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學者不再是過去的愚夫愚婦所學了,而當今的學佛者皆是才德具備的知識份子。好比民國七十叁年,大學生出家修行,去受叁壇大戒者就有一百七十多位,可見佛法缺乏弘揚,一旦真理顯現,不分智愚老少,皆能相應。
總而言之,荷擔如來家業,弘法利生本是出家人之職責,于是我出家後立志將身心奉獻叁寶,好好深入經藏,不停地宣揚如來正法,令一切衆生皆能破迷啓悟,背塵合覺,邁向究竟解脫的彼岸。(大衆掌聲如雷)
由于親睹當今佛法的興盛,所以內心有無比的感觸,好了,說了那麼多,我們還是回歸今天所要演講的正題,諸位菩薩!今天我們同樣要演說超越心靈之法寶。
今天所要演講的超越心靈之法寶其內容如何呢?就是要跟大家來探究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誰?
有人回答說:那還不簡單!只要與我有利害關系,與我對立、有恩怨,並且令我最痛恨的人就是了。
例如:倒我的會、騙我的錢、搶我的男友或女友,或是占有我的先生或是我的太太的人,都是我的敵人,一想到這裏,我就想啃他的骨、吸他的血、剝他的皮、吃他的肉,才能消我心頭之恨,這外在一切都是我的敵人。
一般人都認爲這就是他的最大敵人,其實諸位菩薩!這個說法未必就是正確。在此,我要大膽的向諸位說一句話,外在的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蘊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貪瞋癡,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大家沒有忘記,我昨天有說了一段話,「能統理百萬大軍、移山倒海、唯我獨尊的人,並不厲害!真正能夠降伏其心,控製不發脾氣、不貪心、無嫉妒心、不誹謗、不沾染一切善惡者,才是厲害之人。」(掌聲四起)
所以說,心魔比外魔來得可怕,心魔指的是貪瞋癡,並非有個外魔跑來附體騷擾。
魔是染汙義,能染汙我們的清淨自性,就叫做魔。心魔比外魔更恐布,更厲害,所以你有辦法有能力打倒對方,未必就能打倒自己的心魔─貪瞋癡。
諸位聽好,自己的敵人,從無量劫、無量世生死輪回以來,我們從未戰勝過,于是使我們生死死生,像鎖煉一镮扣著一镮,不停的輪轉下去。
我們之所以無法停息下來,就是沒有辦法降伏這顆心,無法戰勝這個貪瞋癡,因此至今還在流浪生死。
所以我才問!到底我們自己的敵人是誰?說主觀一點,就是我們內心的貪欲、瞋恚、愚癡,還有愛誹謗人的心,疑神疑鬼的心,貢高我慢之心,空虛的心,憂悶的心,種種染汙之心。
這些不清淨的心若無降伏、淨化、超越的話,會永遠隨著這些無明煩惱心,繼續綿延不斷的漂流下去,永無止息,于六道中輪回,這樣名爲凡夫。
所謂:永遠做個「生死的流浪漢,六道的苦命兒」。豈不悲哉!悲哉!
所以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中,有能力戰勝別人,不一定有能力戰勝自己,這句話你們去慢慢思惟,慢慢去參,有它深奧的道理在。
但是我的意思也不是否認外在的敵人不可怕或不厲害,只是有其輕重與前後的差別。這樣不知諸位是否了解我的意思?(大衆掌聲如雷)
修行的人心最怕被染黑。我常說一句話:爲何你要誹謗人、嫉妒人,因爲對方比你強、比你有才華、比你漂亮、比你有錢、比你有名望、比你討人喜歡,種種條件都比你殊勝,所以你心裏不快活,因此而嫉妒誹謗。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到一點,當你未誹謗到他人以前,你的心早已染汙生病了,自己先中傷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他會回光返照,不但不會嫉妒誹謗,而且還會隨喜贊歎他之才能。
修道人只要心一發動,善就好,要是惡念一起,就生病染汙了。因爲當你還未采取行動攻擊對方以前,你的心已七上八下了,所以佛說四十二章經裏說:『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已。』
這是文言文,我解釋一遍給大家聽!佛說:有些壞人,欲害聖賢,這種行爲是錯誤的。如人向空中吐口水,不但無法傷到虛空,反而噴到自己、染汙到自己;要是你欺負善良的人,或陷害聖人,以後呈現的果報,也要自己擔待。
又好比逆風灑塵,不但不能傷及對方,反過來害自己吃了一鼻子灰。所謂自作自受就是這個道理。
佛經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我們的心如同倉庫般,不分善惡好壞之種子皆儲藏于八識田中,那怕是一劫、二劫、乃至百千萬億劫,亦然保護的完整如初,絲毫不損,等待因緣成熟業報現前時,自然爆發,不容商量,過去現在所作的一點一滴因果,到頭來還是要自作自受。
如果諸位沒有忘記,我曾說過一句話,因果是不會錯亂的,這點大家要肯定,所以我才會說外在的敵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難以降伏的貪瞋癡等心。
佛門課誦本有段文「四弘誓願」,內容談到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諸位啊!窮窮無盡的衆生要發心將之度盡,有那麼簡單嗎?諸位!不簡單啦!
