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去較困難,但是只要你向前走,到最後你就有到達這個山頂的一天。他做了一個譬喻,他這麼說:
「學佛猶如學登山,後步總比前步艱,
只要繼續向前走,終有一日達頂巅。」
學佛好比爬山,爬山大家都知道,前腳跨出去以後,第二只腳要登上去必須付出相當的力量,要攀爬上去腿部要有力,腰部和腳、腿的力量,全身的力量要用出來,「後步總比前步艱,只要繼續向前走,終有一日達頂巅。」到最後就會到達山頂。
我們臺灣最高的山,就是玉山。很多人有登山的好習慣,我們要稱許、贊歎,常常登山的人身體好可以延年益壽,會長壽。因爲爬山全身筋骨都運動,汗流浃背,體內的髒東西,隨著汗排出體外,所以常爬山的人,你看他的面貌很青春有養顔作用,髒汙的汗都排放出來,喝礦泉水有新陳代謝、迎新棄舊的功用,所以身體就健康,因此爬山是好事情。平時我沒有什麼嗜好,我閑時就是多爬山,你不爬山以後你的腿漸漸會萎縮,你不爬山身體會漸漸無力,爬山是很好的運動,會將你體內的毒素排放出來,一定要達到流汗,流汗後喝礦泉水,把髒汗排出去,清潔的水留在我們體內,新陳代謝,對健康有幫助。
學佛非常困難,就像爬山一樣,有的很陡峭,有的很好爬,有的很難爬,有的完全是垂直的,要拉繩子、要釘岩釘,那種不好爬,我們衡量自己體力不要勉強,有人山沒爬成卻跌得滿身是傷,所以要量力而爲。做得到才做,做不到不要勉強。有的爬山跌得跛腳破相,那樣我們是不贊同的,要找適當的山爬達到運動的效果就好了。學佛也像爬山一樣,這是暗示。修道,「富貴修道難」真的嗎?我真的看到許多富貴的人要修道很困難,他以爲修道都是那些歹命人、貧窮人、可憐人、倒楣人在修的,一般人十之七、八都存有這種觀念,這叫做「富貴修道難」因爲他富貴的業,遮蓋了他的善根流露,他富貴的業使得他善良的心、道德心、因果心、照顧別人的心都提不起來,富貴往往富而不仁,也有其道理。
你教他利用富貴來修行,否則人生無常喔!他回答你:「就是那些無常的人才去修行。」你一聽簡直快昏倒了。富貴的業太大,要他善根流露難哪!他回答你:「我娶好妻子、嫁好丈夫、有好兒女且都很有成就,在社會上有一片天,家庭那麼富裕哪裏需要修道?」你看富貴的業把他擋住了,富貴的業把他遮蓋了,富貴的業如同無形的圍牆把他圍住了,所以善根無法流露。我說一句較粗俗的,也較實際的話,如果他家裏死了一個人或有人斷了一只腳,或是無常變化發生車禍,那麼這個富貴的人,才會多少體悟世間無常要修道。我們活在這世間只是暫時居住而已,富貴的人修道難,道理在此,遇到了無常才會警覺。
多少有錢人都葬身在這次921大地震中,家財萬貫一夜之間全部泡湯,這才感歎國土危脆呀!人命無常,他的善根才稍有流露。當然我們只是站在一個角度而言,然而富貴修道的人有嗎?有,非常多。他既富又貴,這是多生累劫修來的,再加上善根流露,聽經聞法、布施喜舍做功德來修道,我相信富貴的人,他多生累劫也有修道,所以稍微講一下,就會像野馬一樣奔馳來修道了。總之,富貴修道的人大有人在,而富貴不修道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我常說你在富貴當中更要好好修行,因爲環境好、條件好,沒有障礙才好修行。因爲世間有爲的福報,總是有限的,有結束的時候,就算你有千億財産,也有用完的一天。你要用福德因緣繼續培養你的福報才對,繼續再修下去,多生累劫修來的福,這一世來享用是好事,但是用這一世的福報再修行,才是智慧之人的選擇。
再強調一句,越貧窮就更加要修行,多生累劫就是沒有修,這一世的命運才會不好。在不好當中,聽到佛法又不修行,是世間最愚蠢的。越窮就越要聽經聞法,開發智慧成就你的菩提。但是,太過于富有善根無法流露;太貧窮,窮到叁餐不濟的人,善根也無法流露。以前我初出家時,很喜歡講經說法,我告訴大家,家境若困苦,叁餐也有問題,就更要修道!他 回你一句,家庭都很窮了,念佛就有飯吃嗎?聽到這句話真是哭笑不得,快要昏倒。他說得也是有道理,你念佛就有飯吃嗎?真的,沒有得吃。但是在念佛當中,會慢慢增長你的福報,日積月累,福報的水一滴一滴,滴在你的水桶裏,一天一滴,一個月叁十滴,一年叁百六十五滴。雖然目前看來,這一桶水沒有滿,但是滴久了,也有滴滿的時候啊!你不能說它滴得很慢,就代表它沒作用,這是慢慢累積起來的。要建塔也是聚沙成塔、衆志成城、福慧圓滿。成就那麼大,也是多生累劫修來的呀!
