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上人佛書著作-業力不可思議
代序
民國七十七年十月間‧南國氣候‧乍涼還暖。
有一天,筆者在路邊看到一張海報:
上如下本法師將于本月份某某日,一連叁天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演講,講題爲『正法的分辨』。
久聞如本法師辯才無礙,過去的弘法講座,諸如在臺中慈善寺開示:『佛法對戒律的看法』,屏東中正藝術館開示:『學佛的認知與肯定』,以及在其他地方的開示:『出家的功德與利益』,『從學佛開始到歸依佛門的肯定』,『心地法門』‧‧‧‧‧等,據雲聽衆均是人山人海。
因爲筆者服務公職的關系,他的每一場精采『人生哲學』講座,均錯過機會,這次乃決定抽空『一親耳目』。
那幾天聆聽『如本』法師開示,心中法喜充滿,深感不虛此行,筆者返回工作崗位(按:筆者服務于高雄監獄,忝任科室主任),決定嘗試邀請他,看看能否莅臨宏法。
語雲:『火要照亮在黑暗的地方,雨要降在幹旱的所在』,監獄可說是最佳的弘法道場了,蒙如本法師的慈、悲、喜、舍,在百忙中,慨然允諾此『甘露法雨』之行,真是佛度有緣人。
十一月二日上午九時至十時叁十分,位于高雄縣大寮鄉的高雄監獄『教誨堂』內,座無虛席,約有叁百五十位受刑人,鴉雀無聲地靜心聆聽『如本』法師的開示,講題爲:『業力不可思議』。
在聽講中,偶爾傳出哄然掌聲,原來是法師的『如珠妙語』,贏得了『滿堂彩』。
當如本法師講到:『祇要凡人尚未證道,天下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時,臺下的『新生人』,更是掌聲不斷,乃在他們的心聲中,願意透過佛法的忏悔,將來出獄後,做個社會上的新生人,誠如法師所言:『化業力爲願力』也。
這一場九十分鍾的精采演講,句句珠玑,筆者除了錄音轉送臺北一心圓有聲出版公司發行外,特別再以文字加以記載成冊,雖然就『事相』而言,此講座是向監獄人犯開示,但以演講之『理相』而觀,此題材值得推廣于社會大衆,這次演講的宗旨,具足有叁大特點:
一、 此次演講,語調中沒有一句『監獄』,『犯人』,『受刑人』等字眼,乃如本法師均以『各位同學』稱之,以示在叁寶功德感召之下,犯罪人或是社會上的自由人,均爲志同道合,成爲同參學佛者。
二、 誤觸國法,深陷囹圄的受刑人,雖是有一道有形的圍牆使之暫時失去自由,然因佛法僧叁寶之加被,以忏悔之願力,致使心中坦蕩蕩,重新做人,心無罣礙。反觀社會上某些自由之身者,聲色犬馬,紅男綠女,恣情縱欲,他(她)們心中也有苦悶的象征,乃自拘禁于『心之獄』的無形圍牆,迷誤了本性。由是此篇演講,亦宜予『牆』外之社會人士普沾法喜也。
叁、 地藏經曾雲:『南閻浮提衆生,舉止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
因此,如本法師在此篇演講中,提示道:『吾等衆生,尚未證果,依佛法而言,均屬不定業』,既是受業,則此項聞法,焉有牆裏,牆外之別?
基上結論,筆者隨緣,有此福報,恭聞法音,不忍獨享,乃征得如本法師的同意,隨侍作『錄音』暨『筆錄』,以廣爲流布,虔願大衆,藉此法雨滋潤,體解大道,同登淨土,阿彌陀佛!
慚愧白衣優婆塞
吳正坤 合十
業力不可思議(一)
演講:釋如本法師 記錄:吳正坤居士
諸位長官!各位同學!業力固然不可思議,但願力也更不可思議;衆生心地無明,受無明支配,不得洞徹諸法實相,生心染汙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因而造作一切惡業,因造作惡業感召無量苦,如是起惑、造業、受苦,有如車輪輾轉,終無止息。
若能遇到諸佛菩薩,乃至知識的指點迷津,必能轉迷爲悟,離苦得樂,趨向解脫之道,是故,善知識難遭難遇,要能與佛菩薩相逢,因而得聞佛法,實在真不容易,必須要累生累劫于叁寶門中,廣植無量福田,勤修叁寶(梵語tri-ratna)事,方能遭遇佛菩薩的出世,乃至聽聞正法。
業障(梵語karmavarana)深重,知見不正,叁毒熾盛,欲見佛聞法,困難甚困難,佛經稱之爲八難處,就是說,要親近如來正法,由于自己的業障太深重,或知見夠差,始終難與叁寶真理相應,何謂八難呢?分別敘述如下:
八難:
一、地獄。
二、餓鬼。
叁、畜牲。
四、北俱盧洲。
五、無想天。
六、盲聾喑啞。
七、世智辯聰。
八、佛前佛後。
地獄、餓鬼、畜牲叁者難:
屬于叁惡道,因爲業障太重,很難見佛聞法,甚至佛法呈現在叁惡道的面前,指導它,勸化它,亦然無動于衷,如隔千裏,甚可憐憫!