我說外在的衆生反而好度,內在自性中的衆生就難度了。你們不知道是否有同感?(大衆掌聲四起)
那麼什麼是內在的衆生呢?我們衆生的心雖是一個,可是能演化無量無數種虛妄之心,例如:貪心、瞋心、癡心、嫉妒心、我慢心、誹謗心、恨心……等等,這都是我們自性中的衆生,你們可否考慮將心中的衆生度盡。那讓我告訴你,須經叁大阿僧只劫的修煉,才能將之一一度盡。
大家有目共睹,雖然今天我有能力講經說法帶動整個臺灣二千萬人口聽經聞法,可是我卻無法降伏自己的心,畢竟自性衆生難度啊!
真的很難度,曾經有位女菩薩到講堂來向我吐苦水,她說:她與同修學佛好幾年了,而且同修比她還要早學佛,爲何她同修學佛那麼久了,怎麼脾氣還是那麼大。
未學佛以前時常罵我,學佛十幾年了也是沒有改變脾氣,還是很會罵我,請問師父怎麼辦?
我對她說:其實你先生學佛有進步,只是你沒察覺而己!他未學佛以前假使一天罵你十次,因爲學佛後有在改變,所以現在一天只罵你五、六次,一天減少四次,難道你還不滿意嗎?
她說:哎喲!實在有道理哦!
我說:不能因爲他還會罵你,就表示他沒有改變,沒有進步。今天要是他真的不發脾氣、不罵人的話,那我恭喜你,你先生可以坐在上面,讓大家供奉頂禮了,問什麼理由?因爲他已經成佛了。
一個人的習氣是累生累劫所累積下來的,要摒除這些難調難伏的習氣,談何容易?修行並非叁兩天之事,佛說,須經叁大阿僧只劫的曆練、修行、淨化,才能真正的脫胎換骨,轉凡入聖。
所以你應該給他時間、空間,不能苛薄的要求他現在要完全摒除習氣,那這樣對他而言,實在太殘忍了。
女菩薩聽了這些話,從此以後再也不敢批評他先生了。
總而言之,要度自性中的衆生,實非易事,我們也不要經常以佛的尺度來衡量他人,如此一量,十個百個甚至千萬個,准是全軍覆沒。
所以我們對于一些還是在造業的人,要有寬宏大量的心、寬恕他、包容他、憐愍他、原諒他,給他機會忏悔,重新改過向上,不要一天到晚眼睛睜得大大的,專門挑人家毛病、偶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才會活得快樂,不知諸位是否有同感呢?(大衆掌聲如雷)
一個會修行、有智慧的人,不會去分別挑剔外在好壞,遇境不生是非,又不染著,反而知道回光返照。
而不會修行的人,或是愚癡的人,時常去分別是非好壞,沾染外境,令心不得自在造業,致使沈淪諸趣。
所以說,會修行的人,內觀自性。不會修行的人,必外求法,並且被境所轉。
所謂:智者役物,迷者被物所役。
如果有一天真正度盡自性衆生時,那當下就是開悟證果之際。有何證據?佛在阿含經裏有一段話:若貪欲、瞋恚、愚癡叁者斷盡,名爲阿羅漢。
所以若問他是凡人還是聖人,是問他自性中的貪瞋癡,到底淨化了沒有,要是淨化貪瞋癡煩惱的人,名爲聖人。要是沒有淨化者,名爲凡夫。
因此,凡夫與聖人之差別,在于是否淨化貪瞋癡來論定,這樣諸位明白嗎?(掌聲如雷)
衆生貪念一起則一切貪,因爲這是累積累生累劫的習氣而來,所以難對治。如果對一個沒有修行,或是很少用功修行的人而言,貪欲現前,當下束手無策。包括我也一樣,要是你問我會貪嗎?老實說:還是會。只是貪多貪少而已!
曾經有人問我,如本法師如果有人供養你一百元,你會心動嗎?我說不會。那麼一千元供養你,會心動嗎?不會。那供養你十萬元會心動嗎?不會。要是供養你一千萬會心動嗎?等一下,這可值得考慮看看了!心動了。(大衆掌聲四起)
因爲凡夫心定力畢竟有限,錢少雖不動心,可是錢多就難說了。問什麼理由?因爲我還是凡夫衆生,無法像佛一樣如如不動。
諸位菩薩!貪欲是永無止盡的,記得剛才我有說一句話,貪一切貪,這表示欲壑難填,因爲欲望是永遠填不滿的,人始終被欲望牽著鼻子走,自己不能自覺,如萬丈深坑,無法探測,也無法見底。我們人的欲望就是如此,所以不愧爲名副其實的凡夫衆生。
什麼叫做貪欲是無止盡的呢?我舉一個社會上最現實的現象給諸位聽!比如一個人一天賺叁百元不夠花,希望以後能賺五百元,等到有一天賺五百元,又不夠花,想再賺一千元,一千元又嫌太少,看可否賺叁千元,又不夠,看看是否可賺五千元,如此累積倍增,永無止盡,貪欲無法自拔。
我們不能說他不對,問什麼理…
《超越心靈之法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