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他已經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境界了。同時也突破了對立性的境界,不簡單,實乃不易也。(掌聲如雷)
所以今天要結束以前,我簡單地再把重點結論一下,爲何修道人要修忍辱,同時也要把瞋恨心淨化,要如何學習忍辱,我綜合經典歸納爲五點,不妨諸位把它記起來。
第一、把對方當做凡夫衆生,不是佛菩薩,所以他對你的誹謗也好,對你不利也好,你應該原諒他,畢竟他還在因地,處處無明,步步煩惱,你我他皆平等,以平常心看待,心地就自然平息瞋恨,忍辱當下即得。
第二、把對方當做佛菩薩的示現,來考驗我們的道心,是我們修道的逆增上緣,破一分無明、增長一分法身。
第叁、化煩惱爲菩提,煩惱即菩提,離煩惱菩提不可得,如蓮花出于汙泥,蓮花的神聖無染,亦不離汙泥一般。
第四、修持忍辱行,能消除因果循環,化暴戾爲祥和。
第五、忍辱行是十方叁世諸佛之必經途徑。
如果我們修道人能透過這五點的修證,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決定有辦法提升忍辱的功夫,同時亦能度化我們之瞋恨心,這樣諸位明白嗎?
佛經裏面說:要是能修行忍辱行,因而度化我們之瞋恨心,淨化我們的心靈,可以得到十種殊勝功德。
第一、能化幹戈爲玉帛。
第二、能消除彼此恩怨。
第叁、能得自在無礙,內心清涼。
第四、免墮叁惡道。
第五、諸佛贊歎,天龍八部護持。
第六、人天愛戴。
第七、晝夜常安。
第八、能成就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聖。
第九、能成就相好光明。
第十、能早證無生法忍。
諸位菩薩們!凡夫衆生的心病,可說是無量無邊,說不盡、道不完,短短二天時間,實在說不盡衆生無量的心病,所以盼望以後若有因緣,再一次廣說超越靈之法寶第二輯,因爲時間實在不夠用,二天的重點如下:第一是告訴我們人生最可憐的性情就是自卑。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總歸一句話,衆生的心病是無盡的,法藥也是無量的。二天說不完,也只不過借此二天做爲拋磚引玉,讓大家了解佛法是覺悟之法,只要我們肯研究佛法,依照佛法而修行,即能度脫我們貪瞋癡叁毒,並且能淨化我們的心靈,乃至成就佛道。
在此深深祝福大家法喜充滿,更希望大家能創造因緣,利用因緣,締造因緣,來學佛成佛,同登正覺彼岸,與十方諸佛同一鼻孔出氣,是爲有幸也!(大衆掌聲如雷)
諸山長老、諸位法師、立法院副院長王金平大德、國父紀念館高館長、所有的法師,以及所有廣大熱愛佛法的聽衆,大家晚安,阿彌陀佛!
我相信大家期待聽「超越心靈之法寶」已經很久了,諸位菩薩,時間總是會過去,日子總是會到來,那麼超越心靈之法寶不是活生生的擺在我們眼前嗎?這不是在作夢啊!諸位,你們是否有同感?
超越心靈之法寶,我分成叁段來演講:
第一正見心靈。
第二修證心靈。
第叁圓滿心靈。
第一正見心靈。簡單說就是要認識心,「心」有人不了解,爲了使大家能夠了解,第一個階段我們來探討「心」。第二修證心靈,既然了解心靈,進一步要升華心靈、解脫心靈。第叁圓滿心靈。明心見性後方知如何修行,而後證成菩提,使其因圓果滿。以上叁點是我要說「超越心靈之法寶」的叁大重點。
諸位,首先我們談正見心靈,人人皆有個心靈,但是人人卻否認心靈,這是天下間最悲哀,也是最遺憾的事情,不是嗎?世人不是斷滅論,就是常見論者。
佛教說世間有二種邪見(邪見就是不端正、錯誤的思想。)第一斷見。第二常見。
第一斷見:何謂斷見?就是認爲人死之後,身體肉軀塵歸塵、土歸土,四大化爲烏有,甚至將精神界(佛性)也否認掉,以爲人死之後,什麼都沒有了,這種可怕的思想,斷送了多少人的善根,也就是唯物論者。
第二常見。常者不變之意。常見簡單說就是認爲人死做鬼,死後不會做畜牲、阿羅漢,也不會升天,不會墮地獄,不會成佛,這種觀念叫做常見。常見的思想完全失去輪回的本來面目,違害社會人士的思想,非常可怕,比被殺還嚴重。所以思想很重要,思想正確可以救人;思想錯誤,會令人墮入叁惡道,甚至斷送法身慧命。我常說一句話:人的行爲始終跟著思想在走,思想正確,行爲跟著正確。思想錯誤,行爲也跟著錯誤,所以修行人首先要思想觀念矯正,令起正見,如或不然,縱然費盡九牛之力,也無法開悟證果。
常見,除了認爲人死做鬼,還認爲人死之後一定投胎做人,如果人死後一定做人,那麼豬誰來投胎,鬼誰來做,修善無法升天,地獄也無法成立,這很明顯的違反因果。要知道人死做人,或人死做鬼,都只有六分之一的機會,還有六分之五的機會投生他道,這要視其生前所造的善惡業來論定。那麼死後的去處有那六種:
一、天道
二、人道
叁、阿修羅道
四、地獄道
五、餓鬼道
六、畜牲道
問你投生六道中那一道?是問你生前所做的善惡之業來論定,這樣才合乎因果。所以,落入斷見,固然可怕;落入常見,也是不理想。世人所說人死做人或人死做鬼,都是錯誤的思想觀念,只答對1/6,有關這個問題,在還沒有說到超越心靈之法寶的正題前,先向各位聲明,我們不可落入斷見的思想,因爲要超越心靈前,如果就已經落入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爲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了,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還要修行做什麼?
