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聲念佛十種功德:
一、 能排睡眠
二、 天魔驚怖
叁、 聲遍十方
四、 叁塗息苦
五、 外聲不入
六、 勇猛精進
七、 諸佛歡喜
八、 念心不散
九、 叁昧現前
十、 往生淨土
一、 能排睡眠
大衆共修當下,佛號聲嘹亮,假使來參加共修法會的人,念佛念到身心疲憊,心裏有睡眠之念,由于嘹亮佛號之故,可震醒睡眠之念,因而繼續與大衆共修下去,是名能排睡眠。
二、 天魔驚怖
大衆精進共修,佛號宏偉,其聲傳遍十方,他化自在天的天魔,聽到共修梵呗之聲,威德莊嚴,深怕魔子魔孫也被度化,各個超越叁界(梵語trayo dhatavah),減少魔眷屬.心生驚怖,是名天魔驚怖。
叁、 聲遍十方
大衆人多,共修佛號自然宏亮,唱誦經偈與佛號,即可傳遍十方,是名聲遍十方。
四、 叁塗息苦
叁塗就是地獄(梵語naraka)、餓鬼(梵語preta)、畜牲(梵語tiryagyoni)是也。叁塗亦稱叁惡道,是造惡業所感召的果報。
由于大衆共修威德之下,唱誦梵呗之聲非常莊嚴,威德不可思議,可傳遍叁塗之處,普令叁塗之苦,得到暫時離苦。
過去有一位出家師父,在某一夜晚,安板(出家生活,到夜晚九點許,必須入寢,因而敲打鍾鼓以安息)之際,原則上是一佛號一敲鍾一頂禮,如是循環叁遍,當他稱念到第二遍的時候,上下禮佛,致使袈裟有點淩亂,因此,回頭欲將袈裟(梵語kasaya)調整之剎那,突然看見背後有數不盡的鬼道衆生,也隨同他一起禮佛;有斷頭者、有失去手臂者、有少一條腿者,男女老幼不分,眼見一片人海,如是起伏上下,心懷虔誠忏悔之心,與這位出家師父一起拜,直到敲鍾安板結束,這群孤魂野鬼才逐漸消散于大殿之外。
爲何鬼道衆生也來禮佛呢?因爲唱念當下,有緣的鬼道衆生,也能聽到出家師父唱念佛號,善根大展流露,循聲而至,因此,師父禮佛,鬼道衆生,也跟隨禮佛。
鬼道是不理想的,佛門稱叁塗之一,在幽冥界受苦受難,一旦有緣分聽到誦念經典或佛號,鬼道衆生心生歡喜,善根流露,踴躍而至,因而禮佛聽法,就如此種下善因,若善果成熟,很快就可超生叁善道,離開苦難的鬼道。
五、 外聲不入
大衆共修,勇猛精進,攝心念佛,聲聲由耳入,能達到這種境界,稱之叁到,何爲叁到?就是心到、口到、耳到。念佛能叁道成就,外面一切聲音,自然外聲不入,幹擾不了念佛共修者的心境,已能攝伏聲塵故,稱之外聲不入。
六、 勇猛精進
理念上能突破邪見,安住正法,發大誓願,爲了生死,證悟菩提而努力,是故,念佛(梵語buddhanusmrti)共修可得勇猛精進之殊勝,妄想不生,念心不亂,是名勇猛精進。修到者能勇猛精進,不爲逆境所逼惱,一心念佛,共修奮勇,往生淨土必得。
七、 諸佛歡喜
大聲念佛,共修精進,能得外聲不入,攝伏妄想,令心清淨無染;諸佛看到衆生如此勇猛精進,爲了生死(梵語samsara),爲證菩提(梵語bodhi),當然諸佛歡喜,諸佛贊歎哩!
八、 念心不散
大衆勤修精進,佛號不斷,能念之心,始終守護佛號,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佛一如,如是而念,可得不散之境。
念佛者若不能攝伏妄心,而口念彌陀,心卻散亂,縱然喉嚨喊破也枉然!
