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力不可思議▪P3

  ..續本文上一頁即可證入涅槃。

  

  破我法二執,觀色即空,則能起大智,是自度功夫,是轉凡入聖的關鍵所在;然後,觀空即色,則能起大悲,是利他的境界,我們學佛的宗旨,就在于自度度人,自利利他中完成無上佛道。

  

  業障深重者,不要心生恐懼,不要心寒,不要畏怯,修學佛法者尚未證悟的話,誰都不敢保證他沒有業障,業障(梵語karmavarana)的現前與未現前,是個未知數,無量劫所造作的業實在太多了,我們一時生活在幸福的環境,或如意之處,或高官顯耀的貴族,或大富大貴家境,這一切的一切都不要太自傲、太自滿、心生我慢貢高,何以故?因爲這只不過是過去劫中,所種的善因現前而已!福報是可盡的,福業是可了的,一切順境如意之事是有限的,因爲畢竟是有爲生滅法、無常法、短暫法、緣生緣滅法。

  

  是故,修學佛道者,切切不能有高傲的心理,更不得抱著僥幸的心理,以爲今生此世可得永恒高官顯耀、或大富大貴、或永遠享有福報,這些心理意識是大錯特錯的,這話如何而說呢?因爲福業畢竟可盡,福報是可享完的,那麼,福報一旦享盡之際,情況又是如何呢?諸位同學!那些惡業就會接踵而至,感召一切逆境,一切不如意之事,或貧窮、或輕賤、或殘廢不堪、或狼狽潦倒、處處逼困,像這些下場,就是業障現前的果報。

  

  佛門弟子應有如是正確的共識,世間本共業所成,世局動亂不安,處處危機,戰爭一觸即發,今日似乎安甯,明日卻來一場不可思議的突變,防也防不住,阻也阻不得,一切皆無常,無常也由世間衆生共業所使然,世間自古以來,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居多,俗語有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如佛家所說的:世間萬般皆無常,一切皆隨業力漂流而漂流。

  

  今日的世界,我們可以放眼看天下,上至國王,國王有興有衰之際,有時下場慘不忍睹,一夜之間,光景突變,面目全非;文武百官參與從政,知見或利害關系,彼此互相明爭暗鬥,互相殘殺,一夜之間,全家被殺光,政客往往多數不能顧及情理法,易受時勢所逼,身不由己,爲名爲利爲權的大前提之下,有時候,因果(梵語hetu-phala)不顧,道德不怕,善良的一面不見,一切匿迹無蹤,這時候因果怕他,道德寒心,像這種情況,中外古今不是可見可聞嗎?

  

  時下的社會,有些富者變貧者,貧者變富者;貴人變賤人,賤人變貴人;國王變乞士,乞士變國王;福變禍,禍變福,這一連串的變遷,無常的演化,就是衆生善業與惡業的轉變,、時而大亨、時而窮人、時而貴人、時而賤人,這就是善業(梵語kusala-karma)與惡業(梵語akusala-karma)的現前,現善業即大富大貴,現惡業即貧賤不如意,是故,世間的真相,本是如此,平等平等!

  

  諸位同學!我們能夠正見善業與惡業的現前,前後次第不定,現善即善報,現惡即惡報,乃至因果重重無盡循環,我們反而對修行更有信心,因爲種何因?得何果?這是理所當然的。

  

  又因爲善與惡,不離我們的心,心能造善造惡,善惡不離心,心不離善惡,心與善惡是一體的兩面說,心能主宰善與惡,這樣一來,心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可以自己作主,可一向斷惡行善,與般若空性相應,累積無量善因,斷盡一切惡因,日益漸增,無明惑頓破,菩提之花,朵朵盛開,究竟圓滿佛道。

  

  同學們!業障不必怕,業障是因果的現前,有它的前因後果,是有來龍去脈可循,造作何因!必得何果!所以在業障現前的時候,身爲學道者,倒不必畏懼因果的現前,應該鼓起勇氣,面對業障的浮現,要心甘情願的償債。

  

  過去生中乃至今生,有欠別人感情債、生命債、財産債、侮辱債、欺詐債、貢高我慢債、欺軟怕硬債,一一皆要歡喜的還債,理所當然的還債,不得懊悔的還債,秉持因果的正見來還債,遵守道德來還債。

  

  若能對業障現前依此共識,心則能入道,安詳自得,問心無愧,心安理得,何以故?此人與佛法相應,安住于諸法實相,永無畏怯退縮故。

  

  學佛的可貴,當下能肯定因果的事實,則能與十方諸佛相呼應,與諸大菩薩共鳴,與如來正法緊密相接連,平等不二,正等無異。

  

  業障現前之際,能如理如法處斷爲佳,若無法如法處斷,構成定業(梵語viniscita-karman),轉不得,扭轉不成,此時此刻,心中應提起理念,正觀因果現前,歡喜心接受業障的報應,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只身讓因果的宰割與刮分,宰割多少算多少,刮分多少算多少,剩余的就是我的,如是肯定與承擔,當下入道。

  

  被宰割與刮分之際,心中絕對不可有瞋恨心,懊悔心,不甘願之心,反而應生歡喜心還債,感謝對方有這個因緣讓我償還他的債,債若還完,一切沒有債的壓力與負擔,豈不是所謂,無債一身輕嗎?有債還債,理所當然,更無異論。

  

