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邪见是三界内有为生灭法,染尘沾相之法,不得解脱之法,是堕落沉沦之因,我佛门弟子,不得不慎!
佛遗教经云:『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
这段经文阐述更清楚,占相吉凶,卜卦算命,抽签丢杯筊,拜外道鬼神,称之邪命,与正法不相应,始终不得证悟菩提。我们在学佛过程,佛经是一面很好的宝镜。
法王讲堂创立的宗旨,要令正法树立,这一连串邪见与邪命,不得在讲堂存在,毕竟,邪见与邪命将会毒害人类思想,很严重障碍法身慧命的开发与复活,朝此方向而为,普令正法久住人间。
举办大专佛学讲座与斋戒学会
大学与专科学校,承蒙国家逐渐文明与开发,学校设有佛学社,让学生课余有活动的空间(去处),全国上下大专学生,在学校曾经参与佛学社活动,往往进进退退,难免受环境与学业所影响。
至于大专毕业之后,有些人善根成熟,因而出家修行,继续探求佛法,以求证悟;但有些人,大专毕业后,为寻求事业,踏入社会工作,学佛的道心,易低落忘怀,毕竟,为了事业为了家庭,实在太忙碌啦!亲近三宝的因缘逐渐舍弃,甚至忘记了什么是三宝?
佛门有句名言:『学佛三年,佛在眼前;学佛六年,佛在虚空;学佛十年,佛在西天。』
这几句话很有道理,刚学佛之时,道心坚深不动摇,勇猛精进,如佛在眼前一般,与佛同在;再学佛一段时间,不能精进道业,受外境所逼恼,心性杂乱,不能安住在佛法中,逐渐舍离佛法,如佛在天空,与佛有点距离;接着,再隔十多年之后,被五欲六尘所转,不得自在,心地恍恍惚惚,信心退堕,徘徊三宝门外,越学越远,心中无佛的观念,如佛在西天。
佛门又有一句名言:『学佛如初,成佛有余;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
这话道尽学佛者的心声,是一面最真诚的写照。学佛者若能用功修行,勇往不退,奋发图强,心保持当初发心坚固意念,如此而实践佛道,要成就无上佛道,足足有余。
相反的,若学佛当初,发大道心,勇猛一阵子,固然很可贵,但是无法贯彻始终,后来遭遇顺道之境,被世间尘埃所动摇,五欲六尘所牵绊,于是,又退堕千丈,岂不是有头无尾!甚可怜悯!
华严经云:『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难得若一若二,住不退转(梵语avinivartaniya)。』
由这经文的明训,我们应该有所警愓,发心发到底,才能成佛;路要走就走到底,才能抵达终程。
讲堂每年寒暑假,将举办大专佛学讲座,与斋戒学会,普令大专同学与教师们,能够深入正见佛陀解脱之道,因而共同推动*轮,对自己而言,可自度自利,以期证悟菩提(梵语bodhi);对他人而言,可度人利他,因而普遍性影响社会国家,让佛法深入各阶层,使社会人士都能普遍得闻正法,因而修道,因修道而证道,是名功德无量!
定期弘法
定期弘法是必然需要的,道场若无弘法利生,如来正法焉能普闻
便成空有其相,而无实际。
法王讲堂创立的宗旨,将举办定期弘法,让佛门四众弟子,各个皆有因缘听闻正法,熏习正法,依正法而勤修,最后,必得实证正法,因而同登正觉彼岸。
佛门弟子往往四处参访,东奔西跑,参了一大堆佛法,当逆境现前之际,莫衷一是,束手无策,实在很可怜!甚至到处参访,参访了十多年,对佛法根本教义,还摸不到边缘,漂流正法之外,抓到一些权教枝末,谈神通、求感应、保佑平安,始终周旋不出。
一辈子将过去了,对如来正法,亦然不能深入透彻,内心充满迷惑,就这样迷迷糊糊往生了,诸位同参道友们!这岂不是很可悲吗?
