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P11

  ..續本文上一頁答:『生死輪回夠可怕了,發心工作,爲了解脫生死輪回之苦,怨言從何起?我要讓怨言生起也生不起,何有怨言之有?』

  

  請問老菩薩:『你那麼堅定信心,來學佛念佛,乃至在佛寺工作不休不停,什麼力量給你的?你能慈悲說幾句,布施給我聽聽嗎?』

  

  老菩薩答:『我智慧淺薄,不能說出很深的佛法,但是我絕對深信,諸佛是聖中聖,無量阿僧趾劫,從未打妄語,從未說謊話:種如是因,得如是果,是天經地義之事。我發心欲成佛是因,不間斷的念佛學佛,聽經聞法,乃至佛寺工作,皆是緣的助成,最後福慧圓滿,成就佛道,成就佛道當下就是果,這一連串的因緣果報給我力量,師父啊!你說是嗎?』

  

  我聽完老菩薩的這些話,內心深深的祝福她,一切如願,一切成就,恭禧她有如此的正知正見,難得甚難得,最後,我又問她幾句話:

  

  請問老菩薩:『你對自己往生淨土肯定嗎?』

  

  老菩薩答:『有凡夫就有聖人,有穢土就有淨土,有輪回就有解脫,有生死就有涅槃,一切的一切,都是相對待的;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普勸我們要殷勤發願,求生西方淨土,早求解脫,脫離輪回之苦,今生此世,有機緣得聞淨土法門,叁根普被,易行易入易成就,怎麼可以白白讓自己空過,虛度人生,又沈淪六道呢?豈不是很嚴重的對不起自已嗎?向前一步是極樂蓮池,退後一步是叁塗火坑。』

  

  就如此一般,與老菩薩對答叁十分鍾,總覺得她雖然字認識不多,但聽經聞法多了,發心工作多了,智慧自然現前,再加上無量劫前,她自己的善根大展流露,雙管齊下,一拍即成,對學佛念佛,發心工作,乃至求生西方淨土,不疑不惑,堅定不拔,道心勇猛,永不退轉。

  

  時間總是會過去的,人總是會老的,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十日,上午十點,黃靜女老菩薩,由于用功修行,勤念佛號,曾經有多次的感應事迹,今天修行有得,已能自知往生日期:

  

  她告訴她的大媳婦說:『媽媽學佛念佛,聽經聞法,在佛寺廣修福報,無非爲求生西方淨土而努力,佛是聖人,不會辜負我們的,我再七天後,西方叁聖就要慈悲接引我往生,媽媽在此預先告訴你們,知道嗎?』

  

  她的大媳婦聽了這一番話,整個人都愕住人,是好是壞,是真是假,不得由知,大惑不解,又驚又喜,心裏矛盾不堪;因爲,大媳婦也是佛教徒,半信半疑的,接受這一番話。

  

  隔了數日,第七天早上,黃靜女老菩薩很安然無事的,把身體沐浴完畢,穿上新衣服,穿上新的鞋子與襪子,外套就穿著海青一件,手拿著一0八顆的念珠,很自在的坐于藤椅上,手掏著念珠,喃喃念著佛號,令全家人集合圍繞其旁,請家人勿悲傷,不要哭泣,不要說傷心的話,往生是一件喜事,不要顛倒想。

  

  往生後八小時內,不得搬動,更換衣服,不可動用葷食祭拜,應以素食供奉,請出家師父來開示助念,一切皆以佛法儀式辦理後事,不得有違犯,時機已到,阿彌陀佛與聖衆,欲接引我往生淨土,我該走了,大家請保重!話一說完,老菩薩很安祥的,在大衆念佛聲中,徐徐自在而往生,與世永別。

  

  黃靜女老菩薩的往生,給佛教界,帶來一股震撼力,那就是,往生淨土的條件,不分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智是愚,是富是貴,是美是醜;只要能發大心精勤念佛,達到一心不亂,廣修福德因緣,那麼,往生淨土是絕對平等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往生去的;若能如是正見,是名正見往生,往生淨土必成,無可疑惑也。

