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超越心靈之法寶▪P12

  ..續本文上一頁人的重要性,如果沒有明心見性,只學禅定,兩條腿盤起來,結手印、念咒語、誦經、念佛,要談開悟證果則是魔說,我的意思是說,修行人每天進入禅定,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乃至進入四空天,這跟出叁界、明心見性了無痛癢,毫不相幹。

  

  所以本階段,是指明人人有個清淨的自性,及見性的重要。

  

  涅槃經雲:「見佛性不名衆生,不見佛性是名衆生。」

  

  明心見性後,不再是凡夫了,尚未見本性以前,是名副其實的凡夫,問你是聖人還是凡夫?是問你有無見性來論定,諸位明白嗎?所以,曆代很多禅師的問答錄、聖賢錄等言錄中有很多見性的啓示,對清淨自性的自覺是很重要的。

  

  雲偃禅師即將開悟證果(見性的邊緣),他的師父很慈悲,有一次,雲偃禅師問他師父:如何見性?當一問一答結束時,雲偃禅師抱著歡喜的心情,移動腳步正要踏出門檻,他的師父說時遲那時快,將門推擠過去,啪!一聲,雲偃禅師的左腳被門夾斷了,正痛得哎哎叫時,師父問他說:是誰在痛?痛是誰?一問之下,雲偃禅師馬上回光返照,找回本來面目,當下世間少了一位凡夫。

  

  會修行的人都是回光返照,不會修行者心向外在的是非善惡,所以剎那間,雲偃禅師收回其心,悟到痛的不外乎自性。諸位!你們今晚睡前,坐在床頭思惟這件事,對見性有莫大啓示。我說:雲偃禅師這只腳斷的有價值、有意義,能了生脫死、出叁界。

  

  這樣的腳斷,諸位菩薩!你們想試試看嗎?對修行人來說,能出離叁界、了生脫死,斷一雙腳是無所謂的,普通人根機不夠,堪受不了這般的教化。例如:你們到法王講堂向我請示佛法,當你出門時,我挾斷你的左腿,看你作何感想?若是沒有被你臭罵一頓,懷恨在心才怪呢?被挾斷腿,出去之後一定刊頭版報紙──世間最殘忍的不是在家人,是和尚。

  

  我的意思是說,過去的祖師大德要令人開悟、證成菩提,是不擇手段的,慈悲得令人不可思議,或金剛怒目到令人意想不到,所以他的師父知道這條腿若不如此處斷,是不會開悟證果的,使其在極痛之下,一問一答中見到自性,所以,若能證成菩提,出離叁界,今天不要說是斷一條腿,即使斷腳斷手,也在所不惜,何以故?能出離生死故。

  

  今天我跟昨天同樣的心情,昨天演講之際,有好幾千人不能進來,今天來聞法者比昨天更多,因爲今天是禮拜天,對于不能進來的叁、四千人,我在此致十二萬分的歉意,對外面看電視牆的人很抱歉,我欠你們的債日後將以弘法慢慢的還你們,很抱歉!

  

  念佛、參禅、念咒語,甚至聽佛法,都無法契會本性,如此一來,這是治標不治本,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說念佛、念咒、參禅、聽經不好,不是這個意思,這只是權巧方便度衆法門。佛法有權教,也有實教,聽經聞法,念咒、念佛、拜佛,最後無非要明心見性、福慧圓滿,最終在成就無上菩提。

  

  所以念佛是權巧,參禅悟道法門都是方便法,例如我們要上十樓,不能不從一樓、二樓、叁樓開始走起,最後方可登上十樓。修道者沒有累積這些福慧及開悟的因緣是不能明心見性的,明心見性,不能說是天然或天生的,不是你剛出生人間跟你說法,就會開悟,這是不可能的,這要累積很多福報因緣,才可成就。

  

  諸位菩薩!我們不能否認雲偃禅師累生累劫沒有修行,諸位聽見性法門後會開悟、證成果位,我相信不僅是這輩子所修的,佛教相信,沒有天才,沒有天生,因爲,天才也好,天生也好,都有其前因後果。

  

  所以,修行不得力,不要灰心;考試考不好,不要難過;讀書失敗也不要傷心,因爲所失敗、灰心的一切都是因緣未具足,所以我常說:九十九遍失敗不要緊,只要第一百次能成功,這就是真正的成功。(大衆掌聲如雷)

  

  佛陀曾說:我如來修叁大阿僧祇劫才成佛的,成佛不是一天二天、一世二世,所能成就,所以世上沒有天才與天生。

  

  我曾經告訴諸位菩薩!我以前講經時,說話不顫抖是騙人的,心情不緊張、不膽寒完全是打妄語,當時很緊張,聽衆人山人海,有四千多人,在大衆威德畏下,原本准備七天的講稿,一上臺講五分鍾就下臺,提前結束,你們想想看,講經說法是何等的艱難啊!諸位菩薩!你們不要以爲如本法師講經很輕松,如吃冰棒一般的清涼自在,要不然,你上來試試看,有些人只要站在臺上,看到人多,就嚇得暈倒了。

  

