死網中,有對立就有煩惱,有對立就會互相障礙,有對立就有利害關系。修道就是要修到沒有對立、達到絕待、進入絕待當中,見到他清淨的如來藏性而解脫。

  那麼,什麼叫做「對待」呢?比如說,黑是對白而言,高是對低來說,低是對高而言,大是對小而言,小是對大而言,男是對女而言,女是對男而言,天是對地而言,地是對天而言,清淨和汙穢兩者是對立的,這都是對立法。但是修道要達到「法無有比」,法如果還有比的話還有對立者,不名爲法。法者是解脫法啊!既然還有對立就有生死、有輪回、有痛苦。譬如你現在爲何煩惱?因爲你有對立呀!因爲你有執著,所以有煩惱痛苦就有黑暗,你若通通無對立,一切都是光明、解脫、自在清涼的世界。

  所以「修道」是修一個沒有對立的。例如你我二人,大家彼此意見不同、有利害關系就對立了,修道就是修一個沒有對立,彼此可以溝通、流通、自在出入,觀念糾正過來。所以沒有對立就是禅的世界,是解脫的世界,道理在此,叫做「法無有比」。在【維摩诘經】說:「法無有二」有二就有對立,有比就有對立。如果修道人不能遠離一切法的對立者,永遠處在對立、有二,這對你的見性都沒有幫助,也就是說你沒有見性,當你見性的時候,就恭喜你已達到絕待了,你跟佛菩薩沒什麼兩樣。

  所以我們修道就是要達到對立的淨化「能所雙亡」。所以說「禅」是沒有對立的世界。既然禅的世界也就是生活在自性中,需要遠離一切對立、遠離二法。以修道的過程爲例,你說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性還是女性呢?常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說,觀世音菩薩不能說他是男性或是女性,你若落入男女相,那麼此人並未見性。因爲「性」非男非女、可男可女,說是男性就等于不是女性。但是觀世音菩薩不但能示現男性,也能示現女性,不但能示現女衆,也能示現男衆。不要說有能力示現男女衆,哪怕是六道的衆生,他都有辦法示現。不但六道衆生能示現,他也能夠示現菩薩、緣覺乃至阿羅漢,千變萬化,哪裏能局限在男衆或女衆當中呢?

  觀世音菩薩不能以男身或女身來論長短,如此你並未見性,爲何而言?因爲「性」非男非女,可男可女。因爲觀世音菩薩願力已經自在,隨著度衆生的方便而能千百億化身,所以還未開悟證果的凡夫衆生的你我,都是業力所感召的,你出世爲男生,你身不由己,你不能當女生。你出世爲女生,也是身不由己,你不可能當男生,是業力感召的,業力是不能自主的,不能控製的。就像世間人講的,你無法作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凡夫衆生由業力所感召的男女相,說他男是男、女是女,但是觀世音菩薩已經修到見性成佛了,所以要做男人做女人,可以隨心所欲。

  過去,唐朝以前的觀世音菩薩,所雕塑的佛像有的有胡須,觀自在大丈夫啊!觀自在就是觀世音,他是有畫胡須的。唐朝以後,宋、元、明、清時觀世音菩薩度衆生,就示現女人身較多了。所以在一般人潛意識的觀念裏,認爲觀世音菩薩是女性,因此聖像都畫成女人身,其實這樣也不標准,畫菩薩相的人,會畫的不會畫出來一看就像男生或像女生,他是大丈夫相,是脫俗超凡的意境,用女人身來安立,這樣就不對了。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性」非男非女、可男可女。但是你不可說那不就是「陰陽人了嗎?」這樣就誤會了,造口業了,他是願力自在,出世男生或女生,要變化男或女,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所以我們修道當中,有一天,你修到見性,開悟證果了,你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可男可女非男非女,非男非女的意思是說沒有被束縛住、控製住,非如此不可,沒有局限就對了,叫做非男非女,可男可女,稱爲自性妙用無窮。不但可男可女,也可四生、六道、四聖如此叫做自性妙用無窮,變化多端,化身無量,觀世音菩薩就有這個本事。

