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這裏,心都寒了,心裏驚慌,無法安住,因此,人類不信因果,于是搶奪、殺害、強奸等作奸犯科之事紛紛出籠,做出極端的事情,以爲死後沒有報應,如此可怕的思想,就是斷滅論。
我這樣說,諸位明白嗎?輪回是否存在?佛在大乘經典中,一再用各種比喻,來顯示輪回的事實,幸虧佛性無形無相,若有形相,你看到別人去投胎時,一定會被嚇死。佛性看不見,但不能因爲看不見,就否認佛性的存在。
我常說:只怕科學不進步,科學越進步,越能證實輪回的存在。舉例說:近百年來天文學家發現有他方世界,乃至他方世界有人類生命,而早在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曾說:除此娑婆世界外,他方尚有無量世界,有無量世界,就有無量衆生,這證明科學比佛教落伍叁千年。
最近,臺北展示解剖外星人的幻燈片,有人問:如本大法師,您相信有外星人嗎?我不做正面回答,我引用佛經所說,世界無量故,衆生無量。這在經中,處處記載,佛教相信有他方世界衆生,而外星人也是他方世界的衆生。
佛曾經做一個比喻:將一根木材點火燃燒,當木材燒完了,再將第二根木頭接上去……,如是一根接著一根燒,到第一百根時,我請問諸位一個問題:第一根木材的火與第一百根木材的火,是否相同呢?有人說相同,有人說不相同。到底如何呢?這個問題是有學問的。
木材一根接著一根燃燒,第一根木材的火未必與第一百根木材的火相同。因爲火的延續,要透過木材一根一根的接續燃燒,不同的因緣(材質),才能構成火的延續,說火相同或不相同都不對。佛性的投胎轉世,也是如此不可思議,第一根木材之火,是由第一根木材燃燒所産生的;最後一根木材之火,是接續前面九十九根木材燃燒所産生的,木材雖然不同,但火性不變,這如同衆生造了善惡之業,隨業投胎轉世,雖然改頭換面,千變萬化,但佛性始終無有變異,不增不減。(不衆掌聲如雷)
有些人,今生沒有什麼努力與積效,但有祖先遺留的財産可承續,這是他個人的福報;有的人日以繼夜的工作,以所賺的錢想要維持叁餐,都很困難,這有其前因後果,今生是富貴或貧賤,與過去世息息相關,學佛的人若不認識因緣果報,學佛會進進退退,一遇逆境,馬上怨天尤人,怪佛菩薩沒有保佑、欺騙人。在此,我說一句懇切的話:學佛不談玄說妙,要正見因果,如此,一輩子受用無窮,道心永不退轉,一聞性起緣空、緣起性空,當下契會。如果對因果不能深信,一遇到風吹草動,道心就一落千丈,如此名爲羽毛道心。
木材的燃燒,證明火性(熱度)的存在,雖然火的熱度相同,但所燃燒的每一根材質都不同,木材雖然不同,但彼此間有密切關聯,與火的傳遞有關,如此比喻,希望有助于大家善根的流露,如同過去生造作如何,今生能略知叁分,乃至所造的善惡,能決定未來的一切果報,這樣諸位是否明白?在此向諸位證實輪回的存在,輪回很難用語言來表達。
以前,我遇到一位大學生,他說:師父啊!我讀到大學畢業,而且太空梭都登上月球了,你還在說這些。他自以爲學曆高,書讀得多,便對因果輪回不屑一顧。
肯定因果、輪回的事實,這不是教育高就能抹殺的,即使獲得叁百個博士學位,也未必贏過一位學佛的人,我說句不客氣的話,站在佛教的立場來說,縱然拿盡天下間所有的博士學位,也比不上一位不識字的阿婆念佛求生淨土,你相信嗎?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太離譜,但有它的道理。博士學位,畢竟只是世間學問,得一些世智辯聰,無法令人出世解脫與開悟證果。
請問諸位菩薩: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獲得博士學位,包括胡適等許多人,他們都沒有學佛,如今有幾個人開悟證果呢?都沒有。如果一位不識字的阿婆,好好念佛(阿彌陀佛……),誠誠懇懇、歡歡喜喜,求生淨土,當娑婆業盡,百歲命終時,蒙西方叁聖接引,屆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一下子花開見佛,聽經聞法,一旦開悟證果,就不再受六道生死輪回,這樣請問諸位,一位不識字的阿婆,會輸給一位博士嗎?(大衆掌聲如雷)
我的意思不是說博士不好,如果擁有博士學位,又能號召他人來修行,以其所擁有的國學才識程度,來研究佛法,利益群生,如此博士有什麼不好?在座諸位,有人學佛五年、十年,請問諸位口口聲聲說修行,那麼何謂修行?這要提出來跟大家討論。修即矯正、糾正、淨化之意,行即是行爲、身口意叁業的造作,修行是將貪心、瞋恨心、愚癡心、我慢心、貢高心、疑心、毀謗心、不隨喜的心……等一一糾正、淨化。這樣諸位明白嗎?(大衆掌聲四起)
我發覺許多人口裏說修行,行爲上卻我行我素,未將貪瞋癡我慢疑等習氣淨化,如果沒有將無明習氣淨化,焉能證成菩提?談不上的,所以阿含經雲: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名爲阿羅漢。