念佛在乍看之下,目前感覺不到有得到任何利益,但是念久一點修行久了之後,福報會慢慢累積,「行」就是這樣修來的,「福」就是這樣累積來的,「智慧」就是這樣得來的,要日日夜夜多生累劫慢慢培養起來的。就是以福培福,不要說叁餐都不濟了還念什麼佛呢?對,你說得有道理,我也不要和你辯,但是你念久了,修行久,智慧若開,福現前「福不唐捐」不是強辯來的。
所以修道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學佛之人要令他思想、觀念改變,要令他行爲改變不是那麼簡單,不談別的,說改變觀念就好。譬如佛教說超度,超度的意義有叁層,但是一般人在叁層中,抓到的那一層剛好是不了義的,我慢慢分析讓你了解。超度有叁種,讓你知見觀念正確。叁種超度:第一知見超度。第二現生超度。第叁死亡後的超度。「超度,超度」我們常常聽到,但是未必能完全了解它的全部面貌。第一是「知見超度」就是思想觀念要能轉變過來,扭轉得過來。若無法改變,你的思想不正確如何超度呢?超是超越,度是度脫生死。思想觀念、先入爲主的觀念釘住了無法動搖,這種人就沒有希望了。知見沒有超度過來,改變不過來,所以:
六祖惠能大師雲:「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
邪知邪見的人、觀念轉不過來的人,這種人都永遠停頓在世間。思想若正知正見,就能出世解脫。他才說「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道理在此,所以修道第一步,就是要先超度你的思想,你的觀念要正知正見。你的觀念若未扭轉過來,你永遠邪知邪見,那麼你和佛法只是結一個緣,想要升華自己、解脫自己,免談啊!所以:
【梵網經】佛陀雲:「轉一切見入佛見,佛見入一切見。」
「轉一切見入佛見」是說凡夫衆生的知見不正確,要將這些觀念全部淨化,拋在旁邊、暫擱一邊,聽佛陀怎麼說,不要用自己邪知邪見的觀念,像無形的面紗遮住、障礙對佛陀知見的認知,那就可憐了。所以一張白紙讓你畫,不要自己先畫滿了,沒有空間讓別人畫,別人如何幫你畫?沒辦法。這一瓶水雜質一大堆,你要把清淨的水倒進去前,是不是要先將原來的水倒掉,洗幹淨再弄幹,清淨的礦泉水才裝得進去呀,不然那些雜質還存在,如何裝入清淨的水呢?再久也不容易成就。
同樣的理由「轉一切見入佛見」凡夫、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牲、餓鬼,這六道衆生,轉思想觀念讓他正知正見入佛陀知見,叫做「轉一切見入佛知見」太莊嚴了!「佛見入一切見」有一天你成佛以後,你的知見,六道衆生的知見,你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要度他才能輕而易舉,也因此佛陀要度六道衆生,就像吃冰棒一樣的清涼、輕輕松松的。因爲佛陀也是從六道衆生中掙脫出來的,從那邊解脫出來的,衆生的思想何處有問題他清楚,衆生的觀念哪裏有沖突,是否邪知邪見?他都清清楚楚。
所以度衆生要按照衆生的心結、無明、不了解的地方幫他一一解開。因爲佛陀的知見入一切衆生知見,衆生的行爲哪裏出了錯,有問題、不如法,佛陀都清清楚楚會爲他糾正,因爲佛陀也是從裏面跳出來的。佛陀多生累劫還未開悟證果以前,做凡夫的時候,也是邪知邪見、觀念不正確。自從他熏習佛法後,才淨化他的思想、觀念,才自己超脫過來叫做知見超度。如此知見超度重要嗎?非常重要。
接下來說「現生的超度」就是今生要修道超度,你不用再六道輪回,頓斷生死入涅槃境界,是爲「現生超度」。佛陀時代那些阿羅漢都是現生就超度了,不用等死後別人來超度。第叁叫做「死亡後超度」意思是說,在生沒有修行,命終後才叫出家衆來超度。諸位注意,佛教是重生的宗教,不是重死的宗教,如本的口頭語常說:在生時不修行,死後才叫出家人超度者,這是無可奈何的補救方法。所以佛教是重生的宗教,不是重死的宗教。我不希望各位死後拿一點錢,甚至一百萬、兩百萬去請人做梁皇寶忏、水陸法會,這你就錯了,你不知佛教在說什麼,給那些趕經忏的出家衆將你洗腦了。