九、 叁昧現前
叁昧(梵語samadhi)又名叁昧耶,或稱叁摩地,華譯爲正定,即離諸邪念,把心安住于一境,而不散亂的意思。
在大衆念佛,共修進道過程,佛號聲音特別嘹亮,容易提起精神,抖擻意志,叁業貫注于佛前,叁業則清淨,叁昧也同一時成就,大聲念佛有如是功德,是名叁昧現前。
十、 往生淨土
大衆共修念佛(梵語buddhanusmrti),彼此佛號,互爲相應,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換句話說,假使你精神松弛,在妄想中,而我大聲念佛,你馬上會振作起精神,而不再有松弛妄想之心;同樣的理由,假使我疲憊妄念紛飛,心不在焉,承蒙你大聲念佛之故,我會即刻清醒過來。
大聲念佛有這麼大的好處,我們應該勤念佛號,並且踴躍參與共修法會,在共修法會中,得到無量功德與利益,何以得知?因爲念佛力量大,威德難思議,句句聲聲貫入耳內,聽得一清二楚,明明朗朗,能念所念雙泯,叁昧現前,叁昧一旦現前,往生淨土必成。
勤修淨土法門者,念佛是必然的,不但是必然的,同時要念得純熟,達到一心不亂(梵語aviksipta-citta)的境界,甚至念到見佛現前,憑此一心不亂境界,即可往生淨土。
般若叁昧經雲:『如見佛現前,了得唯心所現,發願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梵語Sukhavati)。』
綜合以上所敘述的幾點,就可以一目了然,法王講堂創立的動機與宗旨,無非欲令佛教振興,讓佛教更光輝更燦爛,因而不至于誤解佛教,誹謗佛教。
佛教的興盛與衰敗,佛門四衆弟子都有責任來扶助與推動,佛教是大家的,是整體性的,不是一人或少數人的,既然如此,我們不要有袖手旁觀的態度。
爲了佛教,爲了衆生,佛門四衆弟子應該提起爲教爲法的精神,如曆代高僧大德,護教而殉身,義不容辭,縱然赴湯蹈火,絕不臨陣退縮,勇往直前,擁護正法,不達終程,絕不罷休!
今生此世既然已覺悟,就不必再猶豫不決,盡此一報身,來奉獻佛教,莊嚴佛教,使如來正法,能發揚光大,普照大地,讓無量無邊一切衆生,都能普聞如來正法,依正法而進修,因進修得以證悟無上菩提,若如是而爲,是名佛弟子,不愧是叁寶弟子。
人活在世間,只是一口氣的存在,這口氣珍貴無比,是生命的原動力,我們爲什麼不珍惜這口氣,花一點時間來認識佛教呢?爲什麼不珍惜這口氣,花一點時間來做解脫生死的事業呢?
使我聯想到古德曾經說過幾句話,禁不住,悲從心起。
古德雲:『舉世盡從忙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修,莫待老來方學道,孤魂多是少年人。』
我深深有感于此,所以,有生之年,一心一意不忘初衷,我喜歡修行,也喜歡度衆生,可惜,我的生命,不知能讓我活多久?
有時候我會哭,哭我修行尚未證果,深怕輪回;有時候也爲別人哭一哭,哭別人廣造一切惡業,不得覺醒,始終漂流叁寶門外而不自覺。
從小到大,從未學佛到學佛,從學佛到出家,出家到現在已有十余年,這前前後後的影塵,有快樂、有痛苦、有心酸、有喜悅、有淚痕、有如意、有不如意,說不盡,道不完,這一連串的往事,追不回,頂多只能構成影塵回憶。
我一向過著隨緣的生活,緣的好與壞,是個人福報問題,不要勉強它,也不要放縱它,如此隨遇而安!
佛經曾雲:『緣來勿拒,緣去勿留,緣來勿喜,緣去勿悲。』
我能活多久!就算活多久,隨緣而來,又隨緣而去!就像河流中的一片樹葉,隨波逐浪,在水面上漂浮著,隨著水波往低處流,直到大海;這片樹葉,什麼時候要沈下水底,無人可知!我的生命旅程,活在這世間長或短,亦複如是。
《影塵回憶》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