  

  

  △△淨土法門叁根普被▽▽

  

  淨土法門者,縱然是大根機,大智慧,圓頓者,皆可勤修此一法門,因爲,淨土法門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歸宿;淨土法門者‧中智慧,偏缺者,皆可勤修此一法門,因爲,淨土法門是菩薩(梵語bodhisattva)、緣覺(梵語pratyeka-buddha)、聲聞(梵語sravaka)叁乘者的歸宿;淨土法門者‧屬于下根機,下智慧,愚癡者,亦可勤修此一法門,因爲,淨土法門是叁界六道衆生的歸宿。

  

  淨土法門上中下根機的人,一律皆普被,究竟之處,一路涅槃門,涅槃門即是淨土門,涅槃門即是淨土門,是故,叁世一切諸佛,苦口婆心,哀憫衆生,能勤修淨土法門,共登彼國。

  

  淨土就是禅,禅就是淨土,離淨土無禅,離禅無淨土,淨土與禅,正等無異,離淨土別有禅,此禅並非禅;離禅別有淨土,此淨土並非淨土,何以故?淨土即是清淨本性,禅亦是清淨本性,清淨本性何有二?有二即非本性,是故,無二之性,是名佛性,淨土與禅亦複如是。

  

  若能正見這道理,何有淨土與禅之別?我們要明白,究竟歸宿,無二無別,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正是此意。

  

  假使認爲禅不是淨土,此人乃诳妄無知,不能體解佛意,如何而說呢?因爲,禅就是自性清淨,自性清淨就是自性淨土;淨土不能離開自性,自性不能離開淨土,淨土與自性,正等無異,方便說是淨土,淨土何嘗不是自性,是故,離開自性別無淨土。

  

  總而言之,說禅非淨土,是邪見,說淨土非禅,是愚昧;說禅是上根機,頓教者所修,此人诳妄無知;說淨土是中下根機鈍根者所修,此人不明佛意,爲智者所憐愍,所同情!

  

  『淨土法門』,究竟極處,乃『常寂光淨土』是也,是諸佛法身所住,盡虛空,

  法界,無處不包,無處不

  ,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正如此意,淨土法門,深廣不可測,遙不可知,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共贊共宣淨土法門,如是百千劫,欲贊歎淨土法門,終不能盡。

  

  叁賢十聖亦然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由此可見,淨土法門之義,廣說略說,橫說豎說,總說不能盡,唯佛一人居淨土,所以說,淨土法門不可思議,殊勝莊嚴,乃四聖六凡之歸宿。

  

  若有人誹謗淨土法門,破壞淨土法門,其罪應墮地獄,受苦無量,如佛經所說,分別如下:

  

  雜集經雲:『誹謗念佛人,千劫墮泥犁地獄;若贊歎念佛人,滅

  身中百劫極重惡業。』

  

  大行和尚雲:『人不志心念佛,亦謗佛者,逐即謗法,直入阿鼻地獄(梵語Avici)中,受諸苦痛,無有出期。』

  

  如上面所說,贊揚淨土法門,其功德難思議;誹謗淨土法門,其罪惡亦不可思議,因此,正信佛門之弟子,不可不知,不可不謹慎,不得草率也。

  

  現在略舉四位大菩薩,欲往生西方淨土的發願文,供養諸位大德,諸大善信,分別恭錄如下:

  

  觀佛叁昧經,文殊菩薩偈雲:『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梵語Sukhav=ati)。』

  

  華嚴行願品‧普賢菩薩偈雲:『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雲:『最勝方便,專意念佛,即得往生,終無有退。』

  

  楞伽經‧佛告大慧雲:『大名德比丘,厥號爲龍樹,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梵語Sukhavati)。』

  

  上面所略舉的四大菩薩,皆一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欲面見阿彌陀佛,親近阿彌陀佛,聞佛說法,往生之際,能盡除一切障礙。其余諸大菩薩,修淨土法門者,無量無邊,枚不勝舉。

  