這句話是說修行要淨化貪瞋癡叁毒,貪瞋癡淨化即是阿羅漢,當下證成菩提、出叁界,就是出世解脫的聖者。有人問:何謂阿羅漢?答:貪瞋癡淨化名爲阿羅漢;若貪瞋癡未淨化,不名爲阿羅漢。這樣諸位明白嗎?(掌聲四起)
證成聲聞乘阿羅漢,並不困難。當你受戒後,執持淨戒,大小戒皆不毀犯,快則叁生,慢則六十小劫,可證成阿羅漢果,如果尚有微細心態犯戒,則無法開悟證果。緣覺乘比聲聞乘的境界更高一層,快則四生,慢則一百小劫,持戒不犯,可開悟證果,所以,修道人對自己要有信心。
以小乘阿羅漢而言,只要好好修行,與諸法空性相應,悟空證空,當下出離叁界,了生脫死,後來演變爲大乘佛法,不但自度,還要度人,自利亦要利他,證空出空,在現象界度化衆生,達空有不二中道實相義谛,圓滿六度萬行,證成無上菩提,這必須叁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諸位不要想到叁大僧只劫那麼久而寒心、灰心、沒有鬥志,其實在禅定中,萬年一念,時間剎那即過,根本不覺得有時間的存在。所以叁大阿僧祇劫很快就過去了。
修行先從阿含經看起,日本學者說:若無小乘阿含的思想基礎,大乘佛法不可得,大乘思想是將小乘阿含思想圓滿化、思想化、體系化、組織化後,擴大爲華嚴經、楞嚴經、法華經……等大乘經典。
我對自己今生開悟非常有信心,現在雖然全心投入弘法布教,等我五十歲後,則隱居山林,好好充實自己,期能達到開悟證果,這是我在人生旅途中所定下的目標,趁現在年輕有, 體力,尚能隨緣度衆,一旦六十歲,年老力衰,就沒有氣力講經了,所以年輕時多爲佛教出力,爲聖教衰而扶持,爲衆生苦而救拔之。(掌聲如雷)
諸位再聽好,心要超越惡念,也要超越善念,作惡固然不好,作善不求出世解脫,也未必是好!如今生一直行善布施,鋪路造橋,乃至救濟天下的人,但是若無解脫生死,開悟證果,甚至沒有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布施仍是人天果報,來世大富大貴,但仍有生死輪回,未得究竟,未出叁界。
我請問諸君:你來作人大富大貴,或作人王,比李總統還大,或作玉皇大帝、梵天王,诶!這麼大的福報,諸位你仍是凡夫一個,福報若享盡,依然要墮入六道,受生死輪回。所以,人天福報,佛門稱爲小果,尚未究竟、圓滿,因此爲善固然是好,但不究竟,福報若享盡,惡業現前時,隨業流轉。
佛經有一個比喻,有位修道者,行善且修禅定,命終往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大劫,天上的福報享盡,照常墮落,佛經雲:一剎那墮入驢胎。因此天神死後墮入驢胎的危機,演變成佛門中一句莊嚴的話:佛弟子不升天,升天非佛弟子。
這樣說諸位明白嗎?這是站在一個角度來說,作惡不好,作善也未必是好,如果沒有解脫,再大的善業,縱使來生大富大貴,福報享盡,照常墮落。世上有許多大富大貴之人,只圖享樂,忘卻前世,就是佛教說的隔陰之迷,將所擁有的福報消耗完,在世上拼命造業,一旦命終,照常墮落,所以修道者要以福培福,不要以福造業。(掌聲四起)
很多人很有福報、可是卻處在福報當中造業,如一過生日就殺豬宰羊、吃海産,所造的業,令人心驚膽跳,佛教認爲,這些衆生因你被殺,如果你不過生日辦宴席,這些衆生就不會死,所以,福報大,造業也大,福大禍大,這樣諸位明白嗎?因此,我們能以福培福,也能以福造業,看你如何選擇。福報大,並非不好,但要以福培福,爲自己往後成就佛道鋪路,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緣覺乘悟因緣法開悟,以前有一位阿羅漢,看到秋風吹落黃葉,即察覺草木有生滅,人有生老病老,乃至起心動念也有生滅,唯有清淨的本性是不生不滅的。會修行的人,看到外在山河大地,及人事物的生滅變化,當下就能開悟。
「悟者法追人,迷者人追法。」悟性高的人,看見外在一切法生滅不已,回光返照,知道一切法無時無刻不在爲我說法;迷惑的人,舍離本性,心外求法,背覺合塵,如是窮劫不得見性。
我們有福報在富貴當中能夠修道,是值得恭禧的,如果今生曆盡滄桑,遇到許多痛苦不如意的事,仍能回光返照,知道修道的可貴,這也值得我們慶幸。
諸位菩薩,我再深入的講,心靈(佛性)是清淨的、非善非惡,但可善可惡,開悟的聖者,是超越善惡的,行善不執著善,亦不爲惡,名爲超越。了知善法惡法體性無我,是空性的,了解其體空性,不隔毫端,當下與空相應。(大衆掌聲如雷)
大般若經雲:何謂諸法自性?諸法自性不可得,不可得名爲諸法自性。
凡一切法皆因緣和合,離開因緣和合,一切法不可得,所以,修道要觀看一切善法、惡法、有爲法和無爲法,皆因緣和合,其體是空性的。龍樹菩薩所著大智…
《超越心靈之法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