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力不可思議▪P4

  ..續本文上一頁量劫之前,在凡夫地之時,亦曾經有造作一切善惡之業,機緣成熟,當然果報也同樣會現前的。

  

  諸位同學們!凡夫與聖人同樣受一切果報,心境感受不同,有何不同呢?我們要有正確的共識,那就是凡夫本身對因果不能正見,甚至抹煞因果,但又天天生活在因果的點滴中,生活就是因果,因果就是生活,卻不識因果,上上下下皆因果,始終不得自覺,不能了知因果的來龍去脈,于是,等到因果報應的時候,對前因後果無知,迷惑顛倒,懊悔無奈。

  

  緊接著就開始怨天尤人,怪父母兄弟姐妹,怪社會國家,怪天下一切人,心理鬧情緒,無法平衡,或者怪自己命運不好,怪自己生在不是該生的時代,乃至處處說自己倒楣,自己不幸,一切的一切都怪罪別人身上,或不滿現狀,這一連串的心理意識,就是凡夫衆生的本色,畢竟,凡夫對因緣果報不能正見所致。

  

  由此可知,凡夫接受一切果報,是不能自在的,是迷惑顛倒的,是痛苦的,是怨天尤人的。乃至謗無因果,抹煞因果,這是凡夫受一切果報之時,心境的感受。

  

  聖人(梵語arya)接受一切果報之際,內心始終如如不動,自在無恙,安詳甯靜,光明自得,解脫涅槃,何以故?因爲聖者了知一切不如意之事也好,喜悅歡心之事也好,一一皆爲因果的展現,又能正見順逆之境,無非緣起緣滅,諸法所生皆無自性,空幻不可得,于是,心地不執著一切諸法,當下本性如如不動,自性解脫。

  

  總而言之,因緣果報是通于凡夫與聖人的,但凡夫與聖人同受果報,;其心境感受有差別,凡夫受果報不得自在;痛苦無量,聖人果受果報,心地能自在光明,解脫涅槃。

  

  諸位同學!業力是不可思議的,我們造作何因!必定召感何果!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果,因果絕對不會錯亂,有條有理,有秩序倫次,因果一旦報應,業障現前,從未混淆淩亂的,所以,我們盡可放心,不要怕因果報應報錯了人,因而恐懼懔懔,日夜不安,有關這點,大家可以盡管放心,不用憂慮愁感,因爲因果是有規律性的,是正常的運作,絕對不會脫離軌道,致使因果錯亂,人心惶惶。

  

  因果報應有近報與遠報,何謂近報呢?就是造作善惡之因,在近日內,或今生即可感召果報,是名近報。若造善惡之因,今生因緣未成熟,必待因緣相會才得感召果報,有時候是後生,有時未來生而感報,是名遠報。

  

  因果報應的成熟,如同凶手殺人,當下被警民捉到,即判刑坐牢;如此一來,殺人是因,被捉到是緣的和合,判刑坐牢是果報,有因有緣才能産生報應的條件。

  

  若凶手殺人,一時逃脫,警民無法捉到,消遙法網,如是一年十年,乃至一生終不得捉到,像這些一時無法捉到的實例,不是意味沒有因果的存在,而是因果未成熟而已!因緣成熟,何嘗不報呢?佛法稱之爲遠報。

  

  當凶手行凶之際,凶手的殺意,或惡毒之心一發動,當下殺意或惡心已在自心播種了,雖然能逃得法網一時,卻無法逃避過一生,更無法逃得過未來際,乃至無法逃過自己的良心,何以故?因爲種下殺因,必定召感果之報。已構成殺因,此因種下殺因,必定召感殺果之報。已構成殺因,此因種在心中保存好好的,心如倉庫一般,能儲藏一切善惡種子,不論時間長短如何,因緣一旦成熟,自然感應果報。

  

  華嚴經雲:『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這幾句經文,已全部道出遠報的見證!所以我們說,業力實在不可思議,微妙甚微妙!

  

  有一次的機緣之下,阿難尊者繞佛叁匝,然後頂禮佛陀叁拜合掌長跪,于是:

  

  阿難請問佛陀說:『大聖佛陀啊!你說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我心裏卻有疑惑,爲何有一些人,一生當中造惡多端,反而一生享受一切福報,豈不是因果錯亂了嗎?照理應該是得一切惡果,或不如意才對,爲什麼造惡因仍然享有福報呢?不是該受惡果嗎?請佛陀大慈大悲爲弟子解惑!令弟子心開意解,不會有疑迷。』

  

  佛陀安詳而回答:『阿難啊!世間一切都有它的因緣果報,不亂不失,種善得善報,種惡得惡報,絲毫無異,一些人一生當中,造作諸惡,是必定召感惡果的,只是因緣未成熟罷了,若機緣成熟,是無法逃得了因果之報,這些爲惡多端者,現生反而擁有一切享樂,法網一時無法束縛他,是因爲他無量劫前的善因成熟,目前是享受過去善因的果報,所以,表面看起來似乎令人大惑不解,實在就是他無量劫前的善因現前的原因,阿難啊!你明白嗎?』

  

  阿難尊者很感激的又發問說:『佛陀啊!如上所說,一切無有疑惑,很感激佛陀的開示,但又有一些人,一生當中廣造一切善業,卻反而一生坎坷貧困,處處不如意,潦倒不得志,這豈不是不合乎因果律嗎?依照道理而言,種善得善報,應該處處如意才對呀!反而與現生所做所爲不相稱,弟子無智,內心迷惑,請佛陀大慈開演法音,令解疑網。』

