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业力不可思议▪P4

  ..续本文上一页量劫之前,在凡夫地之时,亦曾经有造作一切善恶之业,机缘成熟,当然果报也同样会现前的。

  

  诸位同学们!凡夫与圣人同样受一切果报,心境感受不同,有何不同呢?我们要有正确的共识,那就是凡夫本身对因果不能正见,甚至抹煞因果,但又天天生活在因果的点滴中,生活就是因果,因果就是生活,却不识因果,上上下下皆因果,始终不得自觉,不能了知因果的来龙去脉,于是,等到因果报应的时候,对前因后果无知,迷惑颠倒,懊悔无奈。

  

  紧接着就开始怨天尤人,怪父母兄弟姐妹,怪社会国家,怪天下一切人,心理闹情绪,无法平衡,或者怪自己命运不好,怪自己生在不是该生的时代,乃至处处说自己倒楣,自己不幸,一切的一切都怪罪别人身上,或不满现状,这一连串的心理意识,就是凡夫众生的本色,毕竟,凡夫对因缘果报不能正见所致。

  

  由此可知,凡夫接受一切果报,是不能自在的,是迷惑颠倒的,是痛苦的,是怨天尤人的。乃至谤无因果,抹煞因果,这是凡夫受一切果报之时,心境的感受。

  

  圣人(梵语arya)接受一切果报之际,内心始终如如不动,自在无恙,安详宁静,光明自得,解脱涅槃,何以故?因为圣者了知一切不如意之事也好,喜悦欢心之事也好,一一皆为因果的展现,又能正见顺逆之境,无非缘起缘灭,诸法所生皆无自性,空幻不可得,于是,心地不执着一切诸法,当下本性如如不动,自性解脱。

  

  总而言之,因缘果报是通于凡夫与圣人的,但凡夫与圣人同受果报,;其心境感受有差别,凡夫受果报不得自在;痛苦无量,圣人果受果报,心地能自在光明,解脱涅槃。

  

  诸位同学!业力是不可思议的,我们造作何因!必定召感何果!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果,因果绝对不会错乱,有条有理,有秩序伦次,因果一旦报应,业障现前,从未混淆凌乱的,所以,我们尽可放心,不要怕因果报应报错了人,因而恐惧懔懔,日夜不安,有关这点,大家可以尽管放心,不用忧虑愁感,因为因果是有规律性的,是正常的运作,绝对不会脱离轨道,致使因果错乱,人心惶惶。

  

  因果报应有近报与远报,何谓近报呢?就是造作善恶之因,在近日内,或今生即可感召果报,是名近报。若造善恶之因,今生因缘未成熟,必待因缘相会才得感召果报,有时候是后生,有时未来生而感报,是名远报。

  

  因果报应的成熟,如同凶手杀人,当下被警民捉到,即判刑坐牢;如此一来,杀人是因,被捉到是缘的和合,判刑坐牢是果报,有因有缘才能产生报应的条件。

  

  若凶手杀人,一时逃脱,警民无法捉到,消遥法网,如是一年十年,乃至一生终不得捉到,像这些一时无法捉到的实例,不是意味没有因果的存在,而是因果未成熟而已!因缘成熟,何尝不报呢?佛法称之为远报。

  

  当凶手行凶之际,凶手的杀意,或恶毒之心一发动,当下杀意或恶心已在自心播种了,虽然能逃得法网一时,却无法逃避过一生,更无法逃得过未来际,乃至无法逃过自己的良心,何以故?因为种下杀因,必定召感果之报。已构成杀因,此因种下杀因,必定召感杀果之报。已构成杀因,此因种在心中保存好好的,心如仓库一般,能储藏一切善恶种子,不论时间长短如何,因缘一旦成熟,自然感应果报。

  

  华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这几句经文,已全部道出远报的见证!所以我们说,业力实在不可思议,微妙甚微妙!

  

  有一次的机缘之下,阿难尊者绕佛三匝,然后顶礼佛陀三拜合掌长跪,于是:

  

  阿难请问佛陀说:『大圣佛陀啊!你说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我心里却有疑惑,为何有一些人,一生当中造恶多端,反而一生享受一切福报,岂不是因果错乱了吗?照理应该是得一切恶果,或不如意才对,为什么造恶因仍然享有福报呢?不是该受恶果吗?请佛陀大慈大悲为弟子解惑!令弟子心开意解,不会有疑迷。』

  

  佛陀安详而回答:『阿难啊!世间一切都有它的因缘果报,不乱不失,种善得善报,种恶得恶报,丝毫无异,一些人一生当中,造作诸恶,是必定召感恶果的,只是因缘未成熟罢了,若机缘成熟,是无法逃得了因果之报,这些为恶多端者,现生反而拥有一切享乐,法网一时无法束缚他,是因为他无量劫前的善因成熟,目前是享受过去善因的果报,所以,表面看起来似乎令人大惑不解,实在就是他无量劫前的善因现前的原因,阿难啊!你明白吗?』

  

  阿难尊者很感激的又发问说:『佛陀啊!如上所说,一切无有疑惑,很感激佛陀的开示,但又有一些人,一生当中广造一切善业,却反而一生坎坷贫困,处处不如意,潦倒不得志,这岂不是不合乎因果律吗?依照道理而言,种善得善报,应该处处如意才对呀!反而与现生所做所为不相称,弟子无智,内心迷惑,请佛陀大慈开演法音,令解疑网。』

