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邪見是叁界內有爲生滅法,染塵沾相之法,不得解脫之法,是墮落沈淪之因,我佛門弟子,不得不慎!
佛遺教經雲:『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曆數算計,皆所不應。』
這段經文闡述更清楚,占相吉凶,蔔卦算命,抽簽丟杯筊,拜外道鬼神,稱之邪命,與正法不相應,始終不得證悟菩提。我們在學佛過程,佛經是一面很好的寶鏡。
法王講堂創立的宗旨,要令正法樹立,這一連串邪見與邪命,不得在講堂存在,畢竟,邪見與邪命將會毒害人類思想,很嚴重障礙法身慧命的開發與複活,朝此方向而爲,普令正法久住人間。
舉辦大專佛學講座與齋戒學會
大學與專科學校,承蒙國家逐漸文明與開發,學校設有佛學社,讓學生課余有活動的空間(去處),全國上下大專學生,在學校曾經參與佛學社活動,往往進進退退,難免受環境與學業所影響。
至于大專畢業之後,有些人善根成熟,因而出家修行,繼續探求佛法,以求證悟;但有些人,大專畢業後,爲尋求事業,踏入社會工作,學佛的道心,易低落忘懷,畢竟,爲了事業爲了家庭,實在太忙碌啦!親近叁寶的因緣逐漸舍棄,甚至忘記了什麼是叁寶?
佛門有句名言:『學佛叁年,佛在眼前;學佛六年,佛在虛空;學佛十年,佛在西天。』
這幾句話很有道理,剛學佛之時,道心堅深不動搖,勇猛精進,如佛在眼前一般,與佛同在;再學佛一段時間,不能精進道業,受外境所逼惱,心性雜亂,不能安住在佛法中,逐漸舍離佛法,如佛在天空,與佛有點距離;接著,再隔十多年之後,被五欲六塵所轉,不得自在,心地恍恍惚惚,信心退墮,徘徊叁寶門外,越學越遠,心中無佛的觀念,如佛在西天。
佛門又有一句名言:『學佛如初,成佛有余;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
這話道盡學佛者的心聲,是一面最真誠的寫照。學佛者若能用功修行,勇往不退,奮發圖強,心保持當初發心堅固意念,如此而實踐佛道,要成就無上佛道,足足有余。
相反的,若學佛當初,發大道心,勇猛一陣子,固然很可貴,但是無法貫徹始終,後來遭遇順道之境,被世間塵埃所動搖,五欲六塵所牽絆,于是,又退墮千丈,豈不是有頭無尾!甚可憐憫!
華嚴經雲:『無量無邊衆生發菩提心,難得若一若二,住不退轉(梵語avinivartaniya)。』
由這經文的明訓,我們應該有所警愓,發心發到底,才能成佛;路要走就走到底,才能抵達終程。
講堂每年寒暑假,將舉辦大專佛學講座,與齋戒學會,普令大專同學與教師們,能夠深入正見佛陀解脫之道,因而共同推動*輪,對自己而言,可自度自利,以期證悟菩提(梵語bodhi);對他人而言,可度人利他,因而普遍性影響社會國家,讓佛法深入各階層,使社會人士都能普遍得聞正法,因而修道,因修道而證道,是名功德無量!
定期弘法
定期弘法是必然需要的,道場若無弘法利生,如來正法焉能普聞
便成空有其相,而無實際。
法王講堂創立的宗旨,將舉辦定期弘法,讓佛門四衆弟子,各個皆有因緣聽聞正法,熏習正法,依正法而勤修,最後,必得實證正法,因而同登正覺彼岸。
佛門弟子往往四處參訪,東奔西跑,參了一大堆佛法,當逆境現前之際,莫衷一是,束手無策,實在很可憐!甚至到處參訪,參訪了十多年,對佛法根本教義,還摸不到邊緣,漂流正法之外,抓到一些權教枝末,談神通、求感應、保佑平安,始終周旋不出。
一輩子將過去了,對如來正法,亦然不能深入透徹,內心充滿迷惑,就這樣迷迷糊糊往生了,諸位同參道友們!這豈不是很可悲嗎?
