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业力不可思议▪P2

  ..续本文上一页非短、非增非减、非一非异、非苦非乐、非善非恶,道乃远离一切对待法,道无次第,不落言宣文字,当下即是,悟道当下悟,不悟永不悟,不隔毫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悟者自悟,不由他悟,迷者自迷,不由他迷,道若迷,学法无益,是名不可思议。

  

  众生(梵语bahu-jana)迷了道,整天瞪着眼睛说瞎话,不识道的真谛,光天化日说谎话,自欺又欺人,自堕又堕人,自狂又狂人,不得自觉,称之为迷妄众生。

  

  各位同学!刚才谈到业力由无明不觉所使然,要净化业力,必须正见真如实性,如此才能转业力为愿力,更谈及菩提与道的真谛,道与人不相远离,但人却远离菩提与道的事实,众生实在很可悲,欲救不能!

  

  紧接着,来谈谈业力,那么,何谓业力呢?就是吾人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梵语karman)。好的思想,好的行为皆称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皆称恶业。善恶之业所引生的力量,称之为业力,善业有生善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

  

  心地所起的思想行为,由思想行为引发身口意三业的作用,有三种不同业因性质,何等为三呢?叙述如下:

  

  三业:

  一、善业(梵语kusala-karma)。

  二、恶业(梵语aksala-karma)。

  三、无记业(梵语avyakrta-karma)。

  

  所谓善业者:即是良善的行为造作。

  

  所谓恶业者:即是恶劣的行为造作。

  

  所谓无记业者:即是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的作业。

  

  这三种业力行为,不出我们的心中,心中的起心动念,无非是三业的活动。根据身语意的造作,又可分为三业之说,现在叙述如下:

  

  三业:

  一、 身业。

  二、 语业。

  三、 意业。

  

  一、身业

  何谓身业(梵语kaya-karman)呢?就是身所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偷盗、邪淫,即是身之恶业;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即是身之善业。

  

  二、语业

  何谓语业(梵语vak-karman)呢?就是口所说之业。有善有恶,若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即是口之恶业;若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即是口之善业。

  

  三、意业

  何谓意业(梵语manas-karman)呢?就是意所起之业。有善有恶,若贪欲、瞋恚、愚痴即是意之恶业;若不贪欲、不瞋恚、不愚痴即是意之善业。

  

  这是身语意三业造作所引生的作用,有善业与恶业区别,为善称为善业,为恶称为恶业。六道轮回不出身语意三业,身口意三业可令人堕入十八地狱;身口意三业亦可令人上升人天;欲证成无上菩提,转凡入圣,亦须依此三业而修证,因修证而超越解脱。

  

  是故,世出世间法不离三业大用,若离三业,世出世间法不得演变,不得由起。身口意三业不离一心,一心能成就三业,上升与堕落不离一心,三界六道皆为一心作: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现在将身语意三业大用,配合十善业(梵语dasakusala-karmani)与十恶业(梵语dasakusala-karma-pathani)图表,叙述如下:

  

  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身三业) 四、不妄语。五、不恶口。六、不绮语。七、不两舌。(语四业) 八、不贪欲。、九、不瞋恚。十、不愚痴。(意三业)

  

  十恶业: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身三业)

  四、妄语。五、恶口。六、绮语。七、两舌。(语四业)

  八、贪欲。九、瞋恚。十、愚痴。(意三业)

  

  业有凡圣之别,凡夫(梵语prthag-jana)造作之业,是染污不净的,是烦恼之因,是轮回(梵语samsara)的因素,是痛苦黑暗的条件,将后感召的果报,就有种种不如意,污垢不净之果,无量无边的缺陷就酝酿在业果中而呈现;修道者以无烦恼的作业进修,以不染污之因体证诸法空相,不沾染尘欲,因而感召清净无染的果报,于是,业的种类又可分为三种,何等为三?叙述如下:

  

  三业:

  一、漏业。

  二、无漏业。

  三、非漏非无漏业。

  

  一、漏业

  何谓漏业?就是凡夫无明不觉,心地染欲生尘,有烦恼的作业,可召感分段生死的果报,如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沉溺三界之业,是名漏业。

  

  二、 无漏业

  何谓无漏业?就是二乘人的作业,声闻(梵语sravaka)与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称为二乘,以无烦恼的业因,证悟诸法空性,破了我执,证入涅槃之境,可召感方便有余土的果报,是故名无漏业。

  

  三、非漏非无漏业

  何谓非漏非无漏业?就是登地以上的菩萨,已证悟法身次第,渐破无明,与中道义谛相应,菩萨有此作业,可召感实报庄严土的果报,是名非漏非无漏业。

  

