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力不可思議▪P7

  ..續本文上一頁者,僅受驚嚇之報應,也有可能類似此例,即在過去世種下『隨喜助殺』之業力因種;同樣的理由,在過去世當場械鬥殺人致死者,在此輩生命墜入深山斷谷,受此業力之牽引,而有車禍致死之『果』報。

  這並不是一般外道所雲:某惡神在記載您的罪過,也在處罰您的惡行。

  

  佛教不這麼解說,佛法主張『一切由心造』。譬如,您罵人一句話,即在自己心田已種下了惡緣的種子,華嚴經雲:『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各位同學,您說業力可怕不可怕?

  

  不過,業力雖然不可思議,忏悔的力量,同樣的,也是不可思議。

  

  我可提供一個修行法門,供給諸位共參,即是:每日叁省吾身,最好每天臨睡前,作幾分鍾的靜坐,並作一番『業力造作』的思惟。對佛法『因果論』有所肯定,則您的人生觀,將有積極的改變,有所轉移,更不會有想不開的事。

  

  所謂『心有千千結』,還不是自己的業障在作祟,趕緊下定決心,抱定信心,保持恒心,透過忏悔,煩惱轉菩提,心地即能得大清涼,得大自在,『普賢行願品』有偈語: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諸君應由此發心才是,若能如此而爲,道業自成。

  

   『業』(梵語karnan),又可分爲『定業』(梵語viniscita-karman)與『不定業』。

  什麼叫『定業』呢?定業就是衆生所爲,已經定型,成了事實,不可轉變,然其所受之『果報』亦成熟現前,換句話說,非死不可。

  

  佛陀在經典裏曾經談到:『所謂定業者,乃生死苦果之報,構成不可改變之義。』

  

  例如,有人胃疾患了第叁期癌症,非死不可,是定業也。俗話說:『神仙難救無命客』。即是在說明,若一個人患了重病,已構成命終之報,業因(梵語karma-hetu)所感,那怕神仙有多大本領,多廣神通,也救不了他的生命,化險爲夷。

  

  在中國曆代文史裏,不是有一段話嗎?『閻羅注定叁更死,決不留人過五更。』這就是說明業力的因果是不會錯亂的,條條分明的。

  

  有一位臺灣大學畢業的學生,曾經問過我:『師父,您相信因果嗎?』

  

  我馬上回答他:『若我不相信因果,就不會出家呢!』

  

  他聽了之後,還是搖搖頭說:『在這科學昌明的今天,我才不相信這一套!』

  

  我就趁其不注意時,掴了他一個耳光。

  

  他摸摸臉頰道:『師父您怎麼不慈悲,打我呢?』

  

  我向他說:『我打您才慈悲呢,不打您是假慈悲。』

  

  他詫異說:『師父,這話如何解釋?』

  

  我說 :『這很簡單,我再告訴您什麼是因果。我動手打您的當下,這個念頭就是『因』,打在您的臉頰上,您覺得會痛是『果』。』

  

  他終于恍然大悟。

  

  我說:『還要不要打第二巴掌?』

  

  他立刻揮手:『師父,不必了,我知道『因』就是因,『果』就是果,因果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流露,而不自覺,甚爲可憐!』

  

  在座各位!我們依此類推。

  

  我今天在此演講,闡示佛法給各位聽,即是『因』(梵語hetu),結果大家很虔誠,歡喜地聆聽,終于了解佛法,那就是『果』(梵語phala)。

  

  過去未聽聞佛法前,無因無果,如今有此佛緣,在此聞法,即是『因』,由此領悟,就得以信『果』,構成因果的事實。

  

  我們現在聚集于這座莊嚴的大講堂,也是『因』與『果』的示現,比喻說:

  

  當初選地,建築師的建築設計藍圖,配合水泥工,鐵工,木工,裝璜工‧‧‧等種種助緣,都是『因』,到最後完成的這座莊嚴大建築物,即是『果』。

  

  因此,萬物萬事均是因果循環。包括您、我、他現在穿的衣服,在座各位所坐的椅子,腳踏的地板‧‧‧都是因果(梵語hetu-phala),倘若有人不相信,那麼,可以請諸位,提出不是因果的例子,給大家看看,這不是打賭,而是因果乃事實的呈現。

  

  可以說,不但各位的肉體是因果,甚至起心動念也是因果。現在我聽到在座之中,有一個人在咳嗽。哦!咳嗽也是因果啊!他可能有感冒或氣管炎等所感之『因』,衣服少穿著涼,才會造成現在咳嗽的『果』。

  

  『因果』活生生的擺在我們眼前,包括走路、吃、睡覺等起居作息,生活點滴都不能超乎因果的。可惜一般人,很少注意到此綿延不絕,流轉不息的因緣果報,是名爲迷惑因果。

  

  所以,迷與悟的分界點,在于因果的正見與不正見,認知與不認知,通達與不通達。

  

  而凡夫(梵語prthag-jana)與聖人(梵語arya)的差別也在『迷』與『悟』之間。它的轉捩點,就在通達此因果之法則否?系在此一念之迷與悟間。

  

