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业力不可思议▪P8

  ..续本文上一页有一个男众信徒对于他太太的不贞,整天愁眉苦脸:

  

  他说:『假如不是看在小孩的念头上,老早就持刀把这一对奸夫淫妇给杀了!』

  

  我就告诉他:『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总会去,等到她还清了感情债,自然会回心转意,重归您的怀抱‧‧‧』

  

  在华严经里一段话:佛陀说:『淫人良家妇女者,来生必得两种果报:一则妻子不贞良。二则绝嗣报。』

  

  在数学上,有一种叫作『或然率』,即机率。大家想想看,那些不得怀孕者,为什么千挑万选,偏偏会让你挑选得到?有人怪罪媒人,有人怪罪不孕者。

  

  但俗话说:『媒人牵入房,不管一世人』,这种业力所感召,您又能奈何了它吗?奈何不了的!

  

  因此,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众生平等,在业力感召之下,业力是世间的真相,业力也是天下间本来的面目,每一个人,甚至六道众生,必须受本业所感,随业力所趋,业力所引。

  

  既然大家知道业力不可思议,然而业力究竟可否转变?答案是肯定的。底下,我们来谈谈『不定业』,不定业即是众生所感之业力未定型,在尚未构成果报以前,它可以随其修持而改变。

  

  简易言之:它具有弹性而可变迁的,若以佛法的立场,业力绝对是可以改变的,若业力是『天经地义』而不可改变,则我们『修行』是干啥的?不就不必修行了吗?

  

  业力不但可以改变与净化,甚至于可以解脱,吾人从凡夫慢慢循序以进,而终至菩萨,佛的果位,若非靠业力之解脱,焉有成就?大家要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没有『自然佛』,也没有『天生佛』。佛之所以成佛,已经彻底净化了业力。

  

  在佛法里有明示,我也可以大胆的讲:『天下间只要您还没有开悟证果,那您放心,天下间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坏人之所以为坏人,好人之所以为好人,乃是受其个别环境之熏习,受个别业力之感召,导致受个别业障之果报。扼要言之,好人与坏人之分别,惟『业力』之良窳罢了。

  

  而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也无定性,无自体,因为只要由迷转悟,均有其圆满究竟的一天。

  

  如此看来,谁说业力不可转变?有道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过去,我曾到台东、绿岛等地,向那些职训总队管训的收容人开示,当我说到『天下无绝对的好人,也无绝对的坏人』时,听众之中,有一位拍手叫好:

  

  我愕然询之:『什么事啊?』

  

  他说:『师父啊!您讲得好、讲得妙、我们很有同感。』

  

  业力可转,但对于不晓得如何去转者,怎么办?那只有随业受报了。譬如一条牛,也许是它过去世杀人放火,历经轮回(梵语samsara),而转世到畜牲道(梵语tiryagyoni-gati)为牛,等到受生牛之果报终结时,也正是当牛之业障消尽之时,要投生何道?就随业力所牵制了。

  

  我们身为『人』,也同样永远不会生生世世是人,天上的『天神』,地上的『地神』,亦均不会永远是在『天道』(梵语deva-gati)的果位,因为六道之业力是缘起缘灭的,上升与堕落是不定业,众生随业轮回,是有一定的规律。

  

  所以说,凡人之业障未净化前,纵然有神通飞到天堂的话,那未净化之业障,也同样追随到云霄宝殿;若业障未净化,任凭你有多大本事,钻到地府,业障也同样追随你到阎罗殿;若业障未得净化,量你有多大的本领,能够深入水府,业障也跟随你到水晶宫呀!业力太不可思议啦!诸位同学,你们说是吗?

  

  所以,业的本身,当下就是染污心、不清净之心、痛苦心、烦恼心‧‧‧业障始终带着我们未证道之前的众生,川流不息,在六道轮回不休不止。

  

  有人问:『业』(梵语karman)是什么?能不能把它说明具体一点?

  

  让我举个实例:『有人看见漂亮女人,心就醉茫茫,想入非非,脚就软了,此『心茫脚软』就是淫欲之业。』

  

  如果是见钱财,心就起贪念,手就想去偷,这种贪念就是贪业;倘若看见别人比我更有才华高明,心里难过痛苦,这就叫嫉妒心之业。』

  

  定业已构成果报之事实,定型不改义。但『不定业』仍有补救的机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心静如湖水,万事皆开通』。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的习性,静下来检讨自己,运用佛法智慧透视业力行为,了知业力行为幻化空性,见空性,即当下解脱。

  

  就我本人来说,也许过去世或无量世以前,我也曾经犯过杀人,放火的罪行而坐过牢,唯此果报已在无量世前还清了,因此,六道轮回的果报,绝对有它了结的时候,诸法本是空性的,假使我们懂得佛法,知道忏悔,那么,可以加速业障的净化与解脱(梵语vimoksa)。

  

  其次,天天念佛号,凭佛陀万德庄严之助力,以静坐悟本性,佛教名词叫做『开悟』、『明心见性』,等到有一天您已解、行并证,开悟本性,谓之『自在』。

  

  在您心之旅,世界任遨游,天高任汝飞,心地无染,处在任何六道里,也会自在的,心对五欲六尘不生心,不沾不染,本性而能自在者,可谓已解脱矣!

