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受婦女的供養,把水喝完,喝完當下就結下了供養出叁界阿羅漢的因緣,這位貧窮的婦人布施完後,內心生起無比的清涼與歡喜。
不久這位婦人命終,並以生前一念善心布施功德,感召上生第二天當天女(忉利天)。
有一天,當富樓那尊者坐禅時,突感身體無比清涼,如飲甘露,即時動了一個念頭,是何方天女爲我散花。
天女答:現在爲你散花者,就是上輩子很貧窮杓了半碗水供養你的那位婦人,承蒙師父您的慈悲教導,以供養水的功德,而往生天上,今天特來報答,感恩師父慈悲教導!
舉此公案,無非是要告訴諸位,貧富貴賤是平等的,我們要有勇氣面對事實,因爲,富有富的因果,貧有貧的因果,因果不會錯亂,而且是平等的,希望諸位能明白,在因果洗禮之下,各個得大智慧,更上一層樓,同登正覺。(大衆掌聲如雷)
我時常故一個比喻,證明因果絕對不會錯亂,因爲因果若錯亂,那人活在世間也沒有什麼意思,不如撞牆死掉算了。
比如說:一顆原子彈從臺南投下,投下是因,但臺南市民沒死,而高雄市的人卻死光光,這樣高雄市民一定叫冤枉,做了孤魂野鬼也會向閰羅王抗議。因爲照理說原子彈投于臺南市是因,結果臺南市民死光光是應該的,可是臺南市人沒死卻死高雄市人,當然高雄市民會埋怨詛咒,爲什麼埋怨叫冤枉?因爲因果不對稱,因果錯亂的原因。
可是諸位!因果是不會錯亂的,一切是非善惡、富貴貧賤、禍福吉凶,都有它的前因後果,因果不會顛倒的,種何因!得何果!這真理始終不渝。
我們還沒有開悟證果,所做的善,都是不究竟,那也只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已!福報再大,縱然做了大魔王,總有一天福報也是會用盡的,是故,爲佛弟子應將諸善回向佛道,回向衆生,回向菩提,終極圓滿佛道!是爲慶幸也!
師父繼續開示說:世間也沒有絕對不變的壞人,因爲佛陀于經典上有提到:
涅槃經雲:『佛說一闡提者,皆可成佛。』
什麼是一闡提?翻譯爲一生中從不布施作功德、作善事者,而作盡一切殺盜淫妄。
佛說這種人也可成佛,雖然目前造業,並不表示他以後就不能成佛,因爲,當他果報還盡時,只要一念善心起,精進修行,業報還盡,也可成佛。這就叫做一闡提者也可成佛。
縱然一個人心中绐終沒有嘗試過布施、作善事,卻作盡殺盜淫妄,傷天害理,犯科累累,總是惡業一旦受完,有一天聽聞到佛法,肯浪子回頭,那也是可以成佛的。
因爲天下之間,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只要大家尚未開悟證果,仍然會動搖心志,起伏不定,就如空中羽毛隨風飄動,無有定處,因爲它沒有根,沒有定力,所以不能永恒不變,所謂八風蕩心房,畢竟!凡夫之心,近墨則黑,近朱則赤。
凡夫心亦如是,永遠飄浮不定,甚爲可憐,有時一念之間,變化無常,深不可測,常鬧情緒,欲東反西,欲南反北,身不由己,甚可憐憫,不愧是凡夫,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大衆掌聲如雷)
佛說:能夠統理百萬大軍之人,並不厲害;能夠控製自己的起心動念的人,才是人上人。
爲何能統理百萬大軍不算厲害呢?因爲軍令如山,不敢違抗,只要長官一喊立正,所有軍人不敢稍息,如果稍息,那頭與身體可能就要分家了。所以強而有力的軍令,令人不敢不遵循,必須乖乖地按照口令而行,一個命令一個動作,但心不服亦無奈!
但是身心無參禅修持之人,心是不聽指揮的,處處會闖禍,如果沒有透過修練的功夫,想把這心猿意馬控製住,實非容易之事。
所以佛說:只要控製自己的心念自在,明心見性,圓滿解脫,那也就是成佛的時候。
有些人爲富貴、貧賤、禍福吉凶、消災解厄,于是求神拜佛,化解恩怨,令他大富大貴、大吉大福。
你們說:世間豈有如此便宜之事?那有不勞而獲?那有無因有果的呢?
我如本爲了興建法王講堂,到處籌錢,忙得死去活來的,亦不曾動個念頭,求佛菩薩保佑我,賜我錢財,一心苦苦哀求,看是否不用耕耘,就能收獲,或是妄想祈求由虛空中掉一些金銀財寶,不須化緣就有辦法蓋好佛寺。
諸位大德!若如此幻想,豈不是癡人說夢話嗎!我看遲早會住進龍發堂,天下豈有不勞而獲之事,那有不耕耘,而可坐享其成的,實在不合乎邏輯。(大衆掌聲如雷)
這掌聲這麼響,是不是要我住進龍發堂?(大衆哄堂大笑)
我知道要建好講堂,必須將我的抱負、用意、目的說出來,讓大家認同我的作法,而起歡喜心來布施擁護。天下豈有坐享其成、無勞之奉的事呢?