四、北俱盧洲難:
在須彌山四周有四個大洲,東邊的叫東勝身洲(梵語Purva-videha),南邊的叫南贍部洲(梵語Jambu),西邊的叫西牛貨洲(梵語Apara-godaniya),北邊的叫北俱盧洲(梵語Uttara-kuru)。
北俱盧洲所感的果報,遠勝東西南叁洲,北俱盧洲其狀方正,此洲人壽一千歲,命無中夭,衣食自然,爲著樂故,不受教化,是故,聖人不出其中,不得見佛聞法,因此,列爲八難之一。
五、無想天難:
又稱之爲長壽天,此天以五百劫爲壽,就是色界第四禅天的無想天(梵語asamjnika)。言無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外道修行,多生此處,障于見佛聞法,不能了生脫死,故稱無想天難。
六、盲聾喑啞難:
此等人雖生中國,而業障深重,盲聾喑啞,諸根不具,值佛出世,而不能見佛,雖說法亦不能聞,故名盲聾喑啞難。
七、世智辯聰難:
世人使著小聰明,不肯虛心修行,甚至還會毀謗佛法;邪智聰利者,自高自傲,不易低聲下氣,唯務耽習外道經書,不信出世正法,舍本逐末,背覺合塵,故名世智辯聰難。
八、佛前佛後難:
佛出現于世,爲人天大導師(梵語sasta devamanusyanam),令諸衆生離生死苦,得涅槃樂,若有緣者,乃得值遇,因而一一得度,超越生死;若生在佛前佛後者,由業重緣薄,既不得見佛,亦不得聞法,重重障礙,遇佛甚爲艱難,故名佛前佛後難。
也就是說,我出生之時,佛早已入涅槃,無法見佛聞法,名爲佛前難;我命終之後,佛出世人間,大轉*輪,廣度無量衆生,我卻不在人間,無法見佛聞法,名爲佛後難。
諸位同學們!業力實在太不思議了,我們造作何業!必然感召何等果報!這八難(梵語astav aksanah)之處,由凡夫無明造業所感召的不如意處,一切的一切,自作自受,別人頂替不得,是名業力果報平等。
業力能障聖道,業力深能入大海,業力如枭雄,業力如枷鎖,業力如洪流,業不能腐蝕法身慧命,從無始劫來,衆生與無明爲友,不能親近叁寶,不能以叁寶明燈圓照無明,是故,因無明起不覺,因不覺而起染汙之業用,隨業所漂流,如是沈淪叁界,終無止息。
諸位同學們!業力雖然如洪流、如枭雄,是無明的流露,能障聖道,但願力也不可思議,學佛者對叁寶的肯定後,具足信心,終無退墮,以勇猛堅強的願力,支持自己的菩提心(梵語bodhi-citta),令菩提心圓成信願、慈悲、智慧。
業力由無明不覺之用,願力爲真如之用,無始劫以來,真如(梵如bhuta-tathata)與無明(梵語avidya)和合爲不一不異;業力是由無明不覺所用,而願力爲真如之用,真如與無明兩者互爲相熏;真如熏習無明,可轉無明爲真如,普令圓證自性;無明熏習真如,可轉真如爲無明之用,因而流轉生死;然而真如雖處流轉生死,終無變異,故名不可思議,猶如摩尼珠,本具光明,雖有塵垢所染,若棄除塵垢,複本光明,光明毫無虧損;真如本具之光明,受無始無明所依附,因覺無明,真如本具之光明自然呈現。
真如曆劫不衰,始終一如,雖處六道,未曾有減;若處四聖,亦未有增。是故,真如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真如在聖者心中,永遠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學佛者能正見真如體相用之實際,因而參修,必得淨化無明不覺,無明不覺若識破淨化,業力就匿迹無蹤,無由而起,何以故?業由無明不覺而起故。
正見(梵語samyagdrsti)無明本體無有自性,空幻不實,不生不滅,無念無住,了不可得,那麼,無明何嘗是無明,不覺何嘗是不覺,無明不覺與真如乃迷悟染淨之差別,更無有異。
無明當下覺,無明是真如;真如不覺,真如是無明。無明與真如不一不異,迷悟染淨有異故。
學佛者,心地能正念諸法實相、空有不二、色心不二、中道義谛,那麼,起心動念、行住坐臥、搬柴運水、施爲動作,何嘗不是真如之用!念念無染,即念念菩提,念念覺悟,頭頭是道,何嘗不是佛法!一舉一動,無非菩提之華;來來去去,無非無生法忍;于六塵境界,不即不離,如如不動;一切時一切處,觸目無生,處處菩提,時時是道。
道(梵語marga)不可修、不可證、不可得、不可住、無法捉摸,但是道又何嘗遠離你呢?道在你左右上下、一分一秒、從未間斷,從未遠離。是你迷了道,不明道、不悟道、不證道,只怪自己不了道,不是道迷了你,道一切時一切處,皆呈現在我們眼前。
道之所以道,本不可言宣,非語言文字所能傳述,道本非迷非悟、非空非色、非心非境、非長…
《業力不可思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