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力不可思議▪P2

  ..續本文上一頁非短、非增非減、非一非異、非苦非樂、非善非惡,道乃遠離一切對待法,道無次第,不落言宣文字,當下即是,悟道當下悟,不悟永不悟,不隔毫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悟者自悟,不由他悟,迷者自迷,不由他迷,道若迷,學法無益,是名不可思議。

  

  衆生(梵語bahu-jana)迷了道,整天瞪著眼睛說瞎話,不識道的真谛,光天化日說謊話,自欺又欺人,自墮又墮人,自狂又狂人,不得自覺,稱之爲迷妄衆生。

  

  各位同學!剛才談到業力由無明不覺所使然,要淨化業力,必須正見真如實性,如此才能轉業力爲願力,更談及菩提與道的真谛,道與人不相遠離,但人卻遠離菩提與道的事實,衆生實在很可悲,欲救不能!

  

  緊接著,來談談業力,那麼,何謂業力呢?就是吾人的一切善惡思想行爲,都叫做業(梵語karman)。好的思想,好的行爲皆稱善業;壞的思想,壞的行爲皆稱惡業。善惡之業所引生的力量,稱之爲業力,善業有生善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力量。

  

  心地所起的思想行爲,由思想行爲引發身口意叁業的作用,有叁種不同業因性質,何等爲叁呢?敘述如下:

  

  叁業:

  一、善業(梵語kusala-karma)。

  二、惡業(梵語aksala-karma)。

  叁、無記業(梵語avyakrta-karma)。

  

  所謂善業者:即是良善的行爲造作。

  

  所謂惡業者:即是惡劣的行爲造作。

  

  所謂無記業者:即是非善非惡,無可記別的作業。

  

  這叁種業力行爲,不出我們的心中,心中的起心動念,無非是叁業的活動。根據身語意的造作,又可分爲叁業之說,現在敘述如下:

  

  叁業:

  一、 身業。

  二、 語業。

  叁、 意業。

  

  一、身業

  何謂身業(梵語kaya-karman)呢?就是身所作之業。有善有惡,若殺生、偷盜、邪淫,即是身之惡業;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即是身之善業。

  

  二、語業

  何謂語業(梵語vak-karman)呢?就是口所說之業。有善有惡,若妄語、惡口、绮語、兩舌即是口之惡業;若不妄語、不惡口、不绮語、不兩舌即是口之善業。

  

  叁、意業

  何謂意業(梵語manas-karman)呢?就是意所起之業。有善有惡,若貪欲、瞋恚、愚癡即是意之惡業;若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癡即是意之善業。

  

  這是身語意叁業造作所引生的作用,有善業與惡業區別,爲善稱爲善業,爲惡稱爲惡業。六道輪回不出身語意叁業,身口意叁業可令人墮入十八地獄;身口意叁業亦可令人上升人天;欲證成無上菩提,轉凡入聖,亦須依此叁業而修證,因修證而超越解脫。

  

  是故,世出世間法不離叁業大用,若離叁業,世出世間法不得演變,不得由起。身口意叁業不離一心,一心能成就叁業,上升與墮落不離一心,叁界六道皆爲一心作:

  

  華嚴經雲:『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現在將身語意叁業大用,配合十善業(梵語dasakusala-karmani)與十惡業(梵語dasakusala-karma-pathani)圖表,敘述如下:

  

  十善業: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叁、不邪淫。(身叁業) 四、不妄語。五、不惡口。六、不绮語。七、不兩舌。(語四業) 八、不貪欲。、九、不瞋恚。十、不愚癡。(意叁業)

  

  十惡業:一、殺生。二、偷盜。叁、邪淫。(身叁業)

  四、妄語。五、惡口。六、绮語。七、兩舌。(語四業)

  八、貪欲。九、瞋恚。十、愚癡。(意叁業)

  

  業有凡聖之別,凡夫(梵語prthag-jana)造作之業,是染汙不淨的,是煩惱之因,是輪回(梵語samsara)的因素,是痛苦黑暗的條件,將後感召的果報,就有種種不如意,汙垢不淨之果,無量無邊的缺陷就醞釀在業果中而呈現;修道者以無煩惱的作業進修,以不染汙之因體證諸法空相,不沾染塵欲,因而感召清淨無染的果報,于是,業的種類又可分爲叁種,何等爲叁?敘述如下:

  

  叁業:

  一、漏業。

  二、無漏業。

  叁、非漏非無漏業。

  

  一、漏業

  何謂漏業?就是凡夫無明不覺,心地染欲生塵,有煩惱的作業,可召感分段生死的果報,如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沈溺叁界之業,是名漏業。

  

  二、 無漏業

  何謂無漏業?就是二乘人的作業,聲聞(梵語sravaka)與緣覺(梵語pratyeka-buddha)稱爲二乘,以無煩惱的業因,證悟諸法空性,破了我執,證入涅槃之境,可召感方便有余土的果報,是故名無漏業。

  

  叁、非漏非無漏業

  何謂非漏非無漏業?就是登地以上的菩薩,已證悟法身次第,漸破無明,與中道義谛相應,菩薩有此作業,可召感實報莊嚴土的果報,是名非漏非無漏業。

  