  總之,觀世音菩薩有能力達到這種可男可女,非男非女的境界,就是他見性以後,生活在禅的世界,沒有對立性的情形,沒有對立一切都好說。例如圓形,圓形就沒有對立,叁百六十度都可以讓你自由自在來旋轉選擇。若只是九十度,九十度就有限了,二十度有限,十五度有限,一度更加不用說了。所以叁百六十度的選擇是變化無窮的,代表見性圓滿的人,你的「性」就生活在沒有對立的狀態。因此變化多端示現無量啊!佛菩薩是如此,凡夫衆生先聽如本法師說一些見性的道理,成佛的道理,以後你修到與法相應,信解行證已經相應,你就沒問題了,生活在沒有對立的世界,化身無量的世界了。你若見性以後,生活在禅的世界,是沒有對立的世界。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特別去看他的弟子,他的出家衆好幾千人,好幾萬人,佛陀抱持著歡喜心去巡視、看看,關心他的出家弟子。阿那律尊者正要穿針縫衣服,但他的眼睛因爲用功過度而失明,針穿不過去,釋迦佛陀看了以後生起大慈悲心,就在他旁邊講話了,佛說:「阿那律呀!阿那律,我佛陀幫你穿一下針吧!」此時阿那律尊者非常感動,貴爲一位王子出家,貴爲一位佛陀,一位人天的導師、四生的慈父,要替他穿針,內心有無比的溫暖,無比的感激。他說:「佛陀,豈敢豈敢我不敢當啊!您貴爲佛陀爲我一個小小的阿羅漢穿針,我承受不起啊!」佛陀說:「因爲你是我的弟子,佛性平等,今天你有小小的困難,我幫你穿個針與你結個善緣吧!」讓人聽起來是何等快活、何等溫暖啊!

  「我要和你結個善緣」這就是佛陀和弟子之間沒有對立性、沒有高低的對立,你想想看,所以在高能自在,在低也能自在,這才是真正的自在。如果你眼睛永遠是看上面,都是生活在高階層裏,不知道低階層的痛苦煩惱,這種人無法得到人心。所以,我們現在的官員都很有智慧,很疼惜百姓,會深入民間了解人民百姓生活的狀況,如此才有辦法處理百姓的困境。佛陀在叁千年前早就這樣做了,他不以爲成佛以後高高在上,看底下的弟子愛理不理。這樣不能堪稱爲佛,因爲佛是生活在「禅」解脫的世界,是沒有對立的世界,沒有高低的世界,這點非常重要!

  還有一次,阿那律尊者的眼睛失明,行動不便做事比較遲鈍,眼睛看不見怕跌倒、碰撞,有一次在洗衣服,釋迦牟尼佛就靠過去說:「阿那律尊者,佛陀來幫你洗濯。」阿那律尊者非常感動,佛陀用水幫他擦背、洗澡、洗衣服。于是有人講話了:「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出家的,阿那律尊者也是王子出家的,可能比較有優待喔?可能有特權,對其他的弟子也這樣嗎?」同樣也是這樣,我只是拿阿那律尊者的例子,向各位報告而已。雖然佛陀是王子來出家,阿那律尊者也是王子來出家,國王的兒子出家是否就對他特別優待?有特權嗎?絕對沒有。阿那律尊者受到佛陀的幫忙,對佛陀就更加尊敬,緣份結得更深了。所以生生世世阿那律尊者都做釋迦牟尼佛很得意的門生,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所以阿那律尊者也是過來人,是來世間幫忙釋迦牟尼佛行化度衆生的。所以說一佛出世,千佛護持,道理在此。

  一位佛陀來人間就有幾千尊的佛隨之而來,示現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背景來護持、支持、贊助、支援這位佛陀,推動*輪度化無量衆生,阿那律尊者也是其中的一尊。所以,諸位!你我大家如果成佛以後,自然會來世界度衆生,不一定來娑婆世界,去十方世界度衆生,自然也會感召你有緣的一千尊的佛,來幫你推動*輪。這叫做什麼?一佛出世千佛護持。

  我們的課題是講「見性成佛」的道理,見性以後才起修,修到與法相應,最後成佛。所以我們修道是以見性爲先,已經見性之人,他自然就會修行了。如果沒有見性的人,都是用他的妄想、意識在爲人處事、修行,這是有爲生滅法,如何來成就佛道呢?所以修道是以「見性」爲先,那麼「性」是什麼東西呢?

