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寂照不二, 诸佛普现。
心常清净, 不染世缘, 是为庄严佛土。
请君仰面看虚空, 廓落无边不见踪, 若解转身些子力, 头头物物总相逢。
若有少法可得, 亦是着相, 穷劫不得见性。
上至诸佛,下至蝼蚁, 皆有佛性, 无所分别。
休去歇去, 古庙香炉去, 枯木寒灰去, 一念万年去, 如人死人去, 若能如此用, 心安有不成道乎。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做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众生自性自度, 迷来悟度,邪来正度, 从言诸佛言句, 但为指出路头, 须是自行自履,岂由他人! 所以道, 实无众生如来度者。
见佛先见心,得见佛而忘心, 不忘心为心所惑,终不得佛。 心佛本一体, 只言迷悟有别, 悟者佛亦心,心亦佛, 佛心本不异。
离心无佛, 离佛无心; 犹如离水无冰, 离冰无水。
除此心外, 终无别佛可得, 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 无有是处。
佛是自心作得, 因何离此心外觅佛, 前佛后佛只言其心, 心即是佛, 佛即是心, 心外无佛, 佛外无心。
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若知自心是佛, 不应心外觅佛, 佛不度佛, 将心觅佛不识佛, 亦不得将佛礼佛, 不得将心念佛;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 见性即是佛。
众生性即是佛性, 性无二别, 性外无佛, 佛即是性, 除此性外, 无佛可得, 佛外无性可得。
佛性非色非心, 非有非无, 非因果法, 纤尘不染, 一法不立, 至性中人。
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 迦叶尊者只是悟得本性, 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 性即同诸佛心, 前佛后佛只传此心, 除此心外, 无佛可得。
本性寂空, 莫取一切相, 即合圣意; 离一切相, 即名诸佛。
清净觉性, 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 皆是自己灵觉之性,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 佛即是道,道即是禅, 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见本性为禅,不见本性非禅也。
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 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 用体本来空,言名犹不及, 十二部经凭何得及!
道本圆成,不用修证, 道非声色,微妙难见,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若见本性, 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 千经万论只是明心, 言下契会。
至理绝言,教是语词, 实不是道,道本无言, 因言显道,道显遗言; 言若不遣,因言障道。
终日去来而未曾去来, 终日见而未曾见, 终日笑而未曾笑, 终日闻而未曾闻, 终日知而未曾知, 终日喜而未曾喜, 终日行而未曾行, 终日住而未曾住。
法身涅槃中,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见闻觉知,本自圆寂。
心心心难可寻, 宽时
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 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 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时。
夫道者, 以寂灭为体, 修者以离相为宗。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三毒贪瞋痴是, 返贪瞋痴为戒定慧, 即名超三界, 然贪瞋痴亦无实相, 但据众生而言, 若能返照, 了了见贪瞋痴性即是佛性, 贪瞋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若如是正知,诸佛授记。
诸佛从本来, 常处于三毒, 长养于白法, 而成于世尊。
出离生死名出家, 不受后有名得道, 不生妄语名涅槃, 不处无明为大智慧, 无烦恼处名般涅槃。
迷时有此岸, 悟时到彼岸; 彼岸是正觉处, 诸佛处。
不见烦恼异于涅槃, 是名平等,何以故? 烦恼与涅槃, 同是一性空故。
二乘人妄断烦恼, 妄入涅槃,有断有入, 尚未见性,为涅槃所滞, 菩萨知烦恼性空, 即不离空, 故常在涅槃。
见如如之性, 一切时中, 一切处; 无非诸佛大禅定。
心无去来,即入大涅槃。
一念心生即入三界, 一念心灭即出三界, 是知三界生灭, 万法有无, 皆由一心。
若内不起心, 则外不生境, 心境俱净, 作此解时, 乃名正见。
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 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 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 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 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
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 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 心法两寂, 性体常照耀。
众生心生则佛法灭, 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 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 是名得道人。
修道人不心外求道,知心是道, 若得心时无心可得, 若得道时无道可得, 若言将心求道得者, 皆名邪见; 迷时有佛有法, 悟时无佛无法, 何以故? 悟即是佛法。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 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菩萨观察妄想, 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 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 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 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烦恼若尽,佛从心出。
离心是离执着之心, 离心焉可有佛可成乎! 心即佛也。
不起诸见如来见, 无名可名真佛名。
欲见真如平等性, 慎勿生心即目前。
若能无念即真求, 更若有求还不识。
若了心修道, 则少力而易成; 不了心而修, 费功而无益。
一切善恶皆由自心, 心外别求, 终无是处。
生死根源在三毒六贼, 根源既净, 生死何在?
三界业报, 唯心所生; 心灭三界灭, 心生三界生。
真如与妄想, 涅槃与生死, 烦恼与菩提, 解脱与轮回, 皆不离当前一心。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遇自性见世尊。
清净之心,此是本师, 不生不灭,自性圆满, 无有分别, 乃胜念十方诸佛。
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若愿自早成佛者, 会是守本真心, 三界诸佛, 无量无边, 若有一人不守真心, 而得成佛者, 无有是处。
了知守心是第一道, 省力气又上道。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 虽西方,心不净亦有愆。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 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自性无大无小, 无漏无为, 无迷无悟, 了了见,无一物, 亦无人,亦无佛, 一道清流, 是自性无生法忍。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 念念圆明,念念绝待, 正智朗然,顿契灵源。
心地光明, 不即一法,不离一法, 不取不舍,不贪不昧, 诸法本空故。
心心寂灭, 觉性圆彰, 万法具足, 不离自性。
佛上实无一物, 虚通寂静,明妙安乐, 深自悟入,直下便是, 圆满具足,更无所欠。
心识犹如幻, 见心无所生。
自性纵汝迷时亦不失, 悟时亦不得, 天真自性本无迷悟, 原来是我一心体。
五蕴皆空, 寂灭现前, 亲证藏性, 亲见本来, 法身显现。
心生境生, 心灭境灭; 离心无境, 离境无心, 心境俱空, 菩提现前。
忘机是佛道, 分别是魔境。
但直下无心, 本体自现。
由听能知法, 闻法离众过; 闻法舍恶友; 闻法得涅槃。
真如涅槃, 离一切相, 绝待空性, 清净如如, 毕竟寂灭。
无病第一利, 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亲, 涅槃第一乐。
菩萨十种语: 柔软语、甘露语、 不诳语、真实语、 广大语、甚深语、 坚固语、正直语、 种种语、开悟一切众生语。
害人得害, 行怨得怨, 骂人得骂, 击人得击。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海阔天空渺无涯, 三衣一钵饭千家; 自性自在尘不染, 菩提种子自开花。
出尘离俗非易, 拋弃恩爱甚难; 如无冲天大志, 焉能入圣超凡。
证悟诸法本来空, 当超圣解绝凡情, 证得自性观天下, 森罗万象尽成春。
清净法身, 干干净净, 圆圆明明, 心无方所, 绝学无为。
性空缘起, 千差万别; 缘起性空, 寂静一味。
自性本源清净体, 众生迷持妄法生; 禀持性空智慧剑, 返迷破执性自真。
见有见无皆情见。
在家人我是谁, 出家人我是谁, 无名无姓我是谁, 证悟自性又是谁。
朝看花开满树红, 暮观花落树已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 花与人间事一同。
真性心地藏, 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物, 处处无所着, 如日处虚空。
未见本来人, 不识本来人, 要见本来面, 悟性剎那见。
三界无安是火宅, 更于何处可安居, 诸法性空是诸法, 证到无生始悟生。
佛性天真,本自具足, 不从造作,不属渐次, 体自如如,万德圆满。
一切法本无所有, 亦无所得, 无依无住,无能无所, 不动忘念, 便证菩提。
说食终不饱, 必须着力行, 正觉到彼岸, 如日行虚空。
悟得本来无一物, 那管春秋过几年。
不作圣心, 魔事销歇; 若作圣解, 即受群邪。
诸法本缘起, 缘起毕竟空; 十方诸如来, 一路涅槃门。
现前一念, 灵知性体, 本无自性, 当体即寂, 性等虚空, 体同法界。
心即万法,万法即心; 心法不异,无二无别。
性是心之体,心是性之用, 用不离体,体不离用, 体用一如,名为不二法门。
光明自性,浩浩荡荡, 纤毫不立,扫踪绝迹, 一丝不挂,无拘无累, 清清如如,当下即是。
诸圣所修,唯只推心, 即心是众善之源, 即心为万德之主, 涅槃由息心生, 三界轮回亦从心起, 心是三世之门户, 心是解脱之关津。
爱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 皆堕邪见, 欲得见性, 终无是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大道无情, 无情得出世, 大智油然生, 悲心普现前。
见性即是佛, 不见性即是众生; 若离众生性, 别有佛性可得者。
圣人种种分别, 皆不离自性, 应用无穷, 应眼见色,应耳闻声, 应鼻嗅香,应舌知味, 乃至施为动作, 皆是自性之用。
法无凡圣, 法本不有,莫作无见, 法本不无,莫作有见, 有之与无, 尽是情见。
悟在于心, 非关六度万行, 六度万行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
清净性中, 照而常寂, 寂而常照, 寂照不二。
了了知心,住无住处, 见无所见,得无所得, 佛与众生,皆不可得。
实无众生如来度者, 我尚不可得, 非我何可得, 佛与众生皆不可得。
无凡无圣,无净无垢, 无大无小,无漏无为, 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庄严。
无一法可得, 不被法障, 透脱三界凡圣境域, 始得名为出世佛。
不作佛见,不落佛边; 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 不作有见,不落有边; 不作圣见,不落圣边; 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不落法尘; 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自性主人翁, 从未见一面; 欲见主翁面, 见性当下见。
学道人若欲得知要诀, 但莫于心上着一物, 犹若虚空, 纤尘不染。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 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忘境犹易,忘心至难。
人不敢忘心, 恐落空, 无捞摸处, 不知空本无空, 法身堂堂而住。
佛说一切法, 为除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本源清净, 佛上更不着一物, 自性荡荡, 沾染不得。
譬如虚空, 虽以无量珍宝庄严终不能住, 佛性同虚空, 虽以无量功德智慧庄严, 终不得住。
深入法性, 寂灭真境, 一念顿脱, 彻了自心, 豁然贯通, 涅槃现前。
此一念心, 犹如虚空, 平等不动, 觉性
满。
清净自性,本无一物, 本无戏论,究竟无垢, 本无杂染,究竟一相。
祖师西来唯传心佛, 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 心心不异。
汝心是佛, 佛即是心, 心佛不异; 即心即佛, 若离心, 别更无佛。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若会此意, 方名大丈夫出家儿。
《顿悟法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