  有一次,我應南部某佛寺邀請演講,這是我今生頭一次上臺,那裏的講臺比不上這裏莊嚴大方,那裏的聽衆很可憐,被我當成試驗品,我在演講時,會顫抖,會心驚,但是假裝鎮定,保持微笑,不讓大家察覺,結果兩條腿,一直發抖,抖得嚴重時,我趕快把兩條腿緊靠著桌子,不靠沒事,一靠之下,桌子吱吱作響,當下更泄氣。因此,我曾經一再的灰心,我敬愛的師父鼓勵我,精神幫助我,他告訴我:天下沒有天才、沒有天生、沒有自然,只要好好的努力,用功修道,漸漸地福慧成熟,再學習演講,再大的困境,皆能迎刃而解。我聽了師父的教誨,依教奉行,如今方有一絲絲成就,恩師上人的恩惠比山高、比海深。

  

  曾經我的失敗,不止一次二次,過去的糗事不要說太多,怕耽誤時間,總之,人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揚名天下,今天我在臺灣寶島,可說非常出名,出名得嚇人一跳,不是我在贊歎自己,事實如此,有一次,我在臺北街頭等候田寶武居士開車載我,一會兒有很多人排班近一百公尺供養我,還送了一堆水果,我想回去之後,可以開水果行了。佛教說修行福不唐捐。在電視弘法,廣結善緣,全國朝野上下皆看過我弘揚正法,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瓜熟蒂落,不用強求,弘法的努力,揚名寶島,是無可厚非的。如果沒有種因,想要得果,那是不可能的。

  

  我學演講時吃了很多苦,因爲我們受現代教育,說的是國語,我的國語說的比臺語好,可是,因爲臺灣人占多數,有十分之七、八,有很多人要求我用臺語講,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其實這也是應該的),然後我才開始學臺語的。諸位,請問你身爲臺灣人說臺語、閩南語,你是否能用臺語說完一席佛法?可能不容易,那麼,這並不表示不可能,因此,我打開彙音寶鑒,學臺語拼音──君滾棍骨裙滾郡滑,念得舌頭快打結了,那種痛苦你們無法體會的。起先,我請一些有漢文底子的老師教我,可是,時常要上臺講經,盼望他們教,不是他們有事情,就是我有事情,雙方的時間難以配合,在這種情況下,我鼓起勇氣,用心的學臺語拼音,還有羅馬拼音,最後終于讓我學成了,雖然不是很會說臺語,但是,最起碼「南北二路」,人人都知道如本法師講經,有鄉土味、有震撼力,對不對?所以說話沒有天才,說話要學習,修行也是一樣。(大衆掌聲如雷)

  

  今天我們要明心見性,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修行應付出相當代價,才會有績效。因爲,一個人要開悟證果,若沒有累積宿世的善根與福報因緣,是不可能很快地相應的,所以我常說:不要羨慕臺上的人,不如將羨慕化爲充實自己,有一天我們也能跟他們一樣,諸位,你們說是不是?所以今天我們修道,聽經聞法皆是權巧,這些權巧無非要令你們明心見性,這才是正確的,不要把語言文字當成目的,而是透過語言文字來見性,這才是正確的,如同月亮在那裏,就將手指到那裏,但不要把手當成目的,手只是一種手段、方法,要順著手的方向看過去,因爲月亮在那,不在手上,語言文字、講經說法與參禅悟道都一樣,都是權巧,最後目標在于明心見性,諸位明白嗎?(大衆掌聲如雷)

  

  清淨的自性長得怎樣呢?

  

  佛經雲:「真如本性,一法不立,一塵不染,能不見一法名爲見性,亦名見如來,不見一法是寂,寂中能照,照中能寂,到此方得名爲觀自在。」

  

  諸位,真如本性,也就是佛門所說的法身,我們的佛性,一法不立,一塵不染,如果清淨自性尚有一法、一塵,那仍然有染,心中尚有貪、喜、怒、哀、悲、戀、嫉、妒,全部跟清淨自性毫無相幹,故說「能不見一法,名爲見性,亦名見如來」如果修行能回光返照,照見自性本無一法存在,即是見到本體。

  

  爲何說「不見一法名爲寂」?寂即空性,六祖慧能大師說:菩提自性,本來空寂。菩提自性若有一法、一塵的話,並無見性,性者一塵不染、一法不立、即見法身。神秀大師所見,是漸教的道理,漸漸修,尚未到達果位。一位是從因說到果,一位是直接說果,二位大師差別在此,不能說誰對誰錯,是境界高低、次第先後的問題。一位說因,一位說果,不能說因地錯,因爲果地是從因地而來,無因地那裏有果地可得呢?

  

  一位是已達到果位階段,無須再說因地,所以直接講果地,因爲衆生的根機有深淺高低。在此情況下,祖師或者佛陀說法,有時說深,有時說淺,有時說理,有時說事,有時同時說事理,道理在此。諸位菩薩!再聽好,「寂中能照」,寂是指清淨的本性,即是本體,在寂靜當中能普照,「照而能寂」在普照中能寂靜,咦!這是什麼意思呢?

  

  諸位,仔細聽好,這是一般人所說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不二,是一體兩面的,譬如,鏡子不動,清清淨淨能照臉,能照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但是,這面鏡子不會說我能照,鏡子不動,不動卻能照,照的當下又是不動,真的很不可思議。

  

  我們清淨的自性也一樣,不動能照,照中能寂,這種微妙境界即是實相中道的道理,諸位回去可以慢慢體會這個道理,有時話剛出口,一剎那即過,尚未體會到,話已說遠了,法會中有錄影,回去以後再買錄影帶或錄音帶,反複倒帶多聽幾次,用心體會這個道理,因緣成熟時,自然豁然開悟。自性就像一面鏡子,鏡子是寂靜的,但是,寂靜中能照物,…

《超越心靈之法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