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性成佛 第十叁天

  第十叁天

  諸位觀衆、諸位菩薩大家好:

  我們修道實在非「見性」不可,因爲見性是轉凡入聖關鍵所在,無論任何宗教,乃至釋迦佛陀任何一位傳人,他的派系如果遠離見性,這個派系是不了義的,這個派系是不圓滿的,是成不了佛的。所以「見性」在佛的弟子而言,是立于第一關鍵所在,也就是非修見性法門不可。你常念「阿彌陀佛」,念到最後往生西方淨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仍然會教你如何見性成佛。

  有一位禅師在海邊坐禅,他看到海浪和海風,心裏就有所悟了,如何開悟呢?他說:

  「海裏無風浪不起,心識猶如幻,

  見心無所生,一念不生即是真。」

  這位禅師有一天坐禅,坐著坐著見海浪沖到海岸轟轟作響,海水倒退,發出嘶嘶的聲音,風再吹來,海浪再沖到海岸邊,接二連叁,海水被風吹起,海浪撲向海岸,一浪接著一浪而有所覺悟,他說:海裏如果沒有風,海浪當然就不會起,海浪之所以起,就是因爲海風吹襲撩動推擠,海面忍不住被風吹襲的狀況,因而起了波浪。

  「海浪」暗示了我們修道人要了解,如果沒有外面的人事物,沒有一切五欲六塵境界的摧殘、鼓動,你沒有理由見境生心,對不?什麼事都要構成「緣起」。你會貪心,也要有貪的對象,沒有貪的對象如何起這個貪念呢?你會起淫心,也要有淫心的對象才構成緣起。

  「心識猶如幻」我們的心也是一樣,今天會起心動念到百貨公司買東西,今天會開車到鵝銮鼻去玩,到臺北野柳遊玩乃至到烏來遊玩,去任何一處遊玩,是什麼人帶你去的?是心意識帶你去的。但是心意識同樣是如幻如化,不常在的東西,所以禅師悟到不生不滅的菩提自性,因而見性成佛。

  「見心無所生,一念不生即是真」他看到無生無滅的心,心之所以會生滅,當然與我們無始劫以來妄想、無明和習氣有息息不可分離的關系。所以你要見性成佛,必然要頓斷妄想意識和習氣。他已經看到了,看到心無所生,無所生當然就無所滅,滅是對生而言,沒有生何來滅呢?生是因爲有死再幻生出來,死是因爲有生才構成幻滅。所以他悟到生滅的當下就是不生不滅,因而轉凡入聖。他說「一念不生即是真」「真」就是真如,清淨光明不生不滅的菩提自性。所以佛教有一句話:「凡所有法之構成,全都是緣起的,不構成緣起,一切法不能存在。」

  有一次,一位外道問釋迦佛陀佛法及世間法,釋迦牟尼佛四兩撥千金,這「四兩」代表無上的真理,不論他說什麼法,釋迦佛陀都有辦法把它破掉,粉碎了外道的思想,最後這位外道請教釋迦牟尼佛:「佛陀世尊,既然我的任何一個法都無法破你的法,卻讓你一一道破,請問你平時講什麼佛法?」他回答:「吾論因說因,吾說緣起。」一句話震撼了人天,一句話說出了真理的本來面目,這位外道當下就悟入了。會聽就聽這個竅門而已,要領悟也是這個竅門而已。

  「吾論因說因,吾說緣起。」這在【阿含經】說過,凡所有法者,皆是緣起之法,離開緣起法一切法不能存在。既然緣起之法是無常法,無常法就是性空,這樣諸位了解嗎?所以說「吾論因說因,吾說緣起。」這位外道當下就證入初果阿羅漢境界,即跟隨釋迦牟尼佛出家,不久就證成四果阿羅漢。

  所以我們聽聞佛法要聽「因緣法」,離開因緣法沒有佛法,佛法之所以佛法就是因緣法,因緣法是佛法的大本營。遠離因緣法哪裏有一切法呢?沒錯!這支麥克風是因緣所生,我的身體也是四大地水火風所和合的,這間房子也是鋼筋水泥、水電、裝潢,乃至土木師傅、模板師傅種種之組合而成因緣法,外至山河大地,這個地球也是因緣法,也是地水火風所和合,離開地水火風,這個地球如何能誕生?之所以能夠誕生是因緣所生。所以佛陀說「吾論因說因,吾說緣起。」這一句真理震撼人天,這位外道當下證成初果阿羅漢。

  會修道的人,可以看出外面因緣生滅之法,當下是幻化、是無常的,不是永恒不變的,然後回光返照進入自己的心中,原來我們的心意識也是如幻如化,在如幻如化當中,見到不生不滅的菩提自性。你看「見心無所生,一念不生即是真。」因此見性成佛。我們將這位禅師在海邊看海浪,而有所開悟的經過再念一遍:

  「海裏無風浪不起,心識猶如幻,

  見心無所生,一念不生即是真。」

  沒錯!我們的心意識本來是幻化的,如夢幻泡影不是永恒不變的,你在還沒開悟證果以前,都隨著這些心猿意馬在起心動念,讓你不自在很難過,讓你造無量業,受無量的生死,全都是因爲你的心意識無法淨化,無法達成解脫的原因。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講經的時候一針見血,針對四衆的弟子,發出真理梵音,他說:「弟子們,你不要相信你的心,因爲你還未開悟證果,心生生滅滅,如果相信你的心會被你的心誤導,因爲你的心是幻化的,不是永恒不變的,所以相信心會被心誤導。」他接下來又說:「等你開悟證果見性以後,你才可以相信你的心,因爲你若見性以後,了解你的心是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垢不淨、光明自在解脫的,你才可以相信你的心喔!」