  各位同学们!业的种类很多层次,有依世间法而论业,有依出世间法而论业,但不论世间也好,出世间法也好,总不出我们这颗心,这颗心能证悟四圣,也能堕落六道,四圣与六道不离一心,所谓一心十法界正是。现在再详细介绍三种业,供给诸位共参法味,叙述如下:

  

  三业:

  一、罪业。

  二、福业。

  三、不动业。

  

  一、罪业

  何谓罪业(梵语apunya-karma)?就是造作一切罪恶之业,造了罪恶之业,将会堕落到三恶道中去受苦,罪业的层次又有轻重的差别,感召的果报也同样有差别。

  

  二、福业

  何谓福业(梵语punya-karma)?就是福德之业,造了福德之业,将来就会召感人天的福报,享受世上的福乐。福德之业与诸法空性相应,即能召感四圣解脱之福乐。

  

  三、不动业

  何谓不动业(梵语aninjya-karma)?就是所修的禅定说,如修四禅定,将来就会生到色界天去,如修四无色定,将来就会生到无色界天去,在无色界天中,享受禅定之乐,不为外境所动,故名不动业。若能定破时空,了知起心动念当下无自性,空幻不实,本无生灭,即能证悟四圣涅槃大乐。

  

  各位同学!佛法肯定造作何因!必然召感何果!这是天经地义之事,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因果的事实,诸天神权也无法动摇因果的展现,诸佛菩萨也不能左右因果的轨道,因果(梵语hetu-pnala)是世间的实相,因果是每个人自作自受的展现。

  

  有造因即有果,无造因即无果,因果是平等的,因果是有轨道的,在因果之下,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安乐,没有你争我夺恐怖事件所笼罩,始终是安详、和谐的。

  

  今生所造之业(梵语karman),有时今生报、有时后生报、有时来生报、早报晚报而已!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若到总要报,报应之时,逃亦逃不了,何以故?因为业是随着人而来来往往的,推也推不掉,拒也拒不得,烧也烧不得;业又是无形无相,不可见不可摸,但是业总是不可议的存在,大圣佛陀曾经对业有如此而言:

  

  大藏经云:『幸亏业是无形无相,若有形有相,堆积如须弥山。』

  

  业就是无明不觉心动,因而起心造作之义。业永远是随着我们的心,来来往往,上上下下,分分秒秒,何以故?因为心造业,业由心生,心即是业,业即是心,心与业不一不异故。

  

  我们若造作一切恶业(梵语akusala-karma),那么,纵然有神通能到天上去,业力也随着跟到云霄宝殿;若直冲到海底,业力也随着跟到水晶宫;若跑到地府,业力也随着跟到阎罗殿;任凭你有本事,躲到天边海角,业力也随着跟到天边海角。

  

  有造作恶业的人,三界六道无法匿迹藏身之处,大千世界没有方寸之地可容身,何以故?心造业,业由心生,心即是业,业即是心,心业不二故。因此说,匿迹藏身不得,大千方寸容身不得,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也。

  

  各位同学们!依此为例,下面引录俱舍论所阐明的二业,恭录如下:

  

  俱舍论‧二业:

  一、引业。

  二、满业。

  

  一、 引业

  何谓引业?就是由宿世善业引发,生于人中,则得珍宝丰足,多受快乐;若由宿世恶业引发,生于人中,则感贫穷困乏,受诸苦恼,是名引业。

  

  二、满业

  何谓满业?就是由宿世修一善业,感一生中大富多财,乘此更修众善,辗转生官贵家,乃至圆满究竟善果,是名满业;若由宿世造一恶业,感一生贫穷苦恼,乘此更造众恶,辗转生贫穷家,乃至圆满极恶之果,是名满业。

  

  综合上面所说,业由身口意所造作,业的因种有千差万别,所得到的果报也同样千差万别,为善得善果,为恶得恶果,为无记业,有无记业之果;造业之后,有现生报、有后生报、有来生报。

  

  起心动念,若有染污,与空性不相应,即不清净、不光明、污浊黑暗、沉沦尘劫,称之不净之业。业与诸法空性相应,不沾染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即光明自在,清净无染、永超生死、出三界狱,称之为清净之业。

  

  诸佛起心动念,为化导一切有情,心地毫无染境生心,于三业大用中,与真如相应,清净自在,称之为三业妙用;六道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沾尘染欲,于三业中,不能与真如相应,念念不净,处处有染,三业不得自在,随业牵制,浪迹天涯,称之为三业不净。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梵语bodhisattva-carya)的历程,要能善观一切善恶之业,当体空性,乃至起心动念,念念无性、法法皆空,能念之心是空性,所念之境亦空性,能念所念双亡,毕竟不生,当下破了我法二执,…

《业力不可思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万德庄严菩萨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