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頓悟法語▪P3

  ..續本文上一頁 寂照不二, 諸佛普現。

  

  心常清淨, 不染世緣, 是爲莊嚴佛土。

  

  請君仰面看虛空, 廓落無邊不見蹤, 若解轉身些子力, 頭頭物物總相逢。

  

  若有少法可得, 亦是著相, 窮劫不得見性。

  

  上至諸佛,下至蝼蟻, 皆有佛性, 無所分別。

  

  休去歇去, 古廟香爐去, 枯木寒灰去, 一念萬年去, 如人死人去, 若能如此用, 心安有不成道乎。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 做起鎮相隨,語默同居止, 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 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衆生自性自度, 迷來悟度,邪來正度, 從言諸佛言句, 但爲指出路頭, 須是自行自履,豈由他人! 所以道, 實無衆生如來度者。

  

  見佛先見心,得見佛而忘心, 不忘心爲心所惑,終不得佛。 心佛本一體, 只言迷悟有別, 悟者佛亦心,心亦佛, 佛心本不異。

  

  離心無佛, 離佛無心; 猶如離水無冰, 離冰無水。

  

  除此心外, 終無別佛可得, 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 無有是處。

  

  佛是自心作得, 因何離此心外覓佛, 前佛後佛只言其心, 心即是佛, 佛即是心, 心外無佛, 佛外無心。

  

  不覺不知自心是佛, 若知自心是佛, 不應心外覓佛, 佛不度佛, 將心覓佛不識佛, 亦不得將佛禮佛, 不得將心念佛; 若欲覓佛,須是見性, 見性即是佛。

  

  衆生性即是佛性, 性無二別, 性外無佛, 佛即是性, 除此性外, 無佛可得, 佛外無性可得。

  

  佛性非色非心, 非有非無, 非因果法, 纖塵不染, 一法不立, 至性中人。

  

  衆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 迦葉尊者只是悟得本性, 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 性即同諸佛心, 前佛後佛只傳此心, 除此心外, 無佛可得。

  

  本性寂空, 莫取一切相, 即合聖意; 離一切相, 即名諸佛。

  

  清淨覺性, 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 皆是自己靈覺之性,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 佛即是道,道即是禅, 禅之一字,非凡聖所測; 見本性爲禅,不見本性非禅也。

  

  聖體本來清淨,無有雜穢, 所有言說,皆是聖人從心起用, 用體本來空,言名猶不及, 十二部經憑何得及!

  道本圓成,不用修證, 道非聲色,微妙難見,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若見本性, 十二部經總是閑文字, 千經萬論只是明心, 言下契會。

  

  至理絕言,教是語詞, 實不是道,道本無言, 因言顯道,道顯遺言; 言若不遣,因言障道。

  

  終日去來而未曾去來, 終日見而未曾見, 終日笑而未曾笑, 終日聞而未曾聞, 終日知而未曾知, 終日喜而未曾喜, 終日行而未曾行, 終日住而未曾住。

  

  法身涅槃中,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見聞覺知,本自圓寂。

  

  心心心難可尋, 寬時

  法界,窄也不容針, 我本求心不求佛, 了知叁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 只這心,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時。

  

  夫道者, 以寂滅爲體, 修者以離相爲宗。 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

  

  叁毒貪瞋癡是, 返貪瞋癡爲戒定慧, 即名超叁界, 然貪瞋癡亦無實相, 但據衆生而言, 若能返照, 了了見貪瞋癡性即是佛性, 貪瞋癡外更無別有佛性, 若如是正知,諸佛授記。

  

  諸佛從本來, 常處于叁毒, 長養于白法, 而成于世尊。

  

  出離生死名出家, 不受後有名得道, 不生妄語名涅槃, 不處無明爲大智慧, 無煩惱處名般涅槃。

  

  迷時有此岸, 悟時到彼岸; 彼岸是正覺處, 諸佛處。

  

  不見煩惱異于涅槃, 是名平等,何以故? 煩惱與涅槃, 同是一性空故。

  

  二乘人妄斷煩惱, 妄入涅槃,有斷有入, 尚未見性,爲涅槃所滯, 菩薩知煩惱性空, 即不離空, 故常在涅槃。

  

  見如如之性, 一切時中, 一切處; 無非諸佛大禅定。

  

  心無去來,即入大涅槃。

  

  一念心生即入叁界, 一念心滅即出叁界, 是知叁界生滅, 萬法有無, 皆由一心。

  

