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者,仅受惊吓之报应,也有可能类似此例,即在过去世种下『随喜助杀』之业力因种;同样的理由,在过去世当场械斗杀人致死者,在此辈生命坠入深山断谷,受此业力之牵引,而有车祸致死之『果』报。
这并不是一般外道所云:某恶神在记载您的罪过,也在处罚您的恶行。
佛教不这么解说,佛法主张『一切由心造』。譬如,您骂人一句话,即在自己心田已种下了恶缘的种子,华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各位同学,您说业力可怕不可怕?
不过,业力虽然不可思议,忏悔的力量,同样的,也是不可思议。
我可提供一个修行法门,供给诸位共参,即是:每日三省吾身,最好每天临睡前,作几分钟的静坐,并作一番『业力造作』的思惟。对佛法『因果论』有所肯定,则您的人生观,将有积极的改变,有所转移,更不会有想不开的事。
所谓『心有千千结』,还不是自己的业障在作祟,赶紧下定决心,抱定信心,保持恒心,透过忏悔,烦恼转菩提,心地即能得大清凉,得大自在,『普贤行愿品』有偈语: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诸君应由此发心才是,若能如此而为,道业自成。
『业』(梵语karnan),又可分为『定业』(梵语viniscita-karman)与『不定业』。
什么叫『定业』呢?定业就是众生所为,已经定型,成了事实,不可转变,然其所受之『果报』亦成熟现前,换句话说,非死不可。
佛陀在经典里曾经谈到:『所谓定业者,乃生死苦果之报,构成不可改变之义。』
例如,有人胃疾患了第三期癌症,非死不可,是定业也。俗话说:『神仙难救无命客』。即是在说明,若一个人患了重病,已构成命终之报,业因(梵语karma-hetu)所感,那怕神仙有多大本领,多广神通,也救不了他的生命,化险为夷。
在中国历代文史里,不是有一段话吗?『阎罗注定三更死,决不留人过五更。』这就是说明业力的因果是不会错乱的,条条分明的。
有一位台湾大学毕业的学生,曾经问过我:『师父,您相信因果吗?』
我马上回答他:『若我不相信因果,就不会出家呢!』
他听了之后,还是摇摇头说:『在这科学昌明的今天,我才不相信这一套!』
我就趁其不注意时,掴了他一个耳光。
他摸摸脸颊道:『师父您怎么不慈悲,打我呢?』
我向他说:『我打您才慈悲呢,不打您是假慈悲。』
他诧异说:『师父,这话如何解释?』
我说 :『这很简单,我再告诉您什么是因果。我动手打您的当下,这个念头就是『因』,打在您的脸颊上,您觉得会痛是『果』。』
他终于恍然大悟。
我说:『还要不要打第二巴掌?』
他立刻挥手:『师父,不必了,我知道『因』就是因,『果』就是果,因果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流露,而不自觉,甚为可怜!』
在座各位!我们依此类推。
我今天在此演讲,阐示佛法给各位听,即是『因』(梵语hetu),结果大家很虔诚,欢喜地聆听,终于了解佛法,那就是『果』(梵语phala)。
过去未听闻佛法前,无因无果,如今有此佛缘,在此闻法,即是『因』,由此领悟,就得以信『果』,构成因果的事实。
我们现在聚集于这座庄严的大讲堂,也是『因』与『果』的示现,比喻说:
当初选地,建筑师的建筑设计蓝图,配合水泥工,铁工,木工,装璜工‧‧‧等种种助缘,都是『因』,到最后完成的这座庄严大建筑物,即是『果』。
因此,万物万事均是因果循环。包括您、我、他现在穿的衣服,在座各位所坐的椅子,脚踏的地板‧‧‧都是因果(梵语hetu-phala),倘若有人不相信,那么,可以请诸位,提出不是因果的例子,给大家看看,这不是打赌,而是因果乃事实的呈现。
可以说,不但各位的肉体是因果,甚至起心动念也是因果。现在我听到在座之中,有一个人在咳嗽。哦!咳嗽也是因果啊!他可能有感冒或气管炎等所感之『因』,衣服少穿着凉,才会造成现在咳嗽的『果』。
『因果』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眼前,包括走路、吃、睡觉等起居作息,生活点滴都不能超乎因果的。可惜一般人,很少注意到此绵延不绝,流转不息的因缘果报,是名为迷惑因果。
所以,迷与悟的分界点,在于因果的正见与不正见,认知与不认知,通达与不通达。
而凡夫(梵语prthag-jana)与圣人(梵语arya)的差别也在『迷』与『悟』之间。它的转捩点,就在通达此因果之法则否?系在此一念之迷与悟间。