  你看世間有多少人,隨便相信別人的心,甚至相信自己的心因而發許多願、許多誓,到後來「半夜吃西瓜反症」有沒有?有,爲什麼說「半夜吃西瓜反症」呢?因爲和人家訂契約、海誓山盟發誓以後,半夜想一想心又有所變化,風雲變色,因此第二天又否認了昨天和人家說好的契約。所以說我們人的心,始終在生生滅滅幻化無常,不要相信你的心會被你的心耽誤,會被別人的心誤導,道理在此。

  我們凡夫之所以無法開悟,就是無法見到這個「真」就是「真如」,「真」的相對就是「幻化妄想」,化幻想爲真如,這是修道當今之務。所以「一念不生即是真」就是說我們的真如本性,不能住一切念、一切相、一切塵、一切境,如果有塵、相、境的存在,你的心當下就有生滅,無境就無生滅,無塵就無生滅,無起心動念就沒有生滅,既然一念不生當然見到「真」,「真」就是「無生滅的涅槃自性」。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裏說:「一念不生,即如如佛」叁言兩語就講清楚了,不然說了一牛車到最後我們還摸不著頭緒,原來修道就是一念心不生,即如如佛,這是轉凡入聖的關鍵。要成佛必須要先見「體」,體見「一心不生」,見到那個不生不滅的光明本體就對了。既然不住一切心會見到體,再由體起作用叫做真空妙有,如果見到空,見到解脫,但不能起妙用,即和二乘的阿羅漢沒什麼兩樣。所以說「真空妙有」道理在此,「無住生心」亦同此理,名詞不一樣而已。

  所以我們要達到「無住生心」不是困難的事情,「無住」就是心裏不住一切妄想之心,心裏無塵無境無妄想,唯一的是不生不滅的光明本體叫做無住。無住接下來又生心,什麼意思?「生心」就是「妙用」,是由解脫的自性起了慈悲喜舍,無盡的大慈悲心,行化叁千大千世界,度化無量有情,叫做生心。這個心和以前那個心不一樣。凡夫心生生滅滅是不能信賴的、是沒有安全感的、是無常變化的、是瞬息萬變的。現在這個心叫做「妙心」,「妙」者無所染、自在解脫的意思。所以說「無住」是開悟證果必經的過程,「生心」就是大慈悲心的流露叫做「真空妙有,無住生心」。

  如此說來,開悟證果成佛以後,我們的法身是如何呢?一位開悟聖僧將他開悟的經過如此說:

  「諸佛寂滅相,不可以言宣;

  若心行處滅,是真如法門。」

  意思是十方所有諸佛的法身是寂滅相,無法用語言文字來形容,法身如果能夠用語言文字來表示的話,這是方便再方便的方便法門了。因爲法身本來就是沒有形相,如本常說一句話:佛性,總不能說他是白的,或是紅色的吧;也總不能說他是黑的吧!黑紅綠白像彩虹那樣,全都不能用語言來形容他,何況是用色彩來形容就更加的離譜了,所以說諸佛的法身是寂滅相不可以言宣的。

  但是,不會因爲不可言宣、看不見、摸不著就否認了清淨佛性的存在。世間人之所以無法信佛,之所以善根不會成熟,之所以鐵齒嘴硬也因爲他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所以無法相信,要他相信比殺了他更痛苦,這也就是他善根無法流露的原因。如果他多生累劫有修行,知道法身是無相寂滅性的,漸漸的,就算不鼓勵他,他的善根也會慢慢成熟,這與多生累劫修行聽經聞法,多種善根有密切的關系。若知道我們人有一個佛性,有一個心意識,那麼這個人多多少少具有善根,漸漸也有開始萌芽、成長、茁壯的時候。之所以無法相信徑而否認佛性的存在,否認心意識的存在。認爲人死如燈滅,人死如枯木什麼都沒有了,因此心惶恐乃至持斷滅論、無神論,他不相信有來世,所以善根永遠被鐵齒嘴硬、愚癡所隱沒。

  「若能心行處滅,是真如法門。」何謂真如門?即解脫門、涅槃門、成佛之門是也。這要達到「心行處滅」的階段,譬如一席講經法會結束,構成度衆生的條件以後,我們不要把衆生相放在心裏,把所有佛法、一切相放在心中;「心行處滅」是名解脫,我隨時隨地都在涅槃當中。如果我說完後,還執著全國人民百姓聽經聞法的大衆,執著一切相的話,這樣叫做生滅門、凡夫門。你走到百貨公司去,走到超商買一堆東西,看一堆東西,乃至看到外面所有的景致、紅男綠女,回來以後完全不會放在心裏。「心行處滅」嗯!恭喜他!此人自性妙用解脫。如果回來後把一切人事物仍然放在心裏,把百貨公司超商所有的物品,仍然放在心裏耿耿于懷,那此人自性沒有解脫,沒有真如法門可言。

  所以說「船過水無痕」就是解脫的功夫,手劃虛空,虛空不會留下痕迹,這是真功夫。鳥兒飛過虛空,鳥兒的羽毛、影子不會留在虛空,解脫就像這樣,叫做「心行處滅」。船過不留痕,由此喻論漸漸入性,體會到了以後修道就有個門路了。所以修道沒有秘訣,只問你道理有沒有通達,有通達的話「心行處滅」法身是無相的,按照這個道理去修…

《見性成佛 第十叁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