  

  以前佛陀示现在人间时,距今三千多年前,大概出生在周昭王甲寅廿六年时,有一位处处跟佛陀作对的人,名叫『提婆达多』,他老是跟释迦牟尼佛『唱反调』,极力破坏如来正法,那时佛陀也未给以排斥,最后提婆达多受果报,堕入地狱道;但是据佛经记载,提婆达多也是菩萨果位,故意示现在佛陀降生人间后,考验佛陀的菩提道心。

  

  由于考验佛陀菩提道念,令速证成无上菩提,提婆达多可说是佛陀的『逆增上缘』。

  

  惟据佛经描示,在因果业力的驱使下,提婆达多虽堕在地狱,但其心地功夫,犹处清凉地狱。其本性已经解脱,无所染着,与诸法空性相应,虽置身地狱,犹无地狱。

  

  因此,一个人若业力解脱,虽处身在困境,困境阻碍不了本性,本性依然那么清凉、自在、光明,此际在清净自性作用上,能自在自如,随遇而安,此可以谓之为『自在解脱』。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里曾云:『弟子们!你们不要相信你们的心,你们的心是会变化的,如同心猿意马,妄想纷飞,等证得阿罗汉果(梵语arhat),才可相信你们的心。』

  

  这句话是说,等到证了阿罗汉果,才可相信你们自己的心。

  

  由是观之,等到证了阿罗汉以上的果位,则其心性方解脱,已是平等心,不变之心,情绪上的表现,永远如水面之水平一样,那么安详,永远不会动怒,永远不会瞋怒、嫉妒心、烦恼心。

  

  我们未证道的凡人就不一样了,听到别人的毁谤、侮辱,纵然不会『怒目相视』,也会起烦恼心,痛苦绵绵。

  

  佛陀告诉我们,外界的喜、怒、讥、骂,均是幻化虚妄的境界,我们不要被意识所欺骗,这些均是『缘生缘灭』的无自性现象。故不要染境生心,不要随境而转,保持清净心,『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所留恋,无所住相。

  

  所以,对『不定业』的改造,基本上,从心地下功夫是很重要的,由于每个人环境、思想、业力之带动,呈现『个别差异』,若尚未证果者,依佛法来讲,六道众生都属『不定业』的受报者。

  

  六道有别,修心不二。假若各位能从心地法门下功夫,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烦恼,均阻碍不了您之心地,心地自然解脱,这一点很重要。

  

  那么,『修心』如何去下手呢?各位可试着先做『随喜赞叹』,要做到随喜赞叹者,必先除去嫉妒心。

  

  人要做到『别人好就是自己好,自己好即是别人好』的境地,是很困难的,更遑论是发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若能如此而为,是则名为功德无量!

  

  现在『功利主义』的社会,『雪中送炭』者较少,随喜『锦上添花』者,亦非出自坦诚,似乎缺少『欣赏他人的成功』之胸怀,我们应该为随喜赞叹努力,来下功夫。

  

  譬如有一个人,乐捐五十万元供建寺基金,有些人不但未随喜赞叹,反而说:『哼!五十万元有什么了不起,假如我有钱,不要说五十万元,我壹佰万元都能够拿得出来。』

  

  看到有人成就企业家,或念博士回来,心理上真不是滋味。

  

  就说:『哼!这算不了什么!假如我的家境好,受到栽培,我也同样出人头地,我只是失栽培而已!我也是人才呢?』

  

  各位同学!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曾经是否有随喜赞叹别人的习惯?

  

  以前我『在家』未出家时,有一位朋友他学佛很有造诣,有一天:

  

  我向他赞叹:『某某学长啊!您那么精进,无论是世法或佛法,已是饱学优士了,您功德无量,已证明过去修了好多世啦!』

  

  他听了,喜在心上,而我却烦恼很多天,因为我从来不向别人赞叹的,贡高又我慢,这一下子,好象自己的肉少了一大块,痛苦万千,不得自在,好象矮人一截似的。

  

  各位同学!你们有没有这种经验,向别人赞叹好象自己会矮人一截似的,抬不起头来,面子好象丢光似的!

  但

  是祇要您有第一次,肯破例向别人随喜赞叹,那么,第二次以后就很自然了,会逐渐降伏自己我慢贡高心,嫉妒心。

  

  大家要知道,随喜赞叹也有功德啊!以前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看到别人,心生恭敬之意。

  

  都向人顶礼赞叹说道:

  

  『诸位都是未来佛啊!我不敢随便轻视您。』

  

  所以,人家都叫他为『常常不轻视别人的菩萨』,简称为『常不轻菩萨』。

  

  以上谈到…

《业力不可思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万德庄严菩萨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