  因此,我今天來到貴單位,也是來推銷『因果』這件法寶,世界上的任何美好順境,或惡劣逆境,均是循『因果』法則之軌道在進行,在維系下去。

  

  世界上,絕對沒有『倒楣』或『歹運、不幸』之事。

  

  在因果不會錯亂的情形下,絕對沒有所謂:無造惡因,因而被抓,卻被通緝;或者說,通緝有被通緝的前因,坐牢有坐牢的果報。

  

  或許有人會持異議:『那麼,報紙怎麼會有報導冤獄,賠償的事情發生呢?』

  

  各位要知道,因果的天秤,並不單單以這一世,或僅存的現在因果,去評斷是非,它是自『無始』以來,累世就有經曆之業因(梵語karma-hetu)業果(梵語karma-phala),所以今生因果的發生突變,與過去無量劫,無量世之前因,有著密切的關系。

  

  以這樣的『廣角鏡頭』來看因果,才能正見因果,遺憾的是身爲凡人,我們尚無法洞澈過去,以致世上的人,看到眼前的是是非非,即妄加評斷,迷昧因果。甚至,也有道聽塗說者:

  

  『唉!某某善人,怎麼無好報;某某惡人,怎麼發財享受富貴呢?真是昧天理啊‧‧‧。』

  

  這就是『斷章取義』,要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我曾聽人說過:『啊!某人真倒楣,無犯『官司』,因而有『牢獄』之災呢!』

  

  諸位,我要問問你們:『倒楣這兩個字,道理怎麼講?它的含義是什麼?』

  

  假如我們去考究文字,倒楣,可以說是:現在我用手打你的嘴巴,你的嘴巴沒有『痛』,而『痛』的感受卻移轉到他的嘴巴,對他來說,他就是倒楣者。

  

  但是,以佛法觀點,這樣一來,因果不就錯亂了嗎?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應不致長豆,種豆也不應生瓜,否則不就因果錯亂了嗎?因果顛倒了嗎?天下大亂了嗎?活在人間豈不是惶惶不安嗎?因爲錯亂的因果,隨時都會駕淩在我身上。

  

  臺灣流傳一句諺語雲:『人在倒楣中,種菇仔生菜瓜!』

  

  各位以簡單的『生物學』去評斷,若菇仔種子種下,卻生長出菜瓜,那麼,各類的植物生長不就大亂了嗎?何況又有誰,真的看到『種菇仔而生了菜瓜』?

  

  因此,佛教不相信有『倒楣』、『不幸』這一回事,事實也不如然,因此,『倒楣』有它『倒楣』的因果,既然如此;即不叫做『倒楣』;『不幸』有它『不幸』的因果,既然有前因後果,即不能說它是『不幸』。

  

  試想,天下若亂了因果,則生存在世界上,又有何意義?既然因果是錯亂的,我和尚又何必出家修行呢,我修行,但證果在別人身上,豈有此理!

  

  一顆炮彈落在甲地,甲地完整如初,沒有死人,但卻在乙地發生爆炸,破壞了乙地,乙地的人都死光了,如此因果錯亂,倒行逆施,難道能說乙地的人民倒楣與不幸嗎?

  

  有人說:我這麼誠實,從不占人家的便宜,怎麼會被『倒會』(按:即民間的互助會、標會)?殊不知,被倒會也有被倒會的因果業力,而且果報之因地,可能在過去好幾世前,所造之業因,所以,怨親債主找上門來,業力種類繁多,有金錢債、感情債、生命債、嫉妒債、怨恨債、侮辱債‧‧‧等不勝枚舉,等到業力成熟時,自然顯現。佛經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過去,我在念高中二年級時,在放學回家路途中,常常遭到同學們莫名其妙的毆打,在挨揍後,我瞋心一起,自認爲生平未與人結怨,何以白白挨打,惹人欺侮?一時氣憤難平,最後心靜下來時,即心平氣和地自忖:『嗯!這是我消業障的時候,我應該感謝他們給我這個機會』。

  

  我在事過境遷後,並不認爲是『倒楣』或是『不幸』之事。因爲我這一世之所以挨打,也許過去世與人結過恩怨,現在因緣會合,果報還自受,自己慶幸挨打事小,生命總能保得住,而且藉此消業障,始終能保持『平常心』加以看待,生活的不如意,也就能『隨遇而安』了。

  

  各位同學,您想在心情上,保持『自在』與『安詳』嗎?若然,您且試以『因果觀』去待人接物,以德報怨,而不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假如每一件事,都以『恨』的報複心去傷害對方的話,那麼,舊的業障未消之前,更增添新的業因,何苦來哉呢!

  

  現在社會上,最扯不清的業障,就是『感情債』。不是男人『花街柳巷』、『金屋藏嬌』;就是女性『紅杏出牆』、『逢場作戲』,鬧出許多家庭糾紛,所謂『剪不斷,理還亂』,『清官難斷家務事』,大都指男女感情之處理,最不易擺平。

  

  …

《業力不可思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萬德莊嚴菩薩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