  諸位!佛性是無好無壞、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東西。但是凡夫始終未見性,什麼垢、淨、增、減,他根本都不知道啊!所以佛性到底如何呢?我們不要講得太玄,其實,佛性是無好無壞,看你如何去運用而已,叫做「性無二別,隨用立名。」性若衆生用變成衆生性,佛來用變佛性,畜牲用變成畜牲性了。所以性無好無壞,看你如何運用。那麼我們就要拿來用在好的方面,拿來修行成佛啊!嗯,這句話說得很對;你若用到殺、盜、淫、妄墮落之因,墮落之因必然感召叁惡道,那是用到壞處去,變成叁惡道之用了。所以,開悟聖僧教我們如何用性,來看他如何教。

  開悟聖僧雲:「自性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自性若惡用即衆生用,若善用即佛用。」

  好莊嚴,叁兩句話就講完了。我們說見性成佛,諸位,這就是如何見性如何用功的法門了。心,只有一個,演化爲六識、七識、八識,這些問題慢點說。以小乘而言,一心能生六識,大乘佛法說一心能生八識,我們現在不要討論這個問題,先以小乘而言。「自性能生六識,叫做眼耳鼻舌身加上意識正好六識,一心能生六識,在耳稱耳識,在眼稱眼識,在舌爲舌識,身體就叫身識,你的起心動念叫做意識,叫做自性能生六識。」你六識出六門,見到外面六塵的世界,我們稱爲「叁乘六等于十八界」六識有六界,六塵有六界,六根有六界,加起來正好十八界。其實十八界若淨化解脫,就出離叁界,自性解脫了。他說:你的六識在六根當中,出出入入無障無礙沒有汙染,看到六塵的世界,心清淨自在解脫,皆從自性所起的妙用。如果你的六識也就是你的自性,有染汙有偏邪,這樣會起十八邪,十八界當下就變成十八邪。

  如果你的自性端正解脫沒有汙染,十八界當下就變成十八正。爲什麼?關鍵在你心的問題,你六識的問題,六識若沒有汙染,一正一切正,心若邪若偏有汙染,一邪一切邪,道理在此。最後開悟聖僧告訴你,你的自性若作惡,叫做惡用,這樣就變成衆生用,變成六道衆生用了。你的自性如果用到端正,用到善的地方去叫做善用,就變成佛用了。所以說衆生也在用,佛也在用,兩個用都是用,可是他們兩個動機、作法就有高低的差別,在高低差別中,就演變出個人的果報不相同。否則你做衆生是做什麼意思的?你用到不法落入因果,惡用了,所以變成四生六道去了。你若用到端正,行持八正道、叁十七道品、六度萬行,最後的成功者、勝利者,成佛也非你莫屬。各位清楚了嗎?如果清楚,將開悟聖僧的話再念一遍:

  開悟聖僧雲:「自性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自性若惡用即衆生用,若善用即佛用。」

  諸位清楚了嗎?好莊嚴的結論啊!惡用就變成衆生用,善用就變成佛用,所以性無二別,隨用立名,看你怎麼做,做惡得惡,做善得善,你所做的是汙染不清淨的,就變成魔的境界。你若清淨解脫,沒有對立,沒有紛亂,到最後萬法歸一,就是佛用。所以用有差別,果報當然有差別,修道就要用到好的地方,一切都好說,最後成佛也是你呀!

  

  

《見性成佛 第二十一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