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处于凡夫立场的我们,还会起心动念,不能把持定力,所以不能永恒不变异。必须等到有一天开悟证果时,才能把持这颗心,从现在到未来,乃至永远,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迁流变化,而有所变异。(大众掌声四起)
佛经云:『一切众生,皆有空寂真心,无始以来,性自清净,明明不昧,了了常知,尽未来际,常住不灭,名为佛性,亦名如来藏。』
大地一切众生,人人具有清净本性,自古亘今本是清净,而我们生活在清净中,却不见清净,这是天下间最可悲的一件事。
佛又说:佛观众生起心动念,生灭就是不生灭;但是,凡夫把不生不灭的心当作生灭,这是值得怜悯的。
凡夫何尝知道,不生不灭来自生灭中的净化,不染污,与空相应,因此说不生不灭。
但是,凡夫只执着这生灭法,而不去体会那生灭中的不生灭。由于如此,所以永远受业牵引,生灭不已!因此,为圣者所怜悯!
希望大家要相信佛陀所说的,因为佛是已成之佛,是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达到最终佛果。
汝是未来之佛,虽然我们目前还未成佛,但不是代表不能成佛,只是你没有修行,没有去开采你所拥有的慈悲、智慧、愿力、乃至神通等等。只要你认真努力的开采,自掘其宝,净化自性,有一天佛性显露,自然与佛相等,无有差别。(掌声如雷)
总归一句话,要超越心灵,转凡入圣,破迷启悟,乃至成就佛道,必须依照佛陀教导我们的方法,按部就班去实践,而不是光说不练,那这样永远也无法达到目的地。
法华经云:『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
何谓菩萨所行之道呢?就是广修六度波罗蜜。
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些都是专有名词,若要解释,三天三夜也解释不完,所以,以后有机会再加以详解。
总而言之,菩萨所必备的条件,就是广行六度,一旦六度圆满,福慧庄严,一切功德具足,也就是成佛之时。
所以说,佛是世间福报最大、智慧最高、功德最圆满的人,谁也无法抢走佛所拥有的功德法财。
佛不但通达世法,也贯串一切出世法,达到世出世间圆通无碍,所以我们称佛为人天导师。
诸位,当佛的确不简单,必须自觉,还要觉他,而达到觉行圆满。
如果有人请示佛:大学中的微积学会不会算?飞机会不会驾驶?船会不会开?篮球会不会打?士农工商是否贯通?这些对佛而言,皆是雕虫小技,如果世间上还有任何一件事情佛做不到的,那就无法成佛了。
所以经典记载:佛对于士、农、工、商,一切世间学,都已通达无碍,无有可学了,所以叫做无学。亦叫绝学。而凡夫众生什么都不会,还必须学,所以叫做有学。(大众掌声如雷)
菩萨要是达到无学的境界,也就是福慧圆满,证成佛道了。
诸位要记住!成佛一定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历练,万德庄严,诸法具足,并且还要百劫修相好,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示现大丈夫相而成就佛道,不以女人身成佛。
同时,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众生于东、南、西、北、上、下,三百六十度立体上下观佛,佛一定是向着你,因为佛已究竟圆满,证得圆回身,所以佛讲经说法时,面向何处都无所障碍,因为众生从任何角度看佛,佛都是面向他。
如果今天要我如本以圆回身面向大家说法,那是绝对办不到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依照佛修行的方法去做,有一天也会开悟证果,究竟圆满,到那时,自然不求而得。(大众掌声如雷)
佛不但圆回身,而且还能圆音说法。何谓圆音说法?
比如:佛讲经时,有来自世界各国不同种族的人来听法,同时,客家人听佛说法变客家话,苏联人听佛说法变苏联话,日本人听佛说法变日本话,闽南人听佛说法变闽南话,德国人听佛说法变德国话,不会因为同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听法,就有所障碍。(大众掌声四起)
所以佛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记得唐朝有位清凉国师,是华严宗第二代祖师,听说他也能圆音说法。上海人去听变上海话,广东人去听变广东话,西藏人去听变西藏话,这在高僧传有记载。传说清凉国师是华严菩萨示现的。
总而言之,要证成菩提,成就佛道,必须广修六度波罗蜜,圆满福慧,等到因圆果满时,还要百劫修相好。
你们看,为何今天阿罗汉的相貌凹凸不平,因为他没有修圆满相。而菩萨的脸就比较圆满,因为菩萨大修福慧,修相好光明。总之,成佛后,相貌不可能歪七扭八,也不可能该凹的地方却凸,该凸的地方却凹,要是这样,谁也拜不下去。(大众掌声四起)
但是有人说话了,为什么常在书籍上,看到一些佛菩萨的凶恶相,何以故?
