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影塵回憶▪P3

  ..續本文上一頁晚課?心裏無知!我那時候,鼓起勇氣走進大殿,站在適當位子,師父們唱誦經偈很莊嚴(梵語vyuha)而且脫俗肅穆,一陣又一陣的梵音之聲,每一聲一句都貫入我的耳內,我雖然不會唱誦梵呗,聽了這幽雅脫俗的唱念,當時,我情不自禁的流下淚珠,又加上我雙眼望著叁尊佛像,那叁尊佛像莊嚴殊勝,在無形中,整個情緒被佛的莊嚴相所攝伏,不知不覺,哽咽哭泣,深怕人知,獨自溜出外面,大哭一場,現在我才明白,這種現象,就是佛門所謂的善根大展流露。

  

  第一次踏入佛門,進了大雄寶殿參加晚課,當下的哽咽哭泣,這就是佛門所謂的善根大展流露,善根的存在,不是這輩子才有,已曾無量世前就有種下善根之因,今生有機緣再度遇到叁寶(梵語tri-ratna),遇到佛寺的點點滴滴之事,心生歡喜,善根當下流露,得未曾有,能把過去世所種之善根再度鈎引出來,揭發出來,讓這未成熟的善根,繼續萌芽、開花、結果。

  

  當天晚上公布七點半要講經,主講法師是上樂下果老和尚,講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那天晚上七點半准時開講,由幾位法師信徒迎請和尚升座,老和尚身著大紅祖衣,很穩健的步伐,徐徐升座,威儀十分莊嚴。法會開場先唱香贊,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以及開經偈,而後老和尚開始宣揚金剛經,聲音宏亮,義理分析細膩,段落分明,和尚弘法神情灑脫自在,铿锵有力,據理而說,如瓶瀉水,淘淘不絕,辯才無礙,又如湧泉似的流露出清淨妙法,使臺下的聽衆,聽得法喜充滿,各個皆由煩惱之心轉變爲清涼之心;由迷妄之心轉變爲正覺之心;由痛苦之心轉變爲快樂之心;由千千結之心轉變爲心開解之心。

  

  老和尚的慈悲與辯才,莊嚴的神情,一一流露在無數的佛門四衆眼前,我在那時刻,聽得很入神,津津樂道,內心相當甯靜,分分秒秒都相當快樂,在這種善根流露的當下,我默默的向十方諸佛,莊嚴的叁寶,發大誓願:誓願雲:『弟子有緣聽聞如來正法,如貧得寶,如暗遇明,如獲歸程,轉迷爲悟,受用無盡,法喜充滿,得未曾有,將後因緣具足,要剃度出家(梵語pravajya)身披袈裟,辦如來事,一心作沙門(梵語sramana),爲上求佛道而努力,爲下化衆生而立願;衆生之苦,如我之苦;衆生輪回生死,如我輪回生死,彼此無有距離,度衆生所有一切艱難,從中不生怨言,不說一句疲勞之語,直到一切衆生解脫生死,得證菩提,我願方盡,十方叁寶爲證,阿彌陀佛!』

  

  誓願發完,由衷的法喜,這點心願是我將後出家的泉源,也是原動力,也是我無量劫前的菩提聖因,今生遇到叁寶,又再度萌芽與發展下去而己!

  

  時間分分秒秒過去,只覺得一剎那間,一個半小時的講經法會,即時結束,如是好幾天的弘法,把佛法闡揚得讓信衆心服口服,大家都發菩提心(梵語bodhi-citta),行菩薩道(梵語bodhisattva-carya)的願力更加堅固,每天將弘法之功德,普遍回向莊嚴淨土,回向一切衆生,離苦得樂,乃至破迷啓悟,共登覺悟彼岸。

  

   上樂下果老和尚善講金剛經,他在中國大陸大江南北四處講經,乃至來臺灣廣度衆生,幾乎開講金剛經這一部,所以,佛教界的大德們,尊稱老和尚爲金剛和尚。

  

  老和尚本身五官端莊,容貌飽滿,宣揚佛法之際,句句流露出菩薩的心腸,他時常提及修行者,若能與金剛經的教義相應,必定成佛足足有余,因爲,金剛經是一部般若空慧的聖典,能令修行者,了知世間一切諸法空無自性,畢竟不可得,如幻如化故!

  

  如來說空的道理,有兩種含義:

  

  第一:是要大地一切衆生,能正覺諸法本來空性(梵語sunyata),了不可得故。

  

  第二:如來說空的道理,要令衆生破除內心的貪執諸法,衆生一向執著諸法的實在性,不知世間諸法空幻不實,因此,如來(梵語tathagata)廣說一切諸法空性,爲令衆生能破除執著故。

  

  基于這點重大教義,老和尚深知金剛經是佛門四衆弟子,必讀必備必行,乃至必證悟的聖典。

  

  自從那次聽老法師講經法會過後,我對佛法有更深的體會,菩提心(梵語bodhi-citta)也在那次講經法會,有更進一步的純熟,奠定將後我弘法的星星之火。

  

  當我懂事以來,第一次踏入佛門的感覺,就有這麼大的震撼,似乎得到了歸宿,入了佛門大殿,總覺得親切非常,如同迷途歸家一般的喜悅,內心深感慶幸能遇到佛法,曾經法喜充滿,而多次流露善根之淚,乃至不斷的發大誓願,要在今生此世好好修行,不得空過歲月,不得舍離叁寶,今生是最後的一生,窮生窮劫之輪回(梵語samsara),要在今生了辦,不得有來生投胎的意念,今生是最後的一世,所以這一生是生死輪回關鍵所在,不得馬虎,不可懈怠,乃至不斷的發大誓願,要今生就成就出家大事,爲辦生死而奮鬥,爲度化窮窮無盡衆生而立志。