  諸佛菩薩,乃至證得果位的聖人(梵語arya),也還是有因果的現前,因果是不可抹煞的,在聖在凡,因果宛然存在。如佛陀無量劫前,在因地之時,當小孩子因不懂事,以小木棍在魚頭上打了叁下,憑此敲叁下的因種,當下因果已奠定了,結果小孩轉世無量劫,這敲叁下的因,尚未磨滅,直到佛陀成就佛道之後,敲叁下的果報才現前,這麼一現前,使得佛陀的頭部連痛叁天,才逐漸恢複正常。

  

  又如目犍連尊者爲例,目犍連爲大聖佛陀的大弟子,而且是神通第一的大弟子,可尊可貴,很受崇敬的大阿羅漢,他也是證成菩提的聖者,亦然要受因果的報應。

  

  目犍連往昔無量劫前,在因地之時,曾經拿了火把一束,把一窩的蜂蜜全部燒死,欲取得蜂蜜,貪著口味,卻活生生把一窩的蜜蜂全毀了,這麼一毀,卻種下了以後災禍喪身的果報,經過漫長投胎轉世,這燒死蜜蜂的果報亦然存在,並不因爲投胎轉世後果報就消失掉。

  

  結果無量劫後,投生在佛陀的時代,跟佛出家,聽聞正法,不久證得阿羅漢(梵語arhat)的聖果,助佛宣揚佛法,廣度無量衆生。

  

  有一日,他要到別處宏揚佛法,必須路經山谷,高山險峻,在山頂上有許多外道欲暗算目犍連,四面埋伏,籠罩著一片恐怖的殺機,這時候,很多目犍連要好的同參道友,皆一一苦勸他不要去弘法利生,現在外道逼迫欲殺害,暫時避開一陣子。

  

  目犍連開口道:『因果是不昧的,因果是通于世間法,更通于出世間法,我自知此趟而去,必然會遭受外道的暗算,我堅決要去弘揚如來正法,如此而去是名報佛恩。』

  

  同道開口言:『目犍連尊者啊!你何苦來哉而爲,又何況你是佛陀的大弟子,你可以躲避因果的報應,免受一切災難,如此可保汝命啊!』

  

  目犍連很理念的言道:『諸位同參道友們!正因爲我是大聖佛陀的大弟子,我才肯定的下此決心,以身作則,欠債總是要還債的,因果是平等的,我示現因果報應的事實,我目前的心境,很安詳、很清涼、很自在,無罣無礙,很感激同道們對我一番的盛意,我皆一一接受。』

  

  同道又挽留而道:『目犍連尊者啊!請留步,請住世,請大轉*輪,普度一切衆生吧!』

  

  目犍連最後開口道:『十方叁世諸佛所說之因緣果報,絲毫不差,不得違、不得避,因果是世間流轉的真相,違反不得,避得一時,卻無法避得累生累劫,今生不報,後生報,後生不報,來生報,因果現前遲早終有報。

  

  逃避因果報應,是沒有理性的,是反因果的,我如是抉擇,並非一朝一夕的思考而決定的,乃順從諸佛正法而爲,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我就把身口意叁業融注在正法中,心地永遠是和諧的、安詳的、甯靜的、涅槃的。

  

  同道們!時候不早了,我欲啓程,繼續宣揚聖法,將如來聖法,傳遍大千世界,終無止息!』

  

  目犍連尊者就如此的理念,安住正法,心地如如不動,不被同參道友叁言兩語所惑動,話一說完,他又繼續踏向菩薩道的曆程,放開心胸,海闊天空,萬裏無雲萬裏天,開朗又甯靜的目犍連,一步一步的向前邁進,逐漸與祇園精舍有了距離。

  

  這是目犍連示現在人間最後的惜別,同參道友們的相處,友情濃厚,說是友情似無情,說是無情似友情,同道們都有默契,有見于此者,莫不依依不舍的相送。越走越遠,形影就慢慢消失無蹤了。

  

  目犍連揮別了同道之後,不久走近山谷之下突然聽到山頂上有大石頭掉下來的響聲,目犍連頭往上一看,這一下子不得了啦!只見山頂懸崖有無數的大石頭,往他的身體處墜落,又見到許許多多的外道行者,形影若隱若現。

  

  目犍連心裏明白,這一場浩劫是無法避免的事實,該來的總是會來,我不應該逃避因果的現前,以我的神通力是可避開的,但避得一時,卻不得避開盡未來際,我無量劫前,曾經燒毀無數的蜜蜂,那些蜜蜂就是現在的這群外道,因果平等,死而無憾!

  

  心想到此,一剎那間,亂石轟轟之聲,當下擊斃目犍連的報身,粉身碎骨,遺骸慘不忍睹,外道看見目犍連慘死之狀,數年不敢從此路經過,怕目犍連又活過來,外道也知道目犍連是大聖佛陀的大弟子,而且是神通第一的大弟子,想到這裏,他們內心總是有遺悸,恐懼寒心哩!

  

  一代聖僧,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就于此永別人世,他的慈悲(梵語maitrya)、他的願力、他的神通、他的智慧(梵語jnana),是永遠垂留人世間的,他度化衆生的精神,是每一位佛門弟子,心目中至爲崇敬的典型風範,更是不可磨滅乃至忘懷的偉哉聖僧。

  

  業障的現前,是不分凡夫或聖人,一律平等受報,凡夫(梵語prthag-jana)無始劫來造作一切善惡業,時機一旦成熟,必遭果報;聖人于無…

《業力不可思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萬德莊嚴菩薩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