佛教是重生的宗教,不是重死的宗教,何況在生時邪知邪見,臨命終時才叫人誦一部經、幾句佛號就能超度,這樣叫做特權。你在生時做那麼多惡業,思想邪知邪見沒有糾正轉變過來,如何有辦法超度呢?所以在叁種超度當中,知見的超度排行第一。第二叫做現生的超度。第叁才是不得已的命終超度。如果命終後,能夠輕而易舉得到超度,那我就不用出家修行了,就不用講經說法,深入教典了。我不如在家娶個妻子,生個兒子,建立一個家庭,等我命終再叫人幫我超度就好了。一百萬二百萬一千萬來幫我超度呀!可惜那樣無法解決事情,金錢如果能夠超度我們的生死,那叫做特權啊!不是佛法的本質,是變相的佛法。
所以叁種的超度,我希望全國的人民百姓,要有正知正見勇敢接受這個事實。第一要知見超度,你的思想要轉變過來,過去要你皈依,總是歪理十八條,條條有理,最後卻障礙自己皈依,知見尚未扭轉過來,知見還沒超度。要他受五戒、菩薩戒,觀念一大堆,又是歪理十八條,條條有理,這要如何受五戒?菩薩戒呢?所以,第一你要先改變知見,先知見超度。我常勸人學佛修道,有人說:「修什麼道,學什麼佛?學佛是消極的,是歹命人才學佛的喔!心好就好了,一定要學佛嗎?」他所謂的心好是以什麼爲標准呢?造口業,也叫做心好?殺人、放火、強奸,說人是非,扯人後腿,吃醋、嫉妒人、怨妒人,叫做心好嗎?真不知是以什麼爲標准。心好即是佛,你的心已經好了嗎?你的心好,是沒有標准的,只能這樣告訴你而已。
在這叁種超度裏,第一和第二是標准的,但一般的出家人都說最後那個,叫做死亡後的超度,偏重這裏,了義的不講,說這個權巧方便的,這完全喪失佛法的本質。所以在此再叁呼籲,只要國人有福報,相信你聽到如本法師如此說,你的思想觀念會更上一層樓升華起來,向我們國人恭喜再恭喜。其實,學佛猶如學登山,的確如此。一步比一步難,境界是要日日上升的,不要永遠停在原地踏步。
首先,你踏入佛門的第一步就非常困難,你思想要改變、觀念要改變,因爲你多生累劫以來的思想觀念沒有正知正見,無法入佛陀的知見,所以第一步就很困難了。進入佛門以後,要開悟不容易喔!要明心見性難喔!一步比一步難。見性以後有兩種,有大乘、小乘的心境,你有辦法進入大乘佛法,想要成佛更加困難喔!所以許多南洋國家的比丘,乃至學小乘佛法的人要他來成佛,難呀!叫他發菩提心,難呀!所以學佛是一步一步難,希望諸位在學佛過程中,要有勇猛心,像野馬一樣向前奔馳,不要原地踏步,我常說:要更上一層樓。
接下來修道又有一個問題,道理要通達比較快,但是要和境界、事相相應較爲困難,叫做「理通容易,事證困難。」但是到最後,還是可以到達頂端。記得有一位開悟聖僧這麼說:「我們修道過程中,難免有習氣和煩惱,這是多生累劫帶來的,你慢慢修總有證果的一天,你不要煩惱。道理貫通比較快,事慢慢修、慢慢進步,到最後會達山頂,習氣慢慢改就好了。」我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就是做不到,不要緊,不要灰心,要沈住氣有耐性,總有一天,成佛的果報終有現前的時候。一位開悟祖師這麼說:
「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風停波尚湧,理現念猶侵。」
今天你聽到見性的法門,已經悟入很深了,好象已有成佛的感覺。「頓悟雖同佛」道理已經通達了,恭喜你,祝福你,恭喜你老人家「頓悟雖同佛」。接下來告訴你「多生習氣深」多生累劫以來,我習氣很重很深,令人很頭痛。「風停波尚湧」是說我已經想將這個習氣改掉,就如同海水雖然沒有風吹動,但是一時之間海浪也停不下來,要慢慢讓它平息。風已經停了,但波浪仍然湧過來湧過去「風停波尚湧」。「理現念猶侵」我雖然很理性,但是理性仍然奈何不了我多生累劫的習氣來攪動、騷擾、幹擾,甚至起無明煩惱心,起邪見之心、惡毒心、瞋恨心、怨妒心,雖然我是理性之人,也會浮起這些念頭,這是多生累劫的業習來攪動、浮現、帶動、擾亂而起念,所以要慢慢淨化。
道理通達以後,事相要慢慢的修,修到事相解脫打成一片,境界如何都考不倒了,這才叫做道理和事相打成一片,達到不二的境界,就是你開悟證果的時候了。所以,開悟祖師這些話太莊嚴了!說出我們人性的道理,說出了一個修道人,他的心境常發生的問題。他感同身受說出那麼貼切的話。我們再來看一遍:
祖師雲:「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
風停波尚湧,理現念猶侵。」
《見性成佛 第十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