  若內不起心, 則外不生境, 心境俱淨, 作此解時, 乃名正見。

  

  若解時法逐人,若不解時人逐法; 若法逐于人,則非法成法; 若人逐于法,則法成非法; 若人逐于法,則法皆妄; 若法逐于人,則法皆真。

  

  聖人亦不將心求法,亦不將法求心, 亦不將心求心,亦不將法求法,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 心法兩寂, 性體常照耀。

  

  衆生心生則佛法滅, 衆生心滅則佛法生, 心生則真法滅,心滅則真法生, 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屬, 是名得道人。

  

  修道人不心外求道,知心是道, 若得心時無心可得, 若得道時無道可得, 若言將心求道得者, 皆名邪見; 迷時有佛有法, 悟時無佛無法, 何以故? 悟即是佛法。

  

  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 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菩薩觀察妄想, 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 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 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曆一地獄。

  

  煩惱若盡,佛從心出。

  

  離心是離執著之心, 離心焉可有佛可成乎! 心即佛也。

  

  不起諸見如來見, 無名可名真佛名。

  

  欲見真如平等性, 慎勿生心即目前。

  

  若能無念即真求, 更若有求還不識。

  

  若了心修道, 則少力而易成; 不了心而修, 費功而無益。

  

  一切善惡皆由自心, 心外別求, 終無是處。

  

  生死根源在叁毒六賊, 根源既淨, 生死何在?

  

  叁界業報, 唯心所生; 心滅叁界滅, 心生叁界生。

  

  真如與妄想, 涅槃與生死, 煩惱與菩提, 解脫與輪回, 皆不離當前一心。

  

  性中各自離五欲, 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 忽遇自性見世尊。

  

  清淨之心,此是本師, 不生不滅,自性圓滿, 無有分別, 乃勝念十方諸佛。

  

  叁世諸佛以自心爲本師。

  

  若願自早成佛者, 會是守本真心, 叁界諸佛, 無量無邊, 若有一人不守真心, 而得成佛者, 無有是處。

  

  了知守心是第一道, 省力氣又上道。

  

  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 雖西方,心不淨亦有愆。 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 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 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

  

  自性無大無小, 無漏無爲, 無迷無悟, 了了見,無一物, 亦無人,亦無佛, 一道清流, 是自性無生法忍。

  

  念念無相,念念無爲, 念念圓明,念念絕待, 正智朗然,頓契靈源。

  

  心地光明, 不即一法,不離一法, 不取不舍,不貪不昧, 諸法本空故。

  

  心心寂滅, 覺性圓彰, 萬法具足, 不離自性。

  

  佛上實無一物, 虛通寂靜,明妙安樂, 深自悟入,直下便是, 圓滿具足,更無所欠。

  

  心識猶如幻, 見心無所生。

  

  自性縱汝迷時亦不失, 悟時亦不得, 天真自性本無迷悟, 原來是我一心體。

  

  五蘊皆空, 寂滅現前, 親證藏性, 親見本來, 法身顯現。

  

  心生境生, 心滅境滅; 離心無境, 離境無心, 心境俱空, 菩提現前。

  

  忘機是佛道, 分別是魔境。

  

  但直下無心, 本體自現。

  

  由聽能知法, 聞法離衆過; 聞法舍惡友; 聞法得涅槃。

  

  真如涅槃, 離一切相, 絕待空性, 清淨如如, 畢竟寂滅。

  

  無病第一利, 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親, 涅槃第一樂。

  

  菩薩十種語: 柔軟語、甘露語、 不诳語、真實語、 廣大語、甚深語、 堅固語、正直語、 種種語、開悟一切衆生語。

  

  害人得害, 行怨得怨, 罵人得罵, 擊人得擊。

  

  莫輕小惡,以爲無殃;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凡罪充滿,從小積成。

  

  莫輕小善,以爲無福;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海闊天空渺無涯, 叁衣一缽飯千家; 自性自在塵不染, 菩提種子自開花。

  

  出塵離俗非易, 拋棄恩愛甚難; 如無沖天大志, 焉能入聖超凡。

  

  證悟諸法本來空, 當超聖解絕凡情, 證得自性觀天下, 森羅萬象盡成春。

  

  清淨法身, 幹幹淨淨, 圓圓明明, 心無方所, 絕學無爲。

  

  性空緣起, 千差萬別; 緣起性空, 寂靜一味。

  