假使今天我如本倒人家二百萬,冤親債主找上門來討債,我求佛陀啊!保佑我,求佛阻止冤親債主來找我,否則我會被逼死。像這種求佛是不理性的,愚昧把佛當作保镖,或是角頭兄弟,這樣佛是會叫冤枉的。
佛所說的道理並非如此,佛說:欠錢還錢、欠債還債是理所當然的事,而欠債不還,卻要佛陀從中攔阻,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求,更是歪曲佛經道理。
佛教不是這麼不理性的,在此,我必須澄清這點。
同時要向諸位說:一個人命運的好壞,完全是繼承過去生中所作的一點一滴因果延續下來的,並且是息息相關無斷截的,希望這個觀念大家要記住。(掌聲四起)
繼續再跟各位說明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凡夫的心很容易變化,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唯有達到明心見性,開悟證果,甚至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對境無心,無染無雜,才能把持永恒不變的心地。然後,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展現甚深聖境。
未開悟證果的凡夫衆生,不可以太相信自己的心,因爲心沒有定力,經常會被這個心給耽誤了。
所以對于愛情男女,我想奉勸你們一句話,當你們交往甚深之際,要以慈悲心相待,不要亂用愛情,因爲愛情是脆弱的、是無常的、是多變化的、是無情的、是空性的,它會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有所動搖,經不起考驗。
愛情能令人神魂顛倒,亂了方寸,易闖禍造業,一旦撕破臉,廣造惡業,有如蠶作繭自縛其身,墮落萬丈深坑,求出無期。
而慈悲是永恒不變的,不會因時間空間的遷流變化,而有所改變。慈悲與解脫法相應,仍能把持自性不動,不受動搖。
如果世間人能以慈悲來談情說愛,那大家早就成佛了,何須再談情說愛呢?
時間過得很快,于結束前再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告訴各位:以前有一對男女談情說愛正甜如蜜之際,雙方立誓:不論海枯石爛,至死不渝,說盡了甜言蜜語,而且彼此非常信任,因此不久兩人結爲夫婦。
結婚一段時間後,有一天這對夫妻一同來講堂,我看到這位眉清目秀的太太,頭上發青長了一個肉包,並且後腦袋貼著紗布,于是我不加思索即問:這位菩薩!你長得很莊嚴,爲何頭上一個包包?
她答:師父!因爲昨天晚上下樓梯時忘了開燈,不小心滑下去撞上牆壁,所以腫了一個包包。
過一會兒,她去上化妝室,她先生偷偷跑來跟我說:我太太死愛面子,她頭上那個包包是昨天晚上被我揍的,而且後面那一道傷痕,也是被我砍傷的。
我聽了楞了一下,怎麼有可能?恩愛的夫妻,裏面所臥藏的盧山真面目,原來是如此的,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因此,我趁此機會開示佛法給她聽,世間無常,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應當好好創造機緣修行。何況愛情是脆弱的,多變化的,不堪一擊呢。
她說:師父!你是和尚,當然以你出家人的立場說話,但是以我來看,愛情是很甜蜜、很可愛的,不但如此,我還期望爲七世夫妻呢。
我聽了快昏倒,她被揍成這個樣子,還想做七世夫妻,我怎麼想也想不通,世間竟然有這麼愚癡的人,實在令我百思不解。
佛經雲:『財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聽說這位太太被先生揍得內心很不平衡,于是,她的女同事教她如何對治先生的好方法,以女衆腳上所穿的高跟鞋,作爲報複的工具,利用鞋尖的地方,趁他不注意時,狠狠地從他肚子往上踢去。想必受此教訓,以後再也不敢輕易對你動粗。
諸位!我不知道女衆這麼凶狠,這位太太果真聽她女同事的煽動,趁他先生不注意時,利用鞋尖狠狠地往他先生肚子踢去,這下不得了,她踢得太用力,一剎那間,幸虧他先生有學過跆拳道,即時閃開。
結果,她踢穿了木板,還踢破木板後面的一支價值十五萬元的清朝花瓶,並且,腳被挾在木板裏拔不出來。
于是請求丈夫幫忙拔腿,丈夫火大之下,不動毫情,太太求助無人,自己在硬拔之下,割破了靜脈,血流不止,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聽了這個公案,真令人難以想象,可見一個人的內心要達到清淨無染,脾氣祥和,沒有私心貪欲,可說是一件不易之事。
這對夫妻只因小小爭吵,就帶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後果,還好他先生閃得快,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我的意思是:不管修道人也好,在世間爲人處事也好,想要將心靈不清淨的弊病淨化,實爲不易之事,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這就是所謂:修行的功夫,淨化無明,洗滌習染的曆練。
有人說:師父啊!您說的每一句話都聽得懂,可是,卻做不到。
的確,我相信這句話,所以引申佛門所說的一句話:「理雖頓悟,事須漸修」。雖然道理通達開悟,事相也要去做。
所以佛門雲:先要理無礙,然後以事透理。事要解脫,必須事理相應,而達到理事無礙。…
《超越心靈之法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