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超越心靈之法寶▪P3

  ..續本文上一頁

  

  因爲處于凡夫立場的我們,還會起心動念,不能把持定力,所以不能永恒不變異。必須等到有一天開悟證果時,才能把持這顆心,從現在到未來,乃至永遠,不會因時間和空間的遷流變化,而有所變異。(大衆掌聲四起)

  

  佛經雲:『一切衆生,皆有空寂真心,無始以來,性自清淨,明明不昧,了了常知,盡未來際,常住不滅,名爲佛性,亦名如來藏。』

  

  大地一切衆生,人人具有清淨本性,自古亘今本是清淨,而我們生活在清淨中,卻不見清淨,這是天下間最可悲的一件事。

  

  佛又說:佛觀衆生起心動念,生滅就是不生滅;但是,凡夫把不生不滅的心當作生滅,這是值得憐憫的。

  

  凡夫何嘗知道,不生不滅來自生滅中的淨化,不染汙,與空相應,因此說不生不滅。

  

  但是,凡夫只執著這生滅法,而不去體會那生滅中的不生滅。由于如此,所以永遠受業牽引,生滅不已!因此,爲聖者所憐憫!

  

  希望大家要相信佛陀所說的,因爲佛是已成之佛,是經過叁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達到最終佛果。

  

  汝是未來之佛,雖然我們目前還未成佛,但不是代表不能成佛,只是你沒有修行,沒有去開采你所擁有的慈悲、智慧、願力、乃至神通等等。只要你認真努力的開采,自掘其寶,淨化自性,有一天佛性顯露,自然與佛相等,無有差別。(掌聲如雷)

  

  總歸一句話,要超越心靈,轉凡入聖,破迷啓悟,乃至成就佛道,必須依照佛陀教導我們的方法,按部就班去實踐,而不是光說不練,那這樣永遠也無法達到目的地。

  

  法華經雲:『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

  

  何謂菩薩所行之道呢?就是廣修六度波羅蜜。

  

  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這些都是專有名詞,若要解釋,叁天叁夜也解釋不完,所以,以後有機會再加以詳解。

  

  總而言之,菩薩所必備的條件,就是廣行六度,一旦六度圓滿,福慧莊嚴,一切功德具足,也就是成佛之時。

  

  所以說,佛是世間福報最大、智慧最高、功德最圓滿的人,誰也無法搶走佛所擁有的功德法財。

  

  佛不但通達世法,也貫串一切出世法,達到世出世間圓通無礙,所以我們稱佛爲人天導師。

  

  諸位,當佛的確不簡單,必須自覺,還要覺他,而達到覺行圓滿。

  

  如果有人請示佛:大學中的微積學會不會算?飛機會不會駕駛?船會不會開?籃球會不會打?士農工商是否貫通?這些對佛而言,皆是雕蟲小技,如果世間上還有任何一件事情佛做不到的,那就無法成佛了。

  

  所以經典記載:佛對于士、農、工、商,一切世間學,都已通達無礙,無有可學了,所以叫做無學。亦叫絕學。而凡夫衆生什麼都不會,還必須學,所以叫做有學。(大衆掌聲如雷)

  

  菩薩要是達到無學的境界,也就是福慧圓滿,證成佛道了。

  

  諸位要記住!成佛一定要經過叁大阿僧只劫的曆練,萬德莊嚴,諸法具足,並且還要百劫修相好,因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皆示現大丈夫相而成就佛道,不以女人身成佛。

  

  同時,佛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衆生于東、南、西、北、上、下,叁百六十度立體上下觀佛,佛一定是向著你,因爲佛已究竟圓滿,證得圓回身,所以佛講經說法時,面向何處都無所障礙,因爲衆生從任何角度看佛,佛都是面向他。

  

  如果今天要我如本以圓回身面向大家說法,那是絕對辦不到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依照佛修行的方法去做,有一天也會開悟證果,究竟圓滿,到那時,自然不求而得。(大衆掌聲如雷)

  

  佛不但圓回身,而且還能圓音說法。何謂圓音說法?

  

  比如:佛講經時,有來自世界各國不同種族的人來聽法,同時,客家人聽佛說法變客家話,蘇聯人聽佛說法變蘇聯話,日本人聽佛說法變日本話,閩南人聽佛說法變閩南話,德國人聽佛說法變德國話,不會因爲同時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聽法,就有所障礙。(大衆掌聲四起)

  

  所以佛經雲:『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

  

  記得唐朝有位清涼國師,是華嚴宗第二代祖師,聽說他也能圓音說法。上海人去聽變上海話,廣東人去聽變廣東話,西藏人去聽變西藏話,這在高僧傳有記載。傳說清涼國師是華嚴菩薩示現的。

  

  總而言之,要證成菩提,成就佛道,必須廣修六度波羅蜜,圓滿福慧,等到因圓果滿時,還要百劫修相好。

  

  你們看,爲何今天阿羅漢的相貌凹凸不平,因爲他沒有修圓滿相。而菩薩的臉就比較圓滿,因爲菩薩大修福慧,修相好光明。總之,成佛後,相貌不可能歪七扭八,也不可能該凹的地方卻凸,該凸的地方卻凹,要是這樣,誰也拜不下去。(大衆掌聲四起)

  

  但是有人說話了,爲什麼常在書籍上,看到一些佛菩薩的凶惡相,何以故?