否認生命的延續,這是很可怕,也是錯誤的思想,佛教相信有過去、現在乃至未來,因爲生命的綿延不間斷,所以生命是可貴的,人死後還受業力的牽製,做惡受惡果,做善得善果,平等!平等!生命的延續是由前生所造的善惡業論定,所以,那怕世人邪知邪見的高喊,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了,你也不要害怕,那只是愚夫愚婦的想法,開悟的聖者說的話,是不會有偏失的,不但佛教認爲人死後,生命仍繼續延續下去,甚至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及一貫道,也同樣認爲,人的生命會繼續延續下去。
人的心靈必然存在,佛說人人有佛性,在此,我引用一位開悟祖師說的四句法語:『與君同步又同鄉,起坐相從歲月長,渴飲饑餐常對面,不須回首更思量。』與君同步又同鄉,這意思是說,清淨本性隨時隨地在我們身邊,而我們卻不認識,不能自覺,佛性如同故鄉舊識,跟我們一同來來去去,不論走路、吃飯、行住坐臥,佛性都不曾離開我們,相隨累生累劫,卻找不到主人,這不是很悲哀嗎?
所以,我開門見山說,人人有個心靈,可是人人卻見不到,這是天下間,最令人痛心、最遺憾的事。禅宗說:修行要明心見性。我們即未明心,也無見性,這是非常痛苦的,難怪一直生死輪回,作個六道的流浪漢,叁界的苦命兒,諸位,你們認爲有道理嗎?渴飲饑餐常對面,口渴時,知道喝水,肚子餓了,知道要吃飯,時常見面卻不相識,這是衆生沒有明心見性的悲哀。
祖師又說:不須回首更思量。佛性就在身旁,不假思索,若再想一下,佛性離你八萬四千裏了。
我常說,我們常隨時隨地生活在自性當中,而不能自覺,這是最可憐的。世間最可憐的,不是死了父母、死了兒子,而是無法明心見性,天天生活在自性當中,卻不能見性,害得我們無盡的生死輪回,受無量痛苦。諸位,你們可曾想過一個問題:我們的父母有無量無邊,一世有一世的父母,二世有二世的父母,無量世有無量世的父母,這輩子若無明心見性,開悟證果,隨著善惡之業,再去投胎轉世,如此生生世世都要爲父母之死而難過,希望諸位能正見這個問題。今天、明天、後天叁天,告訴諸位如何明心見性。
明天和後天內容比今天更深入,最後一天,大家可能都睡著了,如果沒有睡著,那要恭禧諸位,你我有緣,來此聽我演說佛法。反之,你若聽不懂,躺下睡也無妨。諸位菩薩,心靈要如何超越?就是將邪見淨化爲正見,將染汙不淨的心淨化,是名爲超越。並非離開心靈,另外再找個心靈來淨化、超越,如此諸位明白嗎?人人有個心靈,這個心靈即使生生死死,也不會減損一絲一毫,就算明心見性,開悟證果,不再受生死輪回,佛性也不會增加一些些,不增不減,即是佛性。(大衆掌聲如雷)
諸位菩薩,世間上任何宗教都相信心靈(佛教稱爲佛性),有個起始,佛教稱爲第一因,可是佛教不說第一因,佛說生命無始無終,到底何時開始有生命?佛說:無始。生命到底會不會消失?你放心,不會消失,佛說:無終。
除了佛教之外,任何一個宗教都認爲,生命有個開始,基督教說:七千年前,上帝創造天地萬物。有個開始,是第一因。一貫道說:每個人,男男女女,都是老申娘所生。道教說:天地混沌未開時,有一個人創造山河大地及人類物萬物。也是第一因。回教的阿拉上帝,也是創造論。婆羅門教說,人及天地由梵天神所創造。一一皆是創造論、第一因。
佛教說:生命不是由權威的神所創造出來的。外道稱神是權威的,神聖不可侵犯,唯有祂堪稱造物主,人類都是祂所創造的。佛教無這種說法,佛開門見山說:人的生命,無始無終,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例如本來沒有如本,後來無中生有,出現如本,如此叫做創造論,可是生命並非創造出來的,不是外道所說的創造論。生命是無始無終的,這樣諸位明白嗎?
諸位菩薩,剛才我提到,世間有一種錯誤的思想,叫做斷滅論。斷滅論是指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了,包括色身與精神,人死後如同枯木,毫無知覺,想…
《超越心靈之法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