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力不可思議▪P8

  ..續本文上一頁有一個男衆信徒對于他太太的不貞,整天愁眉苦臉:

  

  他說:『假如不是看在小孩的念頭上,老早就持刀把這一對奸夫淫婦給殺了!』

  

  我就告訴他:『該來的總會來,該去的總會去,等到她還清了感情債,自然會回心轉意,重歸您的懷抱‧‧‧』

  

  在華嚴經裏一段話:佛陀說:『淫人良家婦女者,來生必得兩種果報:一則妻子不貞良。二則絕嗣報。』

  

  在數學上,有一種叫作『或然率』,即機率。大家想想看,那些不得懷孕者,爲什麼千挑萬選,偏偏會讓你挑選得到?有人怪罪媒人,有人怪罪不孕者。

  

  但俗話說:『媒人牽入房,不管一世人』,這種業力所感召,您又能奈何了它嗎?奈何不了的!

  

  因此,我們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衆生平等,在業力感召之下,業力是世間的真相,業力也是天下間本來的面目,每一個人,甚至六道衆生,必須受本業所感,隨業力所趨,業力所引。

  

  既然大家知道業力不可思議,然而業力究竟可否轉變?答案是肯定的。底下,我們來談談『不定業』,不定業即是衆生所感之業力未定型,在尚未構成果報以前,它可以隨其修持而改變。

  

  簡易言之:它具有彈性而可變遷的,若以佛法的立場,業力絕對是可以改變的,若業力是『天經地義』而不可改變,則我們『修行』是幹啥的?不就不必修行了嗎?

  

  業力不但可以改變與淨化,甚至于可以解脫,吾人從凡夫慢慢循序以進,而終至菩薩,佛的果位,若非靠業力之解脫,焉有成就?大家要知道,叁千大千世界,沒有『自然佛』,也沒有『天生佛』。佛之所以成佛,已經徹底淨化了業力。

  

  在佛法裏有明示,我也可以大膽的講:『天下間只要您還沒有開悟證果,那您放心,天下間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壞人之所以爲壞人,好人之所以爲好人,乃是受其個別環境之熏習,受個別業力之感召,導致受個別業障之果報。扼要言之,好人與壞人之分別,惟『業力』之良窳罷了。

  

  而好人變壞人,壞人變好人,也無定性,無自體,因爲只要由迷轉悟,均有其圓滿究竟的一天。

  

  如此看來,誰說業力不可轉變?有道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過去,我曾到臺東、綠島等地,向那些職訓總隊管訓的收容人開示,當我說到『天下無絕對的好人,也無絕對的壞人』時,聽衆之中,有一位拍手叫好:

  

  我愕然詢之:『什麼事啊?』

  

  他說:『師父啊!您講得好、講得妙、我們很有同感。』

  

  業力可轉,但對于不曉得如何去轉者,怎麼辦?那只有隨業受報了。譬如一條牛,也許是它過去世殺人放火,曆經輪回(梵語samsara),而轉世到畜牲道(梵語tiryagyoni-gati)爲牛,等到受生牛之果報終結時,也正是當牛之業障消盡之時,要投生何道?就隨業力所牽製了。

  

  我們身爲『人』,也同樣永遠不會生生世世是人,天上的『天神』,地上的『地神』,亦均不會永遠是在『天道』(梵語deva-gati)的果位,因爲六道之業力是緣起緣滅的,上升與墮落是不定業,衆生隨業輪回,是有一定的規律。

  

  所以說,凡人之業障未淨化前,縱然有神通飛到天堂的話,那未淨化之業障,也同樣追隨到雲霄寶殿;若業障未淨化,任憑你有多大本事,鑽到地府,業障也同樣追隨你到閻羅殿;若業障未得淨化,量你有多大的本領,能夠深入水府,業障也跟隨你到水晶宮呀!業力太不可思議啦!諸位同學,你們說是嗎?

  

  所以,業的本身,當下就是染汙心、不清淨之心、痛苦心、煩惱心‧‧‧業障始終帶著我們未證道之前的衆生,川流不息,在六道輪回不休不止。

  

  有人問:『業』(梵語karman)是什麼?能不能把它說明具體一點?

  

  讓我舉個實例:『有人看見漂亮女人,心就醉茫茫,想入非非,腳就軟了,此『心茫腳軟』就是淫欲之業。』

  

  如果是見錢財,心就起貪念,手就想去偷,這種貪念就是貪業;倘若看見別人比我更有才華高明,心裏難過痛苦,這就叫嫉妒心之業。』

  

  定業已構成果報之事實,定型不改義。但『不定業』仍有補救的機會;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心靜如湖水,萬事皆開通』。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習性,靜下來檢討自己,運用佛法智慧透視業力行爲,了知業力行爲幻化空性,見空性,即當下解脫。

  

  就我本人來說,也許過去世或無量世以前,我也曾經犯過殺人,放火的罪行而坐過牢,唯此果報已在無量世前還清了,因此,六道輪回的果報,絕對有它了結的時候,諸法本是空性的,假使我們懂得佛法,知道忏悔,那麼,可以加速業障的淨化與解脫(梵語vimoksa)。

  

  其次,天天念佛號,憑佛陀萬德莊嚴之助力,以靜坐悟本性,佛教名詞叫做『開悟』、『明心見性』,等到有一天您已解、行並證,開悟本性,謂之『自在』。

  

  在您心之旅,世界任遨遊,天高任汝飛,心地無染,處在任何六道裏,也會自在的,心對五欲六塵不生心,不沾不染,本性而能自在者,可謂已解脫矣!