因为佛为了降魔,以恶制邪,所以有时候也会示现金刚怒目的一面。可是佛也有慈悲的一面,总说,法无定法,应机则良。
接下来,诸位菩萨!我又要说话了!
大智度论云:『求佛道者,从初发心作愿,愿我作佛,度脱众生,得一切佛法,行六波罗蜜,破魔军众,及诸烦恼,得一切智,成就佛道。』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有心学佛时,所发的心非常重要,发心要是错误,那一连串的果报就错误。如火车头离开铁轨,后面的车箱也跟着出轨。学佛也是如此,因不正,果跟着歪。
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跑了好几百万公里,浪费生命、浪费青春,而且无法达到彼岸,跑了很冤枉路,所以,因不正,果岂能成就呢?
所以我要跟诸位说:一个人一旦发愿要学佛修行,定要发愿作佛:誓度一切众生,行六度万行,得一切种智,而成就佛道。这样的见解一百分,如果今天修行是为了这辈子很歹命,期望来生做贵夫人,此名为零分。因为动机不对,所发的心就有所偏失。
佛教我们发愿是发了生脱死、成就佛道、度众生、证无生法忍、证菩提有关的愿,这才合乎解脱正因,也才有解脱可言。
总而言之,处于世间做任何事倩,不要为了一时失败、不如意而自卑,因为自卑感是障碍人前进的绊脚石。不但世间法如此,出世法亦如是。
自卑是丧志的、是消极的、是堕落的因素,也是障碍成功的累赘。所以,人活在世间应化自卑为自信、自重、自尊,这样才有机会从生死流转的此岸,达到光明解脱的彼岸。(大众掌声四起)
我们不用烦恼,认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也不会因为你的认为,而死后就真的没有了,不是信不信的问题,因为人死后确实有灵魂的存在,并且,还会依着过去所造的善恶之业,继续延续下去。
从古至今,四大宗教也一致肯定精神界的存在,只是各宗教所称的名词不同而已!佛教说是佛性,也有人说心灵、灵魂、意识,虽各说不同之名词,终究还是共同认同精神界的存在。
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世界各国有很多位博士,都在研究探讨这精神界,研讨结果,的确证明有灵魂的存在。虽然灵魂摸不到、捉不到、看不到,但不可否认它的存在。
你们看,谁在这里说话,今天如果没有精神意志,我的身体岂不是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吗?那也只不过是一个躯壳而已!如果没有精神的主宰,我怎会坐在这里演讲,在这比手划脚,那诸位怎么会在这里听讲,并且听得法喜充满呢!若无知觉,岂不是一具死尸而已吗?(大众掌声四起)
所以,以佛教来看,人的生命是由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不能失去任何一样,因此叫做生命,亦名五蕴。说来话长,总而言之,佛教是绝对肯定精神存在的,不但如此,它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因为完整的生命是精神界与物质界的结合,所以佛法相信精神的存在,更珍惜生命的宝贵。
今天不论生活在富贵中,还是贫贱中,不要骄傲也不要自卑丧志,因为现在你所展现出来的身分,与过去所造的因,息息相关,而且是一体的,不会脱节,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接纳这个事实,更没有理由逃避,应该面对现实,化自卑为力量,免得造成终身遗憾。
我们不该羡慕他人荣华富贵,更不该因他人贫贱而瞧不起,因为他的富贵、他的贫贱,皆是受业力使然,一一循着因果起伏;但富贵贫贱,也是幻化无常的,非永恒不变的,毕竟万法都是缘起缘灭,虚幻不可得,所以没有什么可自卑,也没有什么可喜的;更何况这一连串的前因后果,是自作自受的,平等平等。(当声如雷)
下面再举一个公案:佛陀有位大弟子富楼那尊者,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第一之大弟子,他辩才无碍,度化很多众生。
有一次,富楼那尊者于托(金本)时,遇见路旁有位乞丐,他是一位很贫穷又令人瞧不起的妇人,富楼那尊者慈悲欲度化她,于是走近妇女面前,妇女见到这位威仪庠序,庄严的出家人,羞愧得想跑开,富楼那尊者立刻叫住妇人,便说:这位妇人,请留步!请留步!为何见到我却惊慌而欲离开呢?
她说:我是首陀罗最卑贱的人,(印度当时有四种不平等阶级,其中以首陀罗为最卑贱之种族)当今如同佣人,因此看到您这么尊贵的出家人,自觉身分卑贱不相配,所以惭愧得想赶快离开。
接着又说:我是一位很贫穷的人,没有办法供养你。
富楼那尊者说:是的,我早就知道了,所以今天我是特来向你买贫卖富的。
妇人抱着又惊又喜,又怀疑的心说: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富楼那尊者微笑地说:是的。
于是妇人赶紧杓了半碗水,很虔诚的跪在地上,供养证得阿罗汉果的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很高兴地接…
《超越心灵之法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