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晚课?心里无知!我那时候,鼓起勇气走进大殿,站在适当位子,师父们唱诵经偈很庄严(梵语vyuha)而且脱俗肃穆,一阵又一阵的梵音之声,每一声一句都贯入我的耳内,我虽然不会唱诵梵呗,听了这幽雅脱俗的唱念,当时,我情不自禁的流下泪珠,又加上我双眼望着三尊佛像,那三尊佛像庄严殊胜,在无形中,整个情绪被佛的庄严相所摄伏,不知不觉,哽咽哭泣,深怕人知,独自溜出外面,大哭一场,现在我才明白,这种现象,就是佛门所谓的善根大展流露。
第一次踏入佛门,进了大雄宝殿参加晚课,当下的哽咽哭泣,这就是佛门所谓的善根大展流露,善根的存在,不是这辈子才有,已曾无量世前就有种下善根之因,今生有机缘再度遇到三宝(梵语tri-ratna),遇到佛寺的点点滴滴之事,心生欢喜,善根当下流露,得未曾有,能把过去世所种之善根再度钩引出来,揭发出来,让这未成熟的善根,继续萌芽、开花、结果。
当天晚上公布七点半要讲经,主讲法师是上乐下果老和尚,讲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天晚上七点半准时开讲,由几位法师信徒迎请和尚升座,老和尚身着大红祖衣,很稳健的步伐,徐徐升座,威仪十分庄严。法会开场先唱香赞,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以及开经偈,而后老和尚开始宣扬金刚经,声音宏亮,义理分析细腻,段落分明,和尚弘法神情洒脱自在,铿锵有力,据理而说,如瓶泻水,淘淘不绝,辩才无碍,又如涌泉似的流露出清净妙法,使台下的听众,听得法喜充满,各个皆由烦恼之心转变为清凉之心;由迷妄之心转变为正觉之心;由痛苦之心转变为快乐之心;由千千结之心转变为心开解之心。
老和尚的慈悲与辩才,庄严的神情,一一流露在无数的佛门四众眼前,我在那时刻,听得很入神,津津乐道,内心相当宁静,分分秒秒都相当快乐,在这种善根流露的当下,我默默的向十方诸佛,庄严的三宝,发大誓愿:誓愿云:『弟子有缘听闻如来正法,如贫得宝,如暗遇明,如获归程,转迷为悟,受用无尽,法喜充满,得未曾有,将后因缘具足,要剃度出家(梵语pravajya)身披袈裟,办如来事,一心作沙门(梵语sramana),为上求佛道而努力,为下化众生而立愿;众生之苦,如我之苦;众生轮回生死,如我轮回生死,彼此无有距离,度众生所有一切艰难,从中不生怨言,不说一句疲劳之语,直到一切众生解脱生死,得证菩提,我愿方尽,十方三宝为证,阿弥陀佛!』
誓愿发完,由衷的法喜,这点心愿是我将后出家的泉源,也是原动力,也是我无量劫前的菩提圣因,今生遇到三宝,又再度萌芽与发展下去而己!
时间分分秒秒过去,只觉得一剎那间,一个半小时的讲经法会,即时结束,如是好几天的弘法,把佛法阐扬得让信众心服口服,大家都发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行菩萨道(梵语bodhisattva-carya)的愿力更加坚固,每天将弘法之功德,普遍回向庄严净土,回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乃至破迷启悟,共登觉悟彼岸。
上乐下果老和尚善讲金刚经,他在中国大陆大江南北四处讲经,乃至来台湾广度众生,几乎开讲金刚经这一部,所以,佛教界的大德们,尊称老和尚为金刚和尚。
老和尚本身五官端庄,容貌饱满,宣扬佛法之际,句句流露出菩萨的心肠,他时常提及修行者,若能与金刚经的教义相应,必定成佛足足有余,因为,金刚经是一部般若空慧的圣典,能令修行者,了知世间一切诸法空无自性,毕竟不可得,如幻如化故!
