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天
諸位觀衆、諸位菩薩大家好:
我們在修道過程中,每一個人都不敢否認人人有業障。不過,聽到業障我們不要怕,因爲多生累劫以來你我免不了有造業,當然業有善有惡,這裏所指的是惡業而言。既然我們多生累劫有造下業因,當然要受業報的事實,這叫做平等、平等,除非你沒做,沒做就沒有業報,有做就要勇敢承擔你行爲的責任,這樣才是一個有承擔的人,才堪稱爲佛弟子。
自古以來,許多高僧大德、修道之人當業障浮現時他能承擔,因此他自在解脫。所以我們不要逃避業障,不用杞人憂天未來的事情,老是煩惱業障不知何時會現前,你不必煩惱這些,如果這樣,你每天煩惱罣礙會障礙你該做的工作,這是不對的。所以,既然有業障會現前,當然要有勇氣將它忏悔掉,以後不要再犯就好了。所以說忏悔,忏悔這兩字什麼意思呢?「忏」就是將過去多生累劫以來,乃至今世所做的業因忏除。「悔」就是以後不再犯就是悔,這才是忏悔的本意。如果一方面忏除過去的罪業,現在又繼續造此業因,這樣是不行的,這樣再怎麼忏悔都無法清淨。所以忏除以前的罪業,後面要加一句不要再造業因,如此忏悔才有實質的意義。慧海禅師教我們如何來忏悔,忏悔若不得手或者法門不對,你如何忏都忏不清淨。我們來看慧海禅師怎麼說:
「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
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好莊嚴!教我們如何入手的方法。他告訴你,一切業障有如大海那麼多叫做「業障海」,算不盡、看不完的業障。你知道業障從哪裏來嗎?「皆從妄想生」。我們起妄念,造妄業,受妄果,一切業障不能離開心,心能造一切業,業由心所生,所以萬法唯心就是這個道理。你所造作之一點一滴善惡之業,全都是來自于你的妄想之心。他告訴你,如果要忏悔的話,你只要「端坐念實相」重點在此。你坐好,自己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而起心動念是來自你的自性,也就是實相,也就是你的如來藏性。那麼,如來藏性、佛性是實相無相,無相就是無念、無住、無境、無塵,這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只要你端坐念你的本來面目,觀察你的本來面目,見你的自性「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所以已經參見自性之人,他在消業障是不費吹灰之力,輕輕松松就能淨化。「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見性之人,慧力非常強有雄厚的智慧力,能頓斷他的叁毒無明煩惱。所以在修行的過程,見性的法門對佛弟子而言是立于非常關鍵的問題。
見性的人修道輕輕松松、快快活活,我常說就像吃冰棒一樣,涼涼的。你若沒有見性要消業障也好,念佛也好,論智慧之妙用也好,會較薄弱使不上力。所以見性一切都好說呀!包含忏悔業障,開悟聖僧也告訴你,「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叁兩句話就教你了。
仁者仁者、諸位賢達、社會上的名流仕紳、學佛的同仁啊!你們聽到了嗎?如果想要忏悔者「端坐念實相」重點在此,你坐好坐端正,觀照你的自性,自性是實相無相無不相。看不到、摸不到、抓不到,心裏無相、無塵、無境、無念,但是他存在。那是不可說、不可說的大光明如來藏性,被你見到以後「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你再大的罪都有辦法消除,再深的罪都能連根拔起,所以見性的人慧力很強。
「重罪如霜露」譬如早晨,因昨晚有霧氣、有霜,結果樹葉上遺留有一些露水,不耐日光的照射而蒸發,露珠不見了,爲何如此?「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因爲我們的罪也是如幻如化空性的,在你的智慧普照之下,重罪之業同一時間就消除、淨化了,叫做「重罪如霜露」。所以我們多生累劫如果做了殺、盜、淫、妄乃至犯科累累,罪惡貫滿的事,也不用煩惱,你好好參此見性法門「端坐念實相」。那麼你的重罪也會如同霜露,慧日可以將它消除、淨化。喔::這樣聽起來很安慰,也對修道覺得有信心,不錯,何況業障也是如幻如化。
佛經講一句話,幸虧業是無形無相的,如果有形、有相、有色摸得到看得到的話,你自己會嚇到。所以佛陀說:我們多生累劫以來,身、口、意所造的殺盜淫妄,不分重罪、輕罪疊起來比須彌山還高,幸虧業看不見,若看得見自己會被嚇死。但是造了那麼多業當中,再怎麼說,一切罪都沒有離開妄想心,離開心一切都不用說了,沒辦法再造業了,因爲業由心所生。要忏悔罪業,從心下手就對了,心若能淨化所有的罪業,當下你的自性清淨。所以如本法師的偶像六祖惠能大師,他就這麼說:
六祖惠能大師雲:﹁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爲真忏悔。」