  法無高下,應機則宜,藥無貴賤,應病則良;如來一代聖教 廣說淨土法門,無非應大地一切衆生之心病而施設。

  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才說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衆生若無八萬四千煩惱,佛何用說八萬四千法門,所以說,佛所演說的一切法門,無非對治衆生的心病,衆生無心病,佛就不用說心藥啦!也就是說,衆生無煩惱,無心病,那豈不是衆生都全部成佛了嗎?成佛還要佛來教導嗎?不用啦!佛已經圓滿一切果德之聖人,皆得無學究竟位矣。

  

  淨土法門‧不論男女老少,僧俗二衆,不論富貴貧賤,智愚美醜,國王或乞丐,文武百官或庶民,空閑與忙碌,皆可一律平等共修淨土法門,勤求念佛,但能『一心不亂』,隨各人所念佛之功行大小,往生淨土之品位即有高低,念佛功行高,往生蓮花位即高,念佛功行薄弱,往生蓮花位即低,是故,生彼佛國土,蓮華分叁輩九品。

  世間上每一個人,都可以念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淨土,只要死心踏地而念佛,那麼,一切時,一切處,皆可自在自得而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梵語a=viksipta-citta),沒有一人不可往生淨土的。

  

  明朝蓮池大師‧乃淨土宗第八代祖師,把念佛法門,很普及于生活當中,把人的一生概括于念佛,念佛融注于人生,念佛與人生打成一片,水乳交融,不一不二;若如此一來,沒有一個人敢推卸責任不念佛,除非此人沒有善根,或邪知邪見,或對淨土法門迷惑無知,或懶惰懈怠,不然的話,沒有理由不念佛,如果自己沒有道理,又不肯念佛求生淨土,得解脫(梵語vimokso),免輪回,此人是糟蹋自己,令自己活生生的,又墮落于生死輪回中,動經塵劫,受無量苦,甚爲可憐,值得憐憫!

  

  現在分別恭錄如左,供給諸大善信,共參共修,敘述如下:

  

  若人富貴 受用現成 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 家小累小 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 宗祀得托 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 孤身自由 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 安受供養 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 免生恩愛 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 趁身康健 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 切近無常 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 光景無多 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 精神清利 正好念佛

  若人處閑 心無事擾 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 忙裏偷閑 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 逍遙物外 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 知是火宅 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 通曉淨土 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 別無所能 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 律是佛製 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 經是佛說 正好念佛

  若人參禅 禅是佛心 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 悟須佛證 正好念佛

  

  普勸世人,火速念佛,九品往生,華開見佛,見佛聞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來是佛。

  

  人人正好念佛,不分男女老少,年齡大小,智愚美醜,皆可念佛,畢竟人生無常,幻化了不可得,世間本是暫住,任憑你有多大權威勢力,亦然奈何不了無常的侵襲吞滅,財色名食睡,終歸烏有,貪戀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亦終歸于夢幻,貪也貪不得,得也得不住,住也住不了,了也未曾了,世間本是幻化了不可得的世界。

  

  浮生若夢,一切皆空,每個人都知道,也能說出道理,而終日卻在五欲六塵中,經營追求,從來都沒有醒悟過來,如此一日度一日,得過且過,麻木不仁,行屍走肉,了此殘生,甚爲可憐!

  

  得人身實在不容易,既然已得到人身,又虛浪人生,繼續沈迷紅塵夢境,造無量業,輪回(梵語sam=sara)六道,其苦無涯,若欲脫離此苦,即應萬緣放下,死心念佛,爲成就佛道,發願求生西方淨土,蒙佛接引,解脫輪回生死之苦,同登彼岸。

  

  最後‧願以『淨土法門』之緣分,普施法界一切有情,令法界一切有情,勤求出離生死苦海,發大勇猛心,死心踏地而念佛,以『一心不亂』(梵語avi=ksipta-citta)爲要旨,廣修無量福

  因緣,大家手牽著手,互相提攜,互相鼓勵,有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歸宿,于西方極樂世界再相逢!珍重!

  

  

  

  

  

  

《淨土法門》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業力不可思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