如来说空的道理,有两种含义:
第一:是要大地一切众生,能正觉诸法本来空性(梵语sunyata),了不可得故。
第二:如来说空的道理,要令众生破除内心的贪执诸法,众生一向执着诸法的实在性,不知世间诸法空幻不实,因此,如来(梵语tathagata)广说一切诸法空性,为令众生能破除执着故。
基于这点重大教义,老和尚深知金刚经是佛门四众弟子,必读必备必行,乃至必证悟的圣典。
自从那次听老法师讲经法会过后,我对佛法有更深的体会,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也在那次讲经法会,有更进一步的纯熟,奠定将后我弘法的星星之火。
当我懂事以来,第一次踏入佛门的感觉,就有这么大的震撼,似乎得到了归宿,入了佛门大殿,总觉得亲切非常,如同迷途归家一般的喜悦,内心深感庆幸能遇到佛法,曾经法喜充满,而多次流露善根之泪,乃至不断的发大誓愿,要在今生此世好好修行,不得空过岁月,不得舍离三宝,今生是最后的一生,穷生穷劫之轮回(梵语samsara),要在今生了办,不得有来生投胎的意念,今生是最后的一世,所以这一生是生死轮回关键所在,不得马虎,不可懈怠,乃至不断的发大誓愿,要今生就成就出家大事,为办生死而奋斗,为度化穷穷无尽众生而立志。
这是我第一次踏入佛门的感觉,同时,立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结果每一个愿,都能逐渐的成就,这不愧是佛门所说的,有愿必成,愿是果的原动力,展现出一连串的事实,种如是因,必成如是果的见证。
归依三宝
听完老和尚讲经过后,我的善根时时刻刻常流露,人生无常(梵语anitya),世间危脆,更能引发我的觉悟。
不久,我就归依了三宝,做为佛陀在家佛门弟子,或许是善根流露原因,一旦归依了三宝,连连法喜充满持续有一个多月之久,日夜不间几断的喜悦,脑海时常回忆起归依恩师对我开示三宝之义:『所谓三宝者,就是佛宝(BUDDHA)、法宝(DHARMA)、僧宝(SAINKLESA)是也。
归依三宝要以三宝为师,所谓归依佛以佛为师,归依以法为师,归依僧以僧为师,也就是说,归依佛门有三个对象,只归依佛宝,不归依法宝与僧宝,也不能构成归依的条件。
同样的理由,假使仅归依法宝,不同时归依佛宝与僧宝,也不能构成实质的三宝弟子;若归依僧宝,而不归依佛宝与法宝,也同样不能堪称名副其实的三宝弟子。
三宝佛门弟子,一定要三宝同时归依,缺一不可,有如宝鼎,宝鼎是三足鼎立,缺一足不但不稳定,同时,有垮下的危机;我佛门弟子,归依三宝实质本义,亦复如是。
归依师又继续的开示三宝之义,我佛门弟子,归依三宝之后,不得归依天魔外道,应该一心一意安住在如来正法中,为勤求出离生死而努力。
千万要记着:归依在三宝,实践在三宝,成就在三宝;换句话说,离开三宝的话,请问要归依什么东西?实践什么东西?成就什么东西?所以说:『三宝是佛门弟子所归依之处。』
成佛之道云:『归依处处求,求之遍十方,究竟归依处,三宝(梵语tri-ratna)最吉祥。』
在我未出家前,恩师对我的开示,我都一一牢记在心底,不敢忘怀,所以,今天我能够出家修行,我对归依恩师,有莫大的怀念与感恩,我现在唯有好好修行,努力不懈的度化众生,这样一来,才能如实报答恩师,乃至他老人家对我的悲切与恩惠。
自从我归依三宝之后,早晚定有功课,除了功课之外,我平时二六时中一律称念佛号,佛寺里若有法会,须要我帮忙的地方,一律义不容辞,比方:佛寺要讲经,须要排桌子,我就很虔诚听师父吩咐去做。
大殿须要拖地板,我就一心一意拖地板,令大殿地板清净光洁;法会期间,很多信徒到寺里用过午餐,所留下未洗的碗筷,盘子与汤匙,我皆一一收下,边洗碗筷边念佛,越做越法喜,内心善根越流露,当下又种下更深的菩提善根,这叫做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功不唐捐。
今生能归依学佛,又能在三宝门中广行善事,乃过去生中就已种下无量善因,承蒙善因现前,与三宝相遇,今生才有如此的福报哩!
同样的同理由,又可将今生的善果当因来培养福慧,如此,佛门叫做:以福培福,以慧培慧,福报将会广大得不可思议,智慧(梵语jnana)亦不可思议,因为,佛门就是福慧双修的法门,福与慧圆满,就是成就无上佛道的时候。
我喜欢选择一般人所不喜欢做的事,比方:厕所之类,厕所是最骯脏,最不清净的地方,别人往往不喜欢清扫,而最喜欢在佛前擦佛桌,拖大殿地板,乃至擦拜垫等事。
我知道我业障深重,没有福报,智慧肤浅,所以,我最喜欢找厕所来做,清扫厕所最容易消业障,最好培福之处,但一般人却不知道这个道理,清扫厕所功德与利益,几乎被我得到了,我勇往去做,毫无犹豫,别人还不知不觉,甚至说我傻,说我愚昧无知,我自己懂得清扫厕所的道理,心里有数,内心清楚无惑。
诸位同参们!清扫厕所有两种不可思议的功德:
第一、能令众生低声下气,降伏我慢,消除贡高我慢之心,普得内心平等故。贡高我慢之人,往往不易低声下气做清扫厕所的工作,高高在上,低不下头,这种人如何来学佛呢?
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证成佛道之后,随着,王宫里面有七位王子,也追随佛陀出家修道,佛陀知道王子在王宫里养尊处优,又是大富大贵,个性刚强,不易低声下气,因此,要学道就特别障碍,刚出家修行,免不了一时无法与大众相处,自命清高,佛陀慈悲刚出家的七王子,就令王子清扫大众用的厕所,以降伏贡高我慢之心,令贡高我慢之心能低声下气,如来一来,才能达到平等之心,就能与如来正法相应。
同样的理由,如果七位王子出家,仍然养尊处优,贡高我慢的话,怎么能够学佛入道呢?岂不是漂流在佛法之外,与…
《影尘回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