  

  佛陀慈悲回答道:『阿难啊!善与恶的现前,是没有固定性的前后,若恶业先现前,则恶果即成熟;若善业先现前,则善业即产生。如你所说,一些人广造一切善业,却反而一生坎坷贫困,处处不如意,乃至潦倒不得志,这也如同前面所说之意义略同,这是他无量劫前所造的恶业先现前,所以表面看来,做善得恶报,这也是众生往往易错觉之处,因而对因果的道理不得深信,阿难啊!你能发问这二件问题,将带给末法众生得大利益,因此正信如来正法,破迷启悟,善哉!善哉!』

  

  当业障现前之际,我们全心全力以赴,想要回头是岸,不想随业力流转,但仍然无法挽救,业障还是照常爆发,身不由己,可见业障的冲力是不可思议的:

  

  譬如个性暴躁的人,每当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不能沉住气来处断事情,没有耐性,不能宁静下来,暴跳如雷,手忙脚乱,理性提不起来,真像猴急一般,恨不得当下解决,一棒挥去万事皆休,才能满足他内心的快活。

  

  这辈之人,缺乏禅定(梵语dhyana)的功夫,为什么会缺乏禅定的功夫呢?就是内心无明所致,因无明起迷惑,因迷惑之因,内心即乱,因心乱即产生一切心病,如个性强烈,没有耐性,心性急躁,没有毅力,不能沉住气,理念提不起,因此,内心自然稳不住,既然内心稳不住,禅定的境界就不得现前了。

  

  既然如此,个性暴躁者,没有禅定的功夫,将如何培养禅定呢?我将它归纳五点:

  

  培养禅定有五点:

  一、破我执。

  二、断习气。

  三、常坐禅。

  四、常行善。

  五、以戒为师。

  

  一、 破我执

  凡夫所以凡夫,就是我执深重,坚固的意识顽抗,难调难伏,谁不输谁,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比喻说:我的钱、我的面子、我的家、我的儿子、我的财产、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名誉、我的身体‧‧‧我的观念不能淡薄,我执深重,处处耿耿于怀,那就免不了执着越深了,一切的烦恼痛苦事,也就日益渐增,接踵而来。

  

  自我观念越深,烦恼痛苦就越深,也就是说,心付出去的越多,操心就多,罣碍就多,烦恼就多,假使得不到该得的回馈,内心产生得失观念,拚命执着,这时候,一切烦恼痛苦就产生了,这些烦恼痛苦事,就是我执所使然,若无我执,一切烦恼痛苦事即时消失,禅定境界当下现前。

  

  凡夫用心越深,没有理性的疏导,往往痛苦就越多,付出去的多少,所得到的得失就有多少!如同拍皮球,用力拍球,球则弹得高;用小力拍球,球则弹得不高。球弹得高低与拍大小力有相待关系。同样的理由,凡夫用心越深,烦恼就越多;用心越少,痛苦就越少,何以故?众生我执深重,坚固不化,染境生心,迷惑颠倒故。

  

  众生我执不化,执着一切境界,染尘生欲,心被外境所转,不能转境,所以心地则乱,禅定消失;要达到禅定境界的现前,必须破我执,我执一旦破,一切外境不沾不染,心地当下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禅定的境界。

  

  凡夫就是有我才有烦恼痛苦,若能达到无我(梵语anatman)的境界,那么,无我谁来烦恼?无我谁来痛苦?无我谁来轮回?无我谁在内心大乱?无我谁在猴急?无我谁在大发脾气?无我那有人我是非?诸位同学!无我就是空性的意思,无我是解脱的意思,无我就是真我的意思,无我是涅槃的意思。

  

  无我就是我的净化,由我到无我,就是生死到涅槃的过程;由我到无我,就是由黑暗到光明的彼岸;由我到无我,就是染污到清净的历程;由我到无我,就是烦恼到菩提的必经;由我到无我,就是轮回到解脱的阶段。

  

  离我即无无我,离无我即无我,我即是无我,无我即是我,我与无我,不一不异,染净迷悟有别故。

  

  总而言之,欲达到禅定境界,必须破我执,由我到无我的过程,般若空性就是最根本的桥梁,是觉悟诸法实相的利剑,能照见诸法实相,自性就不会被外境所惑动,自然安详自得,如如不动,禅定境界现前,暴躁之心,瞋恨之心,贡高我慢之心、贪欲心、到这时候,自然停歇,匿迹无踪。

  

  二、断习气

  习气(梵语vasana)是人人皆有,与生俱来的,学佛就是学断习气。习气断尽,禅定境即时现前,众生被习气所牵缠,而禅定散乱,不得安宁自在。

  

  习气是无量劫累积下来的,一下子要革除,不是那么容易之事,但是,假使不下功夫断习气的话,我们却永远随着习气流转,随习气漂流,随习气过活,如此维持下去,岂不是永劫沉沦,流浪三界吗?

  

  所以,我们为了解脱生死,证成无上菩提,应该发勇猛心,断尽一切习气,普令光明自性显露,自性若显露,禅定也就自然显露。

  

  三…

《业力不可思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万德庄严菩萨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