  自性本源清淨體, 衆生迷持妄法生; 禀持性空智慧劍, 返迷破執性自真。

  

  見有見無皆情見。

  

  在家人我是誰, 出家人我是誰, 無名無姓我是誰, 證悟自性又是誰。

  

  朝看花開滿樹紅, 暮觀花落樹已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 花與人間事一同。

  

  真性心地藏, 無頭亦無尾; 應緣而化物, 處處無所著, 如日處虛空。

  

  未見本來人, 不識本來人, 要見本來面, 悟性剎那見。

  

  叁界無安是火宅, 更于何處可安居, 諸法性空是諸法, 證到無生始悟生。

  

  佛性天真,本自具足, 不從造作,不屬漸次, 體自如如,萬德圓滿。

  

  一切法本無所有, 亦無所得, 無依無住,無能無所, 不動忘念, 便證菩提。

  

  說食終不飽, 必須著力行, 正覺到彼岸, 如日行虛空。

  

  悟得本來無一物, 那管春秋過幾年。

  

  不作聖心, 魔事銷歇; 若作聖解, 即受群邪。

  

  諸法本緣起, 緣起畢竟空; 十方諸如來, 一路涅槃門。

  

  現前一念, 靈知性體, 本無自性, 當體即寂, 性等虛空, 體同法界。

  

  心即萬法,萬法即心; 心法不異,無二無別。

  

  性是心之體,心是性之用, 用不離體,體不離用, 體用一如,名爲不二法門。

  

  光明自性,浩浩蕩蕩, 纖毫不立,掃蹤絕迹, 一絲不挂,無拘無累, 清清如如,當下即是。

  

  諸聖所修,唯只推心, 即心是衆善之源, 即心爲萬德之主, 涅槃由息心生, 叁界輪回亦從心起, 心是叁世之門戶, 心是解脫之關津。

  

  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 皆墮邪見, 欲得見性, 終無是處。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大道無情, 無情得出世, 大智油然生, 悲心普現前。

  

  見性即是佛, 不見性即是衆生; 若離衆生性, 別有佛性可得者。

  

  聖人種種分別, 皆不離自性, 應用無窮, 應眼見色,應耳聞聲, 應鼻嗅香,應舌知味, 乃至施爲動作, 皆是自性之用。

  

  法無凡聖, 法本不有,莫作無見, 法本不無,莫作有見, 有之與無, 盡是情見。

  

  悟在于心, 非關六度萬行, 六度萬行盡是化門接物度生邊事。

  

  清淨性中, 照而常寂, 寂而常照, 寂照不二。

  

  了了知心,住無住處, 見無所見,得無所得, 佛與衆生,皆不可得。

  

  實無衆生如來度者, 我尚不可得, 非我何可得, 佛與衆生皆不可得。

  

  無凡無聖,無淨無垢, 無大無小,無漏無爲, 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莊嚴。

  

  無一法可得, 不被法障, 透脫叁界凡聖境域, 始得名爲出世佛。

  

  不作佛見,不落佛邊; 不作衆生見,不落衆生邊; 不作有見,不落有邊; 不作聖見,不落聖邊; 但無諸見,即是無邊身,不落法塵; 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自性主人翁, 從未見一面; 欲見主翁面, 見性當下見。

  

  學道人若欲得知要訣, 但莫于心上著一物, 猶若虛空, 纖塵不染。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 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忘境猶易,忘心至難。

  

  人不敢忘心, 恐落空, 無撈摸處, 不知空本無空, 法身堂堂而住。

  

  佛說一切法, 爲除一切心, 我無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本源清淨, 佛上更不著一物, 自性蕩蕩, 沾染不得。

  

  譬如虛空, 雖以無量珍寶莊嚴終不能住, 佛性同虛空, 雖以無量功德智慧莊嚴, 終不得住。

  

  深入法性, 寂滅真境, 一念頓脫, 徹了自心, 豁然貫通, 涅槃現前。

  

  此一念心, 猶如虛空, 平等不動, 覺性

  滿。

  

  清淨自性,本無一物, 本無戲論,究竟無垢, 本無雜染,究竟一相。

  

  祖師西來唯傳心佛, 直指汝等心本來是佛, 心心不異。

  

  汝心是佛, 佛即是心, 心佛不異; 即心即佛, 若離心, 別更無佛。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若會此意, 方名大丈夫出家兒。

  

《頓悟法語》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頓悟一剎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