  

  這是我第一次踏入佛門的感覺,同時,立誓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結果每一個願,都能逐漸的成就,這不愧是佛門所說的,有願必成,願是果的原動力,展現出一連串的事實,種如是因,必成如是果的見證。

  

  歸依叁寶

  

   聽完老和尚講經過後,我的善根時時刻刻常流露,人生無常(梵語anitya),世間危脆,更能引發我的覺悟。

  不久,我就歸依了叁寶,做爲佛陀在家佛門弟子,或許是善根流露原因,一旦歸依了叁寶,連連法喜充滿持續有一個多月之久,日夜不間幾斷的喜悅,腦海時常回憶起歸依恩師對我開示叁寶之義:『所謂叁寶者,就是佛寶(BUDDHA)、法寶(DHARMA)、僧寶(SAINKLESA)是也。

  

  歸依叁寶要以叁寶爲師,所謂歸依佛以佛爲師,歸依以法爲師,歸依僧以僧爲師,也就是說,歸依佛門有叁個對象,只歸依佛寶,不歸依法寶與僧寶,也不能構成歸依的條件。

  

  同樣的理由,假使僅歸依法寶,不同時歸依佛寶與僧寶,也不能構成實質的叁寶弟子;若歸依僧寶,而不歸依佛寶與法寶,也同樣不能堪稱名副其實的叁寶弟子。

  

  叁寶佛門弟子,一定要叁寶同時歸依,缺一不可,有如寶鼎,寶鼎是叁足鼎立,缺一足不但不穩定,同時,有垮下的危機;我佛門弟子,歸依叁寶實質本義,亦複如是。

  

  歸依師又繼續的開示叁寶之義,我佛門弟子,歸依叁寶之後,不得歸依天魔外道,應該一心一意安住在如來正法中,爲勤求出離生死而努力。

  

  千萬要記著:歸依在叁寶,實踐在叁寶,成就在叁寶;換句話說,離開叁寶的話,請問要歸依什麼東西?實踐什麼東西?成就什麼東西?所以說:『叁寶是佛門弟子所歸依之處。』

  

  成佛之道雲:『歸依處處求,求之遍十方,究竟歸依處,叁寶(梵語tri-ratna)最吉祥。』

  

  在我未出家前,恩師對我的開示,我都一一牢記在心底,不敢忘懷,所以,今天我能夠出家修行,我對歸依恩師,有莫大的懷念與感恩,我現在唯有好好修行,努力不懈的度化衆生,這樣一來,才能如實報答恩師,乃至他老人家對我的悲切與恩惠。

  

  自從我歸依叁寶之後,早晚定有功課,除了功課之外,我平時二六時中一律稱念佛號,佛寺裏若有法會,須要我幫忙的地方,一律義不容辭,比方:佛寺要講經,須要排桌子,我就很虔誠聽師父吩咐去做。

  

  大殿須要拖地板,我就一心一意拖地板,令大殿地板清淨光潔;法會期間,很多信徒到寺裏用過午餐,所留下未洗的碗筷,盤子與湯匙,我皆一一收下,邊洗碗筷邊念佛,越做越法喜,內心善根越流露,當下又種下更深的菩提善根,這叫做叁寶門中福好修,一文喜舍萬文收,功不唐捐。

  

  今生能歸依學佛,又能在叁寶門中廣行善事,乃過去生中就已種下無量善因,承蒙善因現前,與叁寶相遇,今生才有如此的福報哩!

  

  同樣的同理由,又可將今生的善果當因來培養福慧,如此,佛門叫做:以福培福,以慧培慧,福報將會廣大得不可思議,智慧(梵語jnana)亦不可思議,因爲,佛門就是福慧雙修的法門,福與慧圓滿,就是成就無上佛道的時候。

  

  我喜歡選擇一般人所不喜歡做的事,比方:廁所之類,廁所是最骯髒,最不清淨的地方,別人往往不喜歡清掃,而最喜歡在佛前擦佛桌,拖大殿地板,乃至擦拜墊等事。

  

  我知道我業障深重,沒有福報,智慧膚淺,所以,我最喜歡找廁所來做,清掃廁所最容易消業障,最好培福之處,但一般人卻不知道這個道理,清掃廁所功德與利益,幾乎被我得到了,我勇往去做,毫無猶豫,別人還不知不覺,甚至說我傻,說我愚昧無知,我自己懂得清掃廁所的道理,心裏有數,內心清楚無惑。

  

  諸位同參們!清掃廁所有兩種不可思議的功德:

  

  第一、能令衆生低聲下氣,降伏我慢,消除貢高我慢之心,普得內心平等故。貢高我慢之人,往往不易低聲下氣做清掃廁所的工作,高高在上,低不下頭,這種人如何來學佛呢?

  

  釋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證成佛道之後,隨著,王宮裏面有七位王子,也追隨佛陀出家修道,佛陀知道王子在王宮裏養尊處優,又是大富大貴,個性剛強,不易低聲下氣,因此,要學道就特別障礙,剛出家修行,免不了一時無法與大衆相處,自命清高,佛陀慈悲剛出家的七王子,就令王子清掃大衆用的廁所,以降伏貢高我慢之心,令貢高我慢之心能低聲下氣,如來一來,才能達到平等之心,就能與如來正法相應。

  

  同樣的理由,如果七位王子出家,仍然養尊處優,貢高我慢的話,怎麼能夠學佛入道呢?豈不是漂流在佛法之外,與…

《影塵回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性空世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