  各位同學們!業的種類很多層次,有依世間法而論業,有依出世間法而論業,但不論世間也好,出世間法也好,總不出我們這顆心,這顆心能證悟四聖,也能墮落六道,四聖與六道不離一心,所謂一心十法界正是。現在再詳細介紹叁種業,供給諸位共參法味,敘述如下:

  

  叁業:

  一、罪業。

  二、福業。

  叁、不動業。

  

  一、罪業

  何謂罪業(梵語apunya-karma)?就是造作一切罪惡之業,造了罪惡之業,將會墮落到叁惡道中去受苦,罪業的層次又有輕重的差別,感召的果報也同樣有差別。

  

  二、福業

  何謂福業(梵語punya-karma)?就是福德之業,造了福德之業,將來就會召感人天的福報,享受世上的福樂。福德之業與諸法空性相應,即能召感四聖解脫之福樂。

  

  叁、不動業

  何謂不動業(梵語aninjya-karma)?就是所修的禅定說,如修四禅定,將來就會生到色界天去,如修四無色定,將來就會生到無色界天去,在無色界天中,享受禅定之樂,不爲外境所動,故名不動業。若能定破時空,了知起心動念當下無自性,空幻不實,本無生滅,即能證悟四聖涅槃大樂。

  

  各位同學!佛法肯定造作何因!必然召感何果!這是天經地義之事,任何人也無法改變因果的事實,諸天神權也無法動搖因果的展現,諸佛菩薩也不能左右因果的軌道,因果(梵語hetu-pnala)是世間的實相,因果是每個人自作自受的展現。

  

  有造因即有果,無造因即無果,因果是平等的,因果是有軌道的,在因果之下,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安樂,沒有你爭我奪恐怖事件所籠罩,始終是安詳、和諧的。

  

  今生所造之業(梵語karman),有時今生報、有時後生報、有時來生報、早報晚報而已!不是不報,而是時辰未到,若到總要報,報應之時,逃亦逃不了,何以故?因爲業是隨著人而來來往往的,推也推不掉,拒也拒不得,燒也燒不得;業又是無形無相,不可見不可摸,但是業總是不可議的存在,大聖佛陀曾經對業有如此而言:

  

  大藏經雲:『幸虧業是無形無相,若有形有相,堆積如須彌山。』

  

  業就是無明不覺心動,因而起心造作之義。業永遠是隨著我們的心,來來往往,上上下下,分分秒秒,何以故?因爲心造業,業由心生,心即是業,業即是心,心與業不一不異故。

  

  我們若造作一切惡業(梵語akusala-karma),那麼,縱然有神通能到天上去,業力也隨著跟到雲霄寶殿;若直沖到海底,業力也隨著跟到水晶宮;若跑到地府,業力也隨著跟到閻羅殿;任憑你有本事,躲到天邊海角,業力也隨著跟到天邊海角。

  

  有造作惡業的人,叁界六道無法匿迹藏身之處,大千世界沒有方寸之地可容身,何以故?心造業,業由心生,心即是業,業即是心,心業不二故。因此說,匿迹藏身不得,大千方寸容身不得,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也。

  

  各位同學們!依此爲例,下面引錄俱舍論所闡明的二業,恭錄如下:

  

  俱舍論‧二業:

  一、引業。

  二、滿業。

  

  一、 引業

  何謂引業?就是由宿世善業引發,生于人中,則得珍寶豐足,多受快樂;若由宿世惡業引發,生于人中,則感貧窮困乏,受諸苦惱,是名引業。

  

  二、滿業

  何謂滿業?就是由宿世修一善業,感一生中大富多財,乘此更修衆善,輾轉生官貴家,乃至圓滿究竟善果,是名滿業;若由宿世造一惡業,感一生貧窮苦惱,乘此更造衆惡,輾轉生貧窮家,乃至圓滿極惡之果,是名滿業。

  

  綜合上面所說,業由身口意所造作,業的因種有千差萬別,所得到的果報也同樣千差萬別,爲善得善果,爲惡得惡果,爲無記業,有無記業之果;造業之後,有現生報、有後生報、有來生報。

  

  起心動念,若有染汙,與空性不相應,即不清淨、不光明、汙濁黑暗、沈淪塵劫,稱之不淨之業。業與諸法空性相應,不沾染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即光明自在,清淨無染、永超生死、出叁界獄,稱之爲清淨之業。

  

  諸佛起心動念,爲化導一切有情,心地毫無染境生心,于叁業大用中,與真如相應,清淨自在,稱之爲叁業妙用;六道衆生起心動念,無非沾塵染欲,于叁業中,不能與真如相應,念念不淨,處處有染,叁業不得自在,隨業牽製,浪迹天涯,稱之爲叁業不淨。

  

  我們在修學菩薩道(梵語bodhisattva-carya)的曆程,要能善觀一切善惡之業,當體空性,乃至起心動念,念念無性、法法皆空,能念之心是空性,所念之境亦空性,能念所念雙亡,畢竟不生,當下破了我法二執,…

《業力不可思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萬德莊嚴菩薩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