講堂創立將後,可令四處參訪而不得根本教義者,乃至佛門中的流浪客,有所歸依,有所導航,有所覺悟,有所終程。
佛學研習
佛法要深入,除了自己鑽研經教之外,還必須廣學多聞,由聽經聞法中得到佛法真谛,爲了要更深入理解,就有必要學佛研習的課程。依此課程更上一層樓,因而深入法義。
般若經雲:『若能知緣起(梵語pratitya-samutpada),是名知空(梵語sunya)者;若能知空者,是名知涅槃(梵語nirvana);若能知涅槃,是名佛弟子。』
佛法的探求,從緣起著手,由淺入深,由狹而廣,由偏而圓,如是漸增漸入,終究必得涅槃。
講堂創立將後,佛學研習是必要的,研習佛法,可令人由邪見中得正見,由迷得悟,由苦得樂,由淺入深,由狹而廣,由偏而圓,由貢高我慢之心轉變成平等之心,乃至轉凡入聖。佛學研習有如是殊勝,所以,法王講堂將後必然如是而爲,以利益諸大善信。
法會共修
研究佛法,深入經藏,知見已能貫通,不是如此就罷事了,緊接著就必須切實修行,因悟而修,因修而證;若知見通達,而不肯虛心修行,終不得菩提。
執理廢事,光說不練,說食數寶,還是漂流在叁寶門外,與生死了無痛癢,與涅槃毫無相幹。
的確佛門弟子,多少有如是弊病,甚至嚴重者,竟然學佛五、六年還不歸依,始終執理廢事,自作聰明,反被聰明誤,此輩來學佛者,其數甚多,曾經有一位居士來講堂找我,問我許多佛學問題,他的態度很貢高我慢,我如法一一解答,爲他解除內心的疑惑,當下法喜充滿,最後結束前,我問他一件事情:
我問:『請問這位大德!您學佛多久啦?您歸依的上人是誰?』
他連忙搖頭揮手說:『師父啊!很慚愧,我學佛到目前已十幾年,找不到一位善知識,也找不到有緣的師父可歸依。』
我聽了這些話,差一點就暈倒,這位居士那股強而有力貢高我慢之心,他自己不得而知。
我問:『臺灣有很多高僧大德,四衆雲集,德高望重者何其多!您還找不到師父可歸依,你實在很偉大,很了不起.可見你就是佛來示現吧!』
他說:『不是,不是,罪過罪過!我不是佛來示現的,我以爲心好就好了,有歸依沒歸依都一樣,沒有做壞事,自性自有叁寶,歸依什麼!歸依自性叁寶就好了!』
我說:『你肚子餓的話,要不要吃飯?』
他說:『當然要吃飯呀!不吃飯肚子會餓!』
我說:『沒錯!肚子餓一定要吃飯,不吃飯肚子一定餓,假使光說肚子餓而自己不吃飯的話,肚子會飽嗎?』
他連忙回答說:『光說不吃,絕對不能飽!』
我說:『誰說光說不吃不能飽?不但能飽,而且吃了反而不飽,不但不飽,反而肚子餓得不得了。』
他說:『這怎麼可能呢?吃飯肚子飽,不吃飯肚子餓,這才是理所當然;怎麼讓我想不通呢?又好象不對勁!』
我說:『這位大德啊!答案你自己已說出來了,假使對佛法沒有正見,又不肯低聲下氣請問佛法,憑自己小聰明就想死辯,這是沒有智慧的抉擇,爲智者所憐憫!
剛才我故意依你錯誤的口氣而說,無非要讓你覺悟,不可執理廢事,幸好你反應的快,能夠覺醒過來,不然的話,不知道要執迷不悟多少劫?』
他說:『很感謝師父的指點迷津,讓我心開意解,今天我才恍然大悟,過去的觀念是錯誤的,自己執理廢事而不能自覺,是最可悲的。』
我說:『佛法是圓滿的,不可以偏概全,不但不可執理廢事,更不可執事廢理;要明白,理中有事,事中有理,理事無礙。衆生可憐!往往偏執一邊,一旦偏執一邊,當下就失去佛法本質,你明白嗎?
肚子餓,嘴巴說吃飯,始終沒吃飯,是絕對不能飽的,假使能飽,叫做胡鬧,也叫做胡扯,不妨稱爲說謊話的人。
同樣的理由,信佛學佛,要做個佛門叁寶弟子,而不肯歸依叁寶,硬性執理廢事,堅持到底,如此一來,不能構成名副其實叁寶弟子的條件,問他是否叁寶弟子?是問他是否有歸依叁寶否?有歸依叁寶者,方可堪稱佛門叁寶弟子;若無歸依叁寶者,不能堪稱佛門叁寶弟子。』
基于上面實例,可讓佛弟子有所省思,學佛者的觀念,若偏激、若邪見、若貢高,將會帶來不良的果報。
楞嚴經雲:『因(梵語hetu)地不真,果(梵語phala)召迂曲。』
如同火車頭越軌,其余車廂必定脫軌無疑。所以,佛門四衆弟子,在學佛過程,親近善知識非常重要;佛陀啓示我們,要時常發大誓願,于生生世世,常親近善知識(梵語kalyanamitra),不舍善知識,畢竟,善知識可教導我們出離生死苦海,解脫叁界。
正知正見不能提起,學佛就免談了,因爲開悟證果,就是正知正見的引導,因而趨向菩提;相反的,假使修行邪知邪見,欲證成菩提,遙遙無期,終無是處。
法王講堂創立的宗旨,要讓佛門四衆弟子,能正見佛法出世解脫之道,遠離一切邪見,普得正法,依正法而修證。共修法會的性質,在實踐門下功夫,以求得實證爲要。
假使佛法貫通,知見正確,這時候就需要死心塌地修行,修行的環境非常重要,講堂將設立良好的修行環境,無非讓佛門四衆弟子,有個好環境可進修,使大衆道業有所成就,早登彼岸。
人心往往是懈怠的,易被外境所轉,共修有無量功德與利益,何以得知?因爲共修當下,佛號聲很響亮,能震醒參與共修者的睡眠心,並有攝伏妄想的威德力,同時,也能令大衆起莊嚴道心,使無量劫的菩提善根大展流露,因而忏悔輕重之罪,業障(梵語karmavarana)一旦脫落,菩提自性必然彰顯。
業報差別經,記載高聲念佛可得十種功德,何等爲十?分別如下:
…
《影塵回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