  

  佛陀慈悲回答道:『阿難啊!善與惡的現前,是沒有固定性的前後,若惡業先現前,則惡果即成熟;若善業先現前,則善業即産生。如你所說,一些人廣造一切善業,卻反而一生坎坷貧困,處處不如意,乃至潦倒不得志,這也如同前面所說之意義略同,這是他無量劫前所造的惡業先現前,所以表面看來,做善得惡報,這也是衆生往往易錯覺之處,因而對因果的道理不得深信,阿難啊!你能發問這二件問題,將帶給末法衆生得大利益,因此正信如來正法,破迷啓悟,善哉!善哉!』

  

  當業障現前之際,我們全心全力以赴,想要回頭是岸,不想隨業力流轉,但仍然無法挽救,業障還是照常爆發,身不由己,可見業障的沖力是不可思議的:

  

  譬如個性暴躁的人,每當遇到什麼事情,總是不能沈住氣來處斷事情,沒有耐性,不能甯靜下來,暴跳如雷,手忙腳亂,理性提不起來,真像猴急一般,恨不得當下解決,一棒揮去萬事皆休,才能滿足他內心的快活。

  

  這輩之人,缺乏禅定(梵語dhyana)的功夫,爲什麼會缺乏禅定的功夫呢?就是內心無明所致,因無明起迷惑,因迷惑之因,內心即亂,因心亂即産生一切心病,如個性強烈,沒有耐性,心性急躁,沒有毅力,不能沈住氣,理念提不起,因此,內心自然穩不住,既然內心穩不住,禅定的境界就不得現前了。

  

  既然如此,個性暴躁者,沒有禅定的功夫,將如何培養禅定呢?我將它歸納五點:

  

  培養禅定有五點:

  一、破我執。

  二、斷習氣。

  叁、常坐禅。

  四、常行善。

  五、以戒爲師。

  

  一、 破我執

  凡夫所以凡夫,就是我執深重,堅固的意識頑抗,難調難伏,誰不輸誰,一切都是爲了保護自己。比喻說:我的錢、我的面子、我的家、我的兒子、我的財産、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名譽、我的身體‧‧‧我的觀念不能淡薄,我執深重,處處耿耿于懷,那就免不了執著越深了,一切的煩惱痛苦事,也就日益漸增,接踵而來。

  

  自我觀念越深,煩惱痛苦就越深,也就是說,心付出去的越多,操心就多,罣礙就多,煩惱就多,假使得不到該得的回饋,內心産生得失觀念,拚命執著,這時候,一切煩惱痛苦就産生了,這些煩惱痛苦事,就是我執所使然,若無我執,一切煩惱痛苦事即時消失,禅定境界當下現前。

  

  凡夫用心越深,沒有理性的疏導,往往痛苦就越多,付出去的多少,所得到的得失就有多少!如同拍皮球,用力拍球,球則彈得高;用小力拍球,球則彈得不高。球彈得高低與拍大小力有相待關系。同樣的理由,凡夫用心越深,煩惱就越多;用心越少,痛苦就越少,何以故?衆生我執深重,堅固不化,染境生心,迷惑顛倒故。

  

  衆生我執不化,執著一切境界,染塵生欲,心被外境所轉,不能轉境,所以心地則亂,禅定消失;要達到禅定境界的現前,必須破我執,我執一旦破,一切外境不沾不染,心地當下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就是禅定的境界。

  

  凡夫就是有我才有煩惱痛苦,若能達到無我(梵語anatman)的境界,那麼,無我誰來煩惱?無我誰來痛苦?無我誰來輪回?無我誰在內心大亂?無我誰在猴急?無我誰在大發脾氣?無我那有人我是非?諸位同學!無我就是空性的意思,無我是解脫的意思,無我就是真我的意思,無我是涅槃的意思。

  

  無我就是我的淨化,由我到無我,就是生死到涅槃的過程;由我到無我,就是由黑暗到光明的彼岸;由我到無我,就是染汙到清淨的曆程;由我到無我,就是煩惱到菩提的必經;由我到無我,就是輪回到解脫的階段。

  

  離我即無無我,離無我即無我,我即是無我,無我即是我,我與無我,不一不異,染淨迷悟有別故。

  

  總而言之,欲達到禅定境界,必須破我執,由我到無我的過程,般若空性就是最根本的橋梁,是覺悟諸法實相的利劍,能照見諸法實相,自性就不會被外境所惑動,自然安詳自得,如如不動,禅定境界現前,暴躁之心,瞋恨之心,貢高我慢之心、貪欲心、到這時候,自然停歇,匿迹無蹤。

  

  二、斷習氣

  習氣(梵語vasana)是人人皆有,與生俱來的,學佛就是學斷習氣。習氣斷盡,禅定境即時現前,衆生被習氣所牽纏,而禅定散亂,不得安甯自在。

  

  習氣是無量劫累積下來的,一下子要革除,不是那麼容易之事,但是,假使不下功夫斷習氣的話,我們卻永遠隨著習氣流轉,隨習氣漂流,隨習氣過活,如此維持下去,豈不是永劫沈淪,流浪叁界嗎?

  

  所以,我們爲了解脫生死,證成無上菩提,應該發勇猛心,斷盡一切習氣,普令光明自性顯露,自性若顯露,禅定也就自然顯露。

  

  叁…

《業力不可思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萬德莊嚴菩薩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