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远观世间多少残废者,他们有勇气面对社会,肯求上进,亦是成功出人头地的见证哩!(大众掌声如雷)
如果诸位没有忘记的话,有一位残障人士,著作一部写实小说,亦曾搬上萤光幕演出过,片名风行宝岛,是值得推祟的一部片子,片名为汪洋中的一条船,作者郑丰喜,他是一位残而不废的杰出青年,突破内心的障碍,从挣扎中站起来,付出很多心血与代价,才得以扬名天下。
今天,他之所以成功出名,就是他有勇气超越心灵的障碍,不自卑、不自暴自弃,敢面对现实,此残而不废的精神,打破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感,进而超越升华心灵的意境,这就是他真正成功的主要因素。
还有一位残障歌王─阿吉仔,今天他能在歌坛上站有一席之地,并非一朝一夕所得,他也是付出很多心血,流过很多辛酸泪,突破重重困境,才换得今日的成就。
举出上面两个例子,足以证明,天下间没有不劳而获的,也没有所谓的天才。
比如,我初期弘法时,于台下准备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稿,没想到上了台二十分钟就把它结束了。而且讲话时,结巴不流利,台上台下无法打成一片,但是我不怕失败,亦不怕人取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学习,付出很多时间、很多心力来研究语文学,研究佛法的思想体系。
如今,在台上演讲时,台上台下打成一片,讲话有思想、有体系、有组织、有段落、滔滔不绝、如瓶泄水,深入浅出地道出,让人人都听得懂,这也不是一朝一夕所成,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更在失败的经验中,取长补短,才有今天的小小成果。(大众掌声如雷)
佛经云:佛亦不是一世所修成的,必须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能得以成道。
而这三大阿僧只劫如天文数目,所以佛门流传一句话:天下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陀,弥陀所以弥陀,释迦所以释迦,乃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所成。
所以,我们不要怕失败,应当将自卑化为自信、自尊、自爱、自立,只要有勇气不怕困难地突破一切挫折,相信有朝一日,定能开花结果。(大众掌声四起)
曾经有人问我:请问如本法师,你对以后成佛是否有信心?
我回答:我如本不能成佛的话,那还有谁能成佛呢?我们只要按照佛法的道理去修证,绝对成佛,指日可待。
我们对自己的修行成佛要有信心,但是不可以贡高我慢,更不能对自己以后成佛有所怀疑,因为修行不是儿戏,必须树立信心,肯定自己的努力,精进菩提,定能成就。
凡夫众生六根接触六尘,不是染污就是清净,所以修行如同作战,战败为魔,战胜成佛。
心无染尘,清净即是佛;心触外境,不能作主,心动染污即是魔。所以作佛作魔,只在染净之间。(掌声如雷)
今天为了慎重起见,而演说超越心灵之法宝,无非是要打破我们内心的障碍,因为自卑会使人消极堕落,因此障碍圣道。所以不管世间法也好,出世间法也好,对自己的努力要有信心。
下面提出一件充满自信、自爱、自尊的公案,做为修道上之见证。
诸位,唐朝有两位开悟高僧,一位是五祖弘忍大师,一位是六祖惠能大师。
当时六祖惠能大师参见五祖时,
五祖问惠能大师:汝是何方人?欲求何物?
六祖惠能大师参见五祖,意义非凡,与五祖机锋相对下,
六祖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诸位,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惠能是岭南人,如今的广东、广西地带,当时在唐朝还是一个很落伍的乡下地方,文化水准低落。
惠能从遥远的地方特来礼拜,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诸位,六祖惠能大师回答这些话,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尊严,他不是为吃饭、求财、求名利、求福而来,今天来不求其他,只求作佛。请问诸位,有多少人能有如此作为呢?
人人都有个佛性,如同今晚所说的,人人都有个心灵,而要建立人人都有个佛性,实在很不容易。
高僧不愧是高僧,惠能大师很干脆地回答:我今天来此,不求其他,只要成佛。如此干脆俐落,一针见血,这是何等尊严啊!
诸位,记得几个月前,有位台北男众居士到讲堂找我,我利用这个公案的对话口气问这位居士。
我问:汝是何方人?欲求何物?
他答:我是台北人,听说法王讲堂的素食很好吃,所以今天专程下来吃素食的。(大众笑声迭起)
我听了快要昏倒,很不是滋味,人家惠能大师是为成佛而特来礼师,他却为吃素食而来,境界差那么多!
我心里想:现在外面吃素食非常普遍,全省到处都有素食餐厅,而且煮出来的菜色很多,又比讲堂煮得好吃,想要吃素食应该到素食餐厅去,不用到讲堂来,因为他所求的实在离道甚远。
五祖弘忍大师又开口问: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意思是:你是南蛮,又住在没有水准的地方,而且身分卑贱,如何作佛呢?