因此,我今天来到贵单位,也是来推销『因果』这件法宝,世界上的任何美好顺境,或恶劣逆境,均是循『因果』法则之轨道在进行,在维系下去。
世界上,绝对没有『倒楣』或『歹运、不幸』之事。
在因果不会错乱的情形下,绝对没有所谓:无造恶因,因而被抓,却被通缉;或者说,通缉有被通缉的前因,坐牢有坐牢的果报。
或许有人会持异议:『那么,报纸怎么会有报导冤狱,赔偿的事情发生呢?』
各位要知道,因果的天秤,并不单单以这一世,或仅存的现在因果,去评断是非,它是自『无始』以来,累世就有经历之业因(梵语karma-hetu)业果(梵语karma-phala),所以今生因果的发生突变,与过去无量劫,无量世之前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这样的『广角镜头』来看因果,才能正见因果,遗憾的是身为凡人,我们尚无法洞澈过去,以致世上的人,看到眼前的是是非非,即妄加评断,迷昧因果。甚至,也有道听涂说者:
『唉!某某善人,怎么无好报;某某恶人,怎么发财享受富贵呢?真是昧天理啊‧‧‧。』
这就是『断章取义』,要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曾听人说过:『啊!某人真倒楣,无犯『官司』,因而有『牢狱』之灾呢!』
诸位,我要问问你们:『倒楣这两个字,道理怎么讲?它的含义是什么?』
假如我们去考究文字,倒楣,可以说是:现在我用手打你的嘴巴,你的嘴巴没有『痛』,而『痛』的感受却移转到他的嘴巴,对他来说,他就是倒楣者。
但是,以佛法观点,这样一来,因果不就错乱了吗?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应不致长豆,种豆也不应生瓜,否则不就因果错乱了吗?因果颠倒了吗?天下大乱了吗?活在人间岂不是惶惶不安吗?因为错乱的因果,随时都会驾凌在我身上。
台湾流传一句谚语云:『人在倒楣中,种菇仔生菜瓜!』
各位以简单的『生物学』去评断,若菇仔种子种下,却生长出菜瓜,那么,各类的植物生长不就大乱了吗?何况又有谁,真的看到『种菇仔而生了菜瓜』?
因此,佛教不相信有『倒楣』、『不幸』这一回事,事实也不如然,因此,『倒楣』有它『倒楣』的因果,既然如此;即不叫做『倒楣』;『不幸』有它『不幸』的因果,既然有前因后果,即不能说它是『不幸』。
试想,天下若乱了因果,则生存在世界上,又有何意义?既然因果是错乱的,我和尚又何必出家修行呢,我修行,但证果在别人身上,岂有此理!
一颗炮弹落在甲地,甲地完整如初,没有死人,但却在乙地发生爆炸,破坏了乙地,乙地的人都死光了,如此因果错乱,倒行逆施,难道能说乙地的人民倒楣与不幸吗?
有人说:我这么诚实,从不占人家的便宜,怎么会被『倒会』(按:即民间的互助会、标会)?殊不知,被倒会也有被倒会的因果业力,而且果报之因地,可能在过去好几世前,所造之业因,所以,怨亲债主找上门来,业力种类繁多,有金钱债、感情债、生命债、嫉妒债、怨恨债、侮辱债‧‧‧等不胜枚举,等到业力成熟时,自然显现。佛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过去,我在念高中二年级时,在放学回家路途中,常常遭到同学们莫名其妙的殴打,在挨揍后,我瞋心一起,自认为生平未与人结怨,何以白白挨打,惹人欺侮?一时气愤难平,最后心静下来时,即心平气和地自忖:『嗯!这是我消业障的时候,我应该感谢他们给我这个机会』。
我在事过境迁后,并不认为是『倒楣』或是『不幸』之事。因为我这一世之所以挨打,也许过去世与人结过恩怨,现在因缘会合,果报还自受,自己庆幸挨打事小,生命总能保得住,而且藉此消业障,始终能保持『平常心』加以看待,生活的不如意,也就能『随遇而安』了。
各位同学,您想在心情上,保持『自在』与『安详』吗?若然,您且试以『因果观』去待人接物,以德报怨,而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假如每一件事,都以『恨』的报复心去伤害对方的话,那么,旧的业障未消之前,更增添新的业因,何苦来哉呢!
现在社会上,最扯不清的业障,就是『感情债』。不是男人『花街柳巷』、『金屋藏娇』;就是女性『红杏出墙』、『逢场作戏』,闹出许多家庭纠纷,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清官难断家务事』,大都指男女感情之处理,最不易摆平。
…
《业力不可思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