  

  以前佛陀示現在人間時,距今叁千多年前,大概出生在周昭王甲寅廿六年時,有一位處處跟佛陀作對的人,名叫『提婆達多』,他老是跟釋迦牟尼佛『唱反調』,極力破壞如來正法,那時佛陀也未給以排斥,最後提婆達多受果報,墮入地獄道;但是據佛經記載,提婆達多也是菩薩果位,故意示現在佛陀降生人間後,考驗佛陀的菩提道心。

  

  由于考驗佛陀菩提道念,令速證成無上菩提,提婆達多可說是佛陀的『逆增上緣』。

  

  惟據佛經描示,在因果業力的驅使下,提婆達多雖墮在地獄,但其心地功夫,猶處清涼地獄。其本性已經解脫,無所染著,與諸法空性相應,雖置身地獄,猶無地獄。

  

  因此,一個人若業力解脫,雖處身在困境,困境阻礙不了本性,本性依然那麼清涼、自在、光明,此際在清淨自性作用上,能自在自如,隨遇而安,此可以謂之爲『自在解脫』。

  

  佛陀在『四十二章經』裏曾雲:『弟子們!你們不要相信你們的心,你們的心是會變化的,如同心猿意馬,妄想紛飛,等證得阿羅漢果(梵語arhat),才可相信你們的心。』

  

  這句話是說,等到證了阿羅漢果,才可相信你們自己的心。

  

  由是觀之,等到證了阿羅漢以上的果位,則其心性方解脫,已是平等心,不變之心,情緒上的表現,永遠如水面之水平一樣,那麼安詳,永遠不會動怒,永遠不會瞋怒、嫉妒心、煩惱心。

  

  我們未證道的凡人就不一樣了,聽到別人的毀謗、侮辱,縱然不會『怒目相視』,也會起煩惱心,痛苦綿綿。

  

  佛陀告訴我們,外界的喜、怒、譏、罵,均是幻化虛妄的境界,我們不要被意識所欺騙,這些均是『緣生緣滅』的無自性現象。故不要染境生心,不要隨境而轉,保持清淨心,『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無所留戀,無所住相。

  

  所以,對『不定業』的改造,基本上,從心地下功夫是很重要的,由于每個人環境、思想、業力之帶動,呈現『個別差異』,若尚未證果者,依佛法來講,六道衆生都屬『不定業』的受報者。

  

  六道有別,修心不二。假若各位能從心地法門下功夫,任何時間,任何空間,任何煩惱,均阻礙不了您之心地,心地自然解脫,這一點很重要。

  

  那麼,『修心』如何去下手呢?各位可試著先做『隨喜贊歎』,要做到隨喜贊歎者,必先除去嫉妒心。

  

  人要做到『別人好就是自己好,自己好即是別人好』的境地,是很困難的,更遑論是發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若能如此而爲,是則名爲功德無量!

  

  現在『功利主義』的社會,『雪中送炭』者較少,隨喜『錦上添花』者,亦非出自坦誠,似乎缺少『欣賞他人的成功』之胸懷,我們應該爲隨喜贊歎努力,來下功夫。

  

  譬如有一個人,樂捐五十萬元供建寺基金,有些人不但未隨喜贊歎,反而說:『哼!五十萬元有什麼了不起,假如我有錢,不要說五十萬元,我壹佰萬元都能夠拿得出來。』

  

  看到有人成就企業家,或念博士回來,心理上真不是滋味。

  

  就說:『哼!這算不了什麼!假如我的家境好,受到栽培,我也同樣出人頭地,我只是失栽培而已!我也是人才呢?』

  

  各位同學!你們有沒有感覺到,自己曾經是否有隨喜贊歎別人的習慣?

  

  以前我『在家』未出家時,有一位朋友他學佛很有造詣,有一天:

  

  我向他贊歎:『某某學長啊!您那麼精進,無論是世法或佛法,已是飽學優士了,您功德無量,已證明過去修了好多世啦!』

  

  他聽了,喜在心上,而我卻煩惱很多天,因爲我從來不向別人贊歎的,貢高又我慢,這一下子,好象自己的肉少了一大塊,痛苦萬千,不得自在,好象矮人一截似的。

  

  各位同學!你們有沒有這種經驗,向別人贊歎好象自己會矮人一截似的,擡不起頭來,面子好象丟光似的!

  但

  是祇要您有第一次,肯破例向別人隨喜贊歎,那麼,第二次以後就很自然了,會逐漸降伏自己我慢貢高心,嫉妒心。

  

  大家要知道,隨喜贊歎也有功德啊!以前有一位『常不輕菩薩』,他看到別人,心生恭敬之意。

  

  都向人頂禮贊歎說道:

  

  『諸位都是未來佛啊!我不敢隨便輕視您。』

  

  所以,人家都叫他爲『常常不輕視別人的菩薩』,簡稱爲『常不輕菩薩』。

  

  以上談到…

《業力不可思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萬德莊嚴菩薩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