诸位,五祖弘忍大师是何等苦口婆心,为何身为一代祖师,要用如此锋锐的言语讽刺他呢?
大家不要误会,五祖是为了试探六祖的来历如何?是否堪作佛,于是在机锋相对之下,如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祖理直气壮地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这句话答得非常锋利,他说:虽然我的身分很卑贱,很没水准,又是乡下人没有知识,可是佛性有何差别呢?话说完当下震撼了五祖心里!
五祖心想:此人来历非同小可,因此对六祖非常器重赏识,待因缘成熟,即将禅宗心法衣(金本)传与惠能大师,于是成为禅宗第六代传人。
此段的意义,是建立人人有个佛性,如果无法肯定自己有个佛性,那成佛从何谈起?
世界上有两种极端的错误思想:第一唯物论。第二唯心论。
唯物论:如同共产主义的思想,他认为人能讲话吃饭,一切动态,都是物质所发出来的副作用,而且先有物质才有精神界,如果物质界毁坏,那连精神界也消失无踪了。
站在唯物论的思想上,是如此的可怕,他认为人死后连灵魂都没有了,何况生前所造的种种是非善恶,于死后一概抹煞,这是非常可怕的思想,难怪有很多人敢抢银行,敢为非作歹,作尽世间一切恶事。
总之,人死后不是代表一切的毁灭,而是另外还有一种能量的存在,世间人说是能量,其实就是佛性(意识、灵魂),维持你生前的善业、恶业、是非长短,绵延不间断,一期一期,一世一世,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佛教相信有轮回的存在,只要还没有开悟证果,定要继续流转下去。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涅槃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这句话意思是:以佛眼观看普天之下一切众生,人人皆具有佛性,只要依照如来教法修行,必能开采其本性。如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进而达到福慧圆满,成就佛道,常住不灭。
所以,我们不要因为跟不上或不如人家而自卑,因此气馁丧志,更不该因失败而打退堂鼓,致使痛苦不已!不求上进,这都是不当的作为,若问什么理由?因为人人都有个佛性,而这个佛性是非常珍宝的,任凭谁用尽世间一切珍宝也无法换得,因为这是人人本身具有的宝藏。
我们今天之所以贫贱,受人轻视瞧不起,皆因过去所造的种种恶业浮现,是受果报的时候。
现在富贵有名望,是福报现前,也不要太高兴骄傲,因为世间所有一切皆是因缘和合,果报的世界不能常住不变,毕竟这是一个缘起缘灭的无常世间。
记得有一次到监狱弘法,我对监狱里面好几千位同学说了一段话:只要我们还没有开悟证果,普天之下,没有绝对的好人,或绝对的坏人。问什么理由?因为好人会变坏人,坏人会变好人。(掌声四起)
说他是好人,是因为他环境好、条件好、思想好、背景好、教育好,所接受的种种条件都好。佛教说:善因缘具足。
那什么是坏人,条件差、环境差、教育差、背景差、思想差,所接触到的种种人事物都不好,因此,种种因素造成一个人的行为不端庄,而去造作一切恶业,所以称他为坏人。
如果今天让坏人有机会接触好的思想、好的环境、好的条件、好的教育,相信他耳濡目染,有一天,坏人也会变好人。(大众掌声如雷)
当话一说完,台下有位同学,忽然拍了一下桌子,我说:你们想造反啊!
他答:不是的,师父,人爽啊!(大众笑声迭起)
我问:为什么?
他答:现在我们虽然被关三年、五年,如果有机会让我们改过自新,我们也会变好人啊!
这位同学又转身指着那些主管而说:你们这些管理人员,如果有一天你们恶业现前,因缘不如意时,也可能好人变坏人。(大众掌声如雷)
听了那位同学说了这些话后,令我感触良多,而我并不是想讨好他们,因为佛法本来如是而说。
人在还没有开悟证果以前,天下间谁也不敢保证他是好人,如果有一天穷得没有志气时,而动摇心志,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好人也会变坏人。
所以,好人与坏人的差别,是随着善业或恶业的流转起落,而展现其果报。但不能说他永恒不变,如果要达到真正的永恒不变,必须等到开悟证果,成就佛道,才能真正的把持自性常住不变。(大众掌声如雷)
四十二章经云:『佛说:弟子们!你们不要轻意相信你们的心,因为你们还未开悟证果;等到你们开悟证成阿罗果时,才可以相信你们的心。』
…
《超越心灵之法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