諸位看清楚了嗎?他說所有一切罪,都是由你的心所生起。殺生不能離開心,偷盜不能離開心,強暴犯邪淫不能離開心,心不動哪裏會起淫心?心不動怎麼會說謊?心不動怎麼會偷別人的東西?一切萬法由心所生。既然一切萬法由心所生,你所做的罪業,要從心忏除。譬如這塊布髒了你要洗這塊布,你洗別的布就洗錯了。罪由心所生就要由心來忏悔,將它製止、切斷、淨化這樣就對了。
「心若滅時罪亦亡」你心裏的煩惱、所做的罪業如果滅除的時候,就看不到你的罪了,罪亦亡,心若亡罪亦滅,兩項達到空無一物時「是則名爲真忏悔」。所以,當初我看到【六祖壇經】這四句話,說出了一位修道人應如何達到理性的忏悔,達到徹底淨化我們的心地,這四句偈最爲中用。這也是爲什麼流傳一千八百多年來,受到我們佛教徒喜愛的原因。他說出了罪由心起將心忏的道理。所以這四句話若能日夜讀誦,日夜念之,你自然會調整自己的角度然後契入,要如何修行、如何忏悔自己就會了。
有的人忏悔方式,只是在事相上忏悔,在佛陀面前求哀忏悔,哭一哭、喊一喊、念一念,這種忏悔都是皮毛而已,真正的忏悔要從心地去下功夫,也就是理性之忏不是事忏,這屬于理忏。所以六祖惠能大師這四句偈頌,是教我們如何理忏,教我們如何將心裏所有的罪吐出來、驅除、淨化的方式。我們再來念一次:
「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爲真忏悔。」
罪是可以消的,罪是可以滅的,如果罪不能消滅、不能淨化的話,自古以來所有十方叁世諸佛,是怎麼成佛的呢?佛過去也是和我們衆生一樣,苦苦惱惱、煩煩惱惱啊!也一樣會殺盜淫妄做壞事,但是他經過學佛修道以後好好忏悔,知道一切業障皆由心所生起,于是就非常精進、勇猛用功修行,最後「端坐念實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他就是如此成就佛道的呀!所以過去諸佛也是凡夫,他之所以可以修到成佛,就是他知道罪是由心所生,罪是可以消、可以滅的。若不能消、不能滅,佛如何成呢?同樣的理由,你我大家還沒開悟證果以前是凡夫衆生,有前例可遵循,有佛陀的前例讓我們看,我們的罪業也一樣可以消、可以滅的。不用煩惱,你我大家成佛是有希望的,因爲罪業本空。
世間人往往有一個遺憾,我說這遺憾的心聲給大家聽。有很多人感慨一生當中,做了很多罪業,我說這是正常的。過去沒有學佛沒有修道沒有聽經聞法,當然無知造業,什麼叫做無知造業?他造了業但不知那是不應該,甚至當做是應該的。不論他明知故犯也好,無知造業也好,總是做了。你放心,哪怕造多少罪業,業總是會消會滅的,因爲罪業本來是空幻不實,如霜露、如泡影、如夢幻、如電光一樣,所以【金剛經】說: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爲法包含你的重罪輕罪。令人感到很安慰啊!因爲我們的業障、煩惱可消可滅可淨化,所以我們以後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我們世間人不要常常說:「唉!我不敢想喔,終其一生造了那麼多業,殺盜淫妄、喝酒吃肉、找粉味的,做一些有的沒的,荒腔走板的罪業一大堆,我不奢望成佛,成佛我不敢想。」千萬不要如此說,這樣說是不對的。再大的罪業都可以消除可以淨化,因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過去也造了許多惡業,但是禁不住他認真的修行,禁不住他誠心的忏悔,禁不住他精進的聽經聞法啊!久了以後漸漸罪消業亡,因此清淨光明的本性就顯露了,最後佛道圓滿。所以過去的諸佛是如此,我們以後要成佛,聽佛陀的話就沒錯了。
所以你的自性如果起一個惡念,要趕快忏悔掉。你的自性若生一個善念,自然會得到如恒河沙一樣多的功德。所以我們佛教說要常發心,就是這個道理。發什麼心?發斷惡行善之心、發幫忙人的心、發菩提心、發成佛之心、發講經說法度化衆生的心,把心發出來,關懷社會的心發出來,把國家認同的心發出來,發心啊!發好的心,歹心不要發。不要發那種如何來偷、如何來劫、如何強暴、如何白天觀察地形地物,夜晚如何來搬::喔!這種心不可發啊!拜托一下。以後的下場北京語叫做「吃不完兜著走啊!」以後你吃不完,你會遭受果報並且遺憾不已啊!所以發心有兩種,發善心和發惡心,我們不可發惡心,不可發惡心比善心多,那樣就提早收攤了。世間人發的心有時候會讓你料想不到,發什麼心?如何來扳倒他、如何來扯後腿、如何來把他「 臭」這種叫做「夭壽骨」。所以一念善的心若起,天堂等著你。一念惡的心若生,地獄在等你了。善、惡、天堂、地獄就在一念心,只是迷、悟有別。但是關鍵處、自由意識還是操縱在自己手中,看你怎麼做而已。所以一切人爲的因素要克服,至于我們多生累劫之業何時會現前?我們不必去煩惱。
總而言之,業障是可以消的,再怎麼大的罪業,也同樣淨化得掉。所以六祖惠能大師才教我們,要知道如何修道,佛法是依何爲根本?你要弄清楚,佛法是以心爲根本,絕對沒錯,忏悔要由心下手,念佛也要從心下手,成佛也要從心下手。所以六祖惠能大師修道由心把握住,修道是以心爲根本一切都好說。六祖惠能大師教我們如何…
《見性成佛 第十八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