  

  因爲佛爲了降魔,以惡製邪,所以有時候也會示現金剛怒目的一面。可是佛也有慈悲的一面,總說,法無定法,應機則良。

  

  接下來,諸位菩薩!我又要說話了!

  

  大智度論雲:『求佛道者,從初發心作願,願我作佛,度脫衆生,得一切佛法,行六波羅蜜,破魔軍衆,及諸煩惱,得一切智,成就佛道。』

  

  意思是說:當一個人有心學佛時,所發的心非常重要,發心要是錯誤,那一連串的果報就錯誤。如火車頭離開鐵軌,後面的車箱也跟著出軌。學佛也是如此,因不正,果跟著歪。

  

  楞嚴經雲:『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跑了好幾百萬公裏,浪費生命、浪費青春,而且無法達到彼岸,跑了很冤枉路,所以,因不正,果豈能成就呢?

  

  所以我要跟諸位說:一個人一旦發願要學佛修行,定要發願作佛:誓度一切衆生,行六度萬行,得一切種智,而成就佛道。這樣的見解一百分,如果今天修行是爲了這輩子很歹命,期望來生做貴夫人,此名爲零分。因爲動機不對,所發的心就有所偏失。

  

  佛教我們發願是發了生脫死、成就佛道、度衆生、證無生法忍、證菩提有關的願,這才合乎解脫正因,也才有解脫可言。

  

  總而言之,處于世間做任何事倩,不要爲了一時失敗、不如意而自卑,因爲自卑感是障礙人前進的絆腳石。不但世間法如此,出世法亦如是。

  

  自卑是喪志的、是消極的、是墮落的因素,也是障礙成功的累贅。所以,人活在世間應化自卑爲自信、自重、自尊,這樣才有機會從生死流轉的此岸,達到光明解脫的彼岸。(大衆掌聲四起)

  

  我們不用煩惱,認爲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也不會因爲你的認爲,而死後就真的沒有了,不是信不信的問題,因爲人死後確實有靈魂的存在,並且,還會依著過去所造的善惡之業,繼續延續下去。

  

  從古至今,四大宗教也一致肯定精神界的存在,只是各宗教所稱的名詞不同而已!佛教說是佛性,也有人說心靈、靈魂、意識,雖各說不同之名詞,終究還是共同認同精神界的存在。

  

  現在隨著科學的進步,世界各國有很多位博士,都在研究探討這精神界,研討結果,的確證明有靈魂的存在。雖然靈魂摸不到、捉不到、看不到,但不可否認它的存在。

  

  你們看,誰在這裏說話,今天如果沒有精神意志,我的身體豈不是麻木不仁,如同行屍走肉嗎?那也只不過是一個軀殼而已!如果沒有精神的主宰,我怎會坐在這裏演講,在這比手劃腳,那諸位怎麼會在這裏聽講,並且聽得法喜充滿呢!若無知覺,豈不是一具死屍而已嗎?(大衆掌聲四起)

  

  所以,以佛教來看,人的生命是由精神與物質的結合,不能失去任何一樣,因此叫做生命,亦名五蘊。說來話長,總而言之,佛教是絕對肯定精神存在的,不但如此,它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爲完整的生命是精神界與物質界的結合,所以佛法相信精神的存在,更珍惜生命的寶貴。

  

  今天不論生活在富貴中,還是貧賤中,不要驕傲也不要自卑喪志,因爲現在你所展現出來的身分,與過去所造的因,息息相關,而且是一體的,不會脫節,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接納這個事實,更沒有理由逃避,應該面對現實,化自卑爲力量,免得造成終身遺憾。

  

  我們不該羨慕他人榮華富貴,更不該因他人貧賤而瞧不起,因爲他的富貴、他的貧賤,皆是受業力使然,一一循著因果起伏;但富貴貧賤,也是幻化無常的,非永恒不變的,畢竟萬法都是緣起緣滅,虛幻不可得,所以沒有什麼可自卑,也沒有什麼可喜的;更何況這一連串的前因後果,是自作自受的,平等平等。(當聲如雷)

  

  下面再舉一個公案:佛陀有位大弟子富樓那尊者,是釋迦牟尼佛說法第一之大弟子,他辯才無礙,度化很多衆生。

  

  有一次,富樓那尊者于托(金本)時,遇見路旁有位乞丐,他是一位很貧窮又令人瞧不起的婦人,富樓那尊者慈悲欲度化她,于是走近婦女面前,婦女見到這位威儀庠序,莊嚴的出家人,羞愧得想跑開,富樓那尊者立刻叫住婦人,便說:這位婦人,請留步!請留步!爲何見到我卻驚慌而欲離開呢?

  

  她說:我是首陀羅最卑賤的人,(印度當時有四種不平等階級,其中以首陀羅爲最卑賤之種族)當今如同傭人,因此看到您這麼尊貴的出家人,自覺身分卑賤不相配,所以慚愧得想趕快離開。

  

  接著又說:我是一位很貧窮的人,沒有辦法供養你。

  

  富樓那尊者說:是的,我早就知道了,所以今天我是特來向你買貧賣富的。

  

  婦人抱著又驚又喜,又懷疑的心說:有這麼好的事情嗎?

  

  富樓那尊者微笑地說:是的。

  

  于是婦人趕緊杓了半碗水,很虔誠的跪在地上,供養證得阿羅漢果的富樓那尊者,富樓那尊者很高興地接…

《超越心靈之法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