讲堂创立将后,可令四处参访而不得根本教义者,乃至佛门中的流浪客,有所归依,有所导航,有所觉悟,有所终程。
佛学研习
佛法要深入,除了自己钻研经教之外,还必须广学多闻,由听经闻法中得到佛法真谛,为了要更深入理解,就有必要学佛研习的课程。依此课程更上一层楼,因而深入法义。
般若经云:『若能知缘起(梵语pratitya-samutpada),是名知空(梵语sunya)者;若能知空者,是名知涅槃(梵语nirvana);若能知涅槃,是名佛弟子。』
佛法的探求,从缘起着手,由浅入深,由狭而广,由偏而圆,如是渐增渐入,终究必得涅槃。
讲堂创立将后,佛学研习是必要的,研习佛法,可令人由邪见中得正见,由迷得悟,由苦得乐,由浅入深,由狭而广,由偏而圆,由贡高我慢之心转变成平等之心,乃至转凡入圣。佛学研习有如是殊胜,所以,法王讲堂将后必然如是而为,以利益诸大善信。
法会共修
研究佛法,深入经藏,知见已能贯通,不是如此就罢事了,紧接着就必须切实修行,因悟而修,因修而证;若知见通达,而不肯虚心修行,终不得菩提。
执理废事,光说不练,说食数宝,还是漂流在三宝门外,与生死了无痛痒,与涅槃毫无相干。
的确佛门弟子,多少有如是弊病,甚至严重者,竟然学佛五、六年还不归依,始终执理废事,自作聪明,反被聪明误,此辈来学佛者,其数甚多,曾经有一位居士来讲堂找我,问我许多佛学问题,他的态度很贡高我慢,我如法一一解答,为他解除内心的疑惑,当下法喜充满,最后结束前,我问他一件事情:
我问:『请问这位大德!您学佛多久啦?您归依的上人是谁?』
他连忙摇头挥手说:『师父啊!很惭愧,我学佛到目前已十几年,找不到一位善知识,也找不到有缘的师父可归依。』
我听了这些话,差一点就晕倒,这位居士那股强而有力贡高我慢之心,他自己不得而知。
我问:『台湾有很多高僧大德,四众云集,德高望重者何其多!您还找不到师父可归依,你实在很伟大,很了不起.可见你就是佛来示现吧!』
他说:『不是,不是,罪过罪过!我不是佛来示现的,我以为心好就好了,有归依没归依都一样,没有做坏事,自性自有三宝,归依什么!归依自性三宝就好了!』
我说:『你肚子饿的话,要不要吃饭?』
他说:『当然要吃饭呀!不吃饭肚子会饿!』
我说:『没错!肚子饿一定要吃饭,不吃饭肚子一定饿,假使光说肚子饿而自己不吃饭的话,肚子会饱吗?』
他连忙回答说:『光说不吃,绝对不能饱!』
我说:『谁说光说不吃不能饱?不但能饱,而且吃了反而不饱,不但不饱,反而肚子饿得不得了。』
他说:『这怎么可能呢?吃饭肚子饱,不吃饭肚子饿,这才是理所当然;怎么让我想不通呢?又好象不对劲!』
我说:『这位大德啊!答案你自己已说出来了,假使对佛法没有正见,又不肯低声下气请问佛法,凭自己小聪明就想死辩,这是没有智慧的抉择,为智者所怜悯!
刚才我故意依你错误的口气而说,无非要让你觉悟,不可执理废事,幸好你反应的快,能够觉醒过来,不然的话,不知道要执迷不悟多少劫?』
他说:『很感谢师父的指点迷津,让我心开意解,今天我才恍然大悟,过去的观念是错误的,自己执理废事而不能自觉,是最可悲的。』
我说:『佛法是圆满的,不可以偏概全,不但不可执理废事,更不可执事废理;要明白,理中有事,事中有理,理事无碍。众生可怜!往往偏执一边,一旦偏执一边,当下就失去佛法本质,你明白吗?
肚子饿,嘴巴说吃饭,始终没吃饭,是绝对不能饱的,假使能饱,叫做胡闹,也叫做胡扯,不妨称为说谎话的人。
同样的理由,信佛学佛,要做个佛门三宝弟子,而不肯归依三宝,硬性执理废事,坚持到底,如此一来,不能构成名副其实三宝弟子的条件,问他是否三宝弟子?是问他是否有归依三宝否?有归依三宝者,方可堪称佛门三宝弟子;若无归依三宝者,不能堪称佛门三宝弟子。』
基于上面实例,可让佛弟子有所省思,学佛者的观念,若偏激、若邪见、若贡高,将会带来不良的果报。
楞严经云:『因(梵语hetu)地不真,果(梵语phala)召迂曲。』
如同火车头越轨,其余车厢必定脱轨无疑。所以,佛门四众弟子,在学佛过程,亲近善知识非常重要;佛陀启示我们,要时常发大誓愿,于生生世世,常亲近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不舍善知识,毕竟,善知识可教导我们出离生死苦海,解脱三界。
正知正见不能提起,学佛就免谈了,因为开悟证果,就是正知正见的引导,因而趋向菩提;相反的,假使修行邪知邪见,欲证成菩提,遥遥无期,终无是处。
法王讲堂创立的宗旨,要让佛门四众弟子,能正见佛法出世解脱之道,远离一切邪见,普得正法,依正法而修证。共修法会的性质,在实践门下功夫,以求得实证为要。
假使佛法贯通,知见正确,这时候就需要死心塌地修行,修行的环境非常重要,讲堂将设立良好的修行环境,无非让佛门四众弟子,有个好环境可进修,使大众道业有所成就,早登彼岸。
人心往往是懈怠的,易被外境所转,共修有无量功德与利益,何以得知?因为共修当下,佛号声很响亮,能震醒参与共修者的睡眠心,并有摄伏妄想的威德力,同时,也能令大众起庄严道心,使无量劫的菩提善根大展流露,因而忏悔轻重之罪,业障(梵语karmavarana)一旦脱落,菩提自性必然彰显。
业报差别经,记载高声